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庄村民活动中心建筑外观及室内空间设计
Architectural Appearance and Interior Space Design of Qinjiazhuang Villager Activity Center
摘要: 秦家庄村民活动中心建筑外观及室内空间设计在保留其地域特色的基础上,以人性化设计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打造一个便民舒适的村民活动中心,实现乡村振兴的目的。建立村民活动中心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设计一个秦家庄实际需求的村民活动中心需要充分了解当地村民文化、生活方式和特点,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其功能、空间布局、设施设备等方面的具体需求,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手法相结合,注重资源保护与利用,为人们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城市化带来的便利。
Abstract: The architectural appearance and interior space design of Qinjiazhuang Villager Activity Center, on the basis of retaining it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with humanized desig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the basic concept, to create a convenient and comfortable villager activity cent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villager activity cente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 system. Therefore, the design of a village activity center with the actual needs of Qinjiazhuang need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culture, lifesty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cal villagers, and also needs to take into account its functions, space layout,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The specific needs, combined with modern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techniques,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provide people with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services, so that people can enjoy the convenience brought by urbanization at home.
文章引用:司西芸. 秦家庄村民活动中心建筑外观及室内空间设计[J]. 设计, 2024, 9(5): 1066-1077.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4.95643

1. 前言

1.1. 设计目的及意义

本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公共场所,供秦家庄的居民进行集体活动和社会交流。具体而言,秦家庄村民活动中心的设计目的主要是:促进秦家庄村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丰富秦家庄居民的精神生活、改善秦家庄生活环境、培育当地村民文化自信、弘扬本土文化、带动乡村振兴。当前,乡村旅游在我国有十分光明的前景,各地政府也推出了政策和方针[1]。因此,本设计的意义在于满足当地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和文化娱乐需求,促进村庄文化建设和社区共建共享,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和文明进步。

1.2. 设计主要内容

秦家庄村民活动中心建筑外观及室内设计不仅要符合基本功能要求,还应该充分考虑民族文化和地域特点,创造出更加温馨、舒适、实用的使用环境,提高秦家庄村民活动中心的整体体验感和社区文化氛围感。本设计的建筑外观及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空间布局:本设计中心包括多个活动空间,比如便民服务大厅、展示厅、办公室、多功能厅、文化交流区等,需要根据不同功能进行合理规划,避免空间利用率低、设施冗余等问题。

(2) 色彩搭配和材料选择:选择符合秦家庄当地特色和地域文化的颜色和材质,比如以木质纹路为背景展现乡村韵味,活动区的色彩则可选用温暖明亮的色调,能够营造出愉悦、轻松、活泼的氛围。

(3) 照明设计:秦家庄村民活动中心需要满足白天和晚上的使用需求,因此照明设计要充分考虑节能、舒适和视觉效果等方面。采用LED灯光技术,结合射灯、筒灯等多种灯具,打造出明亮、舒适的视觉体验。

(4) 设施设备选配:根据文艺活动和展示需要,配置多媒体音响系统、显示屏、投影仪、电脑等现代化设施,以满足秦家庄村民在此进行多种群体性活动的需求。

(5) 环保和安全设计:在室内空间设计中要考虑环保、节能、安全等问题。使用无污染材料多方面保障人员及物资安全。

2. 设计场地现状分析

2.1. 基本概况

2.1.1. 地理位置

秦家庄村为柳埠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地处山东省济南市南部山区,分别与仲宫街、泰安市区、西营街道相毗邻,周边相接于孟家庄、石桥村。济南市重要的省城后花园与生态功能保护地大部分集聚于此。村道16南北纵贯村庄,在村子东北大约0.5公里处有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九顶塔历史风情区。村庄四周群山环绕,溪流纵横,自然环境优美。

