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并分析中药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自拟中药方剂“宣肺通窍散”加减制作中药枕(荆芥、防风、苍耳子、辛夷、细辛等十余味药按比例打粗粉塞入枕套),联合耳鼻喉科自制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51例。结果:有效率:90.196% (46/51)。提示:中药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illow combined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Methods: The Chinese medicine pillow can decleare nasal passage, which contains more than ten kind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such as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Xanthium sibiricum, Magnoliae Flos, Asarum heterotropoides, and so on.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0.196% (46/51).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hinese medicine pillow combined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1. 引言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又称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喉科常见难治性疾病,属传统医学“鼻鼽”范畴[1]。该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以突发反复的鼻痒、阵发性喷嚏、流清水样涕、鼻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合并过敏性结膜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虽不致命,但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目前AR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仍缺乏特效、理想的治疗方法。临床上有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包括药物、外科手术、免疫疗法等方法,但仍有相当多的患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也不能彻底治愈[2]。目前药物疗法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但药物治疗存在副作用多、远期疗效不佳等问题,尤其儿童患者不宜长期反复使用激素、抗生素等药物,故急需在技术、品种、品质上加以创新。笔者在院学习期间发现中药枕联合穴位贴敷对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现通过分析中药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51例并列举验案1则,以期为AR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2. 临床资料收集
收集来自2023年8月~2024年7月耳鼻喉科门诊病人,共51例,其中男性23名,女性28名;其中最小23岁,最大60岁,平均年龄约48.08岁;其中病程最短4周,最长10余年。收入病人均由耳鼻喉科门诊临床医师依据经验诊断为过敏性鼻炎,以不同程度的喷嚏、鼻塞、鼻痒、流涕为主要症状,并在电子纤维鼻镜下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且鼻腔内有水样分泌物,基本符合《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中的相关标准[12]。
3. 治疗方法
中药枕药粉基本组成:荆芥75 g、防风75 g、苍耳子75 g、辛夷75 g、细辛50 g、桑叶75 g、菊花75 g、薄荷50 g、白芷75 g、鹅不食草75 g、川芎75 g、桂枝75 g、广藿香50 g、丁香50 g、当归75 g、冰片25 g。将上述药按比例混合后打成粗粉(除冰片外),加入冰片混匀后装入规格50 cm × 30 cm的棉布枕套中,使用时将药枕放置于普通枕头上层并上铺枕巾,令其横垫在患者后项及枕部,使药枕直接作用于相关的经络和穴位。每日枕6 h以上为度,连续使用30日及以上。
穴位贴敷组成:甘遂、生白芥子、炒白芥子、延胡索、细辛、鹅不食草按照1:1:1:2:1:1的比例充分混合打成细粉后过60目筛,再用浓度为70%的生姜汁将药粉调和成药膏状,储存在冰箱内冷藏备用。使用时用棉签蘸取适宜75%酒精进行施术穴位的消毒,将药膏制成药饼(1 cm × 1 cm)后置于医用敷贴(规格3 cm × 3 cm)上,使用时间20 min~8 h不等,以患者耐受为度(皮肤微红、出少量小水泡)。
4. 疗效评估
