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我国正在步入休闲时代。大学生由于脱离了高中时父母和教师的监管,拥有了更多可供自我支配的自由时间。作为掌握先进知识的群体,大学生的休闲生活质量不仅能够反映当下的教育水平,还关乎祖国的未来。只有高质量的休闲生活才能发挥休闲对于提升个人全面发展和国民精神文明水平的价值作用。有学者发现七种反映休闲生活质量的指标[1]。即当个体休闲外部动机和无聊感更低,而休闲内部动机、社交技能、休闲意识、时间管理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更高时,其休闲生活质量越高。
目前研究发现,大学生虽有充裕的休闲时间,但休闲方式往往消极或无效,揭示了我国休闲教育的不足。学者们强调休闲教育的重要性,建议提供休闲环境与教育支持,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的休闲文化氛围建设,以及开设休闲教育课程,提升休闲素养[2]-[5]。但是,尽管当前研究关注到了休闲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并呼唤要加强大学生休闲教育[6],但都忽视了对休闲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只有探讨影响大学生休闲生活质量的因素,高校和社会才能针对性地开展休闲教育,提高休闲教育的效率,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休闲方式,并提升其休闲生活质量。因此,本研究旨在考察个人因素(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单身状况、休闲教育参与情况)和家庭因素(如独生子状况、家庭结构、生活费状况、家庭位置、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休闲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大学生的休闲教育提供建设性意见。
2. 方法
1) 被试
通过脑岛平台向323名大学生发放问卷。通过删除非大学生被试及未通过甄别题(请直接选“非常不同意”项)的被试数据后,获得有效数据265份,有效率为82.04%。被试的平均年龄为21.42岁。
2) 工具
人口学特征问卷。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单身状况、休闲教育参与情况;家庭因素包括独生子状况、家庭结构、生活费状况、家庭位置、家庭经济状况。变量分级及样本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休闲生活质量量表。本文采用Munusturlar和Bayrak编制的休闲生活质量量表[1]。该量表共36道题目,包括外部动机、社交技能、内部动机、休闲意识、无聊、问题解决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七个维度,采用Likert 5点计分。各维度的克隆巴赫α值介于0.70至0.83,表明各维度的信度良好。
Table 1. Variable grading and sample basic information explanation
表1. 变量分级及样本基本情况说明
变量 |
变量分级 |
样本数 |
比例% |
均值 |
个人因素 |
性别 |
男 = 1 |
114 |
43.02 |
1.57 |
女 = 2 |
151 |
56.98 |
年龄 |
|
|
|
21.42 |
受教育程度 |
大专及以下 = 1 |
33 |
12.55 |
1.98 |
本科 = 2 |
201 |
76.43 |
硕士及以上 = 3 |
29 |
11.03 |
单身状况 |
是 = 1 |
185 |
69.81 |
1.3 |
否 = 2 |
80 |
30.19 |
生活费状况 |
非常困难 = 1 |
5 |
1.89 |
3.11 |
比较困难 = 2 |
30 |
11.32 |
一般 = 3 |
163 |
61.51 |
比较宽裕 = 4 |
64 |
24.15 |
非常宽裕 = 5 |
3 |
1.13 |
休闲教育参与状况 |
从未参加过 = 1 |
48 |
18.11 |
1.93 |
偶尔参加过 = 2 |
188 |
70.94 |
经常参与 = 3 |
29 |
10.94 |
家庭因素 |
独生子状况 |
是 = 1 |
84 |
31.7 |
1.68 |
否 = 2 |
181 |
68.3 |
家庭结构 |
单亲 = 1 |
23 |
8.68 |
1.91 |
双亲 = 2 |
242 |
91.32 |
家庭位置 |
农村 = 1 |
121 |
45.66 |
1.54 |
城市 = 2 |
144 |
54.34 |
家庭经济状况 |
非常困难 = 1 |
3 |
1.13 |
2.95 |
比较困难 = 2 |
51 |
19.25 |
一般 = 3 |
170 |
64.15 |
比较宽裕 = 4 |
39 |
14.72 |
非常宽裕 = 5 |
2 |
0.75 |
3. 结果
采用SPSS 24.0软件对各人口学变量与休闲生活质量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仅与时间管理能力显著正相关(r = 0.20, p < 0.001),即年龄越高,时间管理能力越强。
