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甘肃的银发经济也逐渐崭露头角。但甘肃在银发经济领域发展仍然处在较为初期阶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相关养老产业发展不均衡问题显著、养老行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老年市场的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难以满足愈发多样化的需求,以及专业人才短缺等。为推动甘肃银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应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相关产业间的协调发展,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为银发经济领域输送更多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促进老年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满足老年人实际消费需求等。通过这些措施,有望实现甘肃银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Gansu’s silver hair economy is gradually emerging.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silver economy in Gansu is still at a relatively early stage, and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for example, the uneven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ed senior care industry, the uneven quality of service in the senior care industry, the difficulty of supplying products and services to meet the more and more diversified needs of the senior market, and the shortage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Gansu’s silver economy,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policy guidance and support,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lated industrie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enior care services, increasing the cultiv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talents, delivering more high-quality and specialized talents to the field of the silver economy, and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so as to satisfy the actual consumption needs of the elderly, and so on. Through these measures, it is expected to realiz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ansu’s silver-hair econom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and inject new momentum into economic growth.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战略,加强建设养老产业事业发展,推动实现普惠型养老服务,让全体老年人享受到基本养老服务,切实保障老年群体权益。中国人口老龄化,不仅对发展银发经济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为银发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当前,发展银发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国办发〔2024〕1号)对银发经济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标志着银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推动银发经济发展,需要高度认识发展银发经济的重要意义,把握好我国发展银发经济的现实基础与潜力,积极采取行动[1]。
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具有深远影响,开展银发经济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密切联系,同时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发展银发经济不仅是养老实体产业、养老服务行业等多经济领域发展的经济要求,同时也是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老龄化危机的养老事业发展的关键举措。老年群体养老消费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老年医疗服务,护理康养等基础性产业事业发展阶段,更多的文化娱乐需求,老年旅游服务、以及智慧养老、老年互联网服务等都在表明老年人群需求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层次要求。发展银发经济对于提高老年群体生活质量,丰富养老产品供给、服务供给,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方面起到关键作用。高质量发展要求对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提出高标准,银发经济发展前景广阔,面对老年市场日益突出的个性化,定制化变化趋势,研发适老产品、对于银发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起到推动作用。
1.2. 银发经济内涵
银发经济是指围绕老年人消费需求市场而产生的经济活动和产业形态。银发经济涵盖范围广泛,相关产业链长,横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涉及融合多产业且业态形式多样,是我国未来近三十年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活力最为活跃的经济形态之一。
总结国外发展经验,对银发经济内涵的理解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变:早期是将其视为面向老年期需求的产品服务体系,后来将其视为满足个体全生命周期需求的产品服务体系,现阶段更多地将其视为适应老龄社会需求的整个经济体系。对银发经济的战略设计而言,要明确界定本质属性与服务对象两项基本内容。第一,从本质属性看,银发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是与银发相关的所有经济活动和行为的总和。第二,从服务对象看,银发经济不仅仅限于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体,还包含其他涉及养老准备的人群,对应老龄阶段的老龄经济、老年经济以及未老阶段的备老经济等方方面面[2]。
2. 甘肃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2.1. 甘肃人口老龄化现状
根据甘肃省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3年末,甘肃省常住人口为2465.48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470.02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9.06%,65岁及以上人口为336.48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3.65 [3]。数据表明甘肃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迈向中度老龄化阶段,但甘肃养老体系建设、产业建设等多方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随着青壮年人口的不断流失以及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甘肃老龄化问题、老龄化危机将会对未来甘肃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从数据来看,甘肃各市县老龄化问题呈现出地区差异大、老龄化程度深、高龄化程度加剧等特点。白银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5.29%,平凉市为14.66%,金昌市为14.92%,武威市为14.47%,定西市为14.15%,张掖市为14.11%。在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中,白银市、平凉市、金昌市、武威市、定西市、张掖市6个城市老龄化率超过14%,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其中,平凉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5.32%,老龄化率位居全省第一。兰州市、嘉峪关次之,临夏、甘南地区老龄化率最低。甘肃省老龄化特征整体呈现出人口规模大、老龄人口规模增长速度快、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配置不均、区域间养老服务水平、城乡养老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等特点。“十四五”时期,着力破解养老服务面临的难点和瓶颈,积极建设更加充分、更加均衡的养老服务体系对于甘肃来说迫在眉睫[4]。
