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探索
A Study on the Ways to Tell Chinese Stories Well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摘要: 本论文旨在探讨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及可行路径。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故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彰显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通过分析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路径,包括加强相关理论素养学习、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改进评价方法等,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Abstract: This thesis aims to discuss the importance and feasible paths of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in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English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corporating Chinese stories into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can not only improve students’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help them establish correct values, and highlight the nurturing function of the English curriculum, but also enhance their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national pride, and promote the dissemination and exchange of Chinese culture.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a series of effective paths for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are proposed,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learning of relevant theoretical literacy, choosing appropriate teaching contents, enriching teaching methods, improving evaluation methods, etc., which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文章引用:张盼. 高中英语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探索[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11): 48-53.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11764

1. 引言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要对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1]。要想增强文化自信,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对中国故事的了解,要想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对外传播好中国声音,则离不开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流愈加频繁,英语成为了连接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桥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英语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文化意识等。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要教授语言知识,还要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和鉴赏中外优秀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然而,要想在英语课堂中讲好中国故事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师理论素养不足、中国故事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方法不丰富、教学评价过于单一、学校和有关教学管理部门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讲好中国故事,对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以及实现英语学科育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2.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

2.1. 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可以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内生动力,是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2]。“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可以促进英语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有利于促进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统一,解决学用分离、知行不一的问题”[3]。孙曙光提出,“外语讲述中国”过程既涉及外语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运用,又能驱动大学生主动关注、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国情,潜移默化提升文化自觉和思想道德素质[4]。讲述中国故事需要运用英语进行表达,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讲述中国故事,学生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2.2. 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中国故事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文化,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能够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深入和全面的认知,熟悉中华文化的英语表达,形成中华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向世界传播好中国文化[5]。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文化需要走向世界。通过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讲好中国故事,可以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贡献。

2.3. 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现英语课程立德树人的价值和功能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体现英语课程立德树人的价值和功能、践行课程思政”[6]。一方面,中国故事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等品质,能够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例如,讲述古代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分享现代科学家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经历,能鼓励学生树立追求真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通过这些故事,学生们可以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另一方面,“中国故事融入英语教学有利于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3]。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讲好中国故事,充分体现了英语课程立德树人的价值和功能。英语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传播的桥梁。通过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也能让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学会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培养全球视野和国际胸怀,这有助于学生成长为具有高尚品德、扎实知识和国际竞争力的新时代人才。

3.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存在的问题

3.1. 部分教师的相关理论素养不足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对中国文化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深入,在讲述中国故事时往往只能停留在表面,难以挖掘出故事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这使得学生在接收这些故事时,无法全面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难以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缺乏相关理论素养也导致教师在运用英语表达中国故事时不够准确和生动。他们可能无法找到恰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传达中国故事的独特魅力,使得故事在英语语境下失去了原有的韵味。此外,理论素养不足还可能限制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他们难以设计出富有创意和深度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中国故事的学习和讲述中来。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所需时间与精力过于庞大,可能会影响到整体的教学进度和英语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视语法、词汇等知识点的讲授,而忽略了语言学习在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中的深远意义。

3.2. 教材中的中国故事教学内容不合理

一方面,数量相对较少。高中英语教材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载体,理应充分展现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和故事。然而,目前教材中中国故事所占比例偏低,难以满足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学习需求,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现有的中国故事教学内容往往较为浅显,缺乏对中国历史、哲学、艺术等深层次文化元素的挖掘。同时,在题材的选择上也较为局限,不能全面反映中国社会的多元性和发展成就。此外,呈现方式也较为单一。教材中的中国故事大多以阅读文本的形式出现,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3. 教学方法不丰富

许多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讲授和问答的教学方法,对中国故事相关元素的融入方式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只是在教学过程中以介绍的形式向学生简单展示,课堂互动与讨论较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够,导致学生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不能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传统教学方法不仅会影响中国故事在英语教学中的整合与融入,还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难以主动思考和深入理解学习内容,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3.4. 教学评价过于单一

传统的考试和评价体系往往更注重学生在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领域的掌握,对于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临场反应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考察不足,对学生的中国故事学习兴趣、批判性思想的发展评价更是有待加强。中国故事的评价方式局限于提问、测试、课堂观察的形式,评价形式不够多样化。同时这些评价方式的主体往往是教师,教师通过提问、测试、课堂观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发挥学习者主动性,强调学习结果由学生自己评价是矛盾的[7],同时这与《课程标准》中提倡凸显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不协调[8],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讲好中国故事”应开展多样的评价方式,在引导学生自己评价的基础上发挥主体评价。

3.5. 学校和有关教学管理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一方面,长期以来,高中教学以高考为主要目标,注重语法、词汇和阅读理解等应试技能的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有关教学管理部门重点往往放在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而忽视了文化传播和价值观培养等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高中教学内容多,任务紧,时间有限,学校没有为教师提供专门的培训和指导。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专门讲授中国故事。且学校的课程设置可能没有为讲好中国故事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例如,英语课程的课时安排可能主要用于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没有考虑到文化传播的需求。

