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理论机制、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Digital Economy Empowers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oretical Mechanism, Practical Dilemma and Relief Path
摘要: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动力引擎,在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展现出了巨大的赋能效应。理清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机制与现实困境,并探究通过提升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培育农民数字技能素养,培养引流高水平人才以及拓展数字平台新兴模式,推进农村农业深度融合的纾解路径,从而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借鉴与参考。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wide application of the digital economy, it has profoundly affecte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ower engine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China, and has shown a huge enabling effect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theoretical mechanism and practical dilemma of digital economy empower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explores the relief path of promo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rural agriculture by consolidating rural digital infrastructure, narrowing the digital divid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cultivating farmers’ digital skill literacy, cultivating high-level talents and expanding the emerging model of digital platform,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and realizing the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文章引用:姜全, 石宏伟.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理论机制、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4): 835-839.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41218

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1]。2023年,中央网信办明确提出了要以数字技术为引擎,深度赋能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以期通过这一创新举措,全面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数字经济作为一股新兴的经济力量,其核心生产要素聚焦于数字信息,显著推动了现代产业要素与乡村传统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这种深度的整合不仅为乡村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注入了全新的动力源泉,更为乡村经济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为乡村的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当前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下,数字经济无疑成为了我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和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机制

在当前阶段,农村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核心聚焦于农业生产方式的革新,旨在确保农民生活品质,并优化农村政务服务。这一举措的目的是提高农村的数字信息化程度,既能满足农户的物质与精神发展需要,又能提高农村的治理效率。其目标是构建一个经济繁荣、环境宜居、景色优美的现代化数字乡村,从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2.1. 数字产品和服务嵌入农民生活领域

在当前农村发展阶段制约下,我国农民面临着生产消费需求、社会保障需求和自我精神需求等多重供给不足的严峻挑战,其显著特征是供给规模有限、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作为新兴组织形态的数字平台正在迅速崛起,这些规模化、高效化、绿色化的综合性数字平台通过互联网为农村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特别是,在线教育和技能培训平台为农民提供了更多提升信息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借助数字化手段满足精神需求。同时,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在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得到充分肯定,有助于培育具备文化素养、管理能力、新技能和生活品质的新型数字化农民,进而推动乡村人才和乡村文化的双重振兴。

2.2. 数据要素和资源纳入农业生产过程

随着农业科技与设施设备的广泛普及,农村地区的工业发展呈现出显著的进步,对现代农业的支撑能力持续增强。同时,乡村经济正逐步迈向智能化、集群化和生态化的发展轨道。然而,在数字经济的新时代背景下,农业生产面临着结构单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资源消耗大等困境。为了突破乡村产业发展中的桎梏,数字经济凭借“蒲公英效应”将数据元素广泛渗透至农业生产的各个关键环节,有效强化了生产端的信息化支撑体系,并注入了创新性的经营理念。此举不仅推动了数字基础设施的迭代升级与全面改造,更进一步触发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引领农业生产迈向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崭新阶段。

2.3. 数字思维和意识融入农村政务服务

鉴于我国城乡发展的固有差异,长期以来,乡村的生产、治理往往陷入低效能的困境。数字经济通过渗透数字思维和意识于乡村政务服务之中,为乡村治理注入了直接和间接的双重活力。具体而言,利用数字化技术是最直接的方式,通过网络实现政务服务的全方位网络化,精简了管理程序,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效率。与此同时,利用大数据平台,以便利的数字化渠道、多样化的治理主体参与形式,降低农户参与的门槛,提升农户自治的参与程度,重构传统农村治理系统。在间接层次上,通过建立以乡村为中心的全域数字应用情景,将基层的大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将政府的管理重心和力量下沉到基层,间接地促进了乡村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4. 数字经济和模式赋能乡村三产融合

数字经济标志着经济结构的又一次迭代升级。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将引领农民生活方式的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变革。数字经济近年来在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引领作用和显著的赋能效应。首先,它通过创新“农业 + 文化 + 旅游”的融合模式,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该模式基于农业产业的稳固基础,借助旅游休闲的多元形式,以乡村文化为精神内核,催生了一系列农文旅融合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全面推动了乡村经济、文化、娱乐和生态等多产业的繁荣,而且通过农旅互动的方式,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业的双向促进和共同发展。

其次,数字经济在加强一二三产业间互联、互通与互利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构建数字化的供应链网络,借助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与先进的电子商务平台,乡村产业能够更有效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的即时共享以及市场的深度交融。这一过程不仅推动了产业链的延伸,还促进了价值链的最大化,显著提升了产业间的协同效率,为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工业和服务业也借助数字技术的力量,实现了生产方式的革新和服务模式的优化,为乡村经济的整体升级注入了新的源头活水。

3.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3.1. 数字人才供给相对短缺,数字人才亟待培育壮大

高质量的人才是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的基础,提高农村居民的数字化素质,对促进农村的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据2021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数字化素养差异高达37.5%,这是制约乡村振兴进程的重要障碍因素[2]。在人口结构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大量的本地劳动力选择离开乡村地区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导致留在那里的人口主要是年龄较大的老年人、女性以及儿童。这些群体普遍受到教育水平较低,他们在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相对有限。这不仅意味着他们很难理解复杂的数字概念和数字技术的应用,而且也使得他们在利用数字技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时面临着一定的障碍。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这一群体的数字素养,那么即便有了数字技术,它们在乡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也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3]

