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5 nm激光联合rhEGF治疗面部瘢痕的临床应用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595 nm Laser Combined with rhEGF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Scars
DOI: 10.12677/acm.2024.14112841, PDF, HTML, XML,   
作者: 罗玉明*, 杨琪瑛:西安医学院研究生部,陕西 西安;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陕西 西安;刘梦栋, 李 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陕西 西安
关键词: 面部瘢痕595 nm脉冲染料激光rhEGF治疗瘢痕面积Facial Scar 595 nm Pulsed Dye Laser rhEGF Treatment Scar Area
摘要: 目的:探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治疗面部瘢痕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0例面部瘢痕患者。分为对照组(n = 40,595 nm激光治疗)与研究组(n = 40,595 nm激光治疗联合rhEGF),对比两组瘢痕面积、瘢痕愈合情况及评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在瘢痕面积、结痂与痂皮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瘢痕上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此外,患者对研究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595 nm激光联合rhEGF治疗面部瘢痕效果显著,促进创面愈合,缩小瘢痕面积,改善面部瘢痕情况。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595 nm pulsed dye laser combined with 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hEGF)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scars.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facial scar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n = 40, treated with 595 nm laser alone) and a study group (n = 40, treated with 595 nm laser combined with rhEGF). The scar area, scar healing status, scar scor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tudy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ly lower scar area, shorter scab and eschar shedding time, faster wound healing time, and lower scar score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dditionally, 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595 nm pulsed dye laser and rhEGF exhibits remarkable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scars, promoting wound healing, reducing scar area, and improving facial scar conditions.
文章引用:罗玉明, 杨琪瑛, 刘梦栋, 李军. 595 nm激光联合rhEGF治疗面部瘢痕的临床应用[J]. 临床医学进展, 2024, 14(11): 32-37. https://doi.org/10.12677/acm.2024.14112841

1. 引言

面部瘢痕多因烧伤、烫伤、手术、创伤及皮肤疾病损伤皮肤真皮引起结缔组织过度增生所致,同时可伴有瘙痒、疼痛及色素异常等症状,严重者可造成功能障碍[1]。这些瘢痕不仅影响患者皮肤的正常发育,更对其外貌美观度造成显著影响,从而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和自卑等。因此,针对面部瘢痕的有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其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外貌美观度,提升其生活质量[2]。在面部瘢痕的修复领域,药物与激光治疗是两大主要治疗手段。其中,595 nm脉冲染料激光以其独特的波长和能量特性,能够精准地作用于瘢痕组织中的微血管系统,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造成血管损伤,进而促进瘢痕的消退和修复[3] [4]。该治疗方法安全性高,效果确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对面部瘢痕的深入研究,rhEGF技术广泛应用于该疾病的治疗中,rhEGF作为一种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能够显著促进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加速创面愈合过程[5]。通过联合应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与rhEGF技术,可以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面部瘢痕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联合应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与rhEGF技术治疗面部瘢痕的临床效果。通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估,以期为面部瘢痕的治疗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汇报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到2024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面部瘢痕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 = 40,男21例,女19例),年龄28.53 ± 2.13岁(18~38岁),病程2.43 ± 0.34年(0.5~6年);研究组(n = 40,男18例,女22例),年龄29.07 ± 2.25岁(18~37岁),病程2.37 ± 0.41年(0.7~7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时长等一般资料P > 0.05。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 面部有明显瘢痕的患者;(2) 对激光和rhEGF治疗耐受良好;(3) 能配合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4) 患者及家属知晓并同意治疗方案。排除标准:(1) 有严重精神疾病无法配合的患者;(2) 对光治疗有过敏反应者;(3) 瘢痕体质者;(4) 瘢痕部位存在感染或破溃的患者;(5) 面部有严重瘢痕增生的患者;(6) 合并其他面部皮肤疾病或严重器质性病变者。

