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ISA框架下的中学群文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
The Curr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iddle School Group Reading Based on the PISA Framework
摘要: 群文阅读作为提高学生阅读素养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其测评机制还未健全。有鉴于此,借助PISA阅读测试项目以测评学生的群文阅读能力。基于贵阳市城乡X中调查数据,探讨学生群文阅读能力的现状和目前教学存在的误区。结果发现:(1) X中学生群文阅读能力整体偏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 教师对于群文阅读内涵的理解存在偏差,亟需更新观念;(3) 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上述发现表明提高城乡初中生阅读素养的关键在于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观念,结合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制定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方案,重点做到让学生真正参与阅读选题,引导此部分学生建立积极的教育期望,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促进其形成健全人格。
Abstract: Group reading is an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to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literacy, and its evaluation mechanism is not yet sound. In light of this, the PISA reading test project is used to assess students’ group reading abilities.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from X middle school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Guiyang City,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students’ group reading abilities and the misconceptions in current teaching. The results show: (1) The group reading abilit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X is generally low and there is a lot of room for improvement; (2) Teachers have a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group reading and urgently need to update their concepts; (3) Teachers tend to neglect the students’ subject status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when conducting group reading teaching.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key to improving the reading literac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for teachers to update their teaching concepts in a timely manner, develop personalized reading teaching plans based on the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and focus on truly involving students in the selection of reading materials. This approach is intended to guide these students to establish positive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stimulate their initiative in reading,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 sound personality.
文章引用:侯姗姗. 基于PISA框架下的中学群文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10): 1252-125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102001

1. 引言

阅读素养作为语文学科素养的一部分,一直以来备受教育界的关注,而群文阅读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其以议题为中心,以多文本为支撑,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能够真正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素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境界[1]。2022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进一步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并提及“从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紧密结合语文教材内容,构建开放多元的教学资源体系”[2]。其中,构建开放多元的教学资源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合理地整合、重组,而群文阅读是实现课文整合、提升语文课堂效益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采取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阅读内容,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提升语文课堂效益,改善学生阅读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以议题为中心,选取与之相关的文本而进行的教学方式。近年来,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进行高效的群文阅读教学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就议题的选择方面,学者们通常选择以某一人物、某种文本形式或某一主题为议题;就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方面,缪璐萍提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阅读方法,在无声阅读中让学生将文本进行有机整合[3];郑艳和康佳怡认为应在教学中确立开放包容的议题,运用整合思维设置问题,精研文本异同培养思辨能力等方面稳步推进群文阅读落实[4]。阅读素养的研究源于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rogress of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PIRLS)、国际学生评估计划(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等大规模国际测试项目。回顾已有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三个方面:其一,关注PISA测试介绍类研究,这类研究侧重于介绍PISA对阅读素养的界定、测评内容、评估结构等方面[5];其二,关注我国2018年参与PISA测试的四省市数据,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研究[6];其三,关注PISA对我国中考试题的启示,这类研究主要通过对比PISA测试题与我国中考题的文本形式、测评框架、阅读情景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中考改革[7]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本文认为,PISA阅读测试与群文阅读教学在教育目标上具有显著一致性。PISA测试专注于评估15岁学生的阅读素养,特别强调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分析和反思能力,以及将阅读技能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群文阅读教学则通过在有限时间内围绕议题选择相关文本,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两者都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获取信息,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以形成全面的理解,并认为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有助于在多元文化和语言环境中发展认知和分析能力。此外,PISA阅读测试的工具性为量化群文阅读水平提供了科学和标准化的可能。群文阅读的文本来源多样,包括传统和非传统文本,如媒体和图表,与PISA测试文本的多样性相呼应。群文阅读教学不仅融合了知识技能与人文精神,促进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而且PISA测试进一步强调了个人对文本的反思和未来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性。由于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方法,其效果评测机制尚未完善,PISA测试的全面评估框架,包括理解、运用、评估、反思能力以及阅读活动的参与度,为评估学生的群文阅读能力提供了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标准化工具。

诸多学者已经认识到阅读素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群文阅读教学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高效性,但目前将二者结合起来的研究寥寥无几,并且针对西部地区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有鉴于此,本研究结合贵阳地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情况,利用PISA测试卷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取师生访谈等方式,测评西部地区贵州省贵阳市X中学生的群文阅读能力,分析该地区中学生阅读素养现状,为提升该地区学生的阅读素养水平提出针对性建议。本文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1) 当前西部地区中学生群文阅读的现状如何?(2) 哪些因素影响西部地区学生的群文阅读能力?(3) 西部地区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存在哪些问题?

