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s
DOI: 10.12677/ae.2024.14112046,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崔 楠, 李东航: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关键词: 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研究Vocational Education 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 Study
摘要: 我国项目教学法的研究成果丰富,通过对职业教育领域项目教学法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其主要包括项目教学法的内涵与特点、实施、评价、优势以及存在问题研究,与此同时,也发现研究存在着理论研究薄弱、系统研究缺乏、实证研究不足等问题。因此,今后项目教学法研究应深化理论研究、注重实践研究、加强实证研究,以推动项目教学法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re are rich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China. By sorting out and analyzing the relevant research on 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the fiel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was found that it mainly includes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 its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advantag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re are problems of weak theoretical research, lack of systematic research, and insufficient empirical research. Therefore, in the future, research on 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 should deepen theoretical research, pay attention to practical research, and strengthen empirical research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
文章引用:崔楠, 李东航. 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研究综述[J]. 教育进展, 2024, 14(11): 225-23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112046

1. 引言

项目教学法最早起源于16世纪欧洲的劳动教育,主要是在建筑学校教学中开展基于项目的合作性学习,到19世纪,又被美国所借鉴和改良,形成合作式教育,20世纪后期,项目教学法趋于成熟,成为各国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项目教学法在我国职业院校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对于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起着重要作用。学者、专家、教师们对项目教学法的研究进度逐渐加快,研究热度也越来越高,研究成果显著。以“项目教学法”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中进行相关文献精确检索,从2000年至今共搜索出1.5万篇以项目教学法为主题词的相关文献,其中还有学位论文901篇,国内会议342篇,国际会议54篇,报刊4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我国职业教育领域中的项目教学法进行文献综述,以便了解其研究现状和不足之处。

2. 研究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 满足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我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的新时代主题,中国的工业尤其是制造业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就需要大量的产业型职业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职业教育直接面向就业市场,能够精准对接产业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鼓励他们实际操作中提升自身的能力,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二) 推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类型,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打破了单一的教育评价体系,为不同背景、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路径和选择,推动教育公平。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提高就业竞争力。这不仅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发生,还能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 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职业教育最直接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掌握某一领域或行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同时,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职业发展机会,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和课程模块,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学习。职业教育还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学生提供了持续学习的平台和资源,鼓励学生不断学习知识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使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3. 项目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一)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基于瑞士的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的认知理论发展起来的,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建构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地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处理和加工,从而获得新的意义。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倡导知识要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主张“学中做”和“做中学”,以具体的项目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重视任务的完整性。要求学生在面对真实的情景时,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将新获取的信息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建构主义与项目教学法都强调任务的驱动作用和完整性,主张“学中做”和“做中学”。所以,项目教学法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探索型学习方式。

(二) 情景学习理论

情景学习理论是由莱夫和爱丁纳·温格等学者创立的。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实践共同体中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主张学习是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的过程,知识是在学习者和情境的互动、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过程中生成的。该理论强调学习的情境性,认为学习要在真实的活动中进行。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习者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实用性。而项目教学法正是通过模拟情景,在情景中参与工作任务,发展职业能力。

4. 我国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研究的主要进展

目前国内主要对项目教学法的内涵与特点、实施、评价、优势以及存在问题等六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一) 项目教学法的内涵研究

关于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学者们基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定义。姜大源从项目教学的实施流程的角度定义项目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情景学习理论等为基础,借助“项目任务”实施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引导者角色,项目从信息收集–制定计划–项目实施–成果展示–评价总结的整个学习流程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1]。徐国庆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将项目教学定义为“通过完成完整的工作项目,使学生获得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并促进其职业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2]。杨文明则从组织方式的角度认为,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岗位群工作流程为线索,以典型项目为依托,以产品或服务为载体,以职业素质为目标,以职业技能鉴定为评价标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3]

不同学者对于项目教学的内涵有着不一样的理解,但都强调把“项目”这一核心要素作为项目教学法的特色之处。基于上述观点,笔者认为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定义是:以来自行业、企业实际任务需求的项目产品作为教学资料,设计具体的项目,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组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整合相关的资源并进行讨论和探究,最后展示项目成果,教师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价。该方法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职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研究