2.1.2. 周边环境

秦家庄村是柳埠街道最重要的中心村之一,区域面积约92公顷,总人口约480人,现状建设用地约8公顷,村庄现状布局沿道路分布,十分紧凑。处于济南“泉乡药谷”精品乡村旅游路线重要“枢纽”,在隋唐时期,柳埠镇就是山东的商埠重地,历史悠久,文物荟萃,境内有四大国家级文物,分别是九顶塔、四门塔、龙虎塔、千佛崖以及唐太宗、李世民操练屯马的跑马岭、秦琼故居、齐长城遗址等,有南部山区旅游度假胜地之称。

2.1.3. 人群分析

秦家庄内现在多是一些老人独居,也有许多老人照看儿童,据村庄内老人所述,村庄内独自生活的老人约有二三十户;村庄旁边还有许多已经翻新了的楼房,多是中年群体;同时秦家庄位居旅游胜地,各类年龄段游客较多。因此主要人群是中老年、儿童、青年以及游客。

(1) 中老年群体:秦家庄主要居住群体为老人,老龄化严重。村庄内老人一般聚集在秦家庄空地树荫下下棋、聊天等,缺少供老人休闲娱乐的场所,缺少舒适感和美观度。在设计服务于老年人的空间时应该注重安全保障、简单易用和切实可行,让老年人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 儿童群体:秦家庄内的儿童较少,基本都跟随父母在城镇生活,只有在放假期间会回到秦家庄暂住,靠老人照顾,但秦家庄内缺少儿童玩耍的场所,缺乏趣味性。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了解儿童生长环境以及社会背景等重要因素,以便更好地切合其需求和特点,并为他们设计更具针对性的空间。

(3) 青年群体:秦家庄内青年占比例较少,远离家乡,在秦家庄居住的时间短。青年群体的需求是多元化的,而且他们常常更为追求新鲜感和自我价值实现。因此,创造个性化的空间和服务,提供独特的用户体验可以获得更多的潜在客户。

(4) 游客群体:秦家庄历史悠久,名胜众多,是南部山区旅游度假胜地,因此每日旅游人流量较大,社会发展和节假日是影响此类人群活动的主要因素。此类群体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包括旅游目的、住宿、饮食、交通和景点导览等。在设计时应该针对的游客的不同需求提供特定的服务,并在设计中注重质量、便利性和用户体验,在不断改进和升级自身服务的同时,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2.2. 建筑规模

与城市建筑不同,乡村的营建体系相对独立,且因地域差异而“各自为政”,因此乡村旧建筑改造总是囿于自身的复杂困境[2]。建筑选址位于济南市柳埠镇中心村之一的秦家庄,建筑室内场地占地面积约650 (41 × 16)平方米,整体为长方形空地,原建筑没有统一的风格,为一层平房和两层楼房相接的建筑,周围植被单一,杂草丛生,缺乏地域性;建筑室外景观场地处于西北角,占地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为东西落差低于一米,南北落差较小的不规则空地。选址区域整体落差较小,宽敞平坦。

3. 设计立意

3.1. 选题目标

国内的村民活动中心多与村委会合建,同时功能类型设定较少,主要功能房间为活动室,少数含有图书室,且无明显的功能分区,有些活动室还存在被占用的现象[3]。该设计首要标要设计一个能为秦家庄的居民提供一个集文化、娱乐、教育、康养、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场所,使得他们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便利,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其次,秦家庄村民活动中心能够促进农村的文化建设和发展,传承和弘扬农村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构建更加和谐、多元、包容的文化环境;最后,秦家庄村民活动中心要加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以便应对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问题,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

3.2. 设计理念

当今农村的发展受到城市化巨大浪潮的冲击,迎来了乡村振兴的机遇。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经济全球化所创造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普遍[4]。但许多乡村的建设依旧保留一些传统的设计观念,形式单一,没有真正得做到服务群众以及传承民族风土人情特色。基于此,本设计以人性化设计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结合当地的地理信息,人文特色,风土人情,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打造最适合秦家庄村民使用的公共场所,让空间不再只是简单的建筑单体,而是能够进行人与人进行互动,带动乡村发展的动力。