2.3.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对瘢痕及周围皮肤清洁干净,在皮肤表面均匀涂抹利多卡因乳膏(2%),乳膏涂抹后需静待30分钟,随后清除乳膏,并对治疗区域的皮肤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同时让患者佩戴好眼罩。

对照组:该组采用了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技术进行治疗,并根据患者的瘢痕特征(如部位、皮损程度和色泽)调整相关参数。治疗过程中,我们选用了单脉冲方式,并将脉宽设定为1.5 ms,光斑直径设置为7 mm。在能量密度方面,我们将其调整在7~15 J/cm2的范围内,喷射范围被设定为20~30 ms。激光治疗将持续到瘢痕出现发红或轻度紫癜反应作为治疗的结束标准。确保治疗区域不重叠,以此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及安全性。

研究组:该组参照对照组的方法对患者实施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rhEGF治疗,我们将rhEGF与0.9%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制备出浓度为4000 IU/mL的药液。随后,将双层医用干纱布浸泡在这份药液中,再将浸泡后的纱布敷在患者瘢痕的皮肤表面,每天重复这一步骤两次。同时,对激光治疗局部使用冰袋冷敷,治疗30 min,嘱咐患者24 h内避水,治疗期间做好防晒。

2.4. 观察指标

(1) 评估瘢痕愈合效果时,具体考察的指标包括瘢痕的面积大小、结痂形成的时间、痂皮脱落的时长以及创面的整体愈合时间。

(2) 在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来对比评估瘢痕情况,包括色泽、血管分布、柔软度和瘢痕厚度等四个关键指标。① 色泽评分标准:若瘢痕颜色与正常皮肤相近评0分;色泽偏淡评1分;若颜色混合不均评2分;色泽偏深评3分。② 血管分布的评分标准:若瘢痕颜色接近正常肤色评0分;若呈粉红色评1分;若偏红评2分;若偏紫色评3分。③ 柔软度评分标准:正常评0分;柔软评1分(皮肤在最小阻力下变形);柔顺评2分(皮肤在一般压力下能变形);质硬评3分(手压时无弹性,移动呈块状);瘢痕组织呈条索状评时4分;瘢痕挛缩畸形评5分(永久性短缩而导致功能障碍)。④ 瘢痕厚度的评分标准:和周围正常皮肤同等高度为0分;厚度小于1 mm评1分;厚度1 mm到2 mm之间的评2分;厚度2 mm到4 mm之间的评3分;厚度超过4 mm的评4分。评分在0~15分之间,得分与瘢痕改善情况成反比。

(3) 对比治疗满意度,从临床症状、皮损面积、瘢痕色泽等方面进行评价,用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表示。

2.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软件,计量资料以( x ¯ ±s )的形式表达,数据检验则采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达,数据检验则运用x2 (卡方)检验。若P值小于0.05,则表明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3. 结果

3.1. 对比瘢痕愈合情况及瘢痕评分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在瘢痕面积、结痂时间、痂皮脱落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 < 0.05),而疤痕评分,在治疗前,两组的瘢痕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 > 0.05)。然而,经过7天和14天的治疗后,研究组的瘢痕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详见表1

Table 1. Comparing scar healing conditions and scores ( x ¯ ±s )

1. 对比瘢痕愈合情况及评分( x ¯ ±s )

组别

瘢痕面积(cm2)

结痂时间(d)

痂皮脱落时间(d)

创面愈合时间(d)

温哥华瘢痕评分

治疗前

治疗7 d

治疗14 d

对照组(n = 40)

6.05 ± 1.05

3.05 ± 0.43

7.65 ± 1.05

16.48 ± 1.26

9.24 ± 1.12

7.23 ± 1.06

4.11 ± 0.52

研究组(n = 40)

5.32 ± 0.75

2.74 ± 0.59

6.85 ± 1.13

14.15 ± 1.84

9.17 ± 1.08

6.67 ± 0.85

3.78 ± 0.36

t值

3.578

2.686

3.280

3.407

0.285

2.607

3.300

P值

0.001

0.009

0.002

0.001

0.777

0.011

0.001

3.2. 对比治疗满意度

在治疗满意度方面,研究组的治疗满意度(x2 = 5.16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详见表2

