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金融数学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建设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Faculty in Financial Mathemat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DOI: 10.12677/ces.2024.1210735,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 荣, 曹 洁:盐城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江苏 盐城
关键词: 实践教学师资建设产教融合金融数学Practical Teaching Faculty Development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Financial Mathematics
摘要: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金融数学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建设对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实现专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释产教融合对地方院校金融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影响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金融数学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并从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意识、完善实践教学师资建设制度和改进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措施这三个层面提出了实践教学师资建设的优化路径,以期为产教融合背景下金融数学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faculty in financial mathematic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and achieve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explaining the impact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education on the training goal of financial mathematics professionals in local colle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for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ers in financial mathematics.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path of practical teaching faculty construction from three aspects: strengthening the awareness of practical teaching faculty construction, improv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faculty construction system and improv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faculty construction measures, aiming to offer guidance and insights for enhancing practical teaching faculty in financial mathematics within the context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文章引用:张荣, 曹洁. 产教融合背景下金融数学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建设研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10): 477-482.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10735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现代人才需求日新月异且日趋多元,而传统教育体系可能无法及时响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1]。为了更好地解决教育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的现实问题,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培养符合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部门等先后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引导高校主动面向地方、面向行业、面向产业办学,深入推进产教协同育人,不断完善产业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可见,产教融合是解决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矛盾、深化人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路径[2]。所谓产教融合,就是要求高等教育和产业企业紧密合作,通过将产业当中的实际需求与高校教学内容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与实践机会。金融数学是研究如何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金融实务问题的学科,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应用性与实践性,因此,金融数学专业如何通过实践教学改革适应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就成为地方高校金融数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而推动实践教学改革、落实校企协同育人,离不开实践教学教师,因此,研究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金融数学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对如何进一步完善专业实践教学机制、切实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合现代金融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2. 地方院校金融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021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明确对高校按照学术型和应用型办学进行分类审核评估,至此学术型本科和应用型本科的概念备受关注[3]。地方院校在积极向应用技术性类高校转型的过程中,对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也随之转变。

盐城师范学院一直坚持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以培养能够服务地方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将金融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具备良好的数学和金融理论基础,具有运用数学和金融知识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具有健全人格、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在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以及经济管理等领域企事业单位从事金融业务咨询、金融数据分析、金融风险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学院已建成金融数学实训室、金融统计实验室和金融沙盘模拟实验室,通过实践课程、集中实训和专业见习等方式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3. 产教融合背景下金融数学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意义

3.1. 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是金融数学专业培养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

应用型高校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而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专业实践的人才类型。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行业,随着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的兴起,金融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它改变了传统金融业经营模式,要求金融业从业者具备互联网金融思维和大数据处理分析能力[4]。由此可见,良好的金融建模和数据分析能力是金融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为了达成金融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就要转变人才培养思路,从以往的“知识输入导向”转型为“能力输出导向”[5],反向设计培养方案,无论是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还是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都应围绕实践能力培养进行改革创新。而推动实践教学改革、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离不开专任教师,尤其是从事实践教学的一线教师,因此,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是金融数学专业培养目标达成的前提和保障。

3.2. 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是金融数学专业推进产教融合的必由之路

信息化时代,高校要想站在潮头与世界科技前沿产业同频共振,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产教融合”问题[6]。对于金融数学专业而言,产教融合不仅可以帮助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促进教学过程与金融实践对接,落实产教协同育人模式;还可以推动校企共建集实践教学、科技研发、培训服务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平台,打造多功能的实践基地,实现校企资源优化整合。其一,产教融合的导向是“产”,但产教融合的基础是“教”,实践教学教师是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主体;其二,产教融合强调以实践驱动教育教学,缺乏行业背景的高校教师和没有教学经验的企业专家都无法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其三,产教融合的目的是为现代产业提供高级应用型人才从而实现校企合作共赢,而高级人才培养的前提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团队。由此可见,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是金融数学专业推进产教融合的必由之路。

