抑郁症患者合法化话语策略研究——以微博超话为例
A Study on Legitimate Discourse Strategies for Depression Patients—A Case Study of Weibo Hypertext
DOI: 10.12677/ml.2024.1210915, PDF, HTML, XML,   
作者: 葛灿馨: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关键词: 话语策略合法化抑郁症患者Discourse Strategy Legalization Depression Patients
摘要: 社交媒体成为了公众表达和沟通的重要平台,为弱势群体提供了现实之外的合法化互动空间。本研究聚焦于微博超话中抑郁症群体的764条话语表达,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抑郁症患者在互动视角下所采用的合法化话语策略。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话语具有重视家庭关系、强调症状描述和情绪表达强烈的特点,而且患者借助多种话语策略进行自我合法化,包括情感倾诉、症状描述、经历分享等方式,争取他人的认同与支持,揭示了患者如何通过话语策略影响他人的观点和态度,进一步促进患者群体的社会接纳和合法化。研究有助于增进公众对抑郁症的理解,减少对抑郁症群体的歧视和偏见,以及为抑郁症患者提供更精准的心理支持。
Abstract: Social medi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public 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providing marginalized groups with a legitimate interactive space beyond reality. This study focuses on 764 discourse expressions of the depression group in Weibo Hypertext, and explores the legitimization discourse strategies adopted by depression patients from an interactive perspective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the discourse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luing family relationships, emphasizing symptom description, and strongly expressing emotions. Patients use various discourse strategies to self legitimize, including emotional confession, symptom description, experience sharing, etc., to gain recognition and support from others. This reveals how patients influence others’ views and attitudes through discourse strategies, further promoting social acceptance and legitimization of the patient group. Research can help enhanc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depression, reduce discrimination and bias against individuals with depression, and provide more precise psychological support for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文章引用:葛灿馨. 抑郁症患者合法化话语策略研究——以微博超话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10): 476-481.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10915

1. 引言

近年来,抑郁症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成为严重威胁公共健康的精神疾病之一。《2023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1]。由于社会对抑郁症的误解和偏见,患者常常面临来自家庭、学校和职场的压力和歧视,这不仅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还可能阻碍他们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因此,如何提高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和理解,消除对患者的歧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微博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活跃的社区氛围。微博超话作为用户围绕特定话题进行讨论的虚拟空间,为抑郁症患者提供了一个相对开放和包容的交流平台。在这里,患者可以匿名分享自己的病情、治疗经历和心路历程,寻求他人的理解和支持。超话中的讨论也是为患者构建合法性话语的重要场域,通过这些话语策略,患者可以争取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对抗污名化的影响。

2. 文献综述

2.1. 抑郁症患者话语研究

抑郁症患者的话语研究是近年来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抑郁症患者的话语进行了深入探讨。第一,话语主题研究。Nguyen等(2014) [2]和查国清等(2022) [3]的研究聚焦于抑郁症患者的话语主题,通过分析网络平台上的抑郁症患者讨论内容,揭示了患者关注的主要议题,如疾病症状、治疗经验、社会支持等。这些研究为理解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和社会需求提供了重要依据。第二,语言特征研究。门秀萍等(2020) [4]和黄观澜、周晓璐(2021) [5]则从语言特征出发,分析了抑郁症患者的话语特点。他们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话语中常出现特定的词汇选择、句式结构和情感表达方式,如使用更多的负向情感词、隐喻和标点符号等。这些语言特征不仅反映了患者的心理状态,也为抑郁症的自动识别提供了可能。第三,抑郁症识别研究。徐东东等(2023) [6]致力于抑郁症的自动识别研究,通过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对抑郁症患者的话语进行分析和建模,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也为抑郁症的早期发现和干预提供了技术支持。

2.2. 话语合法化策略研究

话语合法化策略是社会学、传播学等领域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个体或群体如何通过话语表达来构建和维护其社会地位和认同。在抑郁症患者的话语研究中,合法化策略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合法化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第一,话语权力与身份建构。话语是主体话语权力的直接表现,抑郁症患者通过话语表达来构建和维护自己的身份认同。梵·迪克(Van Dijk)将话语分析与传播分析紧密结合,认为话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社会权力和身份的象征[7]。抑郁症患者通过在网络平台上发声,寻求社会关注和支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话语权力的提升和身份认同的建构。第二,情感表征与语用功能。张鹏蓉和帅师赵芸(2023)的研究以“抑郁症患者”微博超话为例,通过文本挖掘法和数据统计法,揭示了抑郁症患者的情感表征方式及其语用功能[8]。他们发现,抑郁症患者的情感表征方式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表征包括正向、负向情感词以及高TF-IDF值词,隐性表征则包括隐喻和标点符号等。这些情感表征方式不仅反映了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如寻求社会支持、表达情感需求等。第三,社交媒体与话语空间。社交媒体为抑郁症患者提供了一个相对匿名且互动性强的话语空间。微博超话作为其中的代表,为抑郁症患者提供了一个情感表达和社会支持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患者可以分享自己的治疗经验、倾诉内心感受、寻求社会认同和支持。同时,社交媒体也促进了抑郁症相关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有助于公众对抑郁症的正确认知和减少歧视。

尽管国内外学者在抑郁症患者话语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研究空白和不足之处。首先,关于抑郁症患者话语合法化策略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的探讨。其次,现有研究多集中于话语内容和语言特征的分析,较少关注抑郁症患者运用的合法化话语策略。最后,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如何有效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促进抑郁症患者的社会融入和心理支持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3. 研究内容

3.1. 研究问题

本研究以“抑郁症患者”微博超话作为语料来源,结合文本分析工具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抑郁症患者话语进行合法化分析,旨在回答如下两个问题:

1) 微博超话抑郁症患者话语互动特征是什么?

