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世界地理》课程优化策略与措施研究
Study on th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of World Geography Curriculum Optimization in Universities
DOI: 10.12677/ces.2024.1210713,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斯琴朝克图, 乌兰巴特尔, 李雨婷: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宝音伊日格其*: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综合高级中学,内蒙古 锡林郭勒
关键词: 高校世界地理课程优化Universities World Geography Curriculum Optimization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高校世界地理教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世界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主要介绍世界地理的基本概念、分布格局、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等。这门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概况,为学生分析和解决国际地理问题提供理论基础。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世界地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高校《世界地理》课程的教学需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国际地理问题的能力。本文在阐述高校世界地理课程的地位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世界地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提出了世界地理教学改革的策略和措施。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China’s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has attached increasing importance to the teaching of world geography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World Geography is a comprehensive course, which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 distribution pattern, development law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orld geography. This course helps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geographical profiles of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students to analyze and solve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problems. With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of our country, the reform of world geography teaching is imperativ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teaching of World Geograph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onstantly optimize the course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stantly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international geography problems in practice. On the basis of explaining the statu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World Geography course in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World Geography course in universities.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of world geography teaching from two aspects of optimizing the course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文章引用:斯琴朝克图, 宝音伊日格其, 乌兰巴特尔, 李雨婷. 高校《世界地理》课程优化策略与措施研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10): 312-317.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10713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日趋紧密,这些因素使得国际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愈加凸显[1]-[3]。在此背景下,世界地理课程作为高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核心课程,本科生培养课程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理解全球地理格局及其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现有的世界地理课程能否有效应对新的挑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际地理环境及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已成为亟待探讨的议题[4] [5]。尽管世界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成就和积累,但仍存在许多未被充分探讨的学科领域。

目前,国内关于世界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进和教学手段革新等常规教学改革方面。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研究者普遍认为,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课程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以帮助学生紧跟全球地理发展的最新动态[6] [7]。如部分研究建议在课程中增加“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内容,以增强学生对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角色的理解[8]。然而,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内容的局部调整,缺乏对课程内容整体系统性的思考。从教学方法方面来看,传统的讲授法、案例法和讨论法仍是世界地理课程中的主要教学手段。尽管一些研究者尝试引入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但这些创新方法的实施效果尚未得到广泛验证,相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相对有限[9]-[12]。此外,近年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如何将这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世界地理教学中,以提升教学效果。但是,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性的应用案例和实证数据支持[13] [14]。从教学手段创新方面来看,部分研究探索了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VR)等手段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15]。但是,这些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如何,以及如何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效结合,形成综合性的教学模式,目前的研究还未提供足够的实证支持。

基于此,本研究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深入分析高校世界地理课程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系统性的优化策略与措施,以期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综合分析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和改革方案,并深入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在世界地理课程中的具体应用,旨在填补现有研究的空缺,为我国高校世界地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与实践路径。

2. 数据与方法

(1) 文献法:文献法是指通过系统的阅读、分析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以达到全面且准确地研究某一特定问题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人文学科以及部分自然科学研究中,它要求研究者对现有的各种文献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细致的分析。本文获取到世界地理课程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包括学术期刊文章、书籍、会议论文、政府报告、历史档案、新闻报道及数字媒体内容等,并对上述文献资料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析。

(2) 访谈法:访谈法是通过口头交流的形式,依据受访者的回答来收集客观且无偏见的事实材料,从而准确描述其所代表的整体情况。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旨在深入了解个体的观点、感受、经历以及行为模式。根据本研究需求,对世界地理任课教师、已毕业学生和在读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时长1~2个小时,访问内容包括世界地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

(3) 问卷调查与分析法:本研究利用问卷星平台,以问卷调查形式获取了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19份,回收率为99.2%,其中有效问卷116份,有效率为97.5%。问卷内容涉及被访人的基本信息以及世界地理课程需要改进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考核体系等方面。问卷调查资料经检验后进行统一编码,利用SPSS 20.0软件相关统计分析功能进行了数据处理与分析。

