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跨境电商市场发展现状和法律问题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深入实施,加之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传播与应用,我国电子商务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然而,网络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形势严峻。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监测报告指出,2014年网络购物投诉占总投诉量的47.55%,2015年这一比例为43.74%,跨境网购(海淘)投诉占比达7.53%。2016年上半年,涉及电商的网络消费投诉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16%。1
尽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个人信息安全受到侵犯,尽管有2013年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4条,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享有法律保护,网络经营者必须履行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进行安全保护的义务这一类法律规定。但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4年度消费者个人信息网络安全状况报告》揭示:80%的受访消费者在网络购物之后遭到了邮件、短信或电话的骚扰,而33%的受访者甚至因此遭受了人身或财产的损害[1]。
更甚,经济制裁背景下,跨境信息壁垒和信息不对称是电子商务跨境中突出和严重的问题,也是本文探讨的核心。201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订在网络购物方面提出了更高的信息披露标准,但网络购物的虚拟性特点使得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往往只能通过网站上的图片、文字描述和用户评价等有限信息来了解商品。这限制了消费者全面了解商品的功能、效用、质量和潜在缺陷的能力。某些国家发起经济制裁时,会对跨境平台商品实施高关税,并且在平台上并未做出明确标注。此外,境外一些网站提供的商品信息不完整或不充分,导致消费者在收到商品后可能发现与宣传不符或存在未被披露的新特点[2]。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网络经营者可能会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尤其是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的知情权实现起来更加困难。同时,由于交易主体的虚拟性,消费者在网络交易平台购物时,有时难以确定网络经营者的真实身份,一旦发生纠纷,维权过程也面临诸多挑战[3]。
2. 经济制裁对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
2.1. 《电子商务法》中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内容分析
与传统购物相比,网络购物具有交易范围全球化、交易方式虚拟化和交易手段电子化的特点,这无疑增加了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难度。尽管国外电子商务立法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做得较为充分,但相比之下,我国现行的法律规范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亟需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自2019年实施以来,为电子商务活动中的消费者权益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法律保护。2该法律明确了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义务,包括信息披露、交易安全、售后服务等方面,确保消费者在电子商务交易中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基本权利得到保障。
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知情权:消费者有权获得商品或服务的全面、准确信息。《电子商务法》第十七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第二,选择权: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不受不当限制。第十七条中强调,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从而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3第三,公平交易权:消费者有权在交易中得到公平对待,不受歧视。《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九条明确电子商务经营者应提供消费者信用评价义务,保障消费者对平台内销售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进行评价的权利。4第四,安全权:消费者有权要求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包括个人信息保护。《电子商务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在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时,应遵守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行政法规,并确保信息安全。5第五,求偿权:消费者在权益受损时,有权获得赔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消费者在权益受损时的赔偿权,虽然这不是直接来源于《电子商务法》,但在电子商务领域同样适用。此外,根据《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6:消费者在网络购买商品后,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有权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退货,进一步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7这些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基础,确保消费者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2.2. 经济制裁对跨境商务平台的影响
