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香港粤语中「扯」字的义项虽有部分与现代规范汉语重叠、对应,却亦同时具大量不见于规范汉语的独有义项及语义扩展,如猛烈抽吸、资源耗尽、持续疼痛、心情兴奋等。这些语义的演变发展、本土适应逐步形成香港粤语独特的「扯」文化、语义和语法功能,甚至继而衍生出香港潮流语「Chur」。
有关香港粤语「扯」的词义探讨,过往仅得陈雄根《追本穷源粤语词义趣谈》[1]及《粤语词汇溯源》[2]两部大众读物略涉「扯」解作抽、吸、喘等语义,惟篇幅甚短之余,内容亦仅属简介及浅谈性质。一些粤语字典辞书虽收录了与「扯」相关的词语[3]-[6],如「扯大缆」、「扯猫尾」、「扯瘕(俗作「扯虾」)」等,但整体而言,过往探讨未臻善处有四:一,为未对香港粤语「扯」的多个义项,尤其民间口语用法作充分系统搜罗、整理;二,为未有详疏「扯」各义项间的引申机制、演变关系;三,即未见囊括一些在网络兴起已久且大致固定的语义和用法;四,为尚未见提出「扯」与潮流语「Chur」之紧密关联。
本文将先网罗、整理香港书籍、网络资料、日常对话等现实语例中「扯」的多个义项、用法,进而探讨这些义项间的引申机制及演变关系。然后,再梳理香港潮流语「Chur」的各个义项,并探析其与「扯」字在语义上的高度相似、关联性,并配合对粤口语韵母/œ/音化现象的探讨,提出「扯」极可能是「Chur」的原型,而「Chur」则是由「扯」的口语音变而生。
2. 现代规范汉语与粤语中「扯」义项分析
《汉语大字典》中「扯」共八个义项[7],如下表1:
Table 1. List of semantics of “Che” in Hanyu Da Zidian
表1. 《汉语大字典》中「扯」义项列举
❶ 拉;牵 |
❷ 拔起 |
❸ 撕裂 |
❹ 举 |
❺ 依托 |
❻ 带,领 |
❼ 谈话,多指漫无边际地谈话 |
❽ 张挂 |
2.1. 现代规范汉语与粤语中「扯」的对应义项
以上八个义项大致涵盖了现代规范汉语中「扯」的各种意义,惟其中与香港粤语「扯」意义相同、对应或大致相关者,则仅得项❶、❸、❻、❼、❽。而这些义项与粤语「扯」的关联程度当亦各有不同,以下逐一剖析:
2.1.1. 义项❶「拉,牵」
香港粤语及规范汉语中「扯」同样具义项❶「拉;牵」义,规范汉语句例如「头发被扯掉一绺」[8]、「迷糊司机扯断油鎗」[9];及粤语语例如「扯甩」(扯脱)、「扯烂咗」(破烂了)等1。此义项下两者意思、用法基本一致。
有趣的是,粤语中表示「拉,牵」义的「扯」的受词更可进一步细分为三种类型:实指、半实指和虚指。首先,实指者即具体明确存在、可触可感的实体,如物品、人、动物等。例如「扯头发」、「扯低上衣」、「将裤头扯低」等例子中,受词「头发」、「上衣」、「裤头」都是具体而可触见的实物。第二,半实指者即介于具体和抽象之间的事物或对象,倾属概念上存在但没有可触实体的事物,如指向某种度量、过程、行为等。语例如「扯高八度」(指明显地提高嗓子)、「扯高」(指成长期小孩身高突然拉高)、「扯低通胀」、「扯开距离」等,受体「声音」、「身高」、「经济指数」、「距离」等虽分别与实体「嗓子」、「小孩」、「货币」、「物理长度」相关,但受词本身更偏属非实体的抽象概念。至于第三,虚指者即指向完全抽象,并几乎不牵涉实体或仅属比喻义的对象或事物。这类受体并非具体存在,而仅属抽象或言说中的概念,如「扯埋我落水」[10] (把我也牵涉到事件中)、「扯咗去边」(把话题带到哪儿去)、「扯个灵魂返嚟」(把他的灵魂(指专注力)拉回来)、「扯平」等,当中受体「我」、「话题」、「灵魂」、「恩仇」并没有真正受到物理意义上的拉扯,而都是抽象或比喻的概念形容。