3. 高校《世界地理》课程现状与存在问题

3.1. 世界地理课程内容陈旧有待更新

《世界地理》是高等院校地理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课程之一。当前,世界地理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全球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时空分布和相互关系,认识、理解全球、各大洲、各大洋、各大地区和各国家的区域地理特征、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区域间相互联系等内容。但是,在当今世界社会与经济高速运转以及全球地理环境在不断变化,目前的世界地理教材知识更新较慢,内容过于老旧,无法满足学生全面认识当今复杂的全球地理格局。如图1所示,被访问卷中反映需增加全球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内容的占75.2%;需增加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相关内容的占64.5%;需增加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变迁内容的占71.4%;需要增加国际地缘政治相关内容的占69.3%。因此,亟需更新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应的教材和课程内容建设体系。

3.2. 世界地理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不足

由于世界地理课程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记住的信息量也十分庞大。因此,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在应对这些挑战时显得不足。教师们通常使用一些如讲授、列举说明、地图演示等地理教学的常规方法,这与当今的云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综合利用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相比较为脱节和落后。如图2所示,被访问卷中反映通过翻转课堂进行世界地理课堂教学的占23.1%;利用互动式讨论方法进行教学的占17.6%;线上精品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的占14.2%。另外,课程实践教学方面,涉及实地考察和实验教学方面相关课程设计和内容不足,进行实地考察的只占8.7%。

Figure 1. World geography course content update statistics

1. 世界地理课程内容更新统计

Figure 2. Updated statistics on world geography teaching methods

2. 世界地理教学方法更新统计

3.3. 世界地理课程考核方式较为传统且单一

世界地理作为综合的区域地理学,在学生修完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相关部门地理学后进行学习和研究,涉及到地理学综合性、区域性和复杂性等学科特点,需测度学生综合全面的素质。但是,目前的考核与评价体系较为单一,多数以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为考核指标,无法准确判断是否达到课程达成度目标。如图3所示,被访问卷中反映需进行更多地过程性评价和考核,其中要求平时成绩环节增加小组考察汇报的占82.2%;增加课堂参与度的占77.8%;增加过程性评价(阶段性测验)的占67.9%;增加课堂小测验(如测试涉及课程内容的相关历年高考题)的79.4%;绘制各类世界地理地图作业的占89.5%。因此,世界地理课程最终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更加综合性和多样性。

4. 高校《世界地理》课程优化策略与措施

4.1. 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手段

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授与掌握,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新时代的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在新时期新课改的背景下,

Figure 3. Statistics on th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world geography programme

3. 世界地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统计

教师必须主动改变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现代教育理念融入地理教学中。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优化,树立全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在世界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全球观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综合思维的培养。在课程教学内容上,应结合我国国情,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区域利益有机统一。同时,要求教师不仅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还要不断优化教学手段,运用更加有效和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世界地理内容。通过这些改进,教师可以显著增强学生对世界地理课程的基本认知,使学生在面对复杂信息和广阔地理知识时,能够更加清晰地掌握核心内容,并提高他们对世界地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4.2. 调整教学内容,推进新教材编写

世界地理教材是学生学习和研究该课程的最重要教学资源。教师根据世界地理课程标准,结合学生需要,梳理教材内容,同时还应积极开发与利用世界地理课程相关资源,实现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由于地理教科书在编写和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导致其内容可能无法及时反映国际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变化。这种滞后性使得教科书中的部分内容与当前全球和国内的社会经济形势不完全契合。由此,在世界地理课程中,要突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和全球发展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人口迁移和贫困问题等。在全球环境问题方面,应从宏观的角度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此外,在课程教学中应强调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将综合性知识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将一些最新的时事政治和经济热点引入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代世界的复杂局势,并增强课程的现实性和时效性,使地理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具有前瞻性和应用价值。

