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供需研究
Research o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Community Elderly Care Services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ging
DOI: 10.12677/ar.2024.115315, PDF, HTML, XML,   
作者: 王诗颖:武汉科技大学法学与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老龄化社区养老服务社会支持理论Ageing Community Elderly Care Services Social Support Theory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养老服务需求逐渐增加,社区养老服务成为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对我国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养老服务供需状况的分析,借助社会支持理论,探讨了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政府、社区参与主体提出了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培养专业服务人才,提高服务质量等策略建议,旨在促进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减轻家庭养老的负担,从多方面给予老年人及家庭更多的社会支持。
Abstract: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and the gradual increase in the demand for social pension services, community pension servic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lderly care for the elder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community pension services in the context of aging in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community pension services with the help of social support theory, and puts forward strategic suggestion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pension service facilities,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service talents, and improving service qu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overnment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iming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pension services in China, reduce the burden of family pension, and give more social support to the elderly and their families from various aspects.
文章引用:王诗颖.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供需研究[J]. 老龄化研究, 2024, 11(5): 2172-2176. https://doi.org/10.12677/ar.2024.115315

1. 引言

全球人口持续老龄化,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导致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中国老年社区服务的发展历史和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当时中国的老龄化趋势已经开始显现,老年人口逐渐增加,因此,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国内老年社区服务才逐渐发展起来,随着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加快,社区养老成为中国养老的依托[1],老年人口的增加导致了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并且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养老模式也在向数字化转型,社区养老服务越来越备受关注[2]

2. 社区养老服务的供需现状

2.1. 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的现状

中国老年社区服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支持,政府、社会和市场能够共同参与,因此,社区养老服务在多方主体提供下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覆盖范围,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保障,但社区中养老服务供给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包括政府政策、资金来源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的可用性[3],社区间的服务供给模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很多社区拥有的资源难以维持社区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其次,由于各个省份和地区的发展不均衡,所以社区养老服务供应仍然存在差距,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中的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迅速,社区资源富足,而在非一线城市尤其是贫困地区和服务不足的社区,老年人享受的社区养老服务有限,家庭养老负担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4]

2.2. 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现状

社区内的老年人群体是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主体,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是整个社会的目标,老年人也因年龄增长面对着疾病风险增加,老年人需要各种服务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包括照护服务、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随着人口老龄化,对这些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导致现有资源的压力增加,在某些社区,老年人在获得服务方面可能面临障碍,其次,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变得多元化、个性化,老年人的需求因个体差异、健康状况、经济条件等因素不同而呈现多样性,身体状况不适的老年人可能需要更多的健康护理服务,而健康老年人则可能更需要社交活动和心理支持[5],因此,老年人要求社区养老服务能够真正带来实际的效益,希望通过社区养老服务提高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有针对性、高质量的服务。

3. 社区养老服务现存问题

社会心理学家House JS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称之为社会支持理论,该理论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在社会中获得的各类物质、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持,能够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6]。家庭养老作为长期以来的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在当今社会已经受到挑战,政府作为养老制度的顶层设计者和主要的资金来源影响着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方向和速度,而社区作为养老的依托,是老年人生活和社交的主要场所,应该是为老年人提供社会支持的主体之一,因此本文基于供需两方借助社会支持理论分析中国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3.1. 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现存的问题

3.1.1. 老龄人口激增,服务资源不足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数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导致目前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越来越难以覆盖庞大的老年人口,服务供给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在某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由于条件限制和资源匮乏,社区所拥有的资源和效力有限,养老服务供给更是严重不足,使得一些老年人无法获得合适的养老服务,导致部分老年人无法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和照料。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社区养老服务起步相对较早,现在已经拥有专业的护理机构、护理人员,许多国家还能够设有公共住房计划,共同特点就是这些国家建设了完备的养老设施体系[7]

3.1.2.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机构专业人才缺乏

社区养老服务对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有很高的要求,而在我国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本就不足,且大部分从事该职业的劳动者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女性或者低龄老年人[3],养老行业并不被视为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因此缺乏年轻的从业者,现有的从业人员也不具备专业化的技能和知识,更没有相应的系统就业培训和激励,因此导致服务水平低下,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缺乏专业人员和科学管理,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3.1.3. 服务体系不健全,政策法规不完善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政策较为薄弱主要依靠家庭和公共养老机构来解决养老问题,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政府开始逐步重视社区养老服务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近年来,中国政府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政策,不断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2023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明确了养老服务清单,要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生活,但是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仍然处于早期建设阶段,政策规定指明了建设方向,但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难以操作或者不够清晰的规定,同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保障获得社区养老服务老年人的权益,当前社区养老服务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使得服务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和提升。

3.2. 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现存的问题

3.2.1. 社区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

有研究证明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未满足,存在供需未匹配的情况,尤其是失能老人群体,由于丧失部分或者完全丧失自理能力,因此失能老人对照料服务需求大,但社区提供的服务往往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社区缺乏专业的照料从业人员,在调查数据分析中照料服务不匹配的比例高达52.90%,供需不匹配的根源是供给结构的失衡和社区养老服务的总体供给不匹配[8]