3.3. 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是金融数学专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随着现代金融理论和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金融理论已逐渐从宏观理论迈向微观,更加侧重金融行为的研究,并强调市场的细分[7];同时金融产品类型也日益丰富,金融产品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金融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金融数学是金融学与数学的交叉学科,高度契合现代金融对金融科技、金融大数据等新业态的人才需求,因此如何适应市场变化、培养现代金融行业亟需的实用性人才成为当下金融数学专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师资团队是专业发展的基石,但当下很多高校都面临着实践型教师人数比例偏低的结构性问题,因此实践教学师资建设已成为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切实需要。同时,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养的保障,而教学质量正是专业发展的生命线。此外,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教师从事实践教学更易发现金融实务问题,从而激发科研灵感,挖掘更有意义的科研课题;而科研亦能反哺教学,利用科研方法和科研发现解决实际问题,丰富实践教学手段和功能。综上可知,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是金融数学专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4. 产教融合背景下金融数学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

4.1. 实践教学定位不够准确,人才引进缺乏相应渠道

金融数学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主要以培养学生掌握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业务流程操作和金融数据建模分析为主,而身处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业正在向智能化、技术化和数字化转型升级,亟需补充金融科技和金融创新人才,因此部分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与金融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偏离,两者的匹配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高校在引进专任教师时,往往只考察其学历与科研能力,对于金融机构工作背景和实践教学能力几乎未加考量,这就导致理论型教师占比过高;反之,具有丰富金融机构工作经验的企事业人才因没有特设的实践型教师岗位或相应的引进渠道而很难被吸纳到高校教师队伍中来,无法有效补充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久而久之,实践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需求的偏差越来越大,实践教学师资建设已成为众多高校金融数学专业发展的痛点。

4.2. 实践教学机制不够完善,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路径匮乏

金融数学专业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校内实验、校内集中实训、校外见习与校外实习这几种形式。尽管实践教学形式丰富,但校内实验实训主要以基本操作训练为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校外见习与校外实习的自主性较大,学生见习与实习单位往往存在不对口现象。此外,实践教学评价仍以教师综合打分为主,缺乏课前学情诊断、课中过程性评价以及校外实践基地指导老师的课后评价,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除了实践教学机制不够完善之外,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无法有效保障实践教学内容的时效性、针对性与创新性,而教师又面临着实践培训与进修渠道匮乏的现实困境。尽管一般高校在引进教师后都会展开一系列的职业培训与考核,但这些培训往往仅限于高等教育教学的理论层面,鲜有涉及实践技能的系统培训,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路径的匮乏导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难以进一步提升。

4.3. 实践教学效果不够明显,校企人才交流模式单一

金融数学专业实践教学定位不准、实践教学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与实际应用脱节明显,实践教学效果欠佳[8]。校企合作本是解决实践教学困境的有力手段,但很多高校都存在着校企合作难以落实的问题。一方面,金融机构出于客户隐私与金融安全等原因,无法接纳高校教师进入企业的实质性部门进行挂职锻炼,简单的业务内容科普与工作流程观摩对于金融数学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提升助力不大;另一方面,具有工作经验的在职金融业工作人员由于行业规定和单位制度,无法与高校签订聘任协议,兼职教师引进渠道受阻。高校教师“走不出”和行业专家“进不来”的现实困境,导致金融数学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仅限于讲座、参观等形式,无法形成长期稳定的现场指导与交流研讨,校企人才交流模式单一,不能有效促进实践教学教师实践技能与教学效果的提升。

5. 产教融合背景下金融数学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建设路径

5.1.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意识

(1) 强化高等学校实践育人意识。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产教融合更是赋予了实践育人更重要的意义。高校应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和实践教学师资建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坚持产出导向理念,强化实践育人意识,引导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资源配置、人才引进政策等向实践教学师资建设适当倾斜,在顶层设计上重视高校实践教学师资建设工作。

(2) 增强实践教师自身发展意识。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以此重构自身职业发展与规划。若能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中取得较好平衡,那么今后可以在教学科研型教师乃至“双师双能型”教师方向发展[9];若能在实践教学中获得能力提升和成果突破,则可以考虑产业教授赛道。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金融数学专业实践教师自身发展有了更多选择,实践教师应进一步增强自主学习与发展意识。

5.2. 完善实践教学师资建设制度

(1) 改革实践教学师资引进制度。地方高校应主动调整师资结构,积极改革师资引进制度,为实践教学教师创造单独的门槛要求和聘任渠道,可参照部分工科专业设立金融数学专职实践教师岗位。特别是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对于具有金融机构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可适当放松其在学历、科研成果等方面的限制,加大对其实践技能的要求与考察,以此吸引优秀的企事业人才来补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拓展实践教师引进渠道。