3.3. 设计原则

(1) 以人为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是一种以满足人的需求和实际使用为核心,优化设计的同时提升生活舒适度。在设计中应该坚持这一理念,并充分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2) 因地制宜原则:在设计空间时,充分考虑和利用具体的环境、人文、历史等因素,平衡保留本土特色、符合人性化、顺应潮流热度,并借以展现当地文化姿态和社会需求的需求。

(3) 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分析基地的自然、人文、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在设计的过程中,遵循各方面因素的平衡,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可逆转的环境损害,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更加美观、稳定、健康的空间环境。

4. 建筑外观设计方案

4.1. 空间规划

4.1.1. 平面图

建筑的形制参考传统四合院的形制进行设计(如图1),但与传统二进式的四合院不同之处在于,整个建筑的主出入口并不是开在整个建筑南侧,而是开在整个建筑西侧,面向景观活动场所。由于当地建筑普遍是多栋相连,因此,在设计中将中间区域的次要建筑作为连接的纽带,连接前后建筑,使整个建筑统一成一个整体。

Figure 1. Building plan

1. 建筑平面图

建筑空间主要分为四部分,分别是主要建筑、次要建筑、东厢房、南侧建筑。其中主要建筑又名重然楼,次要建筑又名秦月楼,东厢房又名宣静屋,南侧建筑又名悦然屋,重然楼和秦月楼为二层建筑,最高点为九米六,而宣静屋和悦然屋为一层建筑,最高点为四米二。

4.1.2. 功能分区

主要建筑重然楼(如图2)一层为便民服务大厅(如图3),二层为办公空间;次要建筑秦月楼一层为文化展厅,二层为餐厅;东厢房宣静屋则是警务室与卫生室;南侧建筑悦然屋为儿童活动室和老年人活动室。整个建筑坐落于场地的东南角,建筑西侧和北侧为景观区域。在建筑内部,院落主要以平地为主,进入建筑前院便可以看到地面铺装图案设计是秦家庄的部分地图,进入建筑后院则有一处小型的院景。

Figure 2. Building functional zoning map

2. 建筑功能分区图

Figure 3. Indoor functional zoning diagram

3. 室内功能分区图

北侧建筑为一个半开放式的结构,而南侧建筑为闭合式结构(如图4)。建筑屋顶均为坡屋顶,主要建筑西侧环抱着主要建筑的廊架也为坡屋顶,建筑有高有低,增加空间的层次感;中部的次要建筑最吸睛的则是二层增加了一个户外阳台的就餐区,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可以就餐;建筑窗体大多开在建筑内侧及东侧,因此,南侧建筑内侧做了大片落地窗,以便采光。

Figure 4. Bird’s-eye view

4. 鸟瞰图

5. 室内空间设计方案

5.1. 空间规划

5.1.1. 平面图

秦家庄村民活动中心平面共有两层,建筑主入口在建筑西侧,建筑大门为开放式的结构。经过设计,在原来建筑形制的基础上,将空间分为八个主要空间(如图5),分别是便民服务大厅、办公室、文化展厅、餐厅、老年人活动室、儿童活动室以及警务室和卫生室等,方便村民及游客在内进行各类活动。其中,办公空间和餐厅空间在建筑的二层,都有一个半开放阳台(如图5),可以观赏活动中心的美景。

各个空间既相互关联又互相独自,并与建筑周围环境相统一。在每个空间的布局上都经过合理的设计,加强空间的联系以及项目的可行性。例如将警务室与卫生室放在进入建筑内部最显眼的地方,这样村民或者游客有问题时便可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警务室内部还置入休息室,增强设计的人性化。其次,为使设计更加符合基本功能要求,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点,在创新的同时,保留当地特色元素,创造出更加温馨、舒适、实用的建筑室内环境。例如室外景观场地划分主要是圆弧形设计,为使室内空间与其统一,则在便民服务大厅的地面设计上进行了局部圆弧形抬高。提高村民活动中心的整体体验感和社区文化氛围。