电子商务法旨在规范网络交易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当经济制裁实施时,可能会对受制裁国家的电子商务平台运营造成限制,影响其正常业务活动。例如,制裁可能包括对特定电子商务平台的资金冻结、交易限制或技术出口管制,从而限制其服务范围和市场准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数据隐私和信息安全,电子商务涉及大量用户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传输,而经济制裁措施可能涉及对特定国家或实体的数据访问限制。电子商务法中的数据隐私保护措施需要确保在实施经济制裁时仍能有效保护用户数据,并遵守国际数据保护标准。根据European Parliament (2020),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等法规为用户数据的合法收集、处理和传输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法律保护。一方面,在经济制裁的背景下,电子商务法需要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确保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例如,电子商务平台需要明确告知消费者哪些商品或服务受到经济制裁的影响,以及可能对消费者权益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法要求电子商务经营者依法进行市场主体登记和税务登记8,这增强了交易的可追溯性,为监管机构提供了监管和执行经济制裁的法律基础。
第二,跨境支付和金融交易限制,电子商务的本质使得跨境支付和金融交易成为常态,而经济制裁措施可能会限制特定国家或个人的金融交易和支付渠道。电子商务法的跨境支付规定和金融监管框架需要与制裁法律保持一致,确保在实施制裁时不影响合法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根据Gupta和Thakur (2020),跨境支付系统在受制裁国家中的影响通常是通过金融技术的进步来实现的。我国电子商务法需要明确在国际贸易中如何适用,特别是在涉及跨国交易时,如何处理不同国家间经济制裁的差异性问题[4]。
第三,电子合同和合法性认证,在电子商务中,电子合同的合法性认证是保护参与方利益的关键。经济制裁可能会影响合同的履行和支付条件,电子商务法需要提供对于受制裁国家和实体的特别规定和执行机制。经济制裁可能导致电子商务合同无法正常履行,例如支付问题、物流配送问题等。电子商务法需要对此类情况提供解决方案,包括合同变更、解除以及赔偿等问题的处理机制[5]。根据UNCITRAL (2020),国际商法委员会提出的关于电子合同认证和跨境争议解决的指南,为电子商务法在处理跨境合同问题中提供了法律框架和解决方案。
第四,在全球化背景下,电子商务法需要与国际法律,特别是WTO规则、国际人道法等进行有效衔接,确保在实施经济制裁时,既能遵守国际规则,又能保证国内电子商务行业的稳定发展[6]。经济制裁可能导致电子商务平台上的某些商品或服务受限,影响经营者的正常经营活动。例如,如果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禁止与其进行贸易往来,那么电子商务平台上的相关商品可能需要下架,这直接影响到经营者的商业利益[5]。
2.3. 经济制裁对电子商务经营者合规性要求的影响
经济制裁对电子商务经营者的合规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经营者必须重新评估其供应链、客户群体以及交易方式,确保不违反国际制裁规定。例如,如果一个电商平台的供应商位于受制裁国家,那么该平台可能需要寻找替代供应商,以避免违反制裁法规。
这种影响体现在贸易流动、经济稳定等方面。首先是贸易流动和供应链中断,经济制裁可能导致目标国家与其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中断或减少,尤其是在制裁措施涉及关键商品和技术时,全球供应链可能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7]。其次是经济稳定性和市场信心,经济制裁对目标国家的经济稳定性和市场信心产生不利影响,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和资本外流等经济问题,同时也可能扰乱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性。线上贸易的流通加速了全球经济的交流和发展,但是也使得通货膨胀、市场变化的的速度加快,没有办法预料经济制裁对经济形式变化的情况。再者是现有的国际贸易法规与制裁冲突,经济制裁有时也可能与国际贸易法规发生冲突,例如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则和协定可能会限制成员国对特定国家的制裁措施,这需要在国际法律和政治层面进行平衡和调整。
结合上文提及的经济制裁实施机制,在国际法律层面,电子商务法作为国内法律的一部分,需要与国际法律规范保持一致。当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经济制裁决议时,这些决议需要通过国内立法程序转化为国内法律,电子商务法也应遵循这一原则,确保国内电子商务活动不违反国际制裁规定。