2. 研究设计

2.1. 调查对象及方法选择

本文选取贵州省贵阳市某区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一个中学,学生来源较复杂,有城市学生,也有乡镇学生,有少数民族学生,也有非少数民族的学生。这一点可以兼顾贵州大部分地区学校情况(即城镇、乡村、民族中学)。相较于单纯处于市区或乡镇的学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外,虽然此初中位于省会,但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所得到的条件支持有限,并没有与其他处于地级市州的学校有太多优势,所以,即使此初中位于省会,但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本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从该中学初一、初二所有班级中随机抽取十个班进行问卷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600份,排除漏填、错填导致的无效问卷后,共收回有效问卷524份,问卷的回收率为87.3%。

2.2. 问卷设计

本研究采用的方式主要是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问卷调查包括阅读教学、PISA测试卷两部分,具体编制情况如下:

1) PISA测试卷

PISA阅读测试主要测试学生目前的阅读水平是否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变革。本文将这种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阅读理念运用于群文阅读教学,从而了解群文阅读的现状,发现群文阅读目前存在的问题。

学生语文阅读素养水平受多个认知方面的影响,特别是群文阅读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参与,因PISA测评针对的是15岁的青年,而本研究对象为13、14岁的青年,在智力能力、学习能力、心理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为更加科学、客观的对七、八年级学生语文群文阅读能力水平进行测评,本测试卷将从PISA2018测试卷中选取难度中等的题目,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从情境和应用的角度出发,借鉴了PISA的测评特点,构建了科学、系统、可操作强的评价指标体系。

2) 阅读教学调查问卷

阅读教学部分由3个问题构成,问卷从阅读指导、阅读任务等六个维度进行设计,其中第二题采用的是“矩阵量表题”的调查方法,包括“老师对你进行阅读指导是否会影响你的阅读习惯?”、“教室开设阅读角是否会影响你的阅读习惯?”等多个问题。具体内容维度如下表1所示:

Table 1. Outline of the questionnaire for school teaching survey

1. 学校教学调查问卷提纲

问卷内容

题号

阅读教学

阅读指导

2

阅读任务

阅读活动

环境提供

阅读时间

1

阅读建议

3

2.3. 访谈设计

教师的阅读教学的理念及教学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本次访谈采访了4位教师,采用开放式访谈的形式,主要从教师的群文阅读教学方面了解当前X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情况,具体问题如上表2所示。

Table 2. Interview outline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roup reading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2.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访谈提纲

访谈对象:部分初中语文教师

访谈形式:开放式访谈

访谈问题:

1. 您能谈谈是怎么理解群文阅读的吗?

2. 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前,您一般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文本选择吗?

3. 您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往往会选择哪些文本作为教材?

4. 您能告诉我在群文阅读中您常使用的教学策略是什么吗?

5. 您觉得应该怎么样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

6. 群文阅读教学结束后,您通常采用什么方法评价学生?

3. 中学生群文阅读现状分析

3.1. PISA测试卷分析

基于测试卷调查数据,X中学生阅读素养的基本情况如图1所示。从描述性统计结果看,X中学生阅读素养的分数呈现负偏态,平均分低于众数。这可能是由于学生处于一个文化欠发达的环境所影响的,研究表明,贵州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利用率不高。同时学生受到代际传递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贵州喀斯特地区贫困问题突出,很多地方被列入国家级扶贫对象,虽然经过“十三五”重点帮扶,已经实现了脱贫,但仍面临巨大的返贫压力。尤为重要的是,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极易形成“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父辈认为学习语文仅仅是交流的工具也会潜移默化给下一代,造成学生对语文阅读的不重视[8]

