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语言学习生态观认为:语言学习应聚焦学习过程、行动与活动,重视语言应用与交际的多层次本质[1]。语言学习应是产生自一个“擅于利用学习情境来支持各种语言学习活动”的语言学习及语言应用者社群;语言的学习与应用是建立在学习者在社群中的真实、日常交际需要的基础上,学习重点应是在真实环境中的语言输出和交际能力[2]。近些年应用于移动手机端的社交软件——语伴互动类APP,如HelloTalk、Tandem、iTalki等不断出现并兴起。它们多集实时交流、个性化学习、社群互动等多种功能为一体,通过提供不受地域、国别、时间限制的线上学习平台,辅助二语习得者在目的语环境下进行真实、实用性强的口语学习与交际运用。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汉语受欢迎程度不断增高,各国非来华留学生汉语习得者在寻求能跨越时间、地域等限制因素,在目的语环境下更好的学习汉语及中国文化的平台。因此,探究语伴类APP是否对汉语习得者的口语有提升作用、是否能运用于汉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实践意义。
语伴交流是语言学习者在目的语环境中练习口语较为普遍的课外活动[3]。美国联邦语言实验室认为,在语境中学习语言的速度是惊人的。因此,语伴互助模式下的汉语母语者能够为汉语习得者创造真实的目的语环境来练习口语,并提供大量可实际运用的语料帮助其了解中国文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社交软件是指通过网络来实现社会上的交际来往这一目的的软件。社交软件具有辅助语言学习的潜能,一是社交网络可提供全天候的社交空间,让语言应用可以超越课堂;二是利用社交网络,语言学习活动可在一个更“真实”的社交语境中进行。这两大要素对于当代语言学习学者所倡导的通过社交和实际应用来学习语言的策略是相契合的。
目前,运用社交媒体辅助第二语言教学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其对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升和语言传播的帮助都得到了广泛认可,并对其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可能性进行了探索。如黄龙翔[3]等人认为社交网络让语言学习者能够应用目标语把基于真实生活语境中的经历、心情、思考当成素材,以此引发同侪之间的互动、讨论、反思,及对语言应用的互评,从而提升语用能力。并提出名为“语用连群”(LI-nter Change)的教学框架,把学生的社交网络活动和课堂作文衔接起来。李英姿[4]认为社交媒体作为语言传播学习策略和手段的出现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并且在今后将会更加受欢迎。在汉语国际传播的大形势下,社交媒体作为语言传播策略和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借鉴。马春燕[5]、覃梅[6]、及姚美先[7]等人则选择尝试将国内外社交媒体如Facebook,Instagram及微信等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去。
语伴互助模式在线下促进了二语习得也已得到充分印证,且目前在汉语习得领域相关学者指出了语伴互助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创造了新的语伴合作模式。陆逸飞[8]指出进行语伴交际是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常用策略之一。这种主要依靠第三方引介、频度较低、话题较简单的交流活动对留学生提高汉语听说能力有显著的作用。但留学生参与语伴交际的主要困难在于缺少结识语伴的机会,学校和老师可以通过组织活动、设置课程、调整住宿等方式强化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环境,提高留学生通过语伴交际习得汉语的机会。马梦真通过建立创新的在校汉语学习语伴合作模式,并通过两学期的实践,探究了语伴模式给语伴双方带来的最大现实意义。
但是利用社交软件来进行语伴之间的互助交流是否对二语习得者产生帮助尚未得到统一结论。因此,笔者认为研究通过社交软件来建立语伴互助模式辅助汉语习得者进行口语练习具有深刻意义。鉴于篇幅及笔者自身能力,本文仅讨论语伴APP在提高汉语口语流利度方面的作用,并探究其辅助汉语课堂教学的可能性。
2. 语伴APP辅助汉语习得者提高口语的可行性
语伴APP如HelloTalk、Tandem、iTalki等支持全球用户使用,学习者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母语者进行交流,无需考虑时差和地理位置。目前市面上可供用户下载的语伴类APP均具备以下三种功能:
1) 实时交流功能:包括文字聊天、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等,用户可以在APP上与伙伴进行实时语言交流。
2) 个性化学习功能:一些APP提供语言学习者自定义学习目标和计划,通过设定日常任务、词汇练习、语法练习等模块辅助学习。
3) 社群互动功能:提供一个社区或论坛,用户可以在上面发布动态、分享学习资源、讨论学习问题等。
其中一些APP如HelloTalk还提供专业的语言教师服务,可以预约一对一或者小班课进行辅导。