便民服务大厅吊顶选择浅灰色金属材质的工业风格吊顶并将灯带延吊顶方向布局,给人一种原生态而又不失时尚感的视觉冲击;在卫生间则采用木色石膏板吊顶,与立面材料颜色相统一。

村委办公室吊顶造型为局部石膏板吊顶,吊顶材料是白色乳胶漆,另一部分是与立面相同色系的木质吊顶,吊顶材料以人造木材为主,内嵌灯带(如图6);文化展厅吊顶是深色镜面材料的吊顶,并加以书卷的造型,延续到地面,加强空间的统一性,吊顶空间照明主要是射灯;餐厅吊顶是采用新中式风格的二级吊顶,材料主要是黑色金属和上木色饰面,内藏灯带;儿童活动室采用风格简约的石膏板吊顶,吊顶装饰延续立面设计,空间照明主要是射灯;老年人活动室吊顶采用石膏板吊顶,搭配木色灯带,简约大气。

Figure 5. Floor plan

5. 平面布置图

Figure 6. Ceiling layout

6. 天花板布置图

5.1.2. 功能分区

将空间功能主要分为(如图7):行政办公、展示区、餐饮区、儿童活动区、老年人活动区、卫生区等,分别置入便民服务大厅、村委办公室、多功能活动室、文化展厅、餐厅、儿童活动室、老年人活动室、警务室、卫生室以及卫生间等。进入庭院后,将看到主要建筑,主要建筑也是使用最频繁的空间,因此将这个空间划分为行政办公空间;其次,主要建筑南侧有一个小厢房,正对建筑出入口,因此放置一些重要空间,例如警务室、卫生室,方便村民以及游客来此咨询问题或解决问题;中间建筑则是联系主要建筑和南侧建筑的枢纽,也就是次要建筑,在这里可以置入一些人流量光顾多的开放型空间,例如餐厅和展厅,这样在经过次要建筑进入后院时,也不会因人流量大而打扰到他人;南侧建筑主要是儿童活动区和老年人活动区,将这两个空间放在一起,一是方便老人照看孩子,老人也可以有自己的活动空间,二是动静结合,增加空间的功能性。

Figure 7. Functional partition diagram

7. 功能分区图

Figure 8. Traffic flow diagram

8. 交通流线图

5.1.3. 交通流线

建筑室内空间主要流线(如图8):从主入口进入前院,进入主要建筑的便民服务大厅,其次是东厢房的警务室和卫生室,再穿过次要建筑的文化展厅,到达后院的儿童活动室和老年人活动室。

便民服务大厅及办公区空间流线:进入便民服务大厅之后,向西穿过等候区,可到达员工的休息室;向东可以到达档案室和卫生间,也可经过旋转楼梯后到达二层的办公区,首先进入村委办公室,其次是多功能活动室向,东则是卫生间。

文化展厅及餐厅空间流线:从北侧门进入文化展厅后,可以围绕中心展台观摩整个空间,呈回字形路线,也可经过双跑楼梯到达二层餐厅,经过厨房后便是就餐区。

老年人活动室及儿童活动室空间流线:穿过文化展厅到达后院进入南侧建筑后向西便是儿童活动室;向东则是老年人活动室,经过休闲区后可以到达品茗区。

警务室空间流线:进入警务室便是办公区,向北可进入休息室。

5.2. 主要空间设计

5.2.1. 便民服务大厅空间设计

现阶段,随着服务型政府持续优化,加强便民服务建设提上日程。秦家庄村民活动中心室内空间设计围绕主要空间便民服务大厅为中心展开设计,便民服务大厅的宗旨是使村民能够公开、公正的享受到政府所提供的优质待遇。

Figure 9. Rendering of the convenience service hall

9. 便民服务大厅效果图

为有效实现为人民服务,在主要建筑内一层置入服务大厅(如图9)、等候区、档案室、休息室等空间,同时将延续室外曲线元素,地面局部抬高,达到室内外设计相统一;在二层置入办公区、多功能活动室,丰富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