2.1.2. 义项❸「撕裂」
香港粤语「扯」虽与「撕裂」有关,但粤语中「扯」本身并没有「撕裂」的意思,「扯」只是「使……撕裂」的其中一种可能手段、方式,这与规范汉语中「扯」完全等同「撕裂」的意思虽略相关,但不完全一致。
规范汉语句例如「他……把书扯了,一页一页地分飞开来」[11]及「临出征冬奥会前他……后面韧带扯了」[12]等。而粤语句例如「战衣被对手扯烂」[13]、「大招牌扯裂外墙」[14]及「拔河比赛险扯断手」[15]等。
从上粤语句例可见,粤语「扯」必需后搭「烂」、「裂」、「断」等状态补语,才能表达「撕裂」义。否则单独使用「扯」字则仅能表达「拉扯」义,而不包含撕裂的结果。正如「扯住我背囊」[16] (拉扯着我的背包)、「扯松衫领」[17] (拉松衣领)、「扯甩上衣」[18] (把上衣扯脱)中的「扯」都只有拉扯而无撕裂义,而拉扯的不同结果则必须经由补语成分「住」、「松」、「甩」等补充说明。相反规范汉语「扯」则可自带「裂」的结果,如前引规范汉语句例「把书扯了」、「韧带扯了」中的「扯」,即使无后接补语,但意思亦与「撕裂」无异,也即规范汉语的「扯」是可以自带「撕裂」结果的。由是观之,香港粤语「扯」与规范汉语「扯」义项❸「撕裂」虽属相关,但不完全对应。
2.1.3. 义项❻「带,领」
香港粤语中以「扯」表达「带,领」义的用法极罕,目前仅得俗语「扯头缆」一语,如「古天乐扯头缆谋福利」[19] (古天乐领头谋福利)。但规范汉语中「扯」则常用来表达带领、领头义,如「背后扯头人是美国基金巨头」[20]及「唐振东作火车头,身后扯着一群萝卜头围着篝火奔跑」[21]等。
2.1.4. 义项❼「谈话,多指漫无边际地谈话」
香港粤语及规范汉语中「扯」同样具义项❼「谈话,多指漫无边际地谈话」的意思,规范汉语词如「瞎扯」、「胡扯」、「扯淡」、「扯谎」等,而粤语句例如:「扯唔埋栏」(谈不到一起,话不投机)、「扯开话题」(转移话题)、「扯咗去边」(把话题带到哪儿去)等。在此义项上两者意思大致相同,相信同样是基于义项❶「拉,牵」义的引伸,将本来具有实体意义的拉扯动作,扩展到说话时不着边际、东拉西扯的抽象描述。
2.1.5. 义项❽「张挂」
香港粤语中以「扯」表达「张挂」义的用法颇罕,目前仅得俗语「扯旗」、「扯白旗」两语。前者「扯旗」义为升起旗帜,如俗称「扯旗山」的「太平山」名字由来就是与各种旗帜传说有关[22] [23]。而后者「扯白旗」则取譬战场上升起白色旗帜表示投降的国际惯例,喻义投降。粤语句例如:「扯晒白旗」(完全投降)、「扯白旗投降」等。
需注意的是,「扯白旗」虽又可称「举白旗」,其中「扯」乍看似即与义项❹「举」对应,惟由于粤语中以「扯」表示「举」唯一仅适用于描述升扬旗帜,而不能应用于任何其他事物,故有别于规范汉语中能广泛应用于表示举起任何对象的「扯」。句例如:「一群学生在大山上奔跑,一面旗子扯在手里」[24]、「他们会将熬好还未完全冷却的糖稀扯在手上」[25]等。由此可见,「扯白旗」的「扯」虽在限定语境下可以「举」替换,但这与规范汉语可应用于广泛物件、表示「举」的「扯」并不一样,因此本文不将「扯白旗」纳入义项❹「举」,反而因应其唯一应用场合(与旗帜相关)而纳入义项❽「张挂」。但无论如何,今香港粤语表示升起旗帜的「扯旗」几乎都已被「升旗」完全取代。
