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赋能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的路径探索
Exploring the Path of E-Commerce Enabling Rural Labor Force to Find Employment and Start Business
DOI: 10.12677/ecl.2024.1341286,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周津汁:江南大学法学院,江苏 无锡
关键词: 电子商务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Electronic Commerce Rural Labor Force Get a Job Start a Business
摘要: 农村劳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坚实力量。近年来电子商务成为农村劳动力脱贫增收的重要引擎,如何更好地发挥电子商务在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中的作用成为重要课题。通过研究电子商务赋能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的现实困境,提出了一系列优化路径,包括完善外部支撑体系、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劳动力供给质量、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素养等优化路径。
Abstract: The rural labor force is the important suppor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t is the solid strength to solve three rural issues and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e-commer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engine for rural labor to get rid of poverty and increase income. How to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e-commerce in rural labor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practical dilemma of e-commerce enabling rural labor to find employment and start businesses, a series of optimization paths are proposed, including improving the external support system, improving the legal and regulatory system,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abor supply, and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rural labor.
文章引用:周津汁. 电子商务赋能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的路径探索[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4): 1403-1409.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41286

1. 引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解决好就业问题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也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点强调了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就业。农村劳动力作为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情况一直都是政府抓好就业工作过程中关注的重点[1]。据《农民工流动监测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农民工总量虽持续增加,但增速明显放缓,2023年全国农民工增速比去年下降了0.5%。从目前农民的收入结构上来看,二、三产业收入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扩大农村地区就业容量、推动农村地区就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新时期维护农村劳动力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2]。这不仅是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根据《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近126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68万亿元,增长5.8% [3]。从增速、结构、贡献率等多个方面考量,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实现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引擎。因此,2024年要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发展第三产业就业空间是重要途径之一。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商平台经济,近年来发展迅猛,在吸纳就业、创造就业增量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在增长空间。

202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以农村电商的活跃应用为先导,全面带动数字乡村发展[4]。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发挥网络和渠道效应、连接供给与需求、提升行业整体效率方面优势明显。特别是随着数字乡村进程的不断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程度不断加深,电子商务助力农村特色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形成商业聚集,产业链条不断纵深发展。农村电商的发展让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数据成了新农资。农村劳动力群体通过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一根网线让特色农产品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从田间地头走向城里餐桌,一大批农特产品正以“网红”的形式走向全国,电子商务助力农村劳动力增收呈规模化常态化趋势[5]。农村电商不仅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与地方特色产业结合,不断拓宽贫困群众的创收渠道,带动农民收入增长,盘活农村经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升级。同时,农村电商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电子商务创业就业成为助力农村劳动力增收、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引擎。

2. 电子商务赋能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现状

2.1. 农村电商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

近年来,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首先,互联网覆盖率的不断扩大和提升,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实现了高速网络的全覆盖,农民可以方便地接入互联网,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和电商合作机会。其次,物流配送网络的健全极大地提升了农村物流的效率。各大电商平台和物流公司纷纷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建设仓储和配送中心,解决了农产品和电商商品在运输过程中的瓶颈问题,确保了货物的快速流通[5]。此外,电子支付方式在农村地区的普及,使得农民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在线交易,极大提高电商交易的便捷性和安全性。随着农村电商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农村地区的电商生态环境日益成熟,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推动了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2.2. 农村电商创业模式的多样化发展

农村电商创业模式日趋多样化,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和创业机会。首先,农产品电商销售模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自家生产的农产品,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还增加了收入来源。例如,许多农民借助直播平台进行农产品销售,直接与消费者互动,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销量。其次,农村电商服务业的发展也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电商培训、物流配送、营销推广等配套服务业的兴起,不仅为电商创业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还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6]。此外,地方特色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多样化的电商创业模式,不仅满足了不同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也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3. 农村劳动力电商参与度的持续提升

随着农村电商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电商创业模式的多样化,农村劳动力在电商产业的参与度不断提升。首先,各类电商技能培训项目在农村地区的推广,显著提升了农民的电商运营能力,帮助他们掌握了电子商务所需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政府和社会组织也积极组织各种培训班和讲座,为农村劳动力提供系统的电商培训。其次,农村青年对电商创业的热情高涨,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选择通过电商平台实现创业梦想,通过创新和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和经济独立。他们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优势,开创了许多新颖的电商创业模式,带动了农村电商的发展。此外,农村妇女在电商中的重要角色也日益凸显。通过电商平台,农村妇女不仅能够实现经济独立,还能在家庭和社区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了农村社会的进步。总之,农村劳动力电商参与度的持续提升,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3. 电子商务赋能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3.1. 外部支撑体系建设滞后

