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2012年开始,国家就提出要办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型大学,教育部也对开放型大学作出了“新型高等学校,为全民终身学习服务”的定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等五省市电大立即开展改革试点,各地市电大则根据各自的实际探索出一条在转型发展之路上各有侧重、各有侧重的新路径。试点11年以来,市级开放大学面临无办学自主权、教师转型动力不足、生源萎缩等诸多困难。本研究在终身教育的视角下,从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建设产业学院、搭建网络平台、拓展非学历教育等方面探索市级开放大学的发展路径。
Abstract: Since 2012, the state has proposed to run the Open Universi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ell, an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defined the Open University as a “new type of higher education that serves the whole people’s lifelong learning”. China central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and TV universities in Beijing, Shanghai, Jiangsu, Guangdong and Yunnan provinces immediately carried out pilot reforms. During the eight years of the pilot program, the city-level Open University has been faced with many difficulties, such as lack of autonomy in running schools, insufficient motivation for teachers’ transformation, shrinking enrollment source, et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long education,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ity-level Open University from the aspects of develop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building industrial colleges, building network platforms, and expanding non-academic education.
1. 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以办好开放型大学为重点,统筹推进广播电视大学改革发展。建立健全终身教育制度。为落实《纲要》要求,2010年10月,国务院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京沪苏粤滇五省市电大作为试点单位,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中设立了“探索开放型大学建设模式”子课题。上述“5 + 1”所电大更名为“开放大学”,是教育部于2012年6月批准设立的。2020年,教育部印发《全国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教职成〔2020〕6号),提出到2020年12月底,“推进现有电大向地方开放型高等学校转型”的目标。随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的集体转型,各地市级开放大学也根据自身优势,积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探索转型发展的路径。
2. 终身教育背景下开放大学的办学定位
2012年,在全国开放大学揭牌仪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延东作了题为《为建设中国特色开放大学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她主张:“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办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型大学,把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1]。2016年,教育部发布《关于促进开放大学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倡导开放、灵活、优质、便捷的办学理念,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基础,推动开放大学发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育形式、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着力打造新型高等学府,服务全民终身学习[2]。从总体上看,开放大学的办学方向至少包含以下三个层次:一是继续发挥电大系统在远程教育方面的优势,依托于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打破学习时空限制,最大程度满足学习者特别是职场学习者的需求,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线上 + 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第二点,要“为所有年龄层次的终身学习服务”,开放大学提供的不仅是学位教育,还包括各类非学位教育和服务,比如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职业培训等等,都是面向所有年龄段的学生提供的。第三点是“新型高等学府”,即开放大学在展示自己独特之处的同时,一定要保持高等学府的特色。
3. 市属开放型大学面临转型发展的两难选择
3.1. 办学缺乏自主权,无法有效对接地方产业需求
为了保障教学标准与教学质量的统一,开放大学(电大)成立初始采取的是中央、省级、地市级、县级四级办学的模式,其特点是上级统筹、分级管理。学科专业建设的主导权在国家开放大学、省开放大学手上,这种全国一统的格局,导致市级开放大学缺乏办学自主权。由于全国各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不一样,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也不尽相同。僵化的课程设置和滞后的教材,未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需求。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市级开放大学受办学体系的限制,只能兴办一些简单易学、考试易过的专业,如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会计等,而无法与地方的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对接,导致市级开放大学无法形成地方办学特色,弱化了市级开放大学作为大学的属性,并有逐步被边缘化的态势,影响了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发挥。在终身教育背景下,市级开放大学想要深入行业、社区、农村,就需要更加灵活、自主的办学权限。