T检验结果表明,男性的休闲外部动机(t = 2.65, d = 0.34, p < 0.01)、社交能力(t = 3.76, d = 0.47, p < 0.001)、问题解决能力(t = 4.07, d = 0.51, p < 0.001)、时间管理能力(t = 2.03, d = 0.25, p < 0.05)显著高于女性。独生子和非独生子、单亲和双亲家庭、农村和城市被试在休闲生活质量各维度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在休闲内部动机(F = 6.88,
= 0.05, p < 0.001)、休闲意识(F = 3.74,
= 0.03, p < 0.05)、时间管理能力(F = 4.28,
= 0.03, p < 0.05)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结果表明,本科和硕士及以上被试的休闲内部动机显著高于专科被试,但本科和硕士及以上被试的休闲内部动机并无显著差异;仅有本科被试的休闲意识显著高于专科被试;硕士及以上的时间管理能力显著高于本科和专科被试,本科的时间管理能力显著高于专科被试。
不同生活费状况仅在时间管理能力(F = 4.98,
= 0.07, p < 0.001)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结果表明,生活费非常宽裕、比较宽裕、一般被试的时间管理能力显著高于生活费比较困难被试,其他组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仅在时间管理能力(F = 6.30,
= 0.09, p < 0.001)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宽裕、一般、比较困难被试的时间管理能力显著高于家庭经济状况非常困难被试,然而家庭经济状况非常宽裕和非常困难被试的时间管理能力并无显著差异。
不同休闲教育参与情况在外部动机(F = 3.16,
= 0.02, p < 0.05)、社交技能(F = 3.38,
= 0.04, p < 0.05)、休闲意识(F = 7.32,
= 0.05, p < 0.001)、问题解决能力(F = 3.24,
= 0.04, p < 0.05)、时间管理能力(F = 5.22,
= 0.04, p < 0.01)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事后检验结果表明,经常参与休闲教育的被试的休闲外部动机显著低于从未参加过的被试;经常参与休闲教育的被试的社交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显著高于从未参与和偶尔参与的被试;经常参与休闲教育的被试的休闲意识显著高于从未参与和偶尔参与的被试,偶尔参与休闲教育的被试的休闲意识显著高于从未参与的被试;经常参与和偶尔参与休闲教育的被试的时间管理能力显著高于从未参与的被试。
4. 休闲教育启示
面对部分大学生休闲现状不如人意的情况,休闲教育是提升休闲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休闲教育通过培养休闲意识、传授休闲技能、引导休闲价值,旨在带给人们休闲体验,提升生活质量,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7]。休闲教育也是引领大学生生命成长的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处于深化改革之中,有必要加强对休闲教育的重视。本研究通过考察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对大学生休闲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大学生的休闲教育提供一定启示。
1) 注重性别差异是休闲教育的关键因素
性别差异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分化。不同性别群体在休闲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性。休闲教育实践应注重性别对休闲生活质量的影响。
男性的休闲外部动机高于女性。这表明男性大学生参与休闲活动可能更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休闲外部动机强调个体参与休闲活动的目的并非单纯为了休闲活动所带来的愉悦与自我价值提升,而是出于获得休闲活动的外在奖赏价值。例如男性大学生通过休闲活动(如打篮球、健身)结实更多异性。相较于基于自我决定的内部动机,这种基于潜在奖赏价值的外部动机往往是不稳定的。这容易导致男性大学生的休闲活动难以持续,致使休闲活动对个体成长的积极作用较小。
女性的休闲社交能力比男性低。女生在休闲社交中更加内敛,当与陌生人一起参加某项休闲活动时,其融入休闲群体的速度较慢。另外,基于社会性需求的休闲外部动机,导致男性大学生有时参加休闲活动的社交目的性较强。只有在休闲活动中展现较强的社交能力才能满足其社会性需求。因此这导致女性的休闲社交能力较男性弱。
女性对于休闲制约的问题解决能力比男性低。问题解决能力强调个体克服休闲制约条件,并参与休闲活动的能力。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照顾理论、外表担忧、文化价值观等因素,使女性比男性感到更多的休闲制约,从而导致其问题解决能力低于男性[8]。
