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短视频逐渐替代了传统的长视频,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传播方式。而其中短剧由于其自身剧情紧凑、种类丰富的特点也备受好评。相比传统的电视媒介,智能手机由于其移动性和便利性也在老年群体中得到普及,如今逐渐与数字时代接轨的老年群体也成为短视频的主要用户之一。短剧也自然替代电视剧成为老年人的娱乐方式之一,一方面短剧让老年人获得了丰富的视听体验,也为他们提供了一定的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慰,但另一方面,其存在的财产风险漏洞也不容忽视,过度沉溺于互联网短剧也会产生网络成瘾问题。所以面对此种新的互联网娱乐形式,必须要加强对其自身的管理,也要着重对老年群体的技能观念培训,一同帮助老年群体更好地融入高速发展的智媒时代。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short videos have gradually replaced traditional long videos and become the most popular way of communication nowadays. Short dramas are also highly praised for their compactness and variet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V medium, smartphones have also become popular among the elderly due to their mobility and convenience, and nowadays the elderly, who are gradually getting in line with the digital age, have also become one of the main users of short videos. Short dramas have naturally replaced TV dramas as one of the entertainment methods for the elderly. On the one hand, short dramas allow the elderly to have a rich audio-visual experience, and provide them with certain emotional support and psychological comfort, but on the other hand, the loopholes of property risks should not be neglected, and over-indulgence in short dramas on the Internet can also lead to the problem of Internet addiction. Therefore, in the face of this new form of Internet entertainment,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its own, but also focus on the skills and concepts of training for the elderly, together to help the elderly better integrate into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the era of smart media.
1. 引言
在当下以短视频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互联网,用户的习惯也正在发生改变,同时加上移动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在线横板长视频的观看量也逐渐下降。为了迎合硬件发展与用户习惯的改变,竖屏短剧这一形式开始出现。短剧并非短视频时代的产物,这一概念早在二十世纪初就被卢前提出,认为:“短剧者指单折杂剧而言”。但这单指文本量上的短剧,视听形式的短剧也一直存在,多指半小时以内的剧集。罗萨在其著作《加速:现代社会中时间结构的改变》提出了“加速社会”这一概念,认为在技术的推动下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加快[1]。媒介更迭的明显特征就是内容与时长的压缩,这也使得用户能接受的时长和自身的耐心降低。
短视频时代下的短剧一分钟就能说明故事的整体框架,也正因如此备受用户的追捧。但在庞大的用户群体中,抛开被工作与学习挤占时间的年轻群体,也不乏大量的老年用户,甚至在某些短剧中,老年人是付费的主力军。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显示,短视频平台能够精准锁定老年群体,并向他们推送短剧,再诱导其继续观看[2]。由于老年用户对于智能手机的不熟练使用,以及对互联网缺乏理解导致他们难以识别平台存在的消费陷阱,从而被强制性地进行“自愿付费”。但同时在电视端也变得日渐复杂的情况下,智能手机成为了使用和学习成本最低的平台。相较于电视剧,短剧带来的情感冲击更大理解成本也更低。所以,短剧成为了老年群体在短视频平台中最爱观看的类型之一。一方面,短剧作为一种新形式的出现,为老年群体提供了新的观看体验与娱乐方式,也能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对外界的认知。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和短剧行业产生的巨大利益,导致内容生态良莠不齐。