综上所述,在现代规范汉语「扯」的八个义项中,仅义项❶「拉;牵」和义项❼「谈话,多指漫无边际地谈话」完全与粤语「扯」的意义和用法一致;而义项❸「撕裂」则与粤语需后加状态补语、本身并不包含撕裂义的「扯」相关却不等同;至于义项❻「带,领」和义项❽「张挂」则仅出现于极少量粤俗语中,如「扯头缆」、「扯旗」及「扯白旗」,用法相当局限。
2.2. 香港粤语「扯」独有义的衍生机制
除上述与规范汉语或多或少对应的义项外,香港粤语中还存在不少独有的「扯」字意义、用法。为便阅览,兹先连同与现代汉语对应者,合共12个义项,如下表2,后文再详予阐明:
Table 2. List of semantics of “Che” in Hong Kong Cantonese
表2. 香港粤语「扯」义项列举
① 拉;牵 |
② 带,领 |
③ 谈话,多指漫无边际地谈话 |
④ 张挂 |
⑤ 猛烈、强劲的抽、吸 |
⑥ 尽耗、尽索 |
⑦ 起动、发动 |
⑧ 猛烈而大幅的单方向移动 |
⑨ 持续的疼痛 |
⑩ 心情兴奋、激动 |
上表中义项①~④,分别与前述现代规范汉语「扯」的义项❶、❻、❼、❽对应2,其意义、用法等前文已详。而义项⑤~⑫则属香港粤语独有的「扯」义项,以下详析:
粤语「扯」的隐喻扩展
隐喻扩展即词汇的基本义从原来的概念或认知域,基于概念之间的相似性而映射到另一概念或认知域,而形成跨域语义扩展[26]-[28]。通过隐喻扩展机制,词汇的基本义得以借其与其他领域的相似性联想延伸,并产生出新语义,在语言经济性原则下,大大拓宽词汇的应用范围。
1) 基于义项①所引申的四个义项⑤~⑧
义项⑤「猛烈、强劲的抽、吸」
义项⑤「猛烈、强劲的抽、吸」在香港粤语口语中非常普遍,如「扯晒喊路」(指频繁猛力张口并用力打哈欠)、「扯瘕」(指哮喘或呼吸困难时快速密集而猛烈地喘吸空气)、「扯返口烟/飞烟/支烟」(指尽情大力地抽吸香烟)、「扯鼻鼾」(指强劲地打呼噜)、「扯漒」(指大力抽吸香烟)等表述中,「扯」均表示猛烈、强劲的抽、吸。
此义项引伸自义项①「拉;牵」而来。「拉扯」的基本义为将某物从一处移动或延展到另一处,并通常伴随着显著明确的力量、速度和方向性,其核心概念在于「施加明显力量以使某物向特定方向迅速移动」。由于猛烈抽吸动作的受体同样是被强烈外力快速向某方向牵引、拉动,两者的相似性使得「拉、牵」一基本义被更广泛延伸应用到呼吸、抽烟、饮食等诸多领域的抽、吸动作,更约定俗成为新义项⑤「猛烈、强劲的抽、吸」,展示了词义从具体动作描述逐渐拓展为形象化表达的演变过程。
义项⑥「尽耗、尽索」
义项⑥「尽耗、尽索」在香港粤语中应用语例如「扯干水份」(指将水分完全抽光)、「扯电」(指电器耗用、甚至从其他电器抢占大量电力)、「部机扯到尽」、「扯行(緪)副偈」(指机器引擎的运行达到极限)等表述中,「扯」均强调尽耗、尽索的状态。
与前述义项⑤的引申途径相似,义项⑥同样源自义项①「拉;牵」的基本义。然与义项⑤强调拉扯动作的迅猛性不同,义项⑥的隐喻依据乃在拉扯过程中将某物耗尽或索取至极限的整体印象,着重拉扯过程的彻底与完全性,而非义项⑤所强调的强度与速度。此扩展过程体现了同一个基本义在不同层面特征的撷取与应用,并基于语义扩展侧重点的不同,而发展出两个独立的语义分支。