3.2. 教师转型动力不足,信息支撑的特性未能得到凸显
传统电大系统曾经依靠电视与广播为授课媒介,在突破时空限制的线上教学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而在终身教育背景下,学习者的时间更加碎片化,需要一种灵活、方便的授课形式。微课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线直播,录播,翻转课堂。郑静(2018)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大学近70%的老师都在不同程度地混编授课,这个数据和美国2016年的统计数据比较接近”[3]。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培训机构和普通高校也纷纷加大在线教育的投入。普通高校抢滩上线教育,倒逼开放大学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保持网上教学先发优势普通高校抢滩上线教育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然而,大部分市级开放大学虽然意识到网上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性,但受限于直播、录播课室等硬件设备及微课制作等软实力,尚未出现成批量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信息支撑的特性没有得到凸显。而传统面授课堂转为网络课堂,一是没有配套的绩效方案来核算课时工作量,二是缺少与学生的互动,教师教学激情受到一定影响,三是生源萎缩,教师转型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因此导致教师转型动力不足。
3.3. 受教育大众化及高职扩招冲击,开放教育的生源萎缩
随着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日益增多,高等教育已走向大众化。开放大学作为学历教育的补充作用不断在缩小。2019《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100万的高职高专扩招指标。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高职院校将在2020年和2021年两年内新增招生计划共计200万名。为完成扩招目标,高职院校采取的方式是与民办机构合作招生,学生以在职形式就读,颁发全日制文凭。更有吸引力的是,高职院校因有政府补贴,其学费远低于开放大学学费。在全日制文凭、低廉学费的吸引下,退伍军人、农民工、下岗职工等开放大学的目标生源开始流向高职院校。教育部自 2019 年起批准 22 所学校试点本科层次职教,突破职教限制专科,造成开放大学进一步挤压生存空间。不少县级公办高校的业务被转为社区化教育,或被技工院校吸纳,部分市属公办高校则并入了职校。
4. 市级层面开放高校发展路径探索
4.1. 坚持学历教育,与高职院校融合发展
学历教育是大学的根本标志,是大学的基础。“作为一所地方政府所属的高等院校,”《全国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进一步明确。地方开放型大学主要承担为本地区全民终身学习服务的职责,推动本地区开放型教育体系建设,探索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一体化发展[4]地方开放型大学作为地方政府所属高等院校,主要承担为本地区全民终身学习服务的职责,在《国家开放型大学综合改革方案》中明确了“地方开放型大学开放大学与高职院校合作共建,实现资源整合共享,是为促进职业教育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构建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为培养更多技术技能高素质人才,奉献社会,我们采取了有效措施。以广东省为例,广东开放大学和一些市级开放大学,如珠海开放大学、清远开放大学、顺德开放大学等,都实行了与高职院校“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办学模式。坚持学历教育,与高职高专融合发展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有助于实现高职院校扩容提质强服务的目标,解决开放大学生源不足问题。如2019年,清远开放大学利用各教学点,发动6000余名学生报读高职,不仅顺利完成高职扩招的指标,而且又将未能报读高职的学员转为开放大学生源,在各地市级开放大学招生普遍下滑的情况下,清远开放大学反而借助高职扩招的契机,实现招生规模的逆势增长。
二是可以推动教育体系的建设,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借助高职高专的师资、渠道等优势。既有利于开展高技能人才职业培训项目,也有利于高职院校将触角延伸到社区教育,推进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开放大学与高职院校融合发展,增设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学院,引入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例如,作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继续教育学院,顺德开放大学通过师资和渠道共享,仅2023年的城市社区学习中心(CLC)能力建设项目,就成功组建了一支210人的顺德区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开展恒常教学活动700场,参与总人数约8000余人;由学校学员担任骨干的社区治理活动已经开展了600多场,累计参与人数超过15000人。
三是能更好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得到更好彰显。开放大学与高职院校融合发展后,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办学效益,都将明显提升,既能摆脱办学自主权不足的束缚,又能发挥地理位置、稳定生源、扩大办学规模、对接地方产业升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更好发展的优势。如珠海开放大学,依托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借助地理优势,以澳门务工人员需求出发,积极建设广东开放大学珠澳学院。同时,还将“新型产业工人培训发展帮扶计划”作为工作重点,对老年教育、残疾人学院、学校等社会服务能力进行提升。
4.2. 发挥“开放”优势,与政企行共建产业学院
《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强调,鼓励开放大学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建立联合办学联盟,采取多种形式,联合办学,以开放大学为主导,以开放引进优质的课程、专业、师资队伍和先进的技术资源,打造行业企业融合社会参与、共建共享资源的办学模式,使行业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开放大学要更好地发挥“开放”的优势,加强政校企行合作。