Table 2. Comparing treatment satisfaction [n (%)]

2. 对比治疗满意度[n (%)]

组别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n = 40)

17 (42.50)

14 (35.00)

9 (22.50)

31 (77.50)

研究组(n = 40)

23 (57.50)

15 (37.50)

2 (5.00)

38 (95.00)

x2

-

-

-

5.165

P值

-

-

-

0.023

4. 讨论

面部瘢痕作为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因疾病遗留、手术、烧伤、烫伤等创伤都有可能引发。随着时间的推移,瘢痕挛缩不仅使患者面部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更对其面部的美观造成了严重损失,这无疑让患者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诸多生活上的困扰[6]。传统的皮肤瘢痕修复方法,如压力治疗、注射治疗、皮片移植及局部皮瓣修复等,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瘢痕问题,但在满足患者对于美观度的需求上仍显不足[7]。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595 nm的波长优势在于其能够穿透浅层的血管与瘢痕组织,这种治疗方法基于“选择性光热作用”作用于血管与肥大细胞,使瘢痕组织缺氧并降解胶原纤维,进而有效抑制瘢痕增生,进而实现瘢痕修复的目的[8] [9]。更重要的是,该治疗方法创伤小、操作简单且安全性高。然而,单独使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仍有提升空[10]。而rhEGF,作为一种外源性多肽,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成分,它在促进细胞增殖与分裂、增加皮肤血流量、改善局部微循环等多个方面显示出显著的效果。其卓越的效能源于对多种细胞分子和蛋白的影响。通过激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rhEGF能够调节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过程中的关键蛋白[11]。具体而言,rhEGF能够上调与伤口愈合和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表达,促进TGF-β1、弹性蛋白、胶原蛋白I型和III型的合成,同时减少炎症因子如IL-1α、IL-8和TNF-α的表达。此外,rhEGF还能影响核因子κB (NF-κB)和Toll样受体2 (TLR2)的活性,从而调节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从而促进伤口愈合、改善皮肤炎症反应及减少瘢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2]。更为关键的是,它还能够预防代谢产物在局部聚集,为表皮细胞的修复创造了一个更为有利的环境[13]。因此,在激光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rhEGF这样的促创面修复药物,无疑能够进一步加快皮损组织的愈合速度,提升治疗效果。

本研究显示,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瘢痕面积、结痂形成的时间、痂皮脱落的时长以及创面的整体愈合时间均呈现出显著降低,统计学差异显著(P < 0.05)。这一结果可归因于相较于单一激光治疗,联合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能够显著提高皮肤羟脯氨酸的表达水平[14],进而促进皮肤胶原的合成。此外,rhEGF还能够刺激表皮细胞的增殖与分裂,加速创面愈合过程,从而有效减小瘢痕面积。

