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Discourse Analysis to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DOI: 10.12677/ae.2024.14112035, PDF, HTML, XML,   
作者: 栗赫阳: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 吉林
关键词: 语篇分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Discourse Analysis English in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Teaching
摘要: 为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解决当前学生难以挖掘英语语篇的深层含义和意图,本文简要说明了基于语篇分析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指出,教师可以通过识别语境、意图和体裁等策略将语篇分析应用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同时应注意在教学实践中适度提供指导、合理展开评价,更好地发挥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推动作用。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students’ difficulties in digging out the deep meaning and intention of English texts, this paper briefly explains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based on discourse analysi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And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combines with specific teaching cases and points out that teachers can apply discourse analysis to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by identifying the context, the intention and the genre. At the same time,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roviding appropriate guidance and reasonably evaluating in teaching practice, so as to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discourse analysis in teaching.
文章引用:栗赫阳. 语篇分析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进展, 2024, 14(11): 154-15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112035

1. 引言

阅读作为语言输入及积累的主要源头之一,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近年来,许多初中英语教师都已经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且把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作为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目前仍然存在着碎片化的文本解读和过于关注语言知识点讲解的现象,在传统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学的中心往往是词汇和语法讲解,阅读文本常常仅被用作提供语境的载体而非完整的语篇。这导致学生难以挖掘语篇的深层含义和语篇意图,进一步影响了他们语篇意识的发展。教师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英语知识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却忽略传授学生如何分析英语语篇的方法。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语篇分析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展开研究,探索语篇分析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希望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意识。

2. 基于语篇分析的阅读教学

基于语篇分析的阅读教学是一种采用分析来理解文章语篇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以阅读为主的教学不仅仅是通过学习文本大意来理解文本的内容和结构,更要通过分析其语境、段落之间的关系、结构和文本的特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充分理解一个文本。陈晓湘提出语篇分析教学法是指导学生基于整体,从文本的层次、内容等方面入手,把握文本主要信息,对语篇中的衔接、主题、语法、词汇等语言手段进行分析的教学方法[1]。朱晓燕认为应该将当下课程改革中的核心关键词“新课标理念”和“语篇分析”有机结合,判断语篇的体裁,结合具体语篇表达的交际意图,对文本内容和篇章结构进行综合考量,尤其明确语篇类型对师生基于交际目的模仿相关语篇的得体运用的积极意义及必要性。判断语篇主题语境是语篇分析的第一步,为理解主题内容、课堂教学设计、探究主题意义奠定基调[2]。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教师应该给学生适当的相关背景知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图式,让学生找到每个主题的中心思想段落。从微观的角度来看,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在语篇中的运用以及掌握衔接和连贯等技巧,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3.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大多数初中英语教师非常重视阅读教学,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在第一位,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杨金玉认为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师的课堂阅读教学具有局限性并且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层面来看,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3]。教师非常重视对句子结构和关键语法的使用等语言元素的解释,而忽略了对文本语篇的解释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不断被动接受知识。确切地说,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机会。事实上,初中生对英语阅读学习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认知,学生希望更多地了解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其次,学生理解阅读篇章的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往往在阅读教学中设置相同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不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均有所得。学生为了能够无障碍地进行翻译,学生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记忆英语单词,将翻译作为解决英语阅读问题的重要法宝。他们坚信,只要认识了英语阅读中的所有单词,英语阅读就不再困难。然而,他们忽视了理解阅读问题所需要的方法和技巧,忽视了阅读话语的逻辑和结构。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自我效能感也有待提高。初中生总是对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不自信。在潜意识里,他们坚信英语阅读是困难的。他们认为他们在英语阅读中不认识很多单词,不能理解英语阅读中的长难句,不能清楚地知道作者的观点和感受。这样,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没有得到充分调动。从客观上说,江忠屿认为英语阅读材料不够多元。很多的课外阅读文本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优质的学习资源[4]。但很多学生对英语阅读有畏难情绪,加之课外英语阅读量少、阅读材料单一,这导致他们不能快速地建立语篇意识,不能对文本体裁进行判断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总之,为了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不断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妨尝试将语篇分析应用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的英语阅读热情。