疗效标准参照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改善百分率,计算公式为:改善百分率 = (治疗前总分 − 治疗后总分) ÷ 治疗前总分 × 100%。① 显效:>70%;② 有效:≥25%且≤70%;③ 无效:<25%;总有效 = 显效 + 有效。根据鼻部症状评分表(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 TNSS)、鼻部伴随症状评分表(Total non nasal symptom score, TNNSS)以及简化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RQLQ)在治疗前后的评分之和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本组治疗共51例,其中显效7例,有效3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约90.196%。
5. 典型病例
卢某,女,33岁,2023年10月3日就诊,以“反复鼻塞10年余,复发1月”为主诉,刻下证:鼻塞、鼻痒、阵发性咳嗽,偶流清水样涕,进出空调房时明显,伴咽痒,稍畏寒、纳差,睡眠尚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电子纤维鼻咽喉镜下见:鼻中隔向左偏曲,鼻黏膜苍白、水肿,双侧鼻甲稍肿大,鼻腔少许水样分泌物,扁桃体未见肿大,咽后壁发红。完善过敏源筛查提示尘螨(++++),TNSS评分:7分,TNNSS评分:2分,RQLQ评分73分。西医诊断:1.过敏性鼻炎、2.咽炎;中医诊断:鼻鼽–肺脾气虚证。治疗予以中药枕及穴位贴敷(同上述药方),穴位选择双侧肺俞、风门。10 d后复诊诉鼻塞、鼻痒较前缓解,喷嚏次数较前减少,仍流清涕,偶咽痒,遇冷空气时症状加重不明显,稍纳差,穴位选择大椎、膻中、双侧脾俞。10 d后三诊诉鼻塞、鼻痒、流清涕基本消失,喷嚏约每日1~3次,穴位选择双侧膏肓、肾俞。10 d后基本痊愈,TNSS评分:1分,TNNSS评分:2分,RQLQ评分19分,半年后随访诉未再复发。
6. 体会分析
过敏性鼻炎(变应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又称“鼽”、“嚏”、“鼽嚏”,中医认为其发生常与正气不足、外邪侵袭等因素有关,基本病机是脾肾亏虚、肺气不固、邪聚鼻窍,中医治法以“调补正气,通利鼻窍”为主[3] [4],故予以中药枕主通利鼻窍,穴位贴敷主调补正气,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中药枕治病养生的历史悠久,早在汉武帝时期就风靡一时,对失眠、颈椎病、AR等慢性疾病有显著的疗效[5]-[7]。本验案中患者鼻腔堵塞症状明显,并伴有鼻痒、流清涕等鼻部症状,辩证为肺气虚寒证;中医认为鼻乃肺之窍,鼻鼽宜从肺论治。《景岳全书》[8]中记载“鼻塞证有二,凡由风寒而鼻塞者,以寒闭腠理,则经络壅塞,而多鼽嚏,此证多在太阳经,宜用辛散解表自愈”,故在药枕中填充辛夷、细辛、白芷、荆芥、防风、桂枝、紫苏叶、苍耳子以辛温解表。《普济方》中记载“玉屏风散方治腠理不密,易感风寒……喷嚏不已,鼻流清涕,续续不断,经久不愈”,故填充白术、防风、黄芪以益气固表。中医理论认为肺朝百脉,鼻为肺之窍、气之门户,为诸经集聚之处,是非常重要的给药部位,我国自古就有香佩、香枕、香熏等芳香疗法的应用[9];现代医学认为人鼻腔鼻黏膜具有多孔性、通透性的特点,鼻黏膜下层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且鼻黏膜上的纤毛能有效增加药物吸收的有效面积,通过鼻腔吸入、鼻黏膜的反射作用刺激有关部位,可以使药物向血液和组织渗透并进入体内循环,从而产生相应的生理和治疗效应[10] [11];故在选择药材时加入了艾叶、鱼腥草、野菊花、薄荷、蔓荆子、冰片等可以挥发出大量芳香物质的芳香类药材。其中附子性大热,驱寒力强,主治一切沉寒痼冷之疾,加之以驱风寒外邪;路路通属祛风寒湿药,祛风通经活络力强,用之可疏经通络;川芎辛温善行,为“血中气药”,功擅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能上行头目、中开郁结、下调经水、旁通络脉,填入药枕中既可改善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又能祛风通络、引药上行。
耳鼻喉科自制穴位贴敷化用《张氏医通》中的白芥子发泡疗法,去麝香昂贵之品,保留白芥子发泡升阳、延胡索活血行气、细辛芳香辛散、甘遂逐饮消肿之用;又因“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故加入治疗AR之要药鹅不食草以宣通鼻窍[12],再以生姜汁作为辅料加强辛温发表之功。姜硕等人[13]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在使用相同中药的情况下,无论是在三伏天还是在非三伏天使用穴位贴敷治疗AR都能很好地起到改善鼻部症状的效果,通过比较三伏天和非三伏天使用穴位贴敷治疗AR前后的TNSS评分、TNNSS评分及血清IgE水平发现,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 <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故穴位贴敷治疗在时间上不似三伏贴局限。在具体施治选穴时需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辨证取穴加减,故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中药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AR能很好地控制鼻部症状,因不经消化道吸收、不直接接触鼻黏膜,故无肝肾损伤,无引起药物性鼻炎的风险,可长时间使用,相较于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研究、拓展。
同意书
该病例报道已获得病人的知情同意。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