2.2. 甘肃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甘肃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及老龄产业发展取得长久进步,关于老龄化政策的出台不断完善,相继颁布实施《甘肃省养老服务条例》《甘肃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以及《甘肃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等一系列政府条例公文,甘肃省老龄化现状问题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重视。相继成立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分中心和省级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老年医学研究机构,成立省老年病管理专业质控中心和省医养结合质控中心,实现了省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的全面覆盖,老年医疗健康服务得到确切保障,养老机构数目达到329家,其中床位建设3万余张,实现了全省市县区域90%的覆盖率[5]。甘肃省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人口老龄化战略,投资9.7亿元建设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20个、30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新增养老服务用地40余万平方米,正逐渐形成具有甘肃特色的高标准“甘肃养老模式”。
甘肃在养老产业发展模式方面积极探索创新。例如,庆阳市西峰区建设“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新模式,将老年人健康问题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专业第三方医疗机构相融合,打造出“党建+医养结合”新模式,让辖区群众享受到高质量健康服务。武威市民勤县打造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为老人提供订单式养老服务。
3. 甘肃银发经济发展问题阐述
3.1. 甘肃银发经济产业体系布局具有滞后性,产品和服务更新滞后于现实需求
甘肃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具有老龄化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等特点。全省60岁以上人口470.2万人老年人群规模巨大,老年人群消费需求缺口巨大,但甘肃老龄市场阶段基本上仍然处于满足老年人基本医疗,康养辅助等方面,面对老龄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例如,旅游需求、体育文娱需求、互联网消费需求等多方面并未得到有效利用开发。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业的出现,老年人需求逐渐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等特点,打造高质量多样化的老年产业体系显得格外重要。现行银发产业布局涵盖范围广阔且分布较为散乱,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文旅行业、以及医疗康养行业等都有银发经济产业介入,但并未形成高效的产业链,并没有完全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壁垒以及没有强有力的形成不同行业间的协同效应。随着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其医疗康养、养老服务、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量日益陡增,提前进行产业布局,优化产业谋划对于解决老龄化问题,缓解社会矛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甘肃银发经济产业科技发展整体呈现滞后特点。伴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发展,养老智能化、个性化将成为未来银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老年人市场科技含量需求逐渐增加,例如,医疗康养方面需要更加满足老年人个性化需求,其康养辅助器具产品要接受老年人顾客的定制化个性化要求,老年食品方面,对于一些特殊老人需要根据其具体情况推出咀嚼吞咽和营养需求定制化产品。诸如此类老年人日用品、陪护用品等都是需要重点开发,投入大量科研成本。甘肃银发经济产业科技发展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势,并未形成自身独特产业结构以及缺乏自主产权、缺少核心竞争力。面对变化迅速的老年人市场,其老年人消费需求量大且消费升级速度快,老年消费市场整体愈发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特点。
3.2. 银发经济市场发展监管以及相关法律规范有待完备
随着银发经济市场的发展,甘肃省在银发经济市场领域内的监管举措以及法律规范也迎来了巨大考验。例如,金融产品诈骗在老年人市场属于高发高频问题,夕阳老年旅游实际上是高价购物旅游团问题也是频频出现,更加普遍的是养老服务机构其服务质量良莠不齐,老年保健品行业得不到强有力制约监管等。诸如此类问题都表现出政府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在银发经济市场领域的缺失。关于甘肃银发经济市场监管以及相关法律规范任重而道远,针对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方面亟待加强。
3.3. 银发经济中相关专业人才供给存在缺口,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完善
根据2020年民调数据显示,甘肃省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数量仅5300余人,其中拥有养老护理专业资格证的护理人员仅2400余人。2023年兰州民政局公布数据可以得知,兰州市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总人数为1029人,其中专业养老护理员仅为409人。面对庞大的老年人群体,老年人专业护理人才存在明显缺口,甘肃省养老服务队伍人才总量不足,职业化专业化水平较低,专业人才待遇水平得不到切实保障导致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养老护理员,心理健康护理以及康复保健护理等多方面专业人才缺口问题较为突出,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制度保障并不完备。解决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问题,对于甘肃养老问题解决力度起到切实保障作用。
3.4. 地区间银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社会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甘肃省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银发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差距。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甘肃省人口密度低,人口集聚度不高,尤其在一些农村地区,人口的空间分布更是极其分散,这就使养老设施的建设、养老机构的运行、维护等很难形成规模效益,且会提高养老支持的单位成本。这将为政府支持和企业引入带来巨大的困难[6]。兰州、天水等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其银发经济投入量明显比甘南、临夏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投入量高。各个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过大同样制约了甘肃各地区银发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多、基础设施完善地区如兰州省会城市,其银发经济发展环境会比其他地区更能够吸引社会资本。从而一定程度上使得地区间银发经济发展差距扩大。此外,甘肃社会保障水平也有待提高,城乡发展不均,城市相对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保障水平更为完善,待遇水平较低。无论是养老保险的养老金待遇,还是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和额度等,整体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充分满足居民应对生活风险和保障生活质量的需求。此外,甘肃地区间社会保障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也会加剧甘肃地区间银发经济发展的失衡。