在治疗后的第7天和第14天,研究组的瘢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由于激光治疗后,面部敷用的rhEGF加速了上皮组织低分子多肽的分泌,进而促进了细胞的增殖与分裂,有利于上皮黏膜组织的再生[15] [16]。这一过程加速了创面的新陈代谢,不仅促进了瘢痕的修复,还显著提高了修复质量,从而加速了病情的好转。此外,统计分析结果还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 < 0.05)。这是因为联合治疗方案在促进面部瘢痕修复的同时,有效压缩了患者的治疗时长,进而达到了理想的修复效果。该治疗方案不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还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595 nm脉冲染料激光在瘢痕治疗中虽有一定作用,但受限于其能量穿透性,对于重度增生性瘢痕可能效果不佳。同时,增大激光能量或增加治疗次数可能引发水疱或表皮破损等不良反应。本研究虽显示联合rhEGF治疗面部瘢痕的显著效果,但受限于样本量较小和仅关注短期效果,结果稳定性及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验证。在实际应用中,需关注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瘢痕治疗仍需不断探索新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5. 结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在面部瘢痕治疗中,采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配合rhEGF的治疗方案效果突出,能有效促进创面的愈合,显著缩小瘢痕面积,明显改善患者面部瘢痕的情况。因此,该联合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赵永华, 闫柳, 王一星. A型肉毒毒素联合持续减张法及面部瘢痕切除术治疗面部小面积瘢痕患者的疗效评价[J]. 中国医疗美容, 2021, 11(3): 46-50.
[2] 刘书静, 沈玲. 认知行为干预结合积极心理指导对面部瘢痕整形女性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 中国美容医学, 2023, 32(11): 163-167.
[3] Al-Mohamady, A.E.A.E., Ibrahim, S.M.A. and Muhammad, M.M. (2016) Pulsed Dye Laser versus Long-Pulsed Nd:YAG Laser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rophic Scars and Keloid: A Comparative Randomized Split-Scar Trial. Journal of Cosmetic and Laser Therapy, 18, 208-212.
https://doi.org/10.3109/14764172.2015.1114648
[4] Zhang, J., Zhou, S., Xia, Z., Peng, Z., Cheng, X., Yang, X., et al. (2021) 595-nm Pulsed Dye Laser Combined with Fractional CO2 Laser Reduces Hypertrophic Scar through Down-Regulating TGFβ1 and PCNA. Lasers in Medical Science, 36, 1625-1632.
https://doi.org/10.1007/s10103-020-03240-7
[5] Yuan, R., Yang, N., Huang, Y., Li, W., Zeng, Y., Liu, Z., et al. (2023) Layer-by-Layer Microneedle-Mediated rhEGF Transdermal Delivery for Enhanced Wound Epidermal Regeneration and Angiogenesi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15, 21929-21940.
https://doi.org/10.1021/acsami.3c02254
[6] 李燕, 韩莹, 王晓红, 等. LEARNS模式健康教育配合自信心训练在面部瘢痕修复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 2021, 30(11): 161-165.
[7] 沈恒丽. rhEGF联合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对面颈部瘢痕整形患者疼痛、TLR4及OHP水平的影响[J]. 黑龙江中医药, 2021, 50(4): 174-175.
[8] 刘晖, 许霞, 王开云.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结合点阵超脉冲CO2激光治疗面部痤疮后红斑和瘢痕的修复效果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 29(20): 26-38.
[9] 连倩, 洪朝辉, 谢海梁, 等.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重度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分析[J]. 福建医药杂志, 2023, 45(6): 35-39.
[10] 魏群, 单云辉, 刘永斌, 等.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与1064 nm长脉宽Nd-YAG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疗效对比[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7, 16(4): 289-293.
[11] Shin, S.H., Koh, Y.G., Lee, W.G., Seok, J. and Park, K.Y. (2022) The Use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in Dermatological Practice. International Wound Journal, 20, 2414-2423.
https://doi.org/10.1111/iwj.14075
[12] Kao, C., Huang, S., Chiang, C., Lin, C. and Chang, T. (2022) Corrigendum to “Microencapsulated rhEGF to Facilitate Epithelial Healing and Prevent Scar Formation of Cesarean Wound: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aiwa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60 (2021) 468-473]. Taiwa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61, 191.
https://doi.org/10.1016/j.tjog.2021.11.037
[13] 李露, 王本锋.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辅助黄金微针射频治疗面部痤疮瘢痕效果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2, 21(2): 117-121.
[14] 洪声, 吴建华, 王再兴. rhEGF联合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疗效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J]. 中国美容医学, 2022, 31(4): 5-8.
[15] 刘宇博, 李玲辉, 赵佳宇, 等. 595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rhEGF治疗面部瘢痕对其面积及肉芽组织成熟干预的作用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20, 29(10): 93-96.
[16] 赵丽靓, 赵举辉.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辅助CO2点阵激光修复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效果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 20(24): 3627-3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