义项⑦「起动、发动」
义项⑦「起动、发动」在香港粤语中应用语例如「扯火」(指怒火冒涌、火气攻心)、「扯大风」(刮起大风)、「扯唔郁架车」(指电力不足够带动车辆运作)等表述中,「扯」均用以表达由静止转为活动的过程。
与前述义项⑤、⑥的引申途径类似,义项⑦同样源自义项①「拉;牵」的基本义。然其隐喻依据乃在受体从静止到活动的动静状态转变,特别强调受体「起动」的剎那及其所涉的力量,是在义项⑤强调拉扯迅猛性及义项⑥强调殆耗以外,第三种基于「拉扯」动作基本物理义的隐喻扩展,侧重对动静转换过程的突显。
义项⑧「猛烈而大幅的单方向移动」
义项⑧「猛烈而大幅的方向移动」在香港粤语中应用语例如「扯西」(指踢球时猛力踢出带旋转的足球到远距离)、「一脚扯入网」(指踢球时将足球从远距离一脚猛力射入龙门)、「正手扯直线」(指打乒乓球时,一手将球沿直线猛烈而带自转地打到对方桌区)、「扯风」(指建筑物或墙壁之间的狭道、空隙,由于气流被挤压而产生的单向强风,科学上又称峡谷效应)、「扯佢两巴」(猛力并大动作地从上而下掴打某人两掌)等表述中,「扯」均着重描述对象猛烈而大幅的单方向移动。
与前述义项⑤、⑥、⑦的引申途径类似,义项⑧同样源自义项①「拉;牵」的基本义。然其隐喻依据乃在受体显著的位置转移,尤其强调受体从一处到另一较远处的单向猛烈移动,是在义项⑤强调迅猛、义项⑥强调殆耗、义项⑦强调起动以外,第四种基于「拉扯」动作基本物理义的隐喻扩展,侧重对位置单向迅猛转移的突显。
综上所述,义项⑤至义项⑧的语义发展均引伸自义项①「拉;牵」一基本义,并各自透过撷取「拉扯」动作中不同维度或层面的特征,如迅猛性、彻底性、起动性、位置转移性等,发展出各自独立的语义分支,充分体现了同一基本义在不同语义扩展侧重点及隐喻依据下的多元演变。
基于义项⑤所引申的义项⑨
义项⑨「持续的疼痛」在香港粤语中应用语例如「扯住痛」(形容身体某部位持续而绷紧疼痛感,如同该患处被不停牵扯,常见于描述肌肉或筋骨拉伤等)、「扯住」(意义同前,省略「痛」字意思不变)」「扯住扯住」(意义同前,复迭表述以强调痛感的持续)、「由腰扯到落脚」(形容腰部疼痛一直延续到脚部,整条神经线或肌肉群都感到牵引般的疼痛或压力)、「右边颈同头都扯扯地」(指颈右侧和头部都有点疼)等,「扯」均旨在突出延续的紧绷疼痛。
此义项源自义项⑤「猛烈、强劲的抽、吸」的隐喻引申。抽、吸动作中强烈且持续的施、受压特征,与肌肉筋骨疼痛时的持续牵扯绷紧感高度契合。由此,义项⑤从原本描述拉扯外力或动作所引致的强烈持续压力,逐渐内化为对身体持续疼痛的描述。此过程中,物理动作特质转化为对生理感觉的比喻,最终引申并凝定为广泛接受的持续疼痛义,展现了语义从形象层面「具体动作描写」到感知层面「抽象情感表达」的跨域隐喻扩展。
义项⑩「心情兴奋、激动」
义项⑩「兴奋、激动」情感,如喜悦、期待、紧张等。语例如「听Intro已扯」[29] (听歌曲前奏已经很兴奋、期待)、「谂起个大金矿都扯扯哋」[30] (想起大金矿都觉得兴奋)、「模型车真系睇到扯晒」[31] (欣赏模型车真的很兴奋)、「听到个戏名已经扯咗」[32] (听到戏剧名已经觉得很兴奋、期待了)等。
2.3. 香港流行语「Chur」的义项与「扯」关系
2.3.1. 香港流行语「Chur」的义项
「Chur」一流行词在香港粤语具有多个义项,并主要分为动词、形容词两个词性用法,合共六个义项。为便阅览,先一并整理如下表3:
Table 3. The verb and adjective form of “Chur”
表3. 「Chur」的动词、形容词用法
动词用法 |
⓵ 拼尽全力做某件事 |
⓶ 不断纠缠、逼迫、索取、压榨 |
⓷ 大口进食、进饮、抽吸 |
⓸ 猛烈、强劲的抽、吸 |
形容词用法 |
⓹ 赶急忙碌的让人喘不过气 |
⓺ 进取 |
「Chur」的动词用法中,主要有三个义项:首先,为义项⓵「拼尽全力做某件事」,语例如「Chur爆GPA」(拼尽成绩绩点)、「做嘢Chur到尽」(办公拼到尽)、「等我Chur掂两篇paper先」(想让我拼搏好两篇论文)、「Chur咗成个礼拜」(拼搏了整整一周)、「死Chur烂Chur」(死拼烂拼)等。此些例句中「Chur」均强调全力以赴、竭尽所能的拼搏,与「扯」的义项①「拉;牵」、⑤「猛烈、强劲的抽、吸」、⑥「尽耗、尽索」、⑨「持续的疼痛」中所涉及的猛烈力量、压力、牵扯感亦有一定关系。
而「Chur」义项⓶「不断纠缠、逼迫、索取、压榨」下,语例如「成日比老细Chur」(经常被老板逼迫压榨)、「临收工俾个客Chur住无得走」(将近下班时被客人不断缠绕而未能离开)、「一拍拖就Chur结婚」(刚拍拖就一直催促结婚)。此些例句中「Chur」均强调不间断的缠迫、强索,与「扯」的义项⑥「尽耗、尽索」及义项⑤「猛烈、强劲的抽、吸」、⑨「持续的疼痛」中的牵扯压力具有高度相似性。
而「Chur」义项⓷「大口进食、进饮、抽吸」下,语例如「Chur返飞烟先」(指先尽情大力地抽吸香烟)、「Chur罐可乐降下火」(大口喝罐可乐降一下火气)、「快快Chur碗面就算」(快快大口干碗面作罢)、「Chur返一觉」(尽情酣睡一觉)、「好快chur晒支奶」(很快便干没一瓶牛奶)。此些例句中「Chur」均强调猛烈迅速且大量的进食、饮用或抽吸动作,与「扯」的义项⑤「猛烈、强劲的抽、吸」高度一致;并同时展现了与「扯」义项①「拉;牵」、⑥「尽耗、尽索」非常类似的强力和快速的动作特质。
而「Chur」义项⓸「猛烈、强劲的抽、吸」下,语例如「冷气好Chur电」(空调很耗电)、「Chur尽电脑所有RAM」(耗尽了电脑所有记忆体)、「上网Chur数据」(上网耗用网络数据)、「Chur晒我啲钱」(耗光我的钱)等。此些例句中「Chur」均强调迅速、大量且持续的资源消耗,与「扯」的义项⑤「猛烈、强劲的抽、吸」高度对应;并同时涉及与义项①「拉;牵」、⑥「尽耗、尽索」中相类的猛烈牵扯力量、压力。
而「Chur」的形容词词用法中,主要有两个义项:
义项⓹「赶急忙碌的让人喘不过气」,语例如「今个学期好Chur」(今个学期繁忙辛苦得很)、「行程劲Chur」(行程非常紧凑)、「打工仔嫌工作太Chur」(打工仔嫌工作太繁忙辛苦)。此些例句中「Chur」均强调繁忙无暇、紧凑密集的行程或事务安排,让人感到压力巨大、透不过气。这种忙碌感与「扯」的义项⑥「尽耗、尽索」的性质高度对应,并同时与义项①「拉;牵」、⑤「猛烈、强劲的抽、吸」中的猛烈力量拉扯压力感有所关联。
义项⓺「进取」,语例如「佢份人好Chur」(他这个人很进取)、「个女仔着到好Chur」(那女孩穿着得很暴露)、「够博够Chur获监制垂青」[33] (够拼搏够进取而获监制垂青)、「唔钟意sales太chur」(不喜欢推销员太进取)。此些例句中「Chur」不论褒贬,均强调进取、主动争取、强势出击的态度特质,与「扯」的义项⑤「猛烈、强劲的抽、吸」、⑥「尽耗、尽索」亦高度对应;并同时与义项①「拉;牵」中所涉及的猛烈力量、压力、牵扯感有一定关系。