外部支撑体系建设滞后是电子商务赋能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依赖于强大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而在农村地区,这些方面的建设明显滞后[7]。一是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虽然近年来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有所提高,但与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很多农村地区的网络连接速度慢,覆盖范围有限,无法满足电商运营的需求。这种网络基础设施的落后,极大地限制了农村地区电商的推广和应用。二是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农村地区的物流配送网络尚未全面覆盖,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物流配送成本高、效率低,成为电商发展的瓶颈。虽然有些大城市已经实现了“当日达”甚至“小时达”,但在农村地区,物流配送通常需要数天甚至更长时间[8]。这样的物流条件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增加了农产品和其他商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成本。三是金融服务的缺乏。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电商从业者难以获得便捷的金融支持,如贷款、支付结算等,这限制了他们在电商创业中的资金流动和运营能力。此外,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对于电商业务的认知和支持力度不够,使得电商从业者在融资和支付方面面临诸多障碍。四是教育和培训资源的不足。虽然政府和一些社会机构已经开始提供一些电商培训课程,但这些课程往往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无法真正满足农村劳动力的需求。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和女性群体,他们在接受新技术和新理念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而目前的培训内容缺乏针对这类群体的定制化设计,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

3.2. 法律法规不健全

电子商务赋能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面临的另一个重大挑战是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框架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商业模式和就业形态,导致法律保障的缺失和执法的难度增加。一是电子商务相关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许多农村电商从业者在进入这个行业时,往往没有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这使得他们在工作中面临着工时长、劳动强度大、安全保障不足等问题。一旦发生劳动纠纷,缺乏合同和明确的法律保护机制,使得这些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这种状况在物流配送行业尤为严重,配送人员频繁遭遇交通事故和劳资纠纷,但由于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他们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维护[9]。二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凸显。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时有发生,而现行的法律法规对此类问题的处罚力度不足,导致合法经营者的利益受损。农村电商从业者由于资源和信息的匮乏,更容易受到不法行为的侵害,而一旦发生知识产权纠纷,他们往往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支持渠道,难以有效维权。三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电子商务的发展伴随着大量数据的收集和使用,但现行法律在数据保护方面尚存诸多不足,无法有效规制电商企业的数据收集、使用和共享行为。农村电商从业者和消费者在使用电商平台时,个人信息容易被泄露和滥用,带来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3.3. 劳动力供给质量不高

劳动力供给质量不高是电子商务赋能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面临的一个核心挑战。随着中国经济从传统工业结构向数字经济转型,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升,但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未能及时跟上这一变化,导致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一是传统的教育体系主要以知识吸收型为主导,缺乏对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农村劳动力在进入电商行业时,普遍缺乏必要的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许多农村劳动力在技术应用、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方面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电商行业的高标准要求。这种技能水平的差距使得他们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直接影响了就业和创业的成功率。二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依然存在,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相对匮乏。优质劳动力资源向城市流动,使得农村地区剩下的劳动力群体普遍教育程度低、身体素质差。在劳动力市场上,这些人面临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电商创业就业方面,他们主要集中在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缺乏提升产品附加值的能力,导致其经济收益有限。三是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素养和工作习惯也存在问题。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许多农村劳动力习惯于单一、重复性的工作,对新技术和新理念的接受度较低。他们缺乏市场调研和创新意识,对市场需求变化反应迟钝,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

3.4. 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素养普遍较低

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素养普遍较低是电子商务赋能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的一个显著挑战。职业素养涵盖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等多方面内容,而这些素养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在电商领域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一是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缺乏导致农村劳动力在技术应用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在进入电商行业时,缺乏系统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难以掌握电商所需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技术工具。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也限制了他们在电商领域的职业发展。很多农村电商从业者只能从事简单的、低附加值的劳动,难以进入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岗位。二是市场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的缺乏。电商行业需要从业者具备良好的市场营销能力和客户服务意识,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升客户满意度。然而,许多农村劳动力对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技巧了解不足,缺乏有效的市场调研和推广策略,无法准确把握市场动向和消费者需求。三是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不足。电商业务通常涉及多个环节和部门的协作,需要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然而,许多农村劳动力缺乏团队合作的经验和意识,无法与同事有效沟通和协作,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和内部矛盾增加。特别是在需要跨部门协作和复杂协调的工作环境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4. 探索电子商务赋能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的有效路径