3.2. 数字基础设施相对不足,基本要素下沉渠道不畅

在乡村产业振兴的道路上,数字基础设施发挥着核心与支柱作用,对于促进农村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因此,鉴于数字乡村战略的核心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构建健全的数字基础设施显得尤为关键。随着该战略的逐步深化,农村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由于数字乡村建设的启动相对较晚,发展速度稍显滞后,基础设施尚显薄弱,与高标准数字化乡村的愿景仍有显著差距。具体而言,农村地区的偏远地理位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5G网络、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广泛部署和应用,这进而制约了农村居民和企业对数字经济的充分利用,以及对乡村工业发展的赋能与促进。

3.3. 数字平台应用维度狭窄,平台乡村互通场景受限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蓬勃进步,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组织架构,平台显著推动了跨行业、跨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这一转型不仅优化了经济供需的精准对接,还有效助力了消费需求的精准预判,从而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尽管数字平台已在诸多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变革中占据核心地位,但其在乡村领域的应用深度和广度仍有待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在当前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尚未构建出一个涵盖农村经济生产、社会发展、生活起居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数字平台,构建满足农业农村发展需求的数字乡村云平台应全面整合乡村经营、文化传承、环境保护和乡村治理等多个层次维度的乡村信息网络系统,集政策宣传、在线村务、惠民服务、资源共享等功能于一身。然而,目前数字平台在乡村的主要实践在经营管理和治理层面,而对于乡村文化、农业科学及生态保护等多元化场景的融合应用尚显不足。这些领域内的互联互通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因此仍存在着显著的空白和发展空间,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与拓展。

4.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纾解路径

4.1. 夯实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在推动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数字基础设施的构建起着基础性且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我们应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农村发展规划体系,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核心目标,特别关注数字基础设施薄弱、经济贫困且地理位置偏远的乡村地区。根据各乡村的实际情况,精心制定长期发展规划,科学布局数字基础设施,从而全面优化乡村的数字生态环境。

其次,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我们需要拓宽数字基础设施在欠发达地区的覆盖范围。这包括推动“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持续加大在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力度,扩大网络覆盖的广度与深度。同时,为边远地区提供必要的经济和技术支持,确保这些地区能够稳定接入互联网,从而有效缩小“接入鸿沟”,并通过技术革新与硬件升级,逐步减少地区间的数字发展差距。

除此之外,城乡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应当系统规划,实现数据的高效流通和共享。推动对重要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产业链中产生的大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同时促进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确保这些数据能够被有效地整合起来。逐步消除城乡之间在数据设施方面的差距,为农村地区提供更为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从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长远目标,进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4.2. 培育农民数字技能素养,培养引流高水平人才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农村居民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因此,为了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则显得尤为重要。为实现这一目标,各地需紧密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计划,实施“精准制导,定向育才”战略,并紧抓数字乡村发展的良好契机。重点在于培养具备数字化技能的高素质农业人才,以强化农民的信息素养和专业能力,从而有效填补其能力上的不足,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另外,专业化的数字人才是赋能乡村振兴迈向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动力。然而,目前农业农村领域在数字化转型中遭遇人才匮乏的瓶颈。鉴于此,各地应高度重视并积极从外部引进和吸纳数字化领域的专业人才。基于乡村振兴的切实需求,应精心制定并落实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人才优先引进”的原则,以激发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热情。为了保障这些人才能够持续稳定地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各地还需优化人才配置机制,并在发展机会上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4]。通过不断扩充乡村振兴的数字化专业人才队伍,提升农村的人力资本质量,从而为农村发展注入更多创新思维、前沿理念与战略规划,以驱动乡村全面振兴。

4.3. 拓展数字平台新兴模式,推进农村农业深度融合

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拓展数字平台新兴模式对于推进农村农业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平台作为连接城市与农村、农民与市场的桥梁,其新兴模式的探索与应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还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首先,数字平台新兴模式通过集成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智能化的支持。通过大数据分析,农民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实现农产品的精准种植和养殖。同时,智能农业设备的应用,如无人机喷洒农药、智能灌溉系统等,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降低了人力成本。

其次,数字平台新兴模式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可以更加便捷地进入市场,实现产销对接。此外,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的兴起,也为农村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数字平台为这些新兴业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加便捷的交易渠道。

拓展数字平台新兴模式还有助于推动农村农业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平台,可以实现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连接,形成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数字平台还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学习先进技术、拓展销售渠道等,进而为乡村全面振兴培育更多的新农人。

5. 结语

在深入审视当前形势的基础上,数字经济的迅猛崛起无疑为乡村振兴铺设了崭新的道路,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实现数字乡村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我们需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吸引高水平数字人才,着重培育农民的数字素养,并不断创新拓展数字平台模式。这些举措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强劲动能。同时,我们亦应正视数字经济在应用与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确保数字经济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进而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展望未来,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乡村振兴将取得更加卓越的成果,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为突出的贡献[5]

参考文献

[1] 刘天元, 田北海. 治理现代化视角下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J]. 江汉论坛, 2022(3): 11.
[2] 邓涛, 游战武.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经济赋能产业振兴的内在机理、现实困境及纾解路径[J]. 当代农村财经, 2024(4): 13-16.
[3] 肖顺武, 董鹏斌.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数字经济服务乡村振兴的困境检视、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J]. 经济问题探索, 2023(5): 1-12.
[4] 秦秋霞, 郭红东, 曾亿武. 乡村振兴中的数字赋能及实现途径[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5): 22-33.
[5] 许霞. 乡村振兴视角下数字经济融合及赋能[J]. 中国集体经济, 2024(8):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