(2) 创新实践教学师资培训制度。师资培训是实践教学师资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需进一步改革现有教师的培训制度,针对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践教学教师分别制定培训方案,而不同背景的实践教学教师的培训模式也需进一步细化。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一方面可以配备“一对一”的指导教师,以“传帮带”的方式帮助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另一方面还应引导青年教师赴金融机构进行挂职锻炼,丰富青年教师的实践经历,同时鼓励青年教师考取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对于有行业背景的企事业人员,应重点在教学规范与教学方法方面进行培养,引导他们快速适应高校教师的新角色[10]

(3) 健全实践教学师资考核制度。实践教学教师的培养质量需要合理的考核制度进行反馈。首先,学校层面应专门、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教师的考核目标和考核评价体系:对于没有行业经验的青年教师,应侧重教学质量和自身实践能力提升方面的考核;对于有行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应侧重学生学习效果和学科竞赛成绩方面的考核。其次,应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尤其是应重视过程性考核,而不仅仅以结果论成败,从而发挥出对实践教学教师的激励作用。此外,实践教学培训应与年终考核、职称评定等挂钩,在教师职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凸显对实践教学能力的考察与重视,从而激发高校教师在实践教学领域学习提升的积极性与持续性。

5.3. 改进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措施

(1) 多方位共建实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师资建设除了依靠高校政策引导和制度推动,还依托于实践教学资源水平。一方面,高校要做好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践基地的长期建设规划,统筹实践教学软硬件设施采购与更新预算,从政府、银行、企业等多渠道争取实践教学资金,探索建立多方参与的资金筹措机制,提升实践教学环境;另一方面,金融数学专业在实践教学软件系统方面的需求无法单纯依靠高校投入,因此要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发挥地方金融机构的行业优势,重构实践教学内容,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合作开发线上实践教学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2) 多维度开展校企人才交流。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和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高校应积极推动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多维度开展校企人才交流。对于金融数学专业而言,金融机构和高校都面临聘任人员的培训问题,因此可以合作共建培训平台,实现金融机构业务实践与高校理论研究的优势互补。同时,金融机构与高校还可以共建校内产教融合实训平台与校外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在校内平台上共建产教融合课程,邀请行业专家到校内进行授课或讲座;而在校外实践基地除了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为金融机构储备人才,还可以为实践教学教师提供挂职锻炼机会。此外,共建金融数学研究平台、共同申报研究课题也是拓展校企人才交流渠道的有力措施。

(3) 多举措提升实践教师技能。教师实践技能提升是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效果最直接的表现。在新教师培训方面,除了加大实践教学的培训力度,还要强化实践技能考核,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比赛或实践技能大赛来引导教师主动提升实践技能水平;在校企交流方面,合作的金融机构应对挂职锻炼的教师实行常规化和动态化管理,切实保障实践教师的学习效果;在日常教学方面,高校需引导和鼓励实践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学科竞赛,在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实践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实践技能。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下金融数学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培养方法研究”(项目号:230802344607213)。

参考文献

[1] 黄跃琛. 产教融合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体, 2020, 14(4): 31-32.
[2] 王学金, 黄日朋, 董春丽. 产教融合视角下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以“国元模式”为例[J]. 天津中德应用科技大学学报, 2021(5): 21-25.
[3] 别敦荣. 学术本科, 应用本科和职业本科概念释义, 办学特点与教育要求[J]. 高教文摘, 2022(12): 13-16.
[4] 海新权, 韩晓婧. 金融科技和“双一流”建设驱动下的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长春大学学报, 2019, 29(4): 85-89.
[5] 张瑞芳. 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研究[J]. 江苏商论, 2023(9): 125-128.
[6] 吴航行, 杨华, 高丹阳.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产教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 传媒, 2022(7): 87-89.
[7] 蒋艾妮. 基于地方金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金融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 25(6): 209-211.
[8] 程宇, 高忠坡. 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J]. 教育管理, 2020, 8(5): 145-147.
[9] 马慧莲.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 38(6): 25-27.
[10] 李金波, 杨长德, 张伟光, 等. 地方高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路径初探——以新疆工程学院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16): 102-10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