女性的休闲时间管理能力比男性低。时间管理能力强调个体对工作学习和休闲时间的合理分配能力。研究表明,女性的休闲时间更可能与其他活动(例如化妆)相结合,导致休闲活动更分散也更容易被中断。从而相比女性,男性享受着更高质量的休闲时间[9]。
因此,高校和社会机构应开展基于性别差异化的休闲教育实践。针对男性休闲外部动机较高的情况,休闲教育实践应着重加强对男性大学生休闲内部动机的培养,引导他们发现自身内在休闲兴趣,实现其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的转化。针对女性休闲社交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较低的情况,高校和社会机构可以为女性大学生重点开展基于团体活动的休闲教育辅导,在团体活动中提升女性的休闲社交能力;可以引入各种针对女性的休闲制约情境,引导女性大学生解决各种休闲制约问题,避免休闲生活中其他活动的干扰,并在其中合理规划休闲时间。
2) 关照弱势群体是休闲教育的必然要求
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基本矛盾,休闲教育应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照,以实现国民对美好休闲生活的共同向往。
在受教育程度上,专科生的休闲内部动机、休闲意识与时间管理能力低于本科生和硕士生。专科生的生命意义体验感较低,大多数的人生目标不明确,导致他们对于休闲活动产生迷茫、休闲内部动机较低[10]。加之未形成正确的、健康的休闲意识,大专生往往沉迷网络。研究发现,25.8%的专科生存在网络成瘾问题[11]。这也导致其无法合理平衡学习和休闲活动,对于学习和休闲的时间管理能力较差。
在经济状况上,个人生活费和家庭经济状况非常困难的大学生,其时间管理能力较差。有限的经济水平导致贫困生参与休闲活动较为被动、选择较少。同时,贫困生一般学习较为刻苦勤奋以积极争取奖学金,部分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兼职打工。这都导致贫困生在学习、兼职与休闲之间存在时间冲突,反映出较低的休闲时间管理能力。
因此,作为学历和经济状况中的弱势群体,专科生和贫困生的休闲生活状况应得到更多的理解与关照。对于专科生,高等职业院校应加强专科生的休闲教育,加强实践活动,促进职业教育与休闲教育之融合。学校要引导专科生不断探索自我,发现自身休闲兴趣与爱好,主动参与休闲活动,享受休闲带来的内心愉悦;还要引导专科生形成正确的休闲价值观与健康的休闲意识、充分认识网络成瘾的危害、努力培养促进个人发展的“雅闲”,并能够合理分配学习与休闲活动时间。对于贫困生,学校要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休闲消费价值观、不用价格来衡量休闲活动的价值,避免其陷入充满高奢休闲活动的金钱主义和消费主义陷阱;学校还应重视贫困生的休闲时间规划与管理,避免其在学习、兼职与休闲间的时间冲突;学校和社会还应给予贫困生更多的休闲资源与设备,以克服贫困生的休闲结构化制约。
3) 落实休闲课程是休闲教育的题中之义
休闲教育参与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休闲生活质量。而高校落实休闲课程是 保障大学生参与休闲教育的重要方式。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休闲生活的忽视制约着休闲教育的开展,也激化着大学生日益增加的休闲需求和严重缺失的休闲教育之间的矛盾。反观国外休闲教育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许多国家把休闲教育纳入到了学校课程,例如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就把休闲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并将其理念应用到其它学科中。因此我国高校急需开设休闲课程。
休闲课程是实现休闲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而休闲教育目标又制约着休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休闲课程需要依据教育目标去编制和教授。首先,应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休闲课程内容中,促进大学生“以闲养德”,追求高质量的休闲生活。其次,休闲课程内容应多姿多彩,适应学生的差异性。不仅仅要提高大学生的休闲意识,还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享休闲活动。例如,可以教授喜欢花草的大学生一些园艺知识,使喜欢运动的学生了解一些运动注意事项等。最后,在课程教授中要注重实践,休闲教育绝对不只是单纯的传授休闲知识,而是要开展丰富多样的休闲活动。前者是以知识为导向,学生仅仅得到一些抽象理论;后者是以实践为导向,不仅收获知识,还能增强体验感,激发休闲的内部动机。因此,落实活动类的休闲教育课程是休闲教育题中之义,也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