一是与政府开展合作办学。政府机构与事业单位有许多员工也有学历提升的需求。开放大学作为公办单位,其信誉度更能吸引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以佛山开放大学与佛山消防支队合作成立的“火焰蓝”学院为例,消防支队一线战士多为高中学历,有学历提升的需求。但是消防战士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采取的是军事化管理,上班期间不允许佩带手机,更无法到学校接受课程面授,佛山开放大学与佛山消防支队联合制定培养方案,以“网络课程导学 + 资源推送”的方式,既充分发挥了开放大学送课上门的“开放”优势,又解决了消防战士上课时间与地点的不确定性。
二是与企业、行业开展合作办学。与企业合作办学、与产业合作办学的“三赢”格局。首先,对企业、行业而言,合作办学不仅可以培训员工技能,提升员工素质,还可以作为员工的一种内部福利,培养员工的忠诚度。第二,对于个别员工来说,个人事业的发展,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提高自己的工资待遇,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最后,对于学校而言,可以建立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通过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了解行业动态,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姚达认为,针对企业岗位要求开发课程,设立企业赞助的奖助学金和助学基金,让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到合作办学的培养计划中来,这是合作办学的关键。真正让企业和行业协会体验到合作办学带来的好处,使合作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更加贴近企业需求。为此,开放大学应秉承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与企业、行业按照合作单位的具体要求,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标准和方案。
4.3. 打造网络资源平台,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共享
开放大学面对社会对终身学习的需求,应该以提供便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机会为出发点,利用远程教育的优势,通过多个个体的联结,形成知识的集聚效应,即通过网络资源平台的建设,通过对平台地位的进一步强化,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建设,形成正反馈效应,从而聚集起学习资源,吸引学习者的关注。想要达到此效果,网络资源平台必须具备以下两个要素:
第一个是多元化的资源。开放大学可以作为学分银行的核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社会培训机构,以及各类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机构等提供连接和合作的平台,开放大学可以作为学分银行的核心,利用平台资源,积极汇聚、整合、推广国内外各类优质课程及学习资源,实现师资、课程、设备、数据等全方位共享。将大学教育开放平台打造成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民终身学习领域。还可以增加搜索线下学习资源的学习地图功能,以增加资源的多样性。
二是社交互动性。网络游戏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设置了段位(排行榜),并且游戏效果能及时反馈(等级、经验值上涨)。网络资源平台也可以结合游戏设计和心理学原理,为学习者设立具体目标、并且及时与学习者互动,对他们的学习行为进行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参与度和效果。可以像网络游戏一样,还可以通过学习群组、兴趣小组等方式,增加社交功能。与网络资源平台配套的是,教师也要加强线上资源建设的能力,以适应网络教学的需求。
4.4. 对非学历教育要支持终身学习,积极促进其发展
终身教育(Life Education)是指包括工人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新型农民教育以及各种类型培训的总和,人在一生的各个阶段所受的各种教育。《全国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开放大学要积极推进非学历教育,加大短期弹性教育力度,加强与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的协同合作和融合发展,要加大对非学历教育等扩大社区教育,扩大社会培训,优化老年教育,让社区教育成为百姓学习的新选择,让社会培训成为开放教育的新标杆,让老年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新亮点”限制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在生源减少的情况下,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可以通过开展职工培训、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方式来扩大,以促进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市级开放高校中的提升。比如说老年教育,它的市场是非常大的。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到2023年底已达2.97亿,占总人口的21.1%。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期老龄工作的指示精神,经中央编委批准,教育部党组研究决定,在2022年增设国家开放大学为国家老年大学,现将国家开放大学设在国家老年大学。但目前老年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全国有6万所学校从事老年教育,700万学员,仅占老年人总数的2.7%,可以享受到教育资源。所以,无论是社区教育,还是老年教育、职工培训,开放大学都还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5. 结语
中国必须在2035年以前把教育现代化推向前进,把终身教育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来抓。开放大学转型发展,在高职扩招冲击下的转型发展之路将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尤其是缺乏办学自主权的市属开放大学,转型发展之路将举步维艰。秉承学历教育的大学属性,秉承开放、共享的办学理念,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在终身教育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广东远程开放教育科研基金项目“终身教育背景下市级开放大学发展路径探索”(YJ1805);
2021年度广东省教育厅继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教学改革与研究实践项目“广东省‘双十’战略产业集群职工大数据应用开发技能培训体系研究与实践”(JXJYGC2021KY0599);
2023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十四五”成人继续教育科研一般项目“课程思政理念下老年英语教材建设研究”(2023-815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