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融合应用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Symbols in Modern Home Design
摘要: 现如今,普罗大众的物质水平与审美需求在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家具设计的使用需求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具备舒适简洁特征,转而倾向于更美观、更特别的设计。而现如今,对于符号学的出现与深入,尤其是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学解读与应用,家具设计也愈发注重其设计的多学科发展以及设计的象征性寓意。本文便意在了解符号学语义与传统文化关联性的前提下,解读传统文化符号意象、探索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家具设计融合的可行性与契合点,为设计师在当今的创新实践中提供了创新视点。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general public’s demand for material level and aesthetic needs continues to increase, and people’s demand for furniture design is not only simple to have comfortable and concise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tends to be more beautiful and special design. Nowadays, for the emergence and deepening of semiotics, especially for the semiotic interpre-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furniture design has also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multi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of its design and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design. On the premise of understanding the relevance of semiotic semantic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paper aims to interpret the image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symbols,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and convergence point of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symbols and modern furniture design, and provide an innovative perspective for designers in today’s innovation practice.
文章引用:侯雅琪, 唐守帆, 李慧. 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融合应用研究[J]. 设计, 2024, 9(5): 1179-1186.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4.95654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消费者审美观念的多元化,现代家具设计不再局限于功能性与形式美的追求,更加注重文化内涵与情感价值的传递。传统文化符号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其独特的审美意蕴和象征意义为现代家具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因此,研究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融合应用,对于促进文化传承、满足消费者深层次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2. 符号学与传统文化审美表达

2.1. 符号学概论

符号学既可以说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又可以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关于符号学语义的问题在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在中国则最早是在先秦时期的专著古籍中出现。但是符号学真正的以一门学科进入大家的视野并加以运用到当今的文化上来加以讨论与研究,乃至于与现代科技文明相融合,则是当代的一项任务与挑战。符号学首先是属于信息传播学的范畴,是揭示与传递人类认知、情感、文化交流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具体媒介,是实现信息贮存和记忆的工具,也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具有着形式表现、信息叙述和传达的功能。

符号学自19世纪时期以语言学和信息传播学为源头而产生,经过了结构主义语言学、逻辑学、文化哲学和美学这四种学术领域的综合探索,符号学从而由此诞生。符号学最先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和美国哲学家皮尔斯分别从语言学和实用逻辑学的角度创立,在20世纪60年代,又相继出现了各种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以:皮尔斯的符号三元构成理论、索绪尔的二元构成符号学理论、格雷马斯的欧陆符号学理论、艾柯的一般符号理论这四种符号学理论体系为学科基础持续延伸发展。然而在中国地区的符号学研究则以赵毅衡先生为代表,在他的著作《符号学:原理与推演》一书中,将符号描绘作“携带意义的感知”以此生动的对符号的作用与价值进行阐述解释[1]

2.2. 符号象征性的寓意与审美表达

传统文化之符号元素,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鲜活图腾。它不仅深植于悠久历史的沃土之中,更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寄托,生动记录着民族的成长足迹。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符号,作为中华民族漫长岁月里物质与精神文明交相辉映的结晶,是民族视觉语言的精华,既象征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标志着民族身份的独特性,肩负着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髓、激发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2]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寓意与审美表达,围绕着“纹必有意,意必吉祥”这八个字进行展开。例如传统文化中的兽纹,古代人们将兽面纹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来看待,并赋予其非常丰富的寓意。像饕餮纹,最早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距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这种纹饰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饕餮纹在商代至西周早期尤为盛行,大量出现在青铜器上,尤其是鼎、簋等祭祀器物上。它不仅是一种装饰图案,更承载着古代人民对于宗教和神灵的崇敬。它不仅代表着古代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工艺水平,还作为一种使用符号具有着传递信息的作用。尤其是在商代社会,宗教观念深入人心。饕餮纹作为祭祀器物上的重要纹饰,具有相当丰富的宗教意义。大多有着沟通天地神灵的媒介,具有辟邪祈福、保佑平安的作用;再如蝙蝠纹,在中国传统的纹饰艺术中,蝙蝠的形象被当作幸福的象征,运用“蝠”与“福”字的谐音,并将蝙蝠的飞临,结合成“进福”的寓意,以此吉祥的含义与其他元素组成吉祥图案。同时蝙蝠也被看作长寿的象征,蝙蝠图案还被给予了“趋吉避凶、求富贵、寓康寿、报顺安”的含义[3]。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纹饰,尤其是兽面纹在器物上的运用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以及古代阶级统治的地位,这种运用在器物上的符号纹饰不仅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反映,同时更是当时社会大众审美价值的体现。