3.2.2. 家庭观念深入人心,社区养老难得认同

依据调查数据发现,41.65%的被调查者仍然选择家庭养老作为自己理想的养老模式[9],因为中国人对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根深蒂固,他们认为家庭养老更能保持家庭的凝聚力并且符合传统的价值观,在家庭中才能得到最好的关爱和照顾,享受到更多的家庭情感和关怀,其次,部分老年人对社区养老的概念不熟悉甚至不接受,认为社区无法满足他们的养老需求,证明社区养老的观念没有普及,但随着家庭结构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仅依靠子女或配偶越来越难以实现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等社会化的养老模式是大势所趋,养老终将走向社会化的道路。

3.2.3. 家庭养老负担沉重,急需社区养老共担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中,通常由子女负责照料年迈的父母,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养老难题,尤其是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呈现“8421”的人口结构,当代年轻人既要面对工作的压力又要应对照护父母的难题,给他们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由于工作忙碌或生活条件有限,很多子女无法全职照料父母,老年人的照料需求得不到满足[9],此外,部分老年人对养老机构、养老院的生活非常排斥,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和家庭养老的态度是因人而异的,而政府和社会应该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以满足老年人不同的需求和偏好。因此,社区养老服务可以成为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承担主体或者补充,社区养老服务可以为老人提供日常照料、医疗服务、康复护理等服务,帮助老人保持健康和幸福分担家庭的多重压力。

4. 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对策和建议

4.1. 以老年需求为导向,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社区老年人服务的供需面临许多挑战,但面对困难最关键的是社区要以辖区内的老年人的需求为中心,应该根据老年人的需求作为提供养老服务的依据,针对不同的老年人群体,社区需要提供个性化定制的服务,以满足其个体化的需求,因此,社区必须主动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可以通过社区的网格员进行网格化统计,为社区老年人建立健康信息档案,并根据老年人的养老诉求和身体状况,来制定社区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计划[8]。其次,社区要关注老年人疾病预防和主动护理,通过帮助老年人应对疾病增加的风险来保持老年人健康和独立,社区可以减轻老年人的慢性病和残疾负担,采取各种方式提高社区养老服务供需的匹配度。

4.2. 整合养老政策,细化服务规定

在我国社区养老服务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之中,从早期的建设到现在追求高质量社区养老服务,某些关键文件的发布对社区养老服务起着快速推进的作用,尤其是2019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为目前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并指明方向[10],但相关政策也呈现出碎片化和不够完善的特点,因此,可以先将现有的政策进行整合[3],采用政策驱动的模型,运用多维度的政策评价,从学者的各种前沿研究找寻政策源流,并在中央宏观指导和地方实践的结合之下推动政策的运行逻辑不断向前发展[11]

4.3. 增加社区养老投入,培养养老服务人才

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投入,政府加大了对老年服务的投入,鼓励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推动社会各界参与老年服务的发展。同时,支持各地区成立老年服务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护理、医疗保健、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多种服务,同时,政府需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提升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支持力量,加强对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其服务水平和责任意识,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

5. 结语

随着老龄人口的迅速增长,家庭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家庭照料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因此社区养老服务作为新的养老服务选择,不仅关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是对社会和谐稳定的一种保障,通过家庭、社区、政府以及社会等多个主体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共担养老责任,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希望能够共同为老年人创设更优良的养老环境,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老龄社会。

参考文献

[1] 姜玉贞.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多元供给主体治理困境及其应对[J]. 东岳论丛, 2017, 38(10): 45-53.
[2] 温海红, 王怡欢.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陕西省三市调查数据[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4(2): 139-148.
[3] 吴宗辉, 伟松, 胡永国, 等. 重庆市社会养老服务供需失衡问题分析及政策探讨——基于重庆市高校社区养老服务供需调查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9, 36(9): 707-712.
[4] 田甜, 王佳琳, 康华, 等. 成都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 38(1): 210-213.
[5] 陈颖, 马丽霞, 裴慧丽, 等. 不同失能程度老年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项目需求调查[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1): 38-40.
[6] 肖水源.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4(2): 98-100.
[7] 李进涛, 陈思敏. 国外公共住房养老政策及社区养老服务配置[J]. 中国房地产, 2020(33): 71-79.
[8] 杨垚, 杨鑫, 罗霞. 居家失能老人社区养老服务供需匹配研究——基于CLHLS数据的实证[J].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23, 37(5): 77-86.
[9] 汪连新.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研究: 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 决策科学, 2023(3): 51-62.
[10] 陈玲玲.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J]. 中国名城, 2015(10): 37-43.
[11] 汪洋, 陈辉. 政策驱动视角下失能老人社区养老服务政策供给研究[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24(4): 125-13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