语伴类APP通过其多样化、融合和实用的功能,可为语言学习者创造一个便利、高效的学习平台,其优点显而易见。一方面其打破了地域和时间限制。语伴类APP支持全球用户使用,学习者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母语者进行交流,无需考虑时差和地理位置。同时,多数APP提供24小时聊天和沟通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其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模拟的语言对话情景往往难以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而通过语伴类APP,学习者能够在真实的交流中学习目标语言,这对语言的实际运用和口语流利度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作用。除此之外,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语伴类APP也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目标设定,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进度进行选择,如每日任务、语法练习、词汇练习等,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效率。而且,多数语伴类APP内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库,包括语法书、词汇表、语言练习题等,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使用。此外,APP内的社区互动功能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可以分享学习经验、讨论疑难问题、相互激励。更为重要的是,与母语者的交流不仅能提高语言能力,还能促进跨文化理解。学习者通过与语伴的交流,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风俗和社会习惯,拓宽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
且克拉申的语言监控理论中的习得与学习假说认为,语言习得是无意识的、自然的过程,而语言学习是有意识的、明确的过程。在汉语口语教学中,使用语伴类APP可以通过沉浸式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习得汉语,比单纯的课堂学习更有效。建构主义强调学习应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在汉语口语教学中,创设接近真实生活的情境,如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可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练习口语,通过主动的探索来习得口语。而在汉语二语习得中,语伴交流模式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与母语者进行实时交流的机会,这种真实的语言环境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增强语言学习者的自信心,并且还可以培养语言学习者的语感和语用能力,培养其对汉语语境的敏感度和语用能力,提升其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除此之外,汉语习得者与母语者的交流不仅限于语言学习,还能增进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因此若语伴APP在提高汉语流利度方面有一定的效果,其将为汉语学习者提供更多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工具。
3. 语伴APP提升汉语口语的实际效果调查分析
为了充分了解语伴类APP用户中的汉语习得者对语伴APP口语提升效果的看法,本研究共计向三个应用商店下载量最大的三个APP:HelloTalk、Tandem、iTalki发放问卷125份,回收有效问卷81份。有效问卷中用户69.14%为男性,20~30岁用户占比达到80.24%,东南亚汉语习得者占比最高为35.8%,且其中67.9%的用户汉语水平为初学者。
(一) 用户使用语伴类APP的目的调查见表1。
Table 1. The purpose of users using language companion APPs
表1. 用户使用语伴类APP的目的
选项 |
人数 |
比例 |
提高口语水平 |
28 |
39.51% |
学习汉语文化 |
31 |
25.93% |
交流兴趣爱好 |
18 |
22.23% |
结识新朋友 |
5 |
6.17% |
其他 |
5 |
6.17% |
从表中数据我们可知,大部分语伴类APP的使用者都以提高汉语口语水平或学习汉语文化为目标,语伴类APP作为一种社交软件,其具有在语言和文化学习方面的独特优势。
(二) 用户使用语伴类APP的时长调查:
用户使用语伴类APP总时长见表2。
Table 2. The total usage time of the user APP
表2. 用户APP总使用时长
选项 |
人数 |
比例 |
<1个月 |
32 |
39.51% |
1~3个月 |
21 |
25.93% |
3~6个月 |
18 |
22.23% |
6~12个月 |
5 |
6.17% |
一年以上 |
5 |
6.17% |
用户使用语伴类APP周时长见表3。
Table 3. User APP weekly usage time
表3. 用户APP周使用时长
选项 |
人数 |
比例 |
<1小时 |
25 |
30.86% |
1~3小时 |
41 |
50.62% |
4~7小时 |
9 |
11.12% |
>7小时 |
6 |
7.41% |
通过对语伴类APP的用户使用时长统计可以发现,从总使用时长上来看,用户使用此类APP的时长不超过六个月的占85%以上,此类APP对汉语学习者来说较多为阶段性的辅助工具,缺少长时间使用的吸引力。从每周使用频率上来看,学习者在APP中停留时间不超过3小时的占比达81.48%,较课堂学习或线下社交的时间短,此类APP用户并未将其作为学习汉语知识或交流口语的主要工具。因此将此类APP作为课堂之外的辅助工具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三) 语伴类APP口语提升效果调查
用户对语伴类APP的提升效果评分见表4。
Table 4. Users’ evaluation of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language companion APPs
表4. 用户对语伴类APP的提升效果评分