同时,X中学生达到合格水平的学生仅占比8.97%,有91.03%的学生处于未及格状态,整体阅读素养均值为38.85分,远低于60分(100分制)。此外,处于50~60分区间的学生占比高达18%,教师可以利用维果茨基提出来的“最近发展区”原理激发此部分学生的阅读潜力,帮助其学生达到及格水平。由此可见,X中的阅读素养水平亟待提升,大部分学生未达到该阶段阅读素养基本水平,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其背后影响学生阅读素养的关键因素,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先达到及格水平,再进一步加强阅读素养的培养。

Figure 1. Distribution map of reading literacy test score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X

1. X中学生阅读素养测试成绩分布图

3.2. 阅读教学情况分析

通过对学校教学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现状和需求,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提供更有效的教育支持提供参考。

阅读教学调查问卷分为阅读时间、阅读指导、阅读任务等六个方面。(1) 阅读时间方面。根据数据结果显示超过半数学生表示老师并未开设阅读课来让学生们进行阅读,能够发现此地区的教师对阅读并不重视,而教师身为学生学习的示范者,这种行为对阅读的不够重视的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阅读的态度。(2) 阅读任务方面。85.69%的同学表示布置预习任务并不会对他们的阅读习惯造成影响,由此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预习带来的益处认知不够,从而觉得预习是件无所谓的事情。79.58%的学生认为检查预习并不会改变他们的阅读习惯,由此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他们的阅读习惯已经定型,外界的影响不会促进他们的改变。(3) 阅读指导方面。57.82%的学生认为老师提供阅读指导可以帮助他们改变阅读习惯,能够发现超一半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科学的指导,由此可见,学生对科学的阅读有浓厚的兴趣,而教师应及时认识到此需求,及时满足学生。(4) 阅读活动方面。54.01%的学生表示适当的阅读活动可以影响他们阅读习惯的形成,由此可见,老师可以为了促使学生多读书定期安排阅读沙龙、阅读分享、书本互换等阅读活动。(5) 环境提供方面。43.89%的学生表示班级建立阅读角会影响他们的阅读,可以推断出班级阅读角的有效利用率还有待提升,学生并未意识到阅读环境的重要性。(6) 阅读建议方面。67.18%的同学认为开放图书馆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56.49%的同学对阅读时间的安排不够满意,建议开设阅读课;43.89%的同学认为应将阅读讲解与考试结合;26.72%的同学表示适当的布置阅读作业会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由此可见,目前学校的图书馆并未全面对学生开放,导致大部分学生都提出此需求;目前给予学生真正的阅读时间不够充足,需要把学习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而还有不少学生存在应试思维,认为只有将阅读和考试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教师对阅读的态度是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第二,大多数学生对阅读任务有排斥心理,教师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第三,提供适当的阅读时间和环境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四,超一半的学生认为目前教师所提供的阅读指导不足,所以学校可以优化阅读指导安排。针对这些分析,学校可以对教师进行思想培训,改变教师对阅读的态度,合理调整阅读环境和时间,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发展。

3.3. 教师访谈分析

首先对教师怎么理解群文阅读内涵的情况进行了总体的调查,大部分教师对群文阅读内涵的理解都有偏颇,仅仅关注议题和文本,而忽视了在这个过程学生主动进行意义建构是重要的,其中,意义建构又分为个体自主建构和群体互动建构,教师在其建构时只需要营造安心舒适的阅读环境即可,给予学生充分发挥能力的空间,让学生在舒适自由的空间里自由发挥想象,与同学进行思维的碰撞,充分调动其意义建构能力。其次,在问到选择阅读文本主体时,只有1位教师会让学生参与,支持学生自选,其余教师还是以自己为中心,例如在议题选择上教师往往根据课时、教学任务的进度进行自主安排,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和需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主动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根据学生兴趣点进行安排,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次,在提问关于阅读文本类型选择时,大部分教师局限于传统类文本,往往呈现为一篇带多篇的形式,而忽视的游戏、AI、视频、表格等非传统类文本,文本组织形式较为单调,在众多学业的压力下,长期接触单调的文本形式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感,反而会产生抵触效果。最后,在问到评价方式时,大多数老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评价方式,例如量化评价、绝对性评价,并不能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评价,而且年轻教师采用较多的是代币法,这种评价方式若经常使用,会降低学生的内驱力。