4.1. 完善外部支撑体系建设

根据《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要通过数字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10]。为解决外部支撑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首先需要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和网络质量。政府和相关企业应共同努力,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提升网络速度,确保农村地区能够享受与城市相同的互联网服务水平。此外,还应建立和完善农村物流配送网络,特别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通过税费减免、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鼓励物流企业在农村地区设立配送点,提高物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在金融服务方面,应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为电商从业者提供便捷的金融支持,如贷款、支付结算等。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或提供贷款担保,帮助农村电商从业者获得必要的启动资金和运营资金。同时,应建立健全的教育培训体系,提供更多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培训课程,特别是针对中老年人和妇女等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知识,提升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4.2.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为解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需要完善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确保农村电商从业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政府应制定并推广电子商务领域的劳动合同范本,鼓励和引导农村电商从业者签订正规劳动合同,明确工作时间、工资待遇、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内容,减少劳动纠纷的发生。同时,应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法律法规得到严格执行。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应加强对农村电商从业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教育,提供相关法律援助和服务,帮助他们在知识产权纠纷中有效维权[11]。政府应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应制定并实施严格的数据保护法律法规,规范电商企业的数据收集、使用和共享行为,保护农村电商从业者和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

4.3. 提高劳动力供给质量

为提高劳动力供给质量,需要从教育和技能培训入手,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政府应将继续教育长期化、制度化,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将培训的供给方与生产方分离,吸引电商平台等社会培训机构参与招标,提供包括政策法规、新知识、技术技能、劳动关系、权益保护、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培训课程,确保培训效果,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课程应注重实践操作,结合实际案例和模拟场景,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政府可引入在线教育平台,提供灵活的学习时间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吸引更多人参与培训。农业农村部应加大在农村地区开展智能手机培训的力度,覆盖更多中老年人和妇女等弱势群体,提升各群体参与度。同时,定期组织技能大赛和评比活动,激励从业者不断提升水平,推动农村电商行业的发展壮大。此外,还应鼓励和支持农村劳动力不断去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通过提供奖学金、助学贷款等形式,帮助有志于进一步学习的农村青年完成学业,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应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农村劳动力的责任心、诚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在电商行业中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4.4. 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素养

为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素养,需要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特别是针对市场营销、客户服务、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政府应鼓励和支持社会培训机构、企业和高校联合开展职业培训,提供针对不同职业和岗位需求的定制化培训课程,帮助农村劳动力掌握电商所需的各种技能,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应通过建立和发展电商产业或从业者协会,提供共享资源和互通信息的平台,帮助从业者提升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这些协会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行业研讨会、培训课程和经验分享会,来增强从业者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协会可以有效地搭建政府与从业者、从业者与电商平台及其他第三方市场主体之间的沟通和维权桥梁,帮助从业者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方面,应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工作责任心。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设立职业道德奖项等方式,激励和引导从业者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养成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习惯。此外,应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通过团队建设活动和培训课程,提升从业者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最后,应通过激发农村劳动力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来推动他们在电商行业中的发展。政府和社会各界应提供更多的创业支持,如创新创业基金、创业孵化器等,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创业梦想。

5.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劳动力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和解决三农问题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电子商务作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渠道。然而,电子商务赋能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仍面临着几大挑战,例如外部支撑体系建设滞后、法律法规不健全、劳动力供给质量不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素养普遍较低。本研究通过对这些主要挑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系列优化路径,包括完善外部支撑体系、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劳动力供给质量、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素养。这些措施的提出不仅为解决当前农村电商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指导思路,也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总之,通过系统性的路径优化,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中的积极作用,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未来,应持续关注农村电商发展的新动向,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农村劳动力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实现更高质量的增收和发展。

基金项目

2024年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民工市民化路径研究”(SJCX24-1334)。

参考文献

[1] 莫荣.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学习二十大报告体会[J]. 中国就业, 2023(2): 14-15.
[2] 国家统计局. 2023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
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404/t20240430_1948783.html, 2024-04-30.
[3] 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402/t20240228_1947915.html, 2024-05-29.
[4] 本刊编辑部.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J]. 云南农业, 2023(4): 1.
[5] 陈祥. 经济新常态下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分析[J]. 现代商业, 2024(12): 155-158.
[6] 何志杰, 崔婷婷.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创业的典型模式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 32(22): 106-108.
[7] 苑鹏. 电商平台经济赋能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的新特征初探[J]. 新疆农垦经济, 2020(7): 12-20.
[8] 李苑君, 吴旗韬, 李苑庭, 等. “流空间”视角下中国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网络结构与机理[J]. 热带地理, 2023, 43(4): 657-668.
[9] 谢增毅. 我国平台用工规制路径的反思与改进[J]. 中外法学, 2024, 36(2): 386-406.
[10] 唐华俊, 王小兵, 赵春江. 数字化驱动农业农村“换道超车”《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发布[J]. 中国合作经济, 2020(3): 4-15.
[11] 穆随心, 黄晶晶. 新业态从业人员工伤保险制度建构的法理基础论纲[J]. 青海社会科学, 2024(2): 15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