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农村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社会和谐以及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是经济振兴,也是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的振兴[1]。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深,推进老年人自主学习、改善老年生活品质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农村老年教育是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乡村教育、文化振兴,提升农村老年人幸福指数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淮安市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农业大市,在推进农村老年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讨和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做法。
2. 淮安市农村老年人口现状及教育意义
根据《淮安市“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截至2022年底,淮安市户籍老年人口达到120.08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比例21.79%。其中,农村户籍老年人约75万人,农村人口老龄化比例约31%。这表明淮安市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口数量庞大,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2]。开展农村老年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既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农村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2.1. 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1) 知识更新与技能提升:老年教育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了更新知识、提升技能的平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涌现,老年人通过接受教育可以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新的生活技能,如智能手机应用、网络知识等,从而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
2) 身心健康维护:老年教育注重身心健康教育,通过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健康讲座等,帮助老年人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调适能力。这有助于缓解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而带来的各种身心问题,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3) 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老年教育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参加各种兴趣班、学习班、文艺汇演等活动,老年人可以结交新朋友,培养新兴趣,丰富晚年生活,增强幸福感和归属感。
2.2. 推动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
1)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老年人是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通过老年教育,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综合素质和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民事调解、移风易俗等工作,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2)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老年教育有助于缓解老年人因社会角色变化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等心理问题,减少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家庭和社会矛盾。同时,通过组织老年人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和社会服务,可以增进邻里和谐,促进社会稳定。
2.3. 传承与发展乡村文化
1) 文化传承:农村老年人中蕴含着丰富的乡村文化和传统技艺。通过老年教育,可以挖掘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年轻一代了解和学习乡村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2) 文化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老年教育还可以鼓励老年人进行创新尝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2.4. 响应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
1) 落实国家战略: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农村老年人教育,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为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2) 构建学习型社会:老年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环节。通过推动农村老年人教育的发展,可以形成全社会关注和支持老年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3. 社区教育体系下农村老年教育开展现状
3.1. 社区教育三级体系健全,运行管理制度有保障
淮安市积极推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农村老年教育体系搭建,通过依托现有的社区教育中心,村(居)民学校等资源,建立老年教育学习点,确保老年教育能够覆盖到基层。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农村老年人学习场所不足的问题,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了就近、便捷的学习机会。三级教育体系的构建使得淮安市农村老年教育的覆盖层显著扩大,老年人的学习参与度得到提高,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3]。
3.2. 特色课程与教学内容,紧贴实际需求
淮安市在农村老年教育中注重课程设置与内容创新,紧贴农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例如,结合金北街道的自然人文特色和民俗民风特点,组织学员参观新农村建设、红色线路旅游等,加强思想教育。同时,开设太极拳、舞蹈、戏曲等文体活动课程,传承、弘扬优秀乡土文化。此外,还开设了健康养生、手机微信使用等实用课程,帮助老年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特色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创新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3. 社会力量参与与资源整合,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村老年教育,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例如,鼓励乡村教师、基层干部以及返乡居住的退休人员参与老年教育工作,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和经验优势。同时,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教学效果。社会力量的参与与资源整合为农村老年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服务,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老年人的学习体验。
3.4. 适老化改造与助老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和安全感
淮安市在推进农村养老服务的同时,也注重将适老化改造与助老服务与老年教育相结合。例如,为符合条件的农村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提供坐便椅、防滑垫、洗澡椅等助老设施,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同时,在养老服务中心或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内开设老年教育课程和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学习、交流、娱乐的场所和机会。适老化改造与助老服务的实施不仅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参与社会活动和学习的机会,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融入。
4. 农村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老年教育是我国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就淮安而言,现阶段的农村老年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无法满足老年群众多元化的学习需求[4]。
4.1. 教育资源匮乏与分配不均
农村地区的老年教育设施普遍匮乏,许多乡镇和村庄没有固定独立的老年教育场所,即使有也往往条件简陋,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这与城市地区相对完善的老年教育设施形成鲜明对比。农村老年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缺乏专业的老年教育教师。由于农村条件艰苦、待遇不高,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教育人才。这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4.2. 教学内容和方式不适应
目前农村老年教育的内容往往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多样性。一些课程过于注重政策性宣讲和时事报告,而忽视了老年人对健康、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教学方式上,农村老年教育仍然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这导致一些老年人因为身体原因或兴趣不符而无法积极参与学习。
4.3. 老年人教育观念与参与意识薄弱
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农村老年人认为老年教育可有可无,甚至认为参与老年教育是一种负担。他们更倾向于传统的休闲娱乐方式,如打牌、下棋等。由于观念落后和经济条件限制,许多老年人缺乏参与老年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即使有机会接受教育,他们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放弃。
4.4. 政策支持与投入不足
农村老年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做保障。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5]。
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老年教育的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政策往往难以得到有效落实。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政策支持力度相对较弱。农村老年教育经费主要依赖地方财政投入和社会捐赠渠道不畅等原因,农村老年教育经费往往难以得到保障。这直接影响了教育设施的建设、师资力量的培养和课程内容的丰富性。
5. 提升农村老年教育的优化策略
5.1. 政策支持与体系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6],给未来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指明了方向。
淮安市积极响应国家和省级政策,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农村老年教育的政策措施,确保教育经费的充分投入。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以及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为农村老年教育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淮安市加快推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农村老年教育体系搭建,确保老年教育能够覆盖到基层。并且在此基础上,依托现有的社区教育中心、村(居)民学校等资源,建立老年教育学习点,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的学习机会。
5.2. 课程设置与内容创新
淮安市在课程设置上紧贴农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课程为重点,开发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课程。例如,开设种田、养殖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等课程,帮助农村老年人提升农业生产技能;老年人同年轻人一样,有着参与社会、融入时代的需求,为适应时代发展,他们渴求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7]。同时也开设微信使用、上网等现代科技课程,帮助老年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除了“三农”课程外,还开设多样化的课程以满足农村老年人不同方面的学习需求。例如,健康养生、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课程,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5.3. 师资力量与教学方面创新
加强农村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引进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同时,鼓励退休教师、志愿者等参与老年教育工作,形成多元化的师资力量。农村老年人大多为留守老人,内心渴望被关注,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退化,面对身体与心理上双重落差,很容易引起心理方面的疾病,从而影响到身体健康。对农村老年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符合农村老年人内心需要[8],考虑到农村老年人的特殊性,用老年人乐于接受的、寓教于乐的方式向老年人普及常见的老年疾病以及防范方法,缓解老年人对未知的恐惧;对老年人进行定期心理辅导,使老年人的情绪有输出的渠道,向老年人传授缓解心理压力的办法,有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6.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淮安市通过政策引导、体系构建、课程创新、师资力量提升等方面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地方实际的农村老年教育发展路径。这一路径不仅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还促进了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未来,淮安市应继续深化农村老年教育改革创新,推动其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