徐朔认为,项目教学法包括产品和行动导向、跨学科性、学习者和需求指向、学习过程的自我组织、社会关联性等特征,并指出这些特征保证了其教育目标追求[4]。范德华等认为,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包括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注重理论联系实践[5]。陈旭辉等认为,项目教学法的特征包括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教学内容以典型项目为载体、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以职业实践为主线[6]。蒋述东认为,项目教学的特征包括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依据、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成果的多样化、教学评价多样化[7]。徐肇杰和邵长荣都对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性、自主性、综合性、开放性、过程性的特征进行了阐述[8] [9]

学者们大多从师生的角色定位、教学过程等方面展开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分析,虽然研究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强调教学活动以具体的项目任务为引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以及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同时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因此,在项目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景和自由的空间并做好适当的引导,通过实施一个个完整的项目,让学生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完成指定的项目任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职业能力的提升。

(三)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研究

1) 实施原则

冷淑君、吴玺玫提出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负责创设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10] [11]。范德华等提出教师在课前要进行针对性的项目备课,学生在自主学习、操作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遵循规律[5]。黄靖龙等提出教学项目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未来的工作内容密切关联,项目要以具体、真实、活化的状态展现给学生[12]。于玉真认为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处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13]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项目为主线,即项目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要将项目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同时要注意项目的层次性,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发展,逐步增加项目的难度和复杂度;二是以学生为中心,即学生在项目中承担主要角色,从项目的设计、实施到评估都由学生主导,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通过项目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是以教师为引导,即教师要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安排具体的任务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在完成项目的过程进行监控和适时地指导,充分发挥协调作用,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实施过程

徐朔将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归纳为形成项目主题、制定项目计划、执行项目、项目结束,最后进行评价、反思和总结[4]。冷淑君总结了项目教学过程的六步走,依次为情景设置、操作示范、独立探索、确定项目、协作学习、学习评价[10]。齐卫等认为项目式教学包括五个环节,即项目选择、制定方案和计划、探究实践、交流分享和反馈评价[14]。吴玺玫认为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应包括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设计活动形式、步骤和方法、成果展示与交流、评价与反馈四个阶段[11]。周明虎认为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包括“确定项目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组织项目实施–检查考核评估–总结评比归档”5个阶段[15]

根据学者们的观点,可以将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归纳为准备、实施、评价三大阶段,每个阶段可以逐级细分,准备阶段包括项目的确定、组织、计划,其中确定项目任务,即立项是项目教学法能否成功的前提,项目的选择应符合实践性、启发性、典型性、目的性的特征;实施阶段包括执行、调节等,通过对计划反复的调整和修正,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评价阶段包括反思、总结,师生共同对项目全过程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促进项目教学法的持续发展。

(四) 项目教学法的评价研究

齐卫等认为,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依据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强调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多元化评价[14]。黄绍勇等认为,项目教学法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全面且系统,包括对课程项目每个具体子项目完成情况的评价指标、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指标和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指标、组内组间成员相互评价等指标,并在分析现有评价体系的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指标体系[16]。高进军对基于CIPP模式对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阐述,并就CIPP评价模式如何运用到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展开探讨[17]。冯冀宁等提出要从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两方面建立评价体系,特别提到企业评价方法在推动项目教学法顺利开展和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8]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项目教学法的评价研究主要围绕评价体系的构建、评价内容与指标的确定、评价方法的选择以及评价实施与反思等方面展开。评价作为项目教学法的最后阶段,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回顾项目的全过程,识别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学习经验,同时也有助于教师评估教学效果,为未来的教学提供参考。因此,要着眼于过程性评价、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保证评价结果公正和客观。同时,要恰当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评价的效率和效果。

(五)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优势比较研究

冷淑君提出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的合作学习,更好的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项目教学法能够促进多种知识资源的整合,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进步[10]。吕忠宝从教学形式、学习内容、教育目标、交流传递方式、参与程度、激励手段六个方面与传统教学法进行了详细的比较,认为项目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听、看、做、思、练五环相扣,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9]。路全新认为,项目化教学是一种“在微缩真实环境下的模拟生产活动”,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育的弊端,并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学习形式、互动方式、激励措施、评价方式等10个不同要素与传统教学法进行了具体比较,以突显项目教学法的优势[20]

从学者们的研究中可以发现,项目教学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法的优势主要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通过项目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项目教学法通常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能力,为以后顺利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项目教学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法具有诸多优势,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但也要注意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能过度偏向其中一方而完全忽视另一方,要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做到相辅相成。另外,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六) 项目教学法存在问题的研究