从电子商务经营者角度来看,在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活动时,一方面,必须遵守包括经济制裁在内的国际法;另一方面,要求电子商务经营者遵守进出口监督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这意味着电子商务平台需要建立相应的合规机制,对商家和交易进行审查,防止违反制裁措施。9电子商务法规定了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监管责任,包括对平台内经营者的监管。在经济制裁的背景下,平台经营者需要加强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管,防止涉及制裁对象的交易发生。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经济制裁可能影响消费者从特定国家或地区购买商品和服务。电子商务法强调保护消费者权益,因此在经济制裁实施期间,电子商务平台需要向消费者明确传达相关限制,确保消费者知情权。
3. 经济制裁背景下的国际电子商务法律比较
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在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立法实践和案例,可以为中国的电子商务法律完善提供借鉴。例如,欧盟的电子商务指令、美国的《统一电子商务法》等,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存在。
第一,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广度和深度:比较各国法律对消费者权利的具体保护措施和法律实施效果,详见表1。
Table 1. Comparison of national consumer rights protection measures and laws
表1. 各国对消费者权利保护措施和法律比较a
国家 |
主要法律框架 |
实施效果 |
中国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强调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
《电子商务法》 |
规定电子商务平台和商家在信息披露、合同订立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责任。 |
欧盟 |
《电子商务指令》 |
详细规定消费者在电子商务中的权利,包括合同条款的透明度和退货权。 |
GDPR |
强化个人数据在电子环境下的保护,增强消费者的数据隐私保护。 |
美国 |
《统一电子商务法》 |
确立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和电子交易的基本规则。 |
州际法和联邦法 |
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消费者保护网络,促进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选择。 |
加拿大 |
《电子商务保护法》 |
设立反垃圾邮件和欺诈行为的法律规定,保护消费者在电子交易中的权益。 |
《个人信息保护
与电子文件法》 |
强调个人信息在电子环境下的保护,增强消费者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
a笔者搜集数据分析所得。
中国的电子商务法律框架主要包括《电子商务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规定了电子商务经营者的注册、合同订立、信息披露、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强调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基本权利。10
欧盟的法律框架主要包括《电子商务指令》和《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
第一,《电子商务指令》:详细规定了消费者在电子商务中的权利,包括信息披露、合同条款、退货权等,强调消费者保护的全面性和明确性。《GDPR》:虽然主要关注数据保护,但也对电子商务中的个人数据处理有重要影响,提升了消费者数据隐私保护水平。11
美国的法律框架包括《统一电子商务法》和《电子签名法》等州际法和联邦法。《统一电子商务法》:规定了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和电子交易的基本法律框架,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电子签名法》:确立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简化了电子商务交易的法律程序,提升了消费者在电子环境下的法律保障。
加拿大的法律框架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保护法》和《个人信息保护与电子文件法》。《电子商务保护法》:设立了反垃圾邮件的严格规定,防范了在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欺诈行为。《个人信息保护与电子文件法》:强调了个人信息在电子环境下的保护,提升了消费者的数据隐私保护水平。12
第二,从电子合同和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看,笔者分析了各国法律对电子合同和电子签名的认可程度和法律规定的具体内容,详见表2。
第三,数据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研究各国在电子商务中对个人数据的保护措施和法律框架的异同,详见表3。
Table 2. Analysis of the legal effects of electronic contracts and electronic signatures
表2. 电子合同和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分析a
国家 |
主要法律框架 |
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 |
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 |
中国 |
《电子商务法》 |
确定电子合同的成立、变更和履行等事项,明确电子合同的法律地位。 |
确定电子签名与手写 签名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
《电子签名法》 |
确认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和使用规则。 |
欧盟 |
《电子商务指令》 |
规定电子合同的法律地位和相关要求,包括合同条款的透明度。 |
|
《电子签名指令》 |
确定在欧盟境内的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和跨境交易中的