选项(1分表示没有帮助,5分表示非常有帮助) |
人数 |
比例 |
1 |
2 |
2.47% |
2 |
6 |
7.41% |
3 |
21 |
25.93% |
4 |
24 |
29.63% |
5 |
28 |
34.57% |
语伴类APP的提升效果表现方面见表5。
Table 5.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language companion APPs
表5. 语伴类APP的提升效果表现
选项 |
人数 |
比例 |
语音和发音表现 |
29 |
35.80% |
词汇和语法学习 |
10 |
12.34% |
听力理解能力提升 |
15 |
18.52% |
实际对话练习机会增加 |
16 |
19.75% |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方式及交际习惯 |
11 |
13.58% |
用户对语伴类APP的各类功能效果评价见表6。
Table 6. Users’ evaluation of the functional effect of language companion APPs
表6. 用户对语伴类APP的功能效果评价
选项 |
人数 |
比例 |
Al语音成绩的识别和评估 |
12 |
14.81% |
与母语者的语言交换 |
43 |
53.07% |
语伴app的语言学习课程内容 |
9 |
11.12% |
实时翻译功能 |
17 |
20.98% |
在对语伴类APP对汉语口语提升的综合评分调查统计中,仅有8位用户选择2分以下的评分,其余用户都对语伴类APP提升汉语口语的效果给出3~5分的高分,认为此类软件给自身汉语口语的提升带来很大的帮助。在语伴类APP对口语提升实际效果表现方面,有35.80%的用户认为使用此类APP后自身的汉语口语水平在语音和发音表现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另外在听力理解能力提升和实际对话练习机会增加方面也有近40%的人认为此类APP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若将语伴类APP作为汉语口语课堂的辅助工具,其将帮助汉语习得者在潜移默化的汉语语境中提升口语及听力水平。除此之外在用户对APP的功能效果评价的调查中也可以看出,与母语者的语言交换是最为吸引汉语习得者使用的功能。
(四) 语伴类APP待改进点调查
用户在使用语伴类APP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见表7。
Table 7.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by users in using language companion APPs
表7. 用户在使用语伴类APP中遇到的困难
选项 |
人数 |
比例 |
寻找合适的语伴难度较大 |
37 |
45.68% |
app操作不熟练,影响使用体验 |
31 |
38.27% |
app内功能不够丰富,无法满足需求 |
6 |
7.41% |
app内广告过多,影响学习效果 |
5 |
6.17% |
app价格较高,负担较重 |
2 |
2.47% |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汉语习得者在锻炼口语时最常见的问题为寻找合适的语伴难度较大及APP操作不熟练,影响使用体验两方面,对功能不够丰富,无法满足需求的反馈仅占到7.41%,因此若将此类APP运用在汉语课堂辅助教学中,教师需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使用培训,且鼓励学生利用社交媒体和论坛宣传自己正在寻找语伴的信息,扩大搜索范围。
4. 语伴类APP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可能性
通过对用户使用语伴类APP实际效果分析的问卷调查,结合语伴类APP自身所具有的优点,笔者认为语伴类APP完全可以作为第二课堂辅助工具帮助汉语课堂教学。
1) 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拓展口语练习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时间有限,语伴类APP则可以在课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随时使用APP进行口语练习,并与母语者交流,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与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互动
主题对话练习:教师可制定特定的对话主题,让学生在使用APP时与语伴进行相关主题的交流,例如购物、旅游、校园生活等,强化特定场景下的语言使用能力。
课堂任务延续:将课堂上的任务延续到语伴类APP中,如小组讨论、演讲练习等,学生可以在APP中找到语伴进行任务,增强课堂内容的互动性和连贯性。
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语伴类APP的使用有一定门槛,且其作为教学工具使用需要一定的规范。若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教师需引导学生有效使用语伴类APP。
1) 提供初始培训和指导: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组织专题培训,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语伴类APP,包括如何注册、使用各种功能,以及如何找到合适的语伴。
2) 要求定期反馈和调整:教师应定期与学生交流使用体验,了解他们在使用APP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整,使得APP的使用更有效。
3) 制定使用规范:为避免学生在使用语伴类APP时偏离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使用规范,如每天练习时间、交流话题等。