3. 家具设计的现代性需求现状

通过实地走访线下的家具展会以及销售中心,不难发现家具设计与文化符号的结合,已不能局限于只运用在表面的视觉装饰与纹理方面,而是更应该向与整体的形制、尺度与造型乃至产品文化意义上进行实践探索,尤其是家具设计已逐渐超越其基本的舒适与简洁功能,转而踏入了追求美观与独特性来满足消费者与收藏者多方面情感需求的全新阶段。通过运用符号学语义,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符号的解读使用,为家具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满足家具设的计现代化用户需求。设计师们通过家具这一物质载体,多方面关注设计的多学科融合与象征性寓意,传达出深层的文化意义与情感价值。同时,现代家具设计也不应再仅仅局限于形式与功能的平衡,而是更多地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审美趋势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时代感又不失文化底蕴的作品。家具设计将传统文化符号与消费群体的现代性需求融合可以迎合当代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差异化设计的追求,在促进消费市场多元化的同时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4]。设计师们通过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符号的意象与内涵,挖掘其与现代家具设计的契合点,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因此,这不仅要求设计师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与创新思维,还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跨学科的视野,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中,创造出既符合时代精神又富含文化底蕴的家具作品,为人们的生活空间增添更多的文化意向与艺术氛围。

4. 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运用价值

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运用价值日益显著。通过巧妙地将传统文化符号融入现代家具设计中,不仅能够赋予家具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还能满足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差异化的追求。同时,这种融合创新的方式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升文化自信,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撑。因此,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积极运用传统文化符号,不仅具有美学和文化的双重价值,更是推动家具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4.1. 考虑高情感需求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越来越追求心灵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将传统文化符号融入家具设计,不仅满足了基本的使用功能,更在情感层面给予用户深刻的共鸣。情感设计领域的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他出版的《人类动机理论》中提出的情感需求方面的重要理论。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把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5]。也就是说,在家具设计层面,通过这些符号语义的设计融入,可以让产品在满足底层生理需求之外,让设计产品承托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以激发人们的文化归属感来达到高层的自我实现需求。融入文化符号语义家具设计,不仅仅是一件基础的生活物品,更是一条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情感纽带。

4.2. 发扬传统文化、满足消费需求

对中华传统文化符号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不仅是对过往辉煌文化的致敬,更是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提升国民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它有助于我们构建更加立体、多元的国家形象。以家具设计这一设计媒介,让世界通过一扇扇文化之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尊重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与精神风貌。因此,积极挖掘、保护并创造性转化这些传统符号,使之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对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对家具的需求已经从基本的使用功能扩展到对个性化、差异化的追求。传统文化符号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为现代家具设计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设计师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符号的深入挖掘和重新组合,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家具作品,满足消费者对于个性化表达的需求。这种个性化的家具设计不仅能够为消费者的居家环境增添文化气息,还能够通过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设计理念,展现消费者的审美品味和生活态度。因此,将传统文化符号融入现代家具设计,不仅是设计创新的需要,更是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5. 文化符号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运用类型