4.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的改进路径

4.1. 英语教师要加强对讲好中国故事相关理论素养的学习

作为高中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课标中“立德树人”的要求和地位,从理论方面理解并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贯彻落实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其次,教师应积极参加与讲好中国故事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丰富“讲好中国故事”的知识储备,从而提高自身的中国故事相关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然后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在课堂中引入包含中国故事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英语教师还应关注中国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以及当代社会发展的理解,以便在讲述中国故事时,能够准确地传达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时代价值。教师可以参加各类文化讲座、研讨会,阅读相关学术著作和研究论文,与同行进行交流与分享,共同提高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解读能力。

4.2. 选择合适的中国故事进行教学

首先,故事要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在选择中国故事时,教师要尽量选择知识覆盖全、突显重难点、拓展内容丰富合理的中国故事,使学生在中国故事的学习中尽可能接触到较多的语言知识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更有利于激发语言学习动机”[9],因此中国故事的选择时也要充分考虑故事的趣味性。其次,故事难度要适中。要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年龄特点,选择难度适中的中国故事。故事的语言要简单易懂,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再次,故事要有一定的导向性。导向性是指中国故事要服务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反映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故事,要在内容、思想、情感、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指引作用,但导向性并不意味着整齐划一,而是要在正确价值导向这一标准下追求中国故事的多样性,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另外,故事要具有生活性。高中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要以生活为源泉,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学生已经经历的、正在经历的和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选择中国故事的基础,为了学生更好地生活和学习而教学。富有生活性的中国故事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可以拉近学生与学习的距离,可以让学生立足自身的学习生活去理解、体验、感受中国故事的温度和情怀,增加对故事情感的共鸣。最后,故事要具有时代性。除了要选择经典的、教材上的中国故事作为教学内容外,也要把反映时代发展、展现时代面貌的新发现、新事例、新成果的中国故事纳入教学内容。此类故事能把学习与时代发展、社会生活紧密联结,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增强学习动机,又能增强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

4.3. 丰富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英语教师要采用各种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认同感。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中国故事的发生地。例如,在讲述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时,通过播放节日庆祝的视频、展示相关的图片等方式,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意义。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一个中国故事,然后用英语进行展示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启发,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故事讲述法更是不可或缺。教师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讲述中国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创造力。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电影、动画、音乐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国故事的魅力。通过观看英语配音的中国电影片段,学生不仅能提高听力水平,还能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同时还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要“坚持学科融合、课内外融合、校内外融合的原则,采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的形式共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0]。要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中国故事的英语教学同样需要充分结合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以及社会实践的形式综合进行,以提升高中英语课堂“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效果。

4.4. 改进中国故事教学评价方法

《课程标准》规定英语课程评价要以人为本,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的多样化,以评价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发展[8]。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侧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对于中国故事教学来说,这样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考量学生在讲述中国故事过程中的表现。可以从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理解深度、创新思维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例如,观察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时的词汇丰富度、语法准确性和发音清晰度,以此评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学生对故事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元素的解读和分析,判断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程度。评价主体也应该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在自评中可以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进步之处,而互评则可以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他人的优点和不足,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此外,评价方式应更加灵活多样。除了书面测试和口头表达评价外,还可以采用项目式评价。例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关于中国故事的英语手抄报、短视频等作品,通过对作品的质量和创意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4.5. 学校和有关教学管理部门做出相关举措

在教师培训方面,学校和有关教学管理部门应组织专题培训,来为英语教师提供关于中国文化、如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培训课程,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并安排教师分享成功的教学案例和经验,便于互相学习借鉴。在教学资源开发方面,学校和有关教学管理部门可以结合高中英语教材,开发包含中国故事的辅助读本或教学资料,为教师提供更多教学资源。也可以收集或制作与中国故事相关的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供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可以开展英语角、文化节等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平台。同时,也可以在校园内张贴与中国故事相关的英语海报、标语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5. 结束语

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加强相关理论素养学习、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改进评价方法等路径,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从而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多讲好中国故事的机会和平台,为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21(6): 4-5.
[2] 马淑英. 浅谈英语语言学习表现的新途径——用英语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J]. 校园英语, 2019(42): 146.
[3] 范丽萍. “产出导向法”视域下中国故事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2(20): 169-171.
[4] 孙曙光. 思政教育融入“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实践课程的研究[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2021(4): 26-33.
[5] 付瑶, 刘鸿. 高校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培养研究[J].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2(2): 86-89.
[6] 范亚军. 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能力培养现状与提升策略[J]. 校园英语, 2021(37): 50-51.
[7] 冯忠良. 教育心理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145.
[8]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9] 付正玲, 袁昌万. 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阅读资源建设[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5): 225-230.
[10] 叶小婙. 高中政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建构与实施[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2(23): 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