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界面设计》融合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UI Interface Design”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DOI: 10.12677/ces.2024.1210736, PDF, HTML, XML,   
作者: 张桂英: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重庆
关键词: 课程思政UI界面设计教学研究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UI Interface Design Teaching Research
摘要: UI界面设计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可作为推动思政教育的有效渠道之一。文章以《UI界面设计》为例,对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情况进行了探索,并从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层面剖析了UI界面设计融合课程思政的实践方案,分析了实践效果,希望为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带来一些启发。
Abstract: UI Interface Design is a basic course of computer majors, which can be used as one of the effective channels to promo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takes “UI Interface Design”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computer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nalyzes the practical schem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course of UI Interface Design from the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process, and analyzes the practical effect, hoping to bring some inspiration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文章引用:张桂英. 《UI界面设计》融合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10): 483-487.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10736

1. 引言

在计算机类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在高校中开展全过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1],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这充分说明“课程思政”不是把专业课程变成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专业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在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正确的价值观。

2. 研究综述

课程思政的引入为全方位培养人才指明了更加具体的方向,有利于推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的开展,提升高校各类课程的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是目前高校每一位专任教师都应该掌握的技能,使专业课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相应的作用。

忻艺珂[3]在文中通过调研了解当前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现状,以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培训、地方文化融入课程思政设计新思路、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可行的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养提升策略。孙等人[4]探究了计算机编程语言课程融入思政元素,从课件融入、实验融入、试题融入着手,完善课程内容、教学环节、考核评价等思政元素标准。周等人[5]将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运用到软件工程专业领域中,纵向从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思政育人,横向则从思想引领、知识传授、互动探讨、作业回顾、项目实践和教师示范多方位育人,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起到良好的思政效果。《UI界面设计》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可作为推动思政教育的有效渠道之一,本文将以该课程为例,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UI界面设计》融合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方案。

3. UI界面设计融合课程思政实践方案

3.1. 课程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学生在知识基础、行为习惯、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较为薄弱。而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中,一方面注重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等各个环节,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整个教学体系。课程思政的出现意味着任何学科的教学目标都是为了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并非只传授专业知识,使学生的政治素养与国家意识高度统一[6],真正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专业课程教学是学校培养目标教育学生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课程思政指导文件修改《UI界面设计》的课程标准,在课程知识、技能目标基础上,注重素质目标的拟定,把学生在UI界面设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素质培养相结合。本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制作UI界面的方法与技能、独立设计与制作界面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审美素养、色彩感悟能力、基于创意的界面设计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尊重原创等素质,培养文化自信、审美高级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的劳动精神与专业UI设计领域技术技能提升相结合,坚持学做合一,培养学生具备UI设计领域扎实的技术能力,使学生能够敏感捕获时代潮流,掌握现今流行的各种界面设计,并通过自己的劳动,原创设计,精雕细琢,完成自己的一套有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原创产品,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3.2. 思想元素贯穿教学内容

UI界面设计属于软件设计的核心,随着我国软件设计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软件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UI界面设计类课程在高校已属于计算机类专业学习的必修课程之一。众所周知,UI界面设计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实践课程,如何将本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需从课程内容出发分析课程特征,找准融入思政元素的切入点。

本课程的专业知识、技能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UI界面设计的软件操作能力,运用专业绘制软件结合UI设计基础知识、UI设计产品与架构分析,能够完成UI常用元素的设计与制作技巧以及整套UI界面的设计与制作技巧。课程主要内容涉及UI界面设计基础知识、UI界面设计的标准与规范(尺寸标准和色彩规范)、UI界面各类常用元素(LOGO、图标、按钮等)的制作技巧、移动APP页面设计与布局的制作技巧、移动APP界面设计项目实战等。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中,注重教学内容所传达的价值观,教学过程中对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专业素质养成目标的达成,即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项目驱动、案例式教学是UI界面设计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在每一章节中选取的案例题材十分关键。中国拥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一整套有内涵风格统一的UI界面设计产品能使人有机会接触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所带来的美,因此,传统文化元素作为UI界面设计主题元素具有一定代表性。例如中国书法、戏曲、剪纸、中式景观等,以国粹元素作为案例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爱国情怀、良好的审美素养,小组实践过程中体现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工匠精神、创意思维能力、色彩感悟能力等素质。

3.3. 教学过程挖掘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与UI界面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内容的融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以下是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运用举例。

3.3.1. 激发爱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体现了爱国主义在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在《UI界面设计》第三部分的教学内容中,学生掌握界面设计中各类图标(启动图标、系统级图形图标等)的设计技巧和制作方法。以系统级图形图标为例,主要是由线条形状和线条颜色构成,制作难易程度循序渐进,结合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选择五角星图形图标和水滴图形图标为例讲授制作技巧。首先,五角星由封闭直线线条构成,绘图工具制作步骤相对简单,教师在演示制作过程前,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与五角星形状相关的内容,进而联想到我们的五星红旗,并带领学生重温五星红旗上五颗五角星的含义,以及国旗上五颗五角星及其相关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从对五角星形状的特殊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国旗、热爱祖国。

