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The Theoretical Logic and Practical Path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Enabled by Digital Economy
DOI: 10.12677/ecl.2024.1341285, PDF, HTML, XML,   
作者: 王 璐: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镇江
关键词: 数字经济乡村振兴乡村产业实践路径Digital Economy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Industry Practice Approach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旨在探讨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从数字经济自身优势出发,强调其在基础设施、数字技术以及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作用,以期推动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并为实现乡村产业的现代化、智能化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gital econom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has provided a broad space for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digital economy and rural industry.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theoretical logic and practical path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enabled by digital economy. Starting from its own advantages,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enabling role of digital economy in infrastructure, digital technology and talent introduc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provide beneficial thinking for the modernization and intelligent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y.
文章引用:王璐.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4): 1397-1402.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41285

1. 引言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交汇之下,数字经济崭露头角,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并以其高效、智能、互联的特点,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乡村振兴事关现代化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数字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动力,不仅为乡村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也为乡村振兴以及农业现代化带来了重大机遇。

2. 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

2.1. 数字经济的概念、特点与发展趋势

数字经济,以数字化知识与信息为基石,现代信息网络为载体,信息通信技术创新为引擎,深度融合现代服务业与传统产业,重塑经济与政府治理模式。其特质在于高效、智能、互联与共享,且伴随科技进步,数字经济将迈向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与个性化等崭新的方向。这一新经济形态,正助力全球实现更快速、更智能、更绿色的经济发展。

2.2. 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

乡村振兴,是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更是中国农业农村的崭新篇章。这一战略明确了三大核心目标:农业现代化的稳步推进,旨在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与农产品的充足供给;美丽新农村的构建,让农民在更加宜居宜业的环境中生产与生活;农民富裕的实现,旨在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农民全面步入小康[1]。这一战略,不仅回应了农民的期盼,更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规律的生动体现,彰显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定位。要达成这些目标,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农业产业链的拓宽以及乡村经济业态的创新。特别是在数字化浪潮下,我们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借助现代科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乡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乡村振兴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只有正确把握发展趋势与政策导向,加强战略规划与组织实施,才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并取得实效。

3.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数字经济成为了一股不可或缺的新动力。通过引领技术创新,数字经济推动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从而提升了生产效率与质量,优化了乡村产业结构。此外,数字经济还为乡村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服务,如农村电商、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有效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品质。同时乡村治理的数字化转型,也提高了乡村治理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了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其具体理论逻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数据驱动与精准决策

数字经济以数据为基石,汇聚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尖端技术,这些技术有望通过流程优化、效率提升和创新驱动,给传统的乡村产业带来颠覆性变革。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为乡村产业提供了精准识别、精细管理和精确服务的能力。例如,借助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我们可以对农田土壤、农作物生长以及农产品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与优化建议。数字解决方案在农业、制造业、畜牧业、渔业和乡村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应用[2],不仅为乡村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也显著提升了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此外,基于数据的精准决策减少了生产中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提升了乡村产业的效率和效益。通过这种变革性的方式,数字经济正助力乡村解决长期发展中的挑战,并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和机遇。

3.2. 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

农业数字化的进程必须以科技为先锋,以创新为引领,推动乡村产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迈进。在这一征程中,数字经济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技术创新是农业数字化的基石,通过配备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和工具,可以不断完善乡村的数字化基础,同时,加强对农业基础性、通用性技术的创新与研究,确保最新的科技成果能在数字科技平台的助力下落地生根。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新兴信息技术,培育出乡村数字经济的新业态新模式。这些新业态新模式与地方乡村的资源特色和生态优势相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路径。例如,农村电商、智慧物流、区块链等新型业态的崛起,不仅打破了传统销售模式的束缚,也为农产品开辟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3]。在这个过程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明确各地的数字经济重点任务,加速数字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普及与应用。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为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农业数字化,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引领乡村产业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3.3. 金融赋能与资金保障

数字经济通过数字金融与农业供应链金融等渠道,赋予乡村产业发展所需的金融支撑与服务。在健全乡村地区征信体系与金融基础设施的同时,数字金融利用其线上平台和服务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融资限制,为乡村产业打开了更多元的融资渠道,引导更多资本流向乡村。同时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乡村产业的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和风险成本,不仅能有效确保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而且能进一步降低乡村企业的融资成本[4]。优化了乡村农业产业链结构,促进了乡村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3.4. 资源赋能与可持续发展

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乡村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和配置。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结构化农作物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农业生产实现精准管理,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对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土地等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吸引了更多人才回流乡村。在线教育等课程模式的发展也进一步提高了乡村劳动力的素质和能力。信息壁垒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下得以破除,乡村地区更为便利地获取到了各种知识和信息资源。通过搭建知识共享平台,可以促进乡村地区知识的传播和应用,提高乡村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实现数字经济的技术资源、人才资源以及知识资源在乡村地区的合理配置。

4.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现状制约

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经济在农业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中逐渐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数字技术为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提供了强大的助力,成为提升农民收入、改善其生活质量的关键手段。但在赋能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数字经济仍面临诸多挑战与制约因素。