3.5. 银发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度不足,市场活力并未得到充分激发
甘肃银发经济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万事待兴。银发经济养老市场热点散乱,涵盖范围横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老龄养老服务行业、老龄金融行业、老龄医疗健康服务行业、老龄养老房地产行业、老龄养老制造业、老年文化旅游产业等多行业、多领域都有广泛涉猎。但多行业多领域之间缺乏统一规范,导致市场乱象频发,不仅仅对老年消费者群体利益是一种损害,更是对银发经济市场整体产生更多负面影响。此外,银发经济行业市场准入门槛过高,且缺乏配套政策支持,许多养老企业经营压力巨大,养老行业不仅前期投入成本巨大,日常经营维护成本同样居高不下,且养老产业对企业创新发展水平同样有较高要求,企业创新成本投入量巨大,且具有投入研发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同时又因为养老行业的微利性、公共服务性质造成许多养老企业难以为继,尽管银发经济市场在未来30年有很强的市场发展前景,却仍然难以吸引到足够社会资本参与,银发经济市场活力始终不能得到有效激发。
4. 甘肃加快发展银发经济的对策建议
4.1. 优化产业布局,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积极推动银发产业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融汇贯通发展。政府和市场进行有机结合,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政府积极进行产业引导将银发产业与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医疗康养行业等多领域多行业进行融合发展。借鉴海南地区政企协同成功经验,成立银发行业经济协会,打通银发行业上下产业链壁垒,增强不同行业,企业间协同配合。使之成为政企间,企业间合作协作的强有力载体平台。合理利用甘肃地区经济优势,打造甘肃银发经济产业集群,例如,打造河西走廊产业发展集聚区,依托河西走廊文旅地理优势,打造银发文旅产业集群等。同时加强养老市场产品供给质量,未来银发养老市场发展逐渐呈现出个性化、定制化等特点,政府应发挥其调节引导作用,积极引导银发养老行业进行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要更加注重银发市场中老龄消费群体消费需求变化,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年龄段推出相对应高质量,高标准,高定制化的产品与服务。
4.2. 推动银发经济市场制度体系调整,强化法律制度保障
强化银发经济市场监管不仅需要政府在法律制度条例方面严格规范,同样需要在执行落实层面重点整治不作为,不担当等乱象。针对银发市场中存在的涉老诈骗,尤其是金融行业、医疗保健、康养服务方面要重点开设专题整治。积极开设防诈骗专题活动,防范各类诈骗套路,同时针对自媒体,网上购物消费等老年群体比较容易接触到的媒介平台,要重点加强防范品类监管,严格执行品类标准,加强市场准入标准的监管。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到银发经济市场中,并不意味着要放松其准入资格标准的严格把控。建立企业黑名单机制,对于有违法劣迹行为的企业,要依法依规给予信息公示以及行政处罚。切实维护老年群体消费权益,在《甘肃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规范中增设老年人群体消费权益保护专项条例,鼓励甘肃各类学会,商会、协会等市场主体对于老年群体消费权益保障方面合理合法的制定出更高标准的行业规范,团体标准,以此优化市场环境,同时对于老年群体市场规范条例空白处也可以起到补充作用。
4.3. 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及培养战略,助力养老事业发展
养老人才队伍引进与培养可以为银发经济事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一方面将人才队伍建设与高校、职校专业培养相匹配,拓展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人才。同时促进与国内外高新科学技术研究机构等高新科技机构合作,学习国内外先进养老领域专业经验与知识,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人才与专家学者。另一方面,放宽养老市场专业技术人才准入机制,吸纳社会层面具有相关医疗护理技术技能,康复健康技能等多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在现有从事养老领域技术人才的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与培训质量水平,积极组织专业技术培训活动。在面对越发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养老市场,针对性地培养专业服务人员来应对变化迅速的养老市场。最后,加强养老领域从业人员的福利待遇水平,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是引导养老领域新鲜血液注入的长久发展之计。
4.4. 强化社会保障力度,促进地区间银发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发展水平与银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持续强化社会保障力度,助力银发经济发展。政府持续深化基本养老与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逐步施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并依据实际状况合理地对养老金标准予以调整。大力鼓励并规范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发展,推进个人养老金业务的进步。积极开展研究,构建具有灵活调整特性的筹资机制,搭建起多层次、分类施救的社会救助网络[7]。首先甘肃政府应加大对养老保障财政投入,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保障基本生活水平。对于医保覆盖范围以及报销比例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减轻老年人医疗负担。其次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主要包括老年人社区服务中心、养老院、福利院建设等。针对养老床位数量以及专业陪护人员配比进行优化,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水平。通过强化社会保障力度,来实现优化调节地区间银发经济发展水平失衡问题。
4.5. 推动养老事业与银发产业协同发展
养老事业的发展为银发经济的腾飞保驾护航。加强政府养老事业与银发经济产业相互融合、协同合作。甘肃政府发挥引领作用,可以通过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以及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现养老事业与银发产业的长效协同发展。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为老年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定制化服务,还能够促进银发经济产业发展,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甘肃银发市场的同时更能对养老市场规模的扩大起到促进作用。通过长期护理保险模式来缓解老龄化危机,一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可以缓解日益增长的老年护理需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来带动相关银发产业发展,例如,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影响下,护理辅助用具行业的产业链得到迅速发展和完善。
5. 总结
通过对甘肃银发经济发展问题的具体研究,深刻认识到甘肃银发经济发展涉及面广阔,不仅包含经济问题,同时对于政治、民生、科技等多领域都具有深刻联系。对于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发掘问题本质内涵,且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协调,促使多方主体达成沟通合作之势是推动甘肃银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未来可以更加深入探讨如何解决银发产业发展不均衡问题、对于服务质量、产业专业化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从而为甘肃银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科学完善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