又如,《UI界面设计》第四部分主要内容为移动APP页面设计与布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移动APP各级页面的设计技巧和制作方法,涉及APP的欢迎页面、注册页面、登录页面、主页面、各级菜单页面等,学生需掌握页面布局技巧。以传统节日为主题设计欢迎页面作为课堂实操任务。以端午节主题为例,讲解页面布局与设计,引导学生需要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以及内涵,才能挖掘主题所需要的元素作为页面展示的内容。端午节起源于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通过讲述屈原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认识到个人与国家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3.3.2. 培养工匠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UI界面设计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引领学生树立精益求精的态度,这正是工匠精神在实践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在UI界面设计标椎的教学过程中,尺寸标准的规范是确保设计一致性、提高设计利用率的基础,我们可以从社会秩序、规范行为为例,引导学生明白尊重规则、遵循秩序不仅是设计师的基本素养,也是每个公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而应由的责任感。尺寸设计的规范、精确度直接影响到设计产品的品质,通过讲解尺寸标准的重要性和操作处理尺寸细节的方法,激励学生设计过程中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正能量、环保问题等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教学内容,学生能够更加深入了解社会现实,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意识。在UI界面设计规范的教学过程中,色彩规范的界面设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设计中对色彩的选择、色彩与色彩之间的搭配体现了设计师对色彩运用的水平。这部分通过对各种色彩的介绍、色彩搭配的方法、色彩运用的典型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在讲解不同颜色属性、象征意义、情感色彩等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例如,红色有喜庆、热情、革命、进步、正能量等象征意义,可以引导学生在设计中将这种色彩与社会正能量相结合,培养学生作为社会一份子要有传递正能量意识;绿色有大自然、安全、环保、生机等象征意义,可以引导学生在设计中将这种色彩运用到环保主题、大自然相关主题的界面设计中,培养学生要有环保意识。

3.3.3. 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

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移动APP界面设计项目实战是《UI界面设计》最后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将前面所学的UI界面设计理论知识和制作界面各类元素的操作技能运用到实践中,能够完成一套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移动APP界面设计项目。在项目实战前,要求学生所设计的项目是有社会价值、市场价值的,要体现项目的完整性,可列举一套完整的APP设计作为案例分析,让学生参与鉴赏,从中获取设计灵感。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例,一套完整的“国画绘卷”移动端APP设计进行案例分析,不仅能增强界面设计的文化内涵,还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艺术情操[7]。从APP以一幅精美水墨画作为欢迎页面开始,仿佛来到了古代庭院,进入主界面各种功能模块都是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设计的,整体设计风格让人瞬间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韵味。比如,“国画鉴赏”模块,其图标是一个精致的水墨风格的卷轴,点击进去,可以欣赏到各种精美的名画以及名画背景说明等信息的展示,展现传统艺术的魅力。通过分析传统文化元素的构成、色彩和寓意,指导学生在UI设计中如何巧妙运用这些元素,进一步理解UI设计风格统一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现有的项目案例,让学生学以致用,创造出既富含传统文化底蕴又具有实用性的UI设计作品,并在规范化地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4. UI界面设计融合课程思政实践效果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或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收集学生对融合思政元素的UI界面设计课程的反馈信息,从2023级计算机类专业336份学生问卷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并认同思政元素在UI界面设计中的价值,对课程产生浓厚兴趣,认为UI界面设计课程所学技能实用性较高,学生从开发者的角度能理解UI界面设计传达思政元素的意义,从用户的角度能够理解到UI界面设计教学案例所传达的社会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作业质量、平时测试,学生能够较全面掌握课程内容,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规划的完成UI设计作品,从学生UI设计作品质量来看,在作品中体现出对思政主题的理解,部分优秀作品能展现出对思政主题的深入理解和独到见解,学生作品在视觉上和交互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作品的考核,一方面是在设计阶段考查学生创作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主题的理解能力、创新思维、技能水平等,另一方面是考核学生对完整UI作品的展示与表达。在作品设计实践阶段中,学生能够在设计中考虑到如社会责任、人文关怀、民族自豪感等相关的主题设计内容,在作品展示与表达阶段,学生能熟练的介绍自己创作的作品,如分析作品的创作思政主题背景,能换位思考用户角度的情感认同,分析作品的美观表达、实用价值以及社会意义等。

课程思政与UI界面设计的融合实践,通过以上多种方式对实践效果进行分析,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对学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教学实践时间的限制,以及问卷调查数量的有限,实践效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仍有待提高。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UI界面设计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为UI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创意视角,UI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技术手段,为思政元素的传播提供了更加生动的表达方式。在融合思政元素的UI界面设计中,用户不仅能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更能在无形中接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使得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有助于今后该专业课程进一步地教学改革和优化。

参考文献

[1] 郑军婷.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探讨[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6): 84-86.
[2] 娄淑华, 马超. 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焦点目标, 难点问题及着力方向[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2(5): 96-104.
[3] 忻艺珂. 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养提升策略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10): 6086-6093.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10834
[4] 孙巧榆, 樊纪山, 杨瑞, 户彩凤, 王经卓.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探究[J]. 教育进展, 2022, 12(1): 10-1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1003
[5] 周艳聪, 姜书浩. 软件工程“361”课程思政育人探讨[J]. 教育进展, 2024, 14(7): 453-45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71185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 [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 376-377.
[7] 彭玉宝, 陈燕妮. 《新媒体界面设计》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J]. 才智, 2021(16): 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