综上所述,香港流行语「Chur」在动词和形容词的全部6个义项中,如拼搏、进取、繁忙、逼迫等,都与粤语中「扯」的不少义项高度相应、关联。尤其「扯」的义项①「拉;牵」、⑤「猛烈、强劲的抽、吸」、⑥「尽耗、尽索」等义项中所展现的猛烈牵扯力量感、压力感,都与「Chur」的含义显著相关、重合。甚至不少用法如「扯电——Chur电」、「扯返支烟——Chur返支烟」、「扯尽部机——Chur尽部机」等,更是「扯」、「Chur」替换互通。因此,本文认为「Chur」很可能就是从「扯」的音变发展而来,尤其因「Chur」本属潮流语,玩味性、口语性较强,音变的发生就更理所当然、顺理成章,最终从「扯」([tsʰɛ35])渐变成今日广泛使用的潮语「Chur」([tsʰœ35])。
2.3.2. 粤语中的韵母/œ/化口语音变
事实上,在粤语口语中,这种以韵母/œ/代替文读音中各种韵母的口语音变非常普遍。如「啲咁多」的「多」([tɔ55])在口语往往会读成[tœ55];「霉髧堕」的「堕」([tɔ22])在口语往往会读成[tœ22];「电锯」的「锯」([kɵy33])在口语往往读成[kœ33];「嘘声」的「嘘」([hɵy55])在口语往往读成[hœ55];「瀡滑梯」的「瀡」([sɵy13])在口语往往读成[sœ11];「啫啫鸡煲」的「啫」([tse55])在口语往往读成[tsœ55];「朘朘」的「朘」([tsɵn55])在口语往往读成[tsœ55]等。
而一些并非源自文读音,但同样是以韵母/œ/为口语音的例子亦不少,如「食人唔𦧲([lœ55])骨」、「𦧲([lœ35])买玩具」的「𦧲」;「条气唔啹([gœ11])」、「胶纸啹([gœ35])住」的「啹」;「攰到成个人ker[khœ35]晒」的「ker」、「啲水her([hœ11])her([hœ35])声」的「her」;「不停jer([tsœ55])住佢」、「用搅拌机jer([tsœ11])烂食物」的「jer」等。
3. 总结
总括而言,香港粤语中「扯」字通过隐喻、转喻、旧词新义等语义引申机制,发生了丰富多样的语义扩展,并逐渐发展出多个独具本土特色的香港粤语独有义项,如猛烈抽吸、资源尽耗、起动、迅猛方向移动等,甚至进一步延衍出如持续疼痛乃至泛指兴奋激动情绪等多层义涵。
本文亦进一步剖析香港流行语「Chur」的全部六个义项,指出其均与「扯」的多个义项高度契合,或至少存有一定关联,从而论证两者在语义上的高度相对、相似性。另,本文亦通过大量粤词例证,证明粤语口语中韵母/œ/音化现象极为普遍,以资佐证粤口语「扯」发生/œ/化音变的可能。基于「Chur」、「扯」在语义上的高度对应,及「扯」在声韵上发生/œ/音化的极大可能,本文遂提出「Chur」这一香港潮流语极有可能是从粤语「扯」的音变渐次演化并凝定而成。
声 明
鉴于有关“扯”的其余“性”相关义项略涉俗套,未必适合广大读者,故先从略。
NOTES
1本文所引粤语语例,如有必要,将于语例后以括号( )补充翻译或描述,以便读者更准确理解相关语义。
2鉴于香港粤语「扯」与规范汉语「扯」的义项❸「撕裂」虽关联但不完全相应,本文不将义项❸「撕裂」纳入香港粤语「扯」的义项,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