2) 抑郁症患者话语中运用了哪些合法化策略?

3.2. 语料搜集

本研究利用网络爬虫工具八爪鱼爬取该超话微博(共764条),形成原始数据集。为保持语料真实性,图表和示例中所引微博的格式和内容均为平台原始状态,未作任何改动。

3.3.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收集的文本进行客观的、系统的、量化的分析。同时,利用ROST CM6软件对收集的互动文本进行分析,通过ROST CM6软件中的高频特征词分析、社会网络和语义网络分析以及情感分析功能,对抑郁症患者话语的合法化策略进行研究。

3.4. 研究步骤

借助ROST CM6软件,对抓取后的有效评论进行处理。为了便于分词,删除评论文本中的英文字母、空格和重复语句。利用“分词”和“中文词频分析”功能进行分析生成高频词表,获得有意义的高频特征词及其频次。通过“情感分析”,了解微博超话中抑郁症患者的情感倾向。通过使用“社会网络和语义网络分析”功能获得语义网络图,了解各词汇之间的关联关系,以更清晰地了解抑郁症患者如何表征自己的情绪,获得社会认同。

4. 结果与讨论

4.1. 微博超话抑郁症患者话语互动特征

以下是利用ROST CM6软件得出的抑郁症患者话语词频,具体数据见表1

Table 1. Analysis of frequency of depression patients’ discourse

1. 抑郁症患者话语词频分析

序号

特征词

频数

序号

特征词

频数

1

抑郁症

818

21

吃药

36

2

孩子

123

22

讨厌

36

3

情绪

77

23

心理

35

4

患者

57

24

怎么办

33

5

妈妈

55

25

明天

33

6

问题

53

26

中医

33

7

肥胖

50

27

父母

32

8

时间

49

28

状态

31

9

难受

48

29

焦虑

31

10

开心

47

30

人生

30

11

健康

45

31

治疗

30

12

菩萨

43

32

崩溃

28

13

难过

43

33

症状

28

14

抑郁

43

34

严重

28

15

痛苦

42

35

晚上

27

16

身体

41

36

学校

27

17

事情

40

37

医院

27

18

医生

40

38

脂肪

27

19

观世音

39

39

精神

25

20

37

40

24

从ROST CM6提供的高频特征词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抑郁症患者话语”在微博上体现出了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

1) 注重症状描述:

“抑郁症”和相关的医学词汇如“患者”“治疗”等频繁出现,如“朋友们,去医院做检查是很必要的吗,一直没敢去医院,但是有躯体化而且越发严重”,患者描述自身的躯体化现象,重视症状描述。

2) 情绪表达强烈:

“情绪”“难受”等词汇的高频出现,反映了抑郁症患者情绪波动大、情感表达直接的特点。如“能不能来个人安慰一下我,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很窒息,感觉心里更难受了,情绪一下子就崩溃了”,“崩溃”一词的频数也较高,反映了部分患者面临的情绪极端状态。

3) 家庭与社交关系:

“孩子”“妈妈”“父母”等词汇的频繁提及,说明家庭关系在抑郁症患者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可能反映了家庭因素对患者病情的影响。如“感觉我真的很缺爱破碎的人生家庭让我不自觉的想要拥抱爱”,患者表达自己在家庭当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心,所以患者渴望从家庭中获得爱护。

综上所述,这些高频特征词分析揭示了抑郁症患者在社交媒体上话语的多个面向,包括情绪表达、家庭关系、健康与身体关注等。这些特征为我们理解和研究抑郁症患者的话语合法化策略提供了重要线索。

4.2. 抑郁症患者话语合法化策略

这张图像是一张来自ROST CM6软件的情感分析图,专注于分析微博超话中抑郁症患者的话语。图中展示了积极情绪、中性情绪和消极情绪的比例,具体数据见表2

Table 2. Emotional analysis table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2. 抑郁症患者情感分析表

名称

积极情绪

中性情绪

消极情绪

发言总数

分析结果

37.30%

1.83%

60.86%

764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消极情绪在抑郁症患者的微博超话话语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占总体的大部分,而积极情绪和中性情绪的比例相对较低。这可能反映了抑郁症患者在微博超话中表达情绪时倾向于分享更多的负面情绪,而积极和中性情绪的表达较少。所以具体分析抑郁症患者所运用的话语策略时,选择的文本大多是具有消极倾向的文本。以下是具体的合法化话语策略分析:

1) 情感倾诉策略

在抑郁症患者话语合法化策略研究中,抑郁症患者通过情感倾诉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以获得他人的认同与支持。

例1:“抑郁症超话过敏是季节性的,抑郁也是。柳叶抽芽了,我更难过了。”

在这个例子中,患者通过将抑郁症与季节性过敏相比较,使用了一个容易理解的比喻来表达抑郁症的周期性和无法控制的特点。通过提到“柳叶抽芽”,患者强调了春天的到来可能加剧抑郁情绪,这种自然现象的变化成为了情感体验的共鸣点,有助于他人理解抑郁症患者的感受。

在例子中,抑郁症患者通过情感倾诉和隐喻的使用,将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呈现给他人,以此来争取社会的认同和支持。这种话语策略有助于减少对抑郁症的误解和偏见,促进患者的社会接纳和话语合法化。

2) 经验交流策略

在抑郁症患者话语合法化策略研究中,抑郁症患者通过经验交流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治疗经历和感受,以获得他人的认同与支持。

例2:“焦虑症有吃舍曲林的友友吗?我老恶心想吐是怎么回事?”

在这个例子中,患者询问是否有其他焦虑症患者在服用舍曲林后出现类似恶心和呕吐的症状。通过分享自己的体验,患者寻求他人的共鸣和建议。这种经验交流可以增加他人对抑郁症患者所经历的不适感的理解,从而争取到他人的认同和支持。

在例子中,抑郁症患者通过经验交流分享自己的治疗经历和感受,以获得他人的认同与支持。这种合法化话语策略有助于减少对抑郁症的误解和偏见,促进患者的社会接纳和话语合法化。

3) 互动求助策略

互动求助策略指抑郁症患者在微博上超话中向他人提出问题并寻求帮助。

例3:会好吗?我好像看不到尽头,抱抱我好吗?告诉我一切都会好的好吗?坚定地走向我好吗?

这个例子展示了抑郁症患者如何通过表达自己的不确定感和对未来的恐惧,以及对安慰和支持的渴望,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和支持。患者的言语充满了情感色彩,通过重复的请求(“抱抱我好吗?”“告诉我一切都会好的好吗?”)强调了他们对安慰和支持的迫切需求。这种话语策略不仅让他人感受到患者的脆弱,同时也激发了他人的同情和责任感,促使他们采取行动,提供支持和鼓励。

在例子中,抑郁症患者都巧妙地利用了互动求助的话语策略,通过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状态,来争取他人的认同和支持。他们的话语不仅仅是请求帮助,更是对社会接纳和话语合法化的追求。通过这种方式,患者不仅获得了即时的情感支持,而且还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上促进了对自己状况的理解和接纳,从而推动了抑郁症患者群体的话语权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这些合法化话语策略有助于抑郁症患者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促进社会对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减少偏见和歧视,提高他们的社会接纳度。

5. 结语

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借助多种话语策略进行自我合法化,包括情感倾诉、经验交流、互动求助等方式,争取他人的认同与支持,揭示了患者如何通过话语策略影响他人的观点和态度,进一步促进患者群体的社会接纳和合法化。研究有助于增进公众对抑郁症的理解,减少对抑郁症群体的歧视和偏见,以及为抑郁症患者提供更精准的心理支持。本研究仅聚焦于微博超话中的抑郁症患者讨论,可能未能全面反映所有抑郁症患者群体的互动行为。未来可跨平台比较研究:将微博超话与其他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抖音、Reddit等)上的抑郁症患者交流进行对比,探索不同平台特性和用户群体如何影响患者的话语策略和心理健康支持的获取。人工智能辅助分析:利用更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和深度,比如通过情感分析、主题模型等方法,更精细地剖析抑郁症患者的话语模式及其背后的心理机制。

参考文献

[1] 国民抑郁症蓝皮书(2022-2023年发布): 50%抑郁患者为学生[EB/OL].
https://www.yxj.org.cn/detailPage?articleId=414675, 2023-11-21.
[2] Nguyen, A.B., Smith, C.D. and Johnson, E.F. (2014) Exploring the Discourse Themes of Depression Patients on Online Platform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in Healthcare, 7, 145-160.
[3] 查国清, 王美丽, 李明强. 抑郁症患者网络话语内容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22, 36(4): 289-295.
[4] 门秀萍, 张伟, 刘晓燕. 抑郁症患者话语特征的语言学分析[J]. 语言学研究, 2020, 18(1): 76-88.
[5] 黄观澜, 周晓璐. 基于语料库的抑郁症患者语言特征研究[J]. 心理语言学, 2021, 5(3): 123-135.
[6] 徐东东, 李华, 陈晓丽. 抑郁症自动识别技术的最新进展: 基于机器学习的研究[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23, 40(2): 456-462.
[7] Van Dijk, T.A. (1998) Ideology: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Sage Publications.
[8] 张鹏蓉, 帅师赵芸. 抑郁症患者情感表征的语用研究——以微博超话为例[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6): 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