4. 语篇分析理论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 中部分阅读文章为例,尝试使用语篇分析的教学设计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指导,使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意义探究融为一体,实现深度学习。

4.1. 识别语境和信息,建立语篇感知

语境是影响人们交流与理解的重要因素,它最初指的是文本或对话中的上下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意识到,语境不仅仅是指外部的环境因素,还包括了内部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背景。它涉及个体的知识、信念、价值观等因素,并与交际过程密切相关[5]。在语言的使用中,语言选择需要考虑特定的语境因素,学生应认识到语言使用者需要遵循语言的特性,即语言的三个特性: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由此得知,语境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联,英语的语言和阅读等都是建立在语境顺应的基础上。

以九年级全一册Unit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 Section B中How Can You Become a Successful Learner? 阅读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点拨学生关注文本语篇设计的内容。本单元Section A通过“by doing”着重强调了如何学好英语的方法,对于此文的学习有很好的铺垫作用,从如何学好英语到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学习者,是从微观到宏观的关系。学生对于话题已经十分熟悉,加之九年级期初学生奋战中考的信念,教师可以自身的学习经历和经验以及学生的学习经验进行阅读文本的导入,可以轻松建立起学生对文本语篇的感知。设置针对文本语境理解大意可以采用的问题,比如:What can you find? 或者 Where would you probably read this text? Guess what the text may be about according to the title. 设置针对文本信息,点拨学生理解文章可以采用的问题,比如:Which four habits of successful learners can you find from the passage? 本文是一篇说理类文章,首段是全文的主题段,引出成功的学习者有一些相同的好习惯的观点,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分别描述了一个成功学习者应该具备的四种学习品质,它们是:激发对所学内容的兴趣、练习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培养学习技巧和善于提问。最后一段是总结段,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学习是一个终身的旅程,学到的一切都会变成自己的并且能够改变自己。

4.2. 识别意图和价值,探究语篇内涵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科书中每个单元都包含一个大话题,诸多话题中又蕴含着很多价值取向,其中,祖国意识、国际视野、热爱生活、生命健康、乐于交往、环境保护、参与意识是本套教科书中重要的价值取向[6]。教师要在提高价值传递意识的基础上,研读教师教学用书每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在重视英语阅读词汇搭配和长难句分析的同时,不要忽视对学生阅读文本中文化知识教学目标的达成。有效利用教科书中每单元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主题图,创设主题情境,在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同时,从贴近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生活的话题出发,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使之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理解标题、背景与主题之间内容上的联系,感悟优秀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取向。深化每单元Section A和Section B两部分的阅读文本,在完成阅读词汇、阅读技能教学目标之时,注重阅读文本内容背后的教育意义。

以八年级下册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Section B中的两封信件的阅读课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分析本单元的中心主题是有礼貌的要求和征求许可,将焦点聚集在家庭生活上,谈论家庭琐事及家庭互助。家庭生活及家务劳动是社会家庭和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将语言学习和实践运用结合起来,创造相关的语境,使学生学会礼貌地表达或征询许可。在询问时注意礼貌和礼节,对比中西方孩子在承担家务上的态度,引导学生对独立承担或帮助父母做适当的家务持有积极的态度,加强对文化异同的理解,培养具体责任感的价值取向。两封信件从家长的角度出发,Ms. Miller和Mr. Smith针对学习负担日趋加重的情况,发表关于孩子应不应该做家务的观点并进行了论证。在处理文本时,教师首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的深层涵义。设置针对写作目的或作者意图深度思考的可以采用的问题,比如:What message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convey? 设置针对文本价值取向,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可以采用的问题,比如:Do you think kids should help out with chores at home? 或者 What do you often do to help your parents at home?