除此之外,语伴类APP在汉语教学中应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如网络和技术问题可能会影响APP的正常使用,如网络不稳定、软件兼容性问题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性不足,也可能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而且纯粹依靠语伴类APP进行非专业化的口语练习,可能无法全面提高语言能力。
因此,教师可以提供稳定的网络环境,并优先选择技术成熟且用户评价较高的APP。同时,教师应掌握一定的技术支持能力,及时解决学生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时间管理和自我监督能力,并通过合理的任务布置和进度跟踪,保持学习的连贯性和持续性。并且始终坚持APP应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教师应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口语练习进行总结和反馈,指出不足并进行纠正。同时,教师可以制定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以保证语言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5. 语伴类APP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语伴类APP作为辅助语言学习的工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优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规模运用,未来的语伴类APP很可能集成更多的AI功能,如智能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以提供更精准的发音校正、语法检查以及个性化的学习建议。此外,通过机器学习分析用户的学习习惯和进度,AI可以实时调整学习计划,为学习者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经验。除此之外未来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也将通过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和情境交流,使学习者可以沉浸在一个全方位的语言学习环境中,这将极大地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且语伴类APP在汉语教育市场的前景也会持续变好。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影响力的增强,全球对于学习汉语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一趋势刺激了语伴类APP在汉语教育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热爱语言的年轻人将寻求渠道接触汉语文化。此外,随着数字化教育工具的普及,用户对于便捷、灵活的学习方式的需求也促使语伴类APP的使用率上升。但尽管市场需求在增加,但语伴类APP在市场上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众多APP竞相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功能以吸引用户。同时,保持技术的更新和优化,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是一个持续的挑战。此外,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也是用户和开发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因此在未来进一步对语伴类APP对汉语习得的深入研究中,需要更多关注其对学习者综合的、长期的语言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应该包括APP使用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水平用户的不同学习方面的影响评估。且需要探索如何优化语伴类APP的设计和功能,以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应聚焦于用户界面设计、交互流程的优化以及功能的迭代更新。同时,考虑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习需求,探索如何将文化元素和语言教学有效结合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6. 结语
因自身能力有限,笔者在本篇文章中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语伴类APP在汉语口语提升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浅析,缺少典型的汉语习得者案例来描述其使用语伴类APP的过程和效果及数据化的实证实验来得出语伴类APP使用前后口语水平的对照。但通过笔者的浅显分析即能看出,语伴类APP在汉语教学领域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通过有效的策略和措施,可以大大提升汉语学习的效果。然而,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结合课堂教学、加强技术支持,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性,以充分发挥语伴类APP的优势和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变化,语伴类APP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