2. 互联网短剧对老年人的影响
2.1. 赛博情感陪伴
在年轻人日益“出走”的社会情况下,老年人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着缺少陪伴的现象。尽管有社区的存在,但是不足以解决这一问题。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电视承担着陪伴角色,但是电视也存在着无法自由选择的缺陷。然而智能手机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点,同时短视频平台的操作门槛低让老年人能够快速上手。在电视为主的媒介时代,老年人们主要都是看其中的电视剧这一内容。而到了短视频时代,短剧也自然成为了主流内容。相较于传统的媒体娱乐功能,互联网短剧能够随时进行观看,这种灵活性也显著提高了老年人的观看体验。在观看内容上,互联网短剧通过短小紧凑的情节设置与真实人物情景的塑造,一方面让他们迅速理解故事内容,同时能够触及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尤其是家庭关系、亲情友情类的主题短剧大大引发了他们的情感共鸣。温情类的故事为他们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如果是矛盾类的故事也为他们提供了情绪宣泄的出口,但也存在激化现实家庭矛盾的风险。从互动机制上看,互联网短剧平台都提供了评论功能,使得老年人能够参与其中讨论,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他人建立联系,从而增强与社会互动,也提升了情感上的满足。也有利于他们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在网络上享受与他人互动的乐趣。互联网短剧不仅是即时的情感陪伴工具,其独特的传播方式与互动机制使得老年人群体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情感满足与支持。
2.2. 提升认知与自我代入
联网短剧一大特点便是在短小的时间内有着丰富的情节和内容,这就需要观众处理较多的信息。而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会出现衰退,从这一层面来看,短剧有利于老年人注意力更加集中和加强记忆力。同时,短剧类型广泛,不仅只有老年人们爱看的亲情戏,也存在对于当下社会事件与话题探讨的短剧,这就能够让老年人们扩大对社会的认识,也能帮助他们了解时代的变化,进一步适应周围环境的发展。
互联网短剧的表演形式往往是夸张化,这是由于竖屏的拍摄方式让画面全都集中在表演者身上,所以需要更夸大的表演才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演员传达的情绪。相较于电视剧而言,对老年人来说就更有代入感,这种代入感有利于他们的情感调节与表达,例如短剧中描绘的温馨家庭场景能帮助他们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提升自我价值感和生活满意度。但就像上文而言,也存在激化矛盾的风险。
2.3. 容易造成财产损失
互联网短剧火爆以来,催生出了新的盈利模式。在短视频平台获得一定的流量后,创作团队便会对后续的剧集进行收费,引导用户到其他平台进行付费下载或者充值观看,同时其中还穿插广告。在此种消费模式下,产生了不少“老年人充值短剧受骗”的社会事件。大多短剧的充值方式都是脱离了正规、主流的短视频平台,所以当发生问题时,监管与追责较为困难。无良短剧平台会以“充值无忧”为噱头,引导消费者充值一次就可以一直免费看,但是在用户协议里增加了“自动扣款”,而这些消费者大多都是不懂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不能快速识别其中的陷阱,所以就导致他们在短剧平台大额消费的情况。
综上所述,短剧的付费情况存在缺陷与漏洞,让用户在非自愿的情况下进行付费,导致他们的财产流失。与此同时,大多依托于小程序的短剧因为缺乏监管,在收取到一定数量的金额后会“消失不见”。无一例外,目前的短剧收费都存在虚假宣传、霸王条款、难以追责的现象。这对于以老年人为主的用户来说,不仅是金钱损失,也容易产生情感打击[3]。本来是一种情感寄托与释放的方式,但是却又让他们承担经济情感双重损失。
2.4. 潜在的成瘾风险
网络成瘾指的是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物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结合互联网短剧“短小”“快节奏”的特点来看,这种即时满足机制会让大脑持续产生愉悦感和多巴胺,从而强化短剧的观看行为,这与刷短视频成瘾的机制相似。长期的高频率观看可能会让老年人对短剧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当前的网络成瘾大多都以青少年为主要研究对象,但是也需要关注有着孤独感的老年群体。虽然短剧有利于填补老年人的情感空缺,但是长期沉溺于此,也会让老年人依赖短剧的内容从而忽略真实性的社交,不利于现实生活的情感表达。同样,如果只观看与自己观点相同的短剧内容,也容易造成老年群体的故步自封,无论是他人对自我的偏见还是自我对他人的偏见都会被进一步强化。短剧内容往往会用紧凑的剧情吸引观众持续观看,在老年群体每次观看的过程中可能都伴随着愉悦的感受,在这种强化机制下,久而久之可能会让老年群体形成固定的观看习惯增加成瘾风险。
3. 如何减轻互联网短剧给老年人带来的负面影响