一层旋转楼梯为浅木色木饰面与白色大理石阶面,与室内立面材料相统一,并在楼梯下方做了一个假山小景;前台背景墙的设计是便民服务大厅的点睛之笔,能否正确应用室内装饰材料,将会影响到室内装饰的使用功能、形式表现、装饰效果和耐久性等方面[5]。因此在材料上选用传统建筑室内装饰常用的屏风,将屏风复制多个,组成大厅的背景墙,并将传统设计元素融入到背景墙中,打造独特的视觉效果;大厅在立面材料上选择了木饰面和浅白色大理石,搭配地面浅灰色大理石,吊顶则选择浅灰色金属材质的工业风格吊顶并将灯带延吊顶方向布局,给人一种原生态而又不失时尚感的视觉冲击。

5.2.2. 办公空间设计

办公空间则在主要建筑的二层,办公空间主要分为村委办公室和多功能室。其中村委办公室可以容纳两人,多功能活动室可容纳二十五人;立面材料主要为浅木色的木饰面,内部做了深木色的内嵌式的展柜和栅格造型,让室内空间呈现出时尚、雅致的气质;顶面的吊顶造型设计的是局部石膏板吊顶,吊顶材料是白色乳胶漆,另一部分是与立面相同色系的木质吊顶,吊顶材料以人造木材为主,内嵌灯带;地面为了给办公时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在置有办公桌的地方铺设地毯,其余地方均为实木地板;同时在办公室还置入了休息区,办公休息时间可以缓解身心疲劳,达到人性化设计。

5.2.3. 文化展厅空间设计

考虑到秦家庄是旅游胜地,抓住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在次要建筑一层内置入了秦家庄文化展厅空间(如图10),在装饰上将当地一些特色标志性建筑屋脊延续到室内,作为室内装饰构建,记录秦家庄的发展历史、主要景区、人文特色等来更好的吸引游客,传播历史文化。

Figure 10. Rendering of the cultural exhibition hall

10. 文化展厅效果图

Figure 11. Elevation of the cultural exhibition hall

11. 文化展厅立面图

除了展品本身的信息外,在设计上展厅的作用还要向游客传达更多的相关信息和解释,这些信息应当在空间规划中考虑清楚,在适当位置设置文字、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让参观者获得更加深入的认知,这些都展示在展厅北立面和东立面墙体上(如图11);在建筑立面材料上采用深色大理石主要饰面和新中式装饰,加上灯光的衬托,使整个空间既有传统美感又不失现代风格;在空间顶面上则是深色镜面材料的吊顶,并加以书卷的造型,延续到地面,加强空间的统一性;地面则是深色大理石地面,与墙面材料结合,显著增加空间的视觉深度和高度,在空间中走动时会感到更加开阔和拓展,同时镜面反射也能够让整体空间产生意想不到的变换,增添趣味性。

展台的设计是根据秦家庄特色屋脊的形状,将室外建筑设计延续到室内,在屋檐下方的墙体上设计一个圆形镂空(如图10),形成窗景的既视感;在展台上摆设与秦家庄有关的书籍或摆件,展示其渊源文化;展台中间是一棵仿真树,可以跟据不同季节去变换树上的叶子颜色,活跃展厅氛围的同时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在设计时综合考虑材料的成本和维护要求,确保效果持久,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

5.2.4. 餐厅空间设计

当代青年群体在农村中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在农村的参与度,对于青年群体严重流失,老龄化严重的“空心村”来讲,首要任务就是引进青年群体。而留住青年群体首当其冲的就是促进青年的发展动力——发展经济,因此在村民活动中心次要建筑二层内加入了商业空间——餐厅,并取名为秦来秦往餐厅。