使用规则。 |
|
美国 |
《统一电子交易法》 |
确认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和电子交易的基本规则。 |
确立了电子签名的
法律效力和合法性。 |
《电子签名法》 |
规定电子签名在跨州电子交易中的法律效力和适用条件。 |
加拿大 |
《电子商务法》 |
确定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和电子交易的基本规则。 |
|
《个人信息保护
与电子文件法》 |
强调电子签名在个人信息保护和电子文件管理中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
|
a笔者搜集数据分析所得。
Table 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in various countries
表3. 各国个人数据保护比较分析a
国家 |
主要法律框架 |
个人数据保护措施和法律规定 |
中国 |
《个人信息保护法
(修订草案)》 |
规定了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处理和保护原则,要求企业必须取得用户明示同意后方可收集其个人信息,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
《电子商务法》 |
强调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要求电子商务经营者采取措施防范数据泄露和滥用。 |
欧盟 |
《一般数据保护
条例(GDPR)》 |
强化了个人数据在所有情况下的保护,包括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规定了数据主体的权利、数据处理者的义务和违规处罚等。 |
美国 |
《加州消费者
隐私法(CCPA)》 |
加州颁布的法律,要求企业提供消费者关于其个人信息的访问权和删除权,并限制了个人信息的销售。 |
《HIPAA》 |
用于保护个人健康信息的法律,适用于医疗行业,规定了健康信息的保护标准和数据处理程序。 |
加拿大 |
《个人信息保护与电子文件法(PIPEDA)》 |
适用于私营部门和联邦机构,规定了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披露的法律标准,确保在电子环境下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
《电子商务保护法》 |
设立了反垃圾邮件和欺诈行为的法律规定,保护消费者在电子交易中的权益,其中包括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 |
a笔者搜集数据分析所得。
综上所述,从个人数据保护方面分析包括:法律框架的完备性,欧盟的GDPR为个人数据保护树立了全球标杆,通过强化的法律框架确保了数据主体的权利和数据处理者的义务,追求高标准的数据安全和透明度;地区性法律的补充,美国的州际法律如CCPA和特定行业法规如HIPAA补充了联邦法律的不足;强调消费者对个人信息的控制权和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加拿大的联邦法规范,PIPEDA作为加拿大的主要个人数据保护法律,确保了全国范围内个人信息处理的合法性和保护措施的规范性。
4. 我国电子商务法立法与实践的完善建议
4.1. 采取以完善自身法规为主和遵守国际制度为辅的双重方式
上文中,我们对在经济制裁背景下,各国电子商务法律进行比较分析,基于此,我们可以对中国电子商务法进行比较分析和借鉴。
首先,从法律框架的完备性看,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为全球个人数据保护设立了高标准,强化了法律框架,确保了数据主体的权利和数据处理者的义务,追求高标准的数据安全和透明度。参考GDPR的高标准,加强我国电子商务法中关于个人数据保护的规定,确保数据主体的权利得到充分保护,同时明确数据处理者的责任。
其次,在美国,州际法律如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CCPA)和特定行业法规如健康保险流通与责任法案(HIPAA)补充了联邦法律的不足,提供了更具体的数据保护规定。基于此,我国可以细化地区性法规,借鉴美国州际法律的做法,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更为细化和具体的数据保护法规,以补充和完善中央层面的法律。
再者,加拿大的个人信息保护与电子文件法(PIPEDA)作为加拿大主要的个人数据保护法律,强调了消费者对个人信息的控制权和数据安全的重要性,确保了全国范围内个人信息处理的合法性和保护措施的规范性。可以参考加拿大PIPEDA的做法,加强消费者对个人信息的控制权,提高消费者对电子商务平台的信任度,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再考虑到跨境电商的特点,制定明确的跨境数据流动管理规则,确保数据在国际间传输时的安全性和合规性。积极参与国际对话,推动建立多边电子商务监管框架,以减少政策冲突和提高制裁措施的一致性,同时细化跨境电商监管规则,明确经营者在不同司法管辖区应遵守的法律法规。
4.2. 制定符合中国市场的法律制度以及信息保护
实施电子商务的要求要从主体、客体和法律制度角度来看,加强对国际制裁法规的了解和遵守。建立和完善内部合规体系,包括风险评估、合规培训和审计。在供应链管理中加强尽职调查,避免与受制裁实体进行交易。电子商务法要求跨境电商遵守更为复杂的法规要求,这可能会增加企业的合规成本。同时,电子商务法对平台经营者的责任进行了明确,要求其对平台内经营者的行为承担一定的监督责任,这在执行经济制裁时可能会对平台经营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此外,要实现电子商务法在经济制裁中的监管框架与平衡,在制裁发起国执行经济制裁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完善电子商务法,提供一个监管框架,旨在规范电子商务活动并保护消费者权益。然而,跨境电商的特殊性要求更需要国家和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必须考虑到其独特需求和挑战[8]。
第一,通过分析电子商务法在实际经济制裁案例中的应用可以看到,政府部门已经在探讨法律如何影响具体制裁措施的执行,并评估在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实施效果[9]。基于此,分析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对电子商务法在未来经济制裁中的角色进行展望,包括可能的修订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