5.1. 地域文化符号

地域文化符号是反映特定地区历史、风俗、习惯等文化特征的符号体系,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人在一定地理环境中通过与特定事物的长期朝夕相处往往逐渐滋生出一种别样情感,这种情感深刻表达了一定地域的人对特定地理事物的热爱和依恋之情,而“典型的地理事物承载着人们的文化意蕴、生活期许”,构成了人们共享的地理事物符号。在家具设计中,地域文化符号的运用能够赋予家具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韵味。

Figure 1. Antler chair

1. 鹿角椅

同时,不同地区的民间工艺、图腾崇拜等也是地域文化符号的重要来源,为家具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例如鹿角椅(见图1),是蒙古游牧民族风格家具,装饰多采用兽骨等进行雕刻和镶嵌。由此可见,蒙古族传统家具的用材多采用草原上俯首即拾的自然产物。蒙古包的穹型造型、勒勒车等特殊的运输方式以及便于人们烤火的生活起居方式,这些都限制了蒙古族传统家具的体积——多以低矮型家具为主,外形方正简拙、轮廓舒展简练,给人以端庄、实用的心理感受,体现出蒙古族人民粗犷豪放的审美意识以及淳朴雅拙的风俗文化。

5.2. 象形文化符号

象形文化符号主要是指以自然界事物为原型创造出来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形文字、动植物纹样等都是典型的象形文化符号。在家具设计中,这些符号可以通过直接应用或变形重组的方式融入其中。例如,将传统的云纹、水波纹等自然纹样应用于家具的装饰面或边缘处理上,不仅增添了家具的装饰美感,还寓意着吉祥如意、和谐美满的美好愿景与寓意。例如梵几品牌的“马耳椅”(见图2)是现代中式座椅设计对传统文化符号传承与创新,审美与功能并举的典范之一。

马耳椅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姿态舒展的奔腾骏马,又处处可见明式家具传统精髓的影子。马耳椅将明式灯挂椅的搭脑、背靠板部件演化成符号语言,线条融入许多骏马的身形,可以说是灯挂椅和骏马的结合体,做到了形神皆似。马耳椅便是运用设计语义学对传统文化符号进行提炼、推演及创新。

Figure 2. The Mal’s chair

2. 马耳椅

5.3. 自然文化符号

自然文化符号是指反映人与自然关系、表达人类对自然敬畏与热爱的符号体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花鸟、鱼虫等自然元素被广泛运用于艺术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文化符号体系。在家具设计中,自然文化符号的运用能够营造出清新自然、宁静致远的氛围。设计师可以通过模拟自然形态、运用自然色彩和材质等方式,将自然之美融入家具设计中。例如云纹是历朝历代,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符号之一,从古至今,都以彩云为祥瑞之气。云纹大多象征高升和如意,应用较广,多为陪衬图案。形式有四合云、如意云、朵云及流云等,常和龙纹、蝙蝠、八仙或八宝纹结合在一起。如下图的红木雕云蝠纹梯形半桌(见图3)有规律地斜向排列几行如意云纹,然后用云条连接起来,云头雕刻时从正中向四外逐渐加深,连接的云条要低于云朵,使图案现出明显的立体感来,这种纹饰大多为满布式浮雕。

Figure 3. Red wood carving cloud bat pattern trapezoid half table

3. 红木雕云蝠纹梯形半桌

6. 文化符号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运用类型

6.1. 深入理解文化符号,传承精神内涵

在将传统文化符号融入现代家具设计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深入理解每一个符号背后的文化意义与精神内涵。这要求设计师不仅要具备对传统文化的广泛认知,还需深入挖掘符号所承载的历史、哲学、美学价值及民俗风情。设计师需深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哲学思想及美学观念,把握符号背后的深层意义。这包括对古典纹样、色彩、图案、建筑元素等的全面解读,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的演变过程[6]。通过深刻理解这些符号的文化基因,设计师能够确保在设计中不仅形式上模仿,更能在精神上传承,传递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如流畅的线条、对称的结构,同时保留其文化寓意,使家具作品既具有现代审美感,又不失传统文化的韵味。