在设计时规划好布局,可以提高就餐环境的舒适度和空间利用效率,同时也方便服务员的操作和顾客的移动,考虑到顾客就餐时的隐私性、通风采光和防噪音等问题,在设计中设置了适合双人以及多人就餐的不同的餐桌大小、人数、形式;在立面装饰上选择新中式的深木色花纹装饰搭配浅灰色墙面(如图12),并保留当地特色元素,西墙立面的图案为一幅青山图;吊顶也是采用新中式风格吊顶,为统一室内风格,桌椅也同样采用木饰面材料搭配浅灰色座面;地面为两各种颜色相交错的防滑地砖。

Figure 12. Elevation of Qinlaiqinwang Restaurant

12. 秦来秦往餐厅立面图

5.2.5. 老年人活动室空间设计

村庄中主要群体还是一些中老人以及儿童,因此也在室内功能区加入必不可少的老年人活动室和儿童活动室。老年人活动室以品茗区为主,搭配休闲区,打造一个修心养性的慢生活空间。

Figure 13. Elevation of the elderly activity room

13. 老年人活动室立面图

整个空间以新中式为主,立面材料主要是白色乳胶漆,老年人活动室并没有像文化展厅那样令人眼花缭乱,而是主打一个清新、自然,适合老年人放松身心以及洽谈交流,搭配一个简单的小茶室,打造一个静态空间(如图13);顶面的吊顶采用石膏板吊顶,搭配木色灯带,简约大气;地面铺装则采用防滑PVC石塑地板,并在品茗区铺设地毯以保证老年人活动的安全性;整个空间的家具以新中式的样式为主,呈现出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突显时代气息。

5.2.6. 儿童活动室空间设计

中国村庄现状问题中最大的矛盾是村庄缺少活力和原有社群关系的消失[6]。为了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需求,在儿童活动室置入一些可移动、可伸缩、可变形的区域,置入一些安全娱乐设施、幼儿园家具等,打造一个快生活空间。

最重要的是,儿童活动室应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在设计过程中多体验实际情况,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开心、学习的空间,因此在立面上设计了树形书架,其造型延续到顶面及立面装饰,在书架放入大量书籍及各种玩具,以便儿童学习和玩耍,更是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在家具布置上则选择一些安全性能高且更具实用性的家具,采用简约风格,营造出温馨自然的活动氛围。

同时让其与老年人活动室毗邻,方便中老年人看管儿童活动,打造一个提高村民参与度的公共空间。

6. 结语

村民活动中心是村民活动的主体,也是一个文化地域的体现,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所在,一个好的村民活动中心应是与大众需求相契合,同时是与时俱进的,即应当结合传统,保留住乡村的韵味,又不失现代城市生活的元素。通过这次为秦家庄村民活动中心建筑室内空间的设计,完成了建筑设计以及室内空间设计,体验多功能空间的紧密联系性与关联性,同时制作场地模型,进行设计实践,感受空间竖向设计层次的丰富性。

通过这个阶段的工作,我意识到自己还有许多需要精进的地方,并根据自己的不足制定出了一些提升自己的计划,希望在未来的时间能够有机会得到改进。

注 释

文中图片均为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 蒋泽华. 夏热冬冷地区乡村民宿建筑节能改造设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合肥: 安徽建筑大学, 2022.
[2] 张弘, 吴锐, 陈泓宇, 等. 乡村既有建筑改造中的新旧共生——以南京市高岗村民居改造实践为例[J]. 城市设计, 2024(2): 54-61.
[3] 陈瑞琪, 王秀慧. 建筑策划视角下的村民活动中心设计策略[J]. 中外建筑, 2021(11): 128-133.
[4] 林立, 吴志强. 新乡土主义背景下的村民活动中心空间设计[J]. 西部皮革, 2020, 42(14): 15-16.
[5] 贾宁, 胡伟. 室内装饰材料与构造[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8: 16.
[6] 何崴, 陈龙. 关于乡建中建筑和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J]. 小城镇建设, 2017(3): 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