3.1. 平台加强适老化机制
当下短剧市场存在的巨大的潜力与活力,作为其萌生地的短视频平台理应继续给予其发展的空间。首先,平台可以开设专门的短剧频道,对于收费有着统一的规定与管理。一方面能够把控短剧的内容生产,另一方面也能够让收费标准更透明,保护老年人的财产安全[4]。其次,从使用角度考虑,平台应该优化与加强适老化机制的开发,让老年人能够更快速有效地使用平台。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短剧视频添加详细的标签分类,帮助老年人理解短视频的主题与性质。在设计上,也理应推出更方便老年人了解与观看的界面,也需要增加语音辅助和字幕功能。同时,平台应该利用算法推荐优先推送积极健康的短剧内容,让他们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优化他们的观看体验。在反馈机制上,平台也更需要考虑老年人的声音,简化举报方式,让老年人能够快速反馈不良短剧和意见。
3.2. 短剧内容的优化
如今的短剧市场大多围绕着家庭矛盾、俗套爱情等故事,但是老年人的内容需求与年轻人是存在显著差异的,健康与生活教育是他们着重关注的一个方面,所以短剧内容制作可以侧重提供关于健康、疾病预防、营养饮食等方面的只是,这些内容的呈现方式可以是轻松有趣的,这样帮助他们更好理解。同时也可以请权威专家学者进行出境,加强信息来源的可靠度。同时在情感方面,短剧应该减少家庭矛盾的叙述,多产出温暖的家庭故事来提供情感安慰,让老年人减轻心理负担。传统文化也是短剧内容可优化方向之一,老年人们对传统文化都有着极大的兴趣,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也能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
除此之外,短剧内容制作者必须要意识到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短剧内容应当遵守社会伦理规范,避免负面情绪和错误信息的内容。加强对内容的内部审查与外部审查,保证内容的准确性。也必须传递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帮助老年人们树立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观念。
3.3. 数字反哺的加强
数字反哺指的是年轻世代在数字接入、使用和素养上对年长世代的教辅行为。从当下的老年人频频被骗的社会事件来看,年轻人在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中是较为缺失的[5]。因此,在接入层面,家庭中的年轻人应该主动承担起教育责任,帮助长辈学习与理解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让他们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对于当下互联网短剧的发展现状和社会事件也应当及时进行科普。其次在技能层面,教会老年人如何使用智能手机是极其重要的,能够有效避免他们轻易落入消费陷阱。在素养层面,需要培养老年人对于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让他们从被动接收变为主动思考。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年轻一代需要提供长期的支持与帮助,鼓励老年人们分享自己的使用感受,让他们能够更加顺利地适应和使用新技术。当下不仅是家庭中的年轻人,社会上的年轻人都应该去学习与了解当下横跨在不同代际之间的数字鸿沟。
3.4. 社会支持的完善
从社会层面而言,老年人所在的社区组织应当开设丰富的线下交流活动,用现实的交往代替互联网短剧的陪伴,能够减少他们对虚拟媒介的依赖,也为他们提供了社交机会。同时也该定期展开志愿服务,社区工作者们可以定期对老年人进行探访,提供陪伴与支持,让他们感受社会的温暖。政府部门也应该提供专业的服务,例如心理咨询与互联网知识培训,一方面让老年人的情感有多种排解出口,而并非只寄托于互联网短剧;另一方面让老年人了解到更专业与权威的知识,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预防来自互联网短剧平台的诈骗,同时能够辨别有害的内容与信息。总之,减少互联网短剧对老年人的负面影响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系统。
4. 总结
互联网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视听娱乐形式,对老年人的影响存在双重性。它让在数字时代的老年人获得了有效的心灵慰藉,缓解了缺少陪伴的老年人存在的孤独感;但其存在的负面影响也不能被忽视,虚假信息和诈骗频发的互联网也为老年人带来不小的挑战。所以,从整体来看,必须加强对于互联网短剧的治理,保证其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圈;而年轻一代也应当帮助老年群体更顺利地适应数字时代。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短剧所反映的问题,自智能时代发展起来便一直存在,而这条数字鸿沟的弥合需要多方力量一同努力。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2024年度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教学建设项目《网络传播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