通过针对理解群文阅读的内涵、选择阅读文本主体、阅读文本类型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访谈,对教师的访谈语录进行了汇总,部分访谈结果如下:

1) 群文阅读往往是以一个议题为中心,多篇相似文章组成的“文本组合”。比如在在以作家“老舍”为主题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我除了选用课本上的《济南的冬天》以外,还会选择《猫》《我的母亲》等文章。通过这些文章的组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对作家形成初步的认识。

2) 在选择阅读主题时,我往往是自己根据教学进度、学生的薄弱点进行选题,一般不会让学生参与。因为我会担心学生的选题过于偏离教学主题,导致浪费时间。

3) 我在选择文本上还是比较偏好传统的形式,往往会选择相关的文章进行讲解,因为我认为进行大量的阅读可以提升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阅读速度,如果采用影视、漫画等形式,课堂纪律就不太好把控,耽误上课进度。

综上所述,由于教师对于群文阅读的教学观念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导致学生在群文阅读时参与性低、主动性弱的弊端是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

4. 结论及建议

评价结果显示,X中阅读素养的整体水平不高,还有提升的空间,并且分数多集中在中低段,说明学生的阅读基础薄弱。因此,教师利用好群文阅读这一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学生无时无刻接触文化,渐渐爱上文化,爱上阅读,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这对于实现学生阅读素养的均衡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群文阅读教学由议题、文本、意义建构三个部分构成。其中,议题是指中心主题,文本是活动的资源,意义建构包括学生自主阅读中的个体自主建构和交流互动中的群体共同建构[7]。由本次访谈调查显示,目前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忽视学生主体性、文本组织形式和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厘清群文阅读内涵,更新教学观念,以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阅读素养。

首先,意义建构具有主动性。不论是个体自主建构,还是群体互动建构都需要学生具有主动性。学生在进行群文阅读时,往往是建立在已有的经验之上,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能动性,这时教师只需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稍加辅助即可,不必把文本拆开揉碎的“填鸭式”喂养学生。学生在与教师、同学互动性建构过程中是对阅读方法的运用和巩固,教师可以发布递进式任务清单,以促进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深入挖掘议题的内涵,提升阅读素养。

其次,议题选择具有参与性。因为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关怀的学科,所以在议题选择上教师可以适当“放权”,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会思考议题合适与否,还会进行资料的搜集查证,这样既可以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性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再次,文本组织具有和谐性。第一,在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上,教师需要明确课文与群文的主次地位,群文阅读教学是以课文为中心,而群文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而对课文进行的补充与拓展。第二,在群文的选择上,教师在不违背文本和谐的前提下,可以支持学生自主选文参与群文阅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量。第三,为了使文本产生最优的教学效果,教师需在活动中做到及时示范、点拨、梳理思路,而学生要做到迁移、反思,乃至自主阅读、自我反馈。因此,群文阅读教学不仅需要课文与群文、教师与文本的和谐配合,还需要教师与学生的配合。

最后,阅读评价具有有效性。教师在阅读教学后往往采用量化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缺乏多元化评价。每个学生都具有个体差异性,若教师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容易忽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个性化想法,不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所以为了培养学生产生积极的阅读态度,教师可以采用量化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对学生进行反馈,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功能,以培养学生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4, 15.
[2] 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4, 53-54.
[3] 缪璐萍. 注重群文阅读, 构建高效课堂[J].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 2024(4): 46-47.
[4] 郑艳, 康佳怡. 中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内涵、价值与实施路径[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44(5): 58-66.
[5] 王宇珍, 程良宏. PISA2018阅读素养测评: 内在架构、导向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J]. 基础教育, 2021, 18(1): 81-91.
[6] 李小红, 王杉, 陈晨, 等. 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影响: 基于多层logistic模型的实证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8): 57-66.
[7] 郑桂华. 语文阅读理解测试如何凸显批判性思维取向——PISA阅读测试样题的命题策略及启示[J]. 全球教育展望, 2022, 51(7): 119-128.
[8] 欧美, 杨应旭. 基于高质量发展的贵州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J].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1, 33(4): 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