例如衣架设计“歇”(见图4)的灵感来自《沂山刻本》篆书中的“止”字,它的结构和谐,线条流畅。使用这个字符有两个原因。一方面,角色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但也希望向人们传达,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他们总是可以停下来暂时休息。通过寻找“意境”创造“留白”,将其融入家具设计中,即可创造出既简约又不失深度的作品。

Figure 4. Hanger cover set “break”

4. 衣架套组“歇”

6.2. 深入理解文化符号,传承精神内涵

材料和工艺是家具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符号得以具体呈现的物质载体。在融合传统文化符号的过程中,设计师应精心选择材料,注重其质感、纹理与传统文化符号的契合度。同时,运用精湛的工艺技术,将传统文化符号的细节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传统螺钿与家具的结合的螺钿矮桌(见图5)。由于螺钿是一种天然之物,外观华美,具有十分强烈的视觉效果,因此也是一种最常见的传统装饰艺术。通过材料与工艺的巧妙搭配,不仅能够提升家具的实用性和耐用性,还能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共鸣。

Figure 5. Low table with mother-in-pearl

5. 螺钿矮桌

6.3. 创新传统文化符号,注入时代特色

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是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家具设计融合的关键。设计师应勇于打破传统束缚,以现代审美视角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符号,通过解构、重组、抽象化等手法,赋予其新的形态和表达方式。同时,结合当代社会价值观、生活方式及科技发展趋势,为传统文化符号注入时代特色,使其与现代家具设计完美融合。例如,利用现代材料(如金属、玻璃、塑料)与传统工艺(如雕刻、编织、漆艺)的结合,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家具作品。此外,还可以探索将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设计理念(如极简主义、可持续设计)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设计语言。

如“辰龙椅”(见图6)的设计便是借鉴敦煌第130洞窟中藻井之上的“五龙团花纹”。结合榫卯接合、海派雕刻、艺术涂装及手绘等海派非遗技艺。红色的花卉纹样如涟漪般晕染开来让图案自然地流动和融入彼此之中象征着花开富贵、瑞彩万里。

Figure 6. Dragon chair

6. 辰龙椅

7. 结论

通过对传统文化符号的深入解读,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美学价值,这些符号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将传统文化符号巧妙地融入现代家具设计中,不仅能够赋予家具作品以独特的文化韵味和民族特色,还能够满足现代人对于美观、特别设计的需求,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完美融合。随着符号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家具设计领域的持续创新,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我们期待更多的设计师能够投身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符号的潜力,创造出更多既具有民族特色又不失现代感的家具作品,为人们的生活空间增添一抹独特的文化韵味。同时,这些作品能够成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增进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让世界更加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注 释

①图1来源:网页引用,https://www.sj33.cn

②图2来源:网页引用,https://www.izhsh.com.cn

③图3来源:网页引用,https://www.izhsh.com.cn

④图4来源:网页引用,https://www.izhsh.com.cn

⑤图5来源:网页引用,https://www.sohu.com

⑥图6来源:网页引用,https://www.sohu.com

参考文献

[1] 朱泓秋. 符号学视域下传统簪花服饰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设计初探——以泉州蟳埔女服饰为例[J].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 4(16): 15-17.
[2] 赵卫东, 胡伟专, 张玉典, 等. 当代语境下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在文创产品中的多维转译探析[J]. 包装工程, 2024, 45(4): 362-370+457.
[3] 龙星星, 郭珂, 鲍子瑄, 等. 寻匠心: “中华成语”文字符号与家具功能寓意融合研究[J].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4, 58(2): 82-83.
[4] 毛雪, 康梦莹. 传统文化符号元素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 3(24): 104-106.
[5] 王永旦. 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的低矮型家具设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青岛: 青岛理工大学, 2023.
[6] 罗子纯, 余森林. 基于符号学隐喻的趣味产品设计[J].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4, 39(3): 1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