4.1. 数字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前提条件。只有在乡村地区扎实打好数字化的发展基础,数字经济才能作为强劲动力真正带动乡村经济发展[5]。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6.5%,较2018年增长了28.1个百分点;农村网民规模达3.26亿人,相较于以前,数据已经有所增长,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仍未弥合,仍然存在部分乡村地区网络覆盖不足、网速较慢的现象,从而制约了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4.2. 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由于部分农民缺乏相应必要的数字技能和知识,并且对数字技术的接受度相对较低,数字意识较为薄弱,使得他们难以成为数字技术的用户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就无法有效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增加收入。其次,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打工,使得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进一步加重,因此处于农村的老年人可能会更为习惯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需要较长时间来适应农业农村的数字化改造。此外,目前我国农业领域的数字技术研究仍存在不足,数字科技创新供给不够,因此在乡村地区可以被广泛接受,并且真正应用到实处的仍然较少。

4.3.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这主要体现在相关政策法规滞后于数字经济的发展需求,影响了数字技术在乡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乡村地区,政策支持力度仍然不足。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无法满足数字经济在乡村地区快速发展的需求[6]。加之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多个部门和机构的协同配合,而在现实中,由于部门利益、信息壁垒等原因,跨部门协作往往不畅,导致数字技术以及相关政策在乡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都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5.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5.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数字化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数字建设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关键则在于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能够深度挖掘数字经济对农业的带动作用,还能助推农业现代化进程,为乡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乡村地区的互联网、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例如,统筹规划移动物联网的发展蓝图,加速农村电网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以及全面推动农村5G网络和千兆光网的建设等[7]。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拓宽网络覆盖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大幅提升乡村的数字化程度。另一方面,针对部分落后县域,要加大对该地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地方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对公路、物流、水利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善,并以此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可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数字经济的相关企业加大对乡村地区的投资,在乡村基础网络设施得到改善的同时,投资企业可以通过构建信息平台,物流跟踪合作等方式增加数字经济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切实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改善农民生活,从而使得乡村的数字农业得到更高质量的发展。

5.2. 推广数字技术应用,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为了更好地推进乡村产业现代化,我们需积极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数字技术,以提升乡村产业的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建设智慧农业、数字牧场等标志性项目,将引导农民与农业企业跨越数字鸿沟,全面拥抱数字化转型。同时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针对不同地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数字技术,实施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使其适应具体地区的需求和条件。同时也要加快我国农业基础性技术、通用性技术的创新和研发,建立相应的技术创新机制,并充分发挥数字科技平台的支持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最后,我们还需以数字技术为纽带,延长乡村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数字化水平[8]。通过这些措施,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层出不穷,进而为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5.3. 培育数字人才队伍,注入乡村发展新动能

数字经济的注入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但要实现这一振兴目标的核心在于人才的振兴[9]。为了持续推动乡村发展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必须聚焦于数字乡村人才的建设。这就要求政府将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特别是数字技术领域的培养和教育,作为其工作的重要一环。只有提升村民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例如通过智能手机APP、基础电商知识、网上办理业务等培训,才能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新技术。同时,吸引外来人才同样至关重要。政府应联合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各方力量,采取补贴和福利政策,吸引更多的知识型和技术型人才投身于农业领域。这不仅有助于新兴数字技术人才流向乡村,也能进一步激发乡村的创新活力。为了保障这一人才队伍的积极性和稳定性,我们必须实施有效的激励和晋升机制,并完善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从而使得乡村本地与外来人才共同形成数字人才队伍,成为乡村地区新的发展动能。

5.4. 完善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

数字经济与乡村治理必须联合发展。二者的交流与融合,为乡村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提供了不竭动力。数字化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使得乡村政务办理得到简化的同时,治理速度和治理水平都进一步得到了提升。同时,数字化的乡村治理可以给村民提供反馈平台,使得村民的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乡村数字化基础建设更加完善。在这种模式下,体现了对社会各界参与乡村治理的鼓励和支持,有利于推动形成多元化、民主化的乡村治理格局,进而激发乡村治理的新活力。

6. 结论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意义。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数字技术应用、培育数字人才队伍等实践路径,可以推动乡村产业的现代化、智能化发展,实现乡村产业的振兴和繁荣。未来,我们要继续深化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肖志雄.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科技赋能乡村民生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4, 44(5): 148-151.
[2] 王兴国. 数字经济赋予乡村振兴发展新动能研究[J]. 农业经济, 2023(3): 69-70.
[3] 田真平, 谢印成. 数字经济驱动下我国数字乡村的演进机理、动力机制与建设路径[J]. 科技管理研究, 2023, 43(10): 236-240.
[4] 屈虹.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新型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探析: 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乡村集体经济》[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23(10): 223-227.
[5] 王海杰. 数字经济时代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路径[J]. 中国集体经济, 2024(3): 10-15.
[6] 王子凤, 张桂文. 数字经济如何助力农民增收——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45(2): 16-28.
[7] 秦国伟. 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矛盾与优化路径[J]. 中国发展观察, 2023(1): 42-45.
[8] 李拯. 数字经济浪潮: 未来的新趋势与可能性[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0: 52-60.
[9] 方方. 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J]. 陕西农业科学, 2023, 69(9): 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