4.3. 重视课外教学实践活动,实行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一些趣味性内容,例如开展地理知识竞赛、地理辩论赛、地理趣味小实验等活动。同时,可以适当增加旅游文化方面的内容,如组织实地考察旅游景点,利用课堂上讲授的旅游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世界地理课程中,增加一些历史地理知识也是有益的,例如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等事件,这些都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密切相关。此外,还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社会调查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生活,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动力,提升对社会问题的认识。

4.4. 建立切实可行、 符合教学实际的课程评价体系

目前,世界地理课程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其二,区域地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其三,区域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最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传统的期末考试仅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应从世界地理课程的考核内容入手。在世界地理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将笔试与口试结合起来进行考核,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应该重新构建,需增加平时作业与项目报告、口头报告与演讲、课堂参与度以及过程性评价等综合的评价体系。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来考核学生,更加全面的、公正的、综合的反映其学习能力。由此,通过考核方式的升级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世界地理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5. 结语

世界地理课程在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培养人才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地理是研究世界地域系统的科学,是研究世界自然地域系统、经济地域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它们相互间关系的科学。同时,在地理科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作用和任务就是教导学生对之前学习的各种部门地理学课程综合运用和总结;又是为学生胜任中学地理教学和各种相关工作奠定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在新形势下,优化世界地理课程是十分必要需从以下几点完善和提升教学理念和创新思路:

(1) 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要打破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进行互动参与学习、开展混合式教学、增进学生体验与实践,实现教学任务驱动、互动教学模式、关键技能培养、各方素质提升的有效融合;

(2) 对标金课,重构课程内容。对标金课和新文科要求,按照一体两翼重构课程理论框架,充实课程创新性内容,强化理论–实践–理论,提升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3) 提高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质量,完善评价体系。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融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以及相关产出。

基金项目

内蒙古师范大学第十批教学研究课题(2023sxjszx23881);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NGJGH2022447)。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首届世界地理大会在上海举行[J]. 地理学报, 2022, 77(12): 2934+3217.
[2] 王勇, 熊玲, 杨青山. 《世界地理》课程教学中“两性一度”的落实探究[J]. 地理教学, 2022(6): 15-17.
[3] 刘承良, 杜德斌, 李源. 服务“一带一路”的世界地理课程思政“金字塔”教学模式[J]. 世界地理研究, 2021, 30(4): 873-881.
[4] 李仁仲. 产教融合视域下中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 旅游与摄影, 2024(2): 124-126.
[5] 方琼林. “一带一路”背景下世界海运地理课程优化研究[J]. 珠江水运, 2022(16): 40-42.
[6] 梅荣. 高校世界地理课程结构优化的措施探讨[J]. 现代职业教育, 2021(31): 174-175.
[7] 杨铭, 韩淑丽, 郝冰冰. 高师地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优化研究与实践[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1): 133-136.
[8] 牛超. 河南省高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郑州: 河南大学, 2016.
[9] 王成超, 黄民生, 廖善刚, 胡敏, 庞雯. 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区域地理课程体系优化探析——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J]. 中国地质教育, 2016, 25(1): 62-65.
[10] 秦耀辰, 张广花. 高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优化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 2014(11): 128-130.
[11] 查小春. 高校地理科学创新实验班课程结构优化研究[J]. 高师理科学刊, 2012, 32(2): 117-120.
[12] 杨俊杰, 熊玲. 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在教材建设工作中的融会贯通——以《世界地理》为例[J]. 世界地理研究, 2024, 33(6): 183-188.
[13] 朱永恒, 徐婧. 高等院校世界地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J/OL]. 世界地理研究, 1-13.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1.1626.P.20240407.0843.002.html, 2024-10-13.
[14] 郑必坚. 全球大变局、大考验、大合作与地理学大作为——在首届世界地理大会上的主旨讲演[J]. 世界地理研究, 2023, 32(1): 1-4.
[15] 谢鑫, 丁明军. “世界地理”课程思政的探索[J]. 地理教育, 2021(10): 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