第二,强化国际合作与协调是应对经济制裁国际性质的关键。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对话,推动建立多边电子商务监管框架,以减少政策冲突和提高应对制裁措施的一致性[10]。同时,细化跨境电商监管规则,明确经营者在不同司法管辖区应遵守的法律法规,降低合规风险。提升监管技术能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实现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
第三,从消费者角度看,在经济制裁背景下,电子商务法应确保消费者在交易中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提高消费者对电子商务平台的信任度[11]。建立灵活的法律适应机制,使电子商务法能够快速响应国际形势的变化。更新电子商务法内容,根据国际经济制裁的最新趋势和国内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需要,定期修订法律,确保其适应性和前瞻性。
第四,明确平台经营者责任与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多元共治,在电子商务法中进一步明确平台经营者在经济制裁中的责任,包括对平台内经营者的监督责任和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责任[12]。设立特殊经济制裁条款,规定在经济制裁情况下电子商务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违法成本,鼓励创新和技术发展。最后,推动多元共治,鼓励政府、行业组织、平台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电子商务治理,形成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提高治理效能。
5. 结语
结合前文对电子商务法与经济制裁交互作用的探讨,可以看出,在保障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经济制裁的国际影响。一方面,通过加强国际合作、细化监管规则、提升监管技术能力等措施,可以在确保电子商务经营者合规的同时,有效执行国际经济制裁。另一方面,根据第三部分各国电子商务法规比较借鉴,有助于我国电子商务法律快速发展,更好适应国际市场。
电子商务法与经济制裁的关系处理是当前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议题。通过本研究的政策建议和法律完善措施,可以在保护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同时,适应经济制裁的国际环境,实现法律的平衡和有效执行。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将为全球电子商务的规范化和法治化做出贡献。
NOTES
1数据来源:《2014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2016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
2来源于中国人大网,2018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http://www.npc.gov.cn/zgrdw/npc/lfzt/rlyw/2018-08/31/content_2060827.htm。
3来源于中国人大网,2018年8月31日,http://www.npc.gov.cn/zgrdw/npc/lfzt/rlyw/2018-08/31/content_2060827.htm。
4来源于:中国市场监管报,2019年9月19日,《电子商务法》框架下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问题探析,
https://www.samr.gov.cn/fgs/fzxc/art/2023/art_4adb1e159551420385b1ba9fee1629e4.html。
5来源于:中国市场监管报,准确把握《电子商务法》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关系,https://www.samr.gov.cn/wljys/gdjl/art/2023/art_e696c4444edf4670a976700b837079a5.html。
6来源于:中国市场监管报,准确把握《电子商务法》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关系,https://www.samr.gov.cn/wljys/gdjl/art/2023/art_e696c4444edf4670a976700b837079a5.html。
7来源于:市场监管总局,2020年11月3日,网络购买商品七日退货暂行办法,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11/03/content_5557118.htm。
8来源于: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2024 年5月28日,http://www.npc.gov.cn/zgrdw/npc/lfzt/rlyw/2018-08/31/content_2060827.htm。
9来源于:中国人大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2024年6月28日,http://www.npc.gov.cn/npc/c2/c30834/201905/t20190521_281578.html。
10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f China. (2018). E-commerc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1European Commission. (2023). Directive on Consumer Rights.
12Government of Canada. (2022). Electronic Commerce Protection 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