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风景园林作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着美化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功能,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生态价值[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风景园林的设计与建设成为了城市规划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当今社会,风景园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随着生态意识的觉醒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风景园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风景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手法也在不断创新,为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济南园林绿地规划以“生态园林、百姓园林、活力园林、文化园林、智慧园林”为“五个园林”建设目标,旨在将城市融入自然,打造宜居宜业的绿色生态空间。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园林绿地的均衡分布和高效利用,为市民提供优质的休闲娱乐和健身场所。
2. 项目概况
2.1. 区位分析
该项目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济南革命烈士陵园北部,旨在纪念与缅怀烈士、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以及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等基础上加以优化和改造。该地块的设计紧密结合济南市的城市发展规划,旨在打造一座集休闲、娱乐、文化、生态于一体的公园。其建设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这样的建设项目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先烈的敬仰,更是对未来发展的积极贡献。该区域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英雄山风景区内,紧邻赤霞广场的北侧。英雄山风景区作为济南市著名的景区之一,其地理位置优越,东起玉函路,西至英雄山路,南含七里山,北到马鞍山,规划占地面积达100公顷。该区域作为风景区内的核心景点之一,自然也享受到了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带来的便利和吸引力;该区域占地11,000平方米,英雄山本身山峦起伏,为该区域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背景和生态基底。遍植各种苗木,包括松树、柏树等常绿树种,以及多种花卉和灌木,营造了清幽雅致的环境。
2.2. 交通分析
1) 公共交通:该区域周边公交线路发达,有多条公交线路经过英雄山公交站(如67路、883路等),方便市民和游客乘坐公交前往。此外,随着济南市地铁网络的不断完善,未来地铁出行也将成为游客到达该区域的重要选择之一。
2) 停车设施:该区域周边设有多个停车场(如济南革命烈士陵园–地上停车场、济南红绘医院–停车场等),方便自驾游客停车。这些停车场距离目的地较近且收费合理,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停车服务。
2.3. 人文历史
1) 历史背景:英雄山原名“赤霞山”,因山上遍种的黄栌树在秋季变红似红霞满山而得名。这里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该区域作为风景区内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融入了这种历史文化氛围之中。
2) 文化设施:该区域内设有雕塑等文化设施,这些设施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承载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
3. 设计依据和原则
3.1. 设计依据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济南绿地系统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烈士褒扬条例》及《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等,确保对革命烈士陵园及其纪念设施的保护和尊重[3] [4]。
1) 历史文化背景:该区域的设计可能深受济南丰富的历史文化影响,通过融入历史元素和文化符号,展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2) 自然环境特点:合理饼充分利用了英雄山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地形、植被和水系等条件,通过精心布局和植物配置,营造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园林景观。
3) 功能需求:该地块的设计还考虑到了游客的游憩需求和审美体验,通过设置多样化的休闲设施和景点,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5]。
4) 生态环保理念:在设计中可能融入了生态环保的理念,通过选用环保材料、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等措施,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6]。