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锻炼他们的判断性思维,因为学生在这一活动的讨论所使用的语言对后续的写作活动形成直接的帮助。语篇中明线讲述了两个主人公不同的观点,暗线则启发学生思考是否应帮助父母做家务。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信件一中的反对观点,第一,孩子们在学校已经承受了足够的压力,他们没有时间既学习又做家务,家务劳动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为了取得好成绩并进入高等学府,他们应该把时间花在学业上。第二,当孩子们长大后,他们将不得不做家务,因此没有必要现在做家务。第三,在家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是家长们的事情。教师让学生根据第一封信件梳理观点的过程独自梳理信件二中的支持观点,然后统一归纳呈现。第一,对孩子们来说,仅仅取得好成绩是不够的,学会怎样做家务很重要。做家务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第二,做家务教会孩子们如何照顾自己。第三,做家务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公平的概念,孩子们与父母住在一所房子里,他们应该懂得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尽一份力来保持家里的干净和整洁。学生在阅读完两篇截然不同的信件并了解家长的视角之后,应对家务劳动这个话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利用“pros and cons”启发学生根据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也能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解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内涵。

4.3. 识别体裁和语言,强化语篇意识

部分学生在处理英语阅读语篇时,会出现认识每一个单词的含义和理解每一个句子的意思,但是却不知道文章要表达某种意思和情感的这种情况。他们只能记得一些细枝末节的信息。这往往是因为学生并没有根据语篇的体裁和结构把握文本的脉络。这说明对文本体裁和结构的了解将极大的增加对文本的理解程度[7]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的阅读文本主要以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三类体裁为主。阅读记叙文时,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两条线索,他们是叙事线索和情感线索。叙事线索一般是故事发展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感情线索一般体现在作者的主观表达中,抓住作者感情的变化,就能分析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议论文时,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主论点和分论点。文章都围绕着主论点进行构思,通常主论点在首段的最后一句,分论点在中间段的首句。阅读说明文时,要引导学生识别说明方法。说明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画图表等。识别这些方法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意图。

以九年级全一册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Section A中的Full Moon, Full Feelings阅读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语言意识,设置针对识别体裁、篇章结构的语言特征可以采用的问题。Full Moon, Full Feelings一文为记叙文,全文共三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关注本文的标题、插图等显性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每个段落的主旨大意概括出来。首段可以归纳为中秋节的传统,中间段介绍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尾端是对故事影响的总结,结构比较清晰。

在处理首段信息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头脑风暴,中秋节传统是什么?紧接着再回到文本中启发学生思考,文本中提到的中秋节传统是什么?帮助学生归纳找出中心句,人们数百年来一直沿袭着吃月饼来庆祝中秋节的传统。然后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吃月饼来庆祝中秋节的缘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可以在文本中找到答案,月饼呈中秋夜满月的形状,他们承载着人们对他们所爱和所思念的家人的祝福。学生通过不断回答问题和寻找答案,感受到句与句之间的紧密衔接,语篇意识逐渐得到强化。教师要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精读中间段落,不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们以汇报的形式叙述出这个关于中秋节的传统民间故事——嫦娥的故事。该段叙事顺序较为简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抓住故事中的三位关键人物:后羿、嫦娥和逄蒙,引导学生分角色理清事件。教师可以采用多课件直观清晰的形式将学生合作学习提炼出该段叙事过程中出现的动词shot, gave, planned, refused, took, flew, called, laid呈现在屏幕上,然后师生共同将该段文本中的细节内容以填空的形式逐步呈现,引导学生将叙事部分梳理清楚。读后还可以再结合教材3b活动的句子排序或角色扮演,再次强化学生语篇的体裁意识,达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篇分析有着十分独特的价值。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将语篇分析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初中英语教师要全面和深刻地理解主题语境和内容信息,探究深层涵义或传递的主题意义以及识别组织特征。通过三个层次的语篇分析和教学设计、三个阶段的教学过程的融合,充分证明框架思路对有效教学的指引是不可或缺的。同时,积极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努力取得预期的英语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晓湘. 一语对英语语篇内人称指称习得的干扰——个案研究[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2): 76-79.
[2] 朱晓燕. 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23.
[3] 杨金玉.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与策略摭谈[J]. 基础教育参考, 2016(19): 45-46.
[4] 江忠屿.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 校园英语, 2024(1): 76-78.
[5] 姚爱萍. 语篇分析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 2023(27): 57-59.
[6] 张园园. 初中英语教科书价值取向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杭州师范大学, 2015.
[7] 陈晶. 语篇分析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路径[J]. 天津教育, 2023(32): 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