5) 艺术美学追求:追求园林艺术的极致表达,通过运用对称、均衡、对比等美学手法,创造出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的园林景观[7]。
3.2. 设计原则
1) 绿水青和使是金山银山原则:“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主席同志总书记就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环保工作提出的重大观点,对于我们在新时期营建绿水青山、构建美好祖国,转换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出了有力思想指导[8]。尊崇大自然,适应自然。
2) 保护自然原则:保护自然最早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语言,但将之和尊崇大自然、适应自然融合为一种基本观念,首先出现于党的十八大公报。
3) 绿色开发,循环经济发展,低碳发展原则:绿色发展宗旨在习近平同志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被多次提到,并被纳入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所确定的“五大发展观”。党的十九大汇报中再度明确了绿色开发宗旨。
4) 以人为本原则:就是要体现一切为游客为本职,给予关心爱护。为人们建立舒适,适合进行各种活动的园林环境。例如娱乐,休憩,健身,学习观赏等活动。给人们带来归属感,安全感。这将是未来发展趋势。
5) 环境的美观原则:环境设计要求公园的设计应当全面的利用城市景观植被的环境作用,以实现其调控天气、抗风固沙、清新室内空气、培养自然水源、改善水土、吸音减振等的作用,在美化城市环境,提供人类审美感受的同时,也适应了城市景观对生态效益的需求[9]。为确保景观园林景观生态效益的最优化,在进行公国的设置时,将针对各种植被形态特性以及栖息习性等的不同,科学合理的加以设计。
4. 规划设计
4.1. 总体规划
自然式为主规则式为辅,道路水体为自然式布局,大小广场均为规则式布局。对角线方向为主轴线,贯穿全园,在叠翠亭观赏水体具有纵深感,雕塑广场的历史性代表雕塑为全园焦点。另外,在主次出入口之间分别设有二条次轴线,喷泉广场,小孩活动区,老年人活动区,入口服务区下沉空间,竹园等的建设完全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各种需求。本公园特别重视历史人文传统,为纪念济南战役,特别设置了历史风景墙,意在铭刻历史,弘扬文明。见图1。
Figure 1. Site-plan
图1. 总平面图
4.2. 节点设计
1) 纪念性雕塑:选择保留原区域岳母刺字的雕塑,岳母刺字雕塑源于“岳母刺字”的典故,该典故讲述了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字的故事,以激励岳飞精忠报国。与南边英烈纪念馆形成呼应,激励着当代人尤其是青少年树立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通过雕塑的形式,这一历史故事得以生动再现,让更多人了解并铭记这段历史。周围种植各种植物,旨在美化环境,生态调节以及营造纪念性氛围[10]。常绿乔木:如圆柏、侧柏、龙柏、雪松等。这类植物四季常青,象征着坚韧不拔和永恒的精神,非常适合用于纪念性雕塑周围,营造庄重、肃穆的氛围。观花、观叶植物:如紫薇、海棠、樱花、桂花、红枫、银杏等。这些植物在花期或叶色变化时,能够增添景观的色彩和层次感,使纪念性雕塑周围的环境更加生动和富有变化。灌木和草本植物:如杜鹃、南天竹、石楠等灌木,以及麦冬、二月兰等草本植物。它们可以作为雕塑周围的地被植物或点缀植物,增加景观的丰富度和细节感。
2) 叠翠亭:设置在水体尽头,自然地将视线引向更远的空间,水体的空间被划分为近景,中景以及远景,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延伸感。水面的开阔与亭子的静谧相结合,使得整个景观在视觉上更加深远。从心理感受上来说,亭子作为休憩和观景的场所,位于水体尽头往往给人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种空间布局上的巧思,能够引发人们对远方的好奇和向往,从而在心理上增强了纵深感。
5. 结语
5.1. 设计优点
充分考虑其人群使用特点和场地特点,通过各种功能区的合理配置,满足了游客的各类使用需求。秉持纪念性公园的设计原则,在保留原有历史性雕塑的前提下,加以改造和加强对周边植物的种植,加强对游客们的激励,促使我们树立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延续了场地原有功能及规划脉络,增加了相关历史纪念的浓厚氛围,提升了公园的功能性,提高了公园的吸引力与认知度。
5.2. 不足
在该场地的规划设计中,在设计时缺乏独特性,主题不够突出,导致公园之间同质化严重,缺乏辨识度。在设计时过于追求形式上的统一而忽视了内容的差异化。在设计时缺乏公众参与和互动考虑,缺乏游客参与设施、信息展示方式单一。这可能导致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到被动和枯燥,无法充分体验公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5.3. 展望
希望通过对该场地的规划设计,能够让周围居民及外来游客在受到深厚历史文化熏陶下同时保证游览体验,成为一处受人们欢迎的纪念性公园。希望通过雕塑广场的设计,激励游客们报效国家,以身作则,传承发扬伟大中国历史文化。希望通过叠翠亭的设计,使游客们在庄严的纪念环境中得到身体与心灵的放松。希望通过对竹园的设计,使游客们沉浸在天然氧吧中流连忘返,放松身心。通过对老人,儿童活动区的设置,使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各得其所。综上所述,在今后的纪念性公园的设计将更加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生态可持续性与绿色设计、空间布局与功能多样性、科技赋能与智慧管理以及公众参与社区互动等方面的发展。这些趋势将共同推动纪念性公园成为城市文化、生态和社区发展的重要载体。
注 释
文中图片为作者自绘。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