陶双双提出项目教学法应用中存在教学进度缓慢、课时量过少、课程内容不集中、理论知识的比重难把握、教学设计模式复杂的问题,并提出从时间和效益上保证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对学生和任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等策略[21]。邵长荣认为,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存在师资力量缺乏、传统教育体制的制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不足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改革教育体制、增强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措施[9]。王淑锋、杨宁博都提出项目教学法应用中存在缺乏教学场地、专业教材不匹配、教学中易出现两极分化、班级人数过多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成立专家组编写教材、按照学生特点进行合理分组、实行班级拆分教学的对策[22] [23]。图力古日等从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对高职教育项目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具体包括将项目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相对立、机械的看待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准备环节不充分、实施过程缺乏关联性和综合性,评价环节缺乏“硬性”指标、评价的真实性难以把握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24]

由于不同学者研究角度的不同,对项目教学法存在问题的结论存在差异,但大致上可以归纳为教师、学生、学校、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缺乏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学生素质较低、教学设施、教材等与项目教学不匹配、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这四个方面在项目教学法中各自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共同推动着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所以要充分重视这四个方面的建设,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比如可以通过选派教师定期去企业实践,丰富教师的项目经验,聘请一线技术人员参与校内指导教学;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个性化的项目,分组时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完善教学设施和教材资源,根据项目教学法的需要开发和整合软、硬件资源;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明确评价标准,以全面反映项目教学法的效果。只有这四个方面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才能确保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 我国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研究的不足之处

(一) 理论研究薄弱

现有的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研究在理论深度上有所欠缺,很多研究仅停留在描述性的层面,对于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教学机制、影响因素等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和解释,这导致项目教学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理论指导,可能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项目教学法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偏差和不当,错误地认为所有课程都适用于项目教学法,或者将项目教学法简单地等同于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甚至出现误用或滥用的情况,进而造成教学效果的不稳定。

(二) 系统研究缺乏

关于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的研究,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较少,大多零落分散在一些文献中,仅局限于项目教学法的某个方面内容,未能对整个项目教学法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完整、系统的论述,系统研究的缺乏导致教学资源难以得到有效的整合和优化,无法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如教材资源、教学设备等过度投入或不合理使用,限制了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同时,由于研究内容的碎片化,使得项目教学法的研究往往缺乏全面性和深度,也就造成教师在实际项目设计时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忽视了部分内容与整体教学框架的关联性和相互影响,进而使得学生只是零散地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技能,但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

(三) 实证研究不足

目前关于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的总结,相比之下,通过教学实验、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实证研究的数量有限,缺乏必要的实证研究来验证项目教学法的有效性、适用性,使得其教学效果的评估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造成评估结果的失真,无法为教学改进提供有效支持。研究观点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缺乏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使得研究结论的可靠性难以保证,不利于项目教学法的发展和推广。

6. 我国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研究的未来展望

(一) 深化理论研究

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因此,针对项目教学法理论研究薄弱的问题,应对现有的项目教学法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提炼其核心思想和关键要素,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可以融合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项目教学法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分析,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论,为项目教学法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以推动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另外,在进行理论研究时,应注重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关注具体的应用场景和实践需求,增强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促进理论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应用。

(二) 注重系统研究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涵盖了多个阶段和要素。因此,针对项目教学法系统研究缺乏的问题,应树立系统研究思维,从整体上把握问题,避免研究角度的片面化,关注项目教学法中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等各个环节,注重项目教学法中项目、学生、教师等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加强对项目教学法的深入分析和系统研究,确保对其形成全面而准确的理解。同时,着眼于项目教学法的微观、精细化研究,促进其不断完善发展。

(三) 加强实证研究

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不仅需要理论研究,也需要实践调查和分析。实证研究不仅能够验证理论假设的合理性,还能为教学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在深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应增加项目教学法的实证性研究,比如通过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以反映项目教学法应用的真实情况,深人项目教学法的实际,针对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采取多样的方式进行取证研究,为研究结论提供验证的依据,从而增强研究的说服力。

7. 未来展望的实践效果

(一)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质量提升

深入项目教学法的理论研究,教师可以更加系统地掌握其背后的教育理念、教学原则和方法论,从而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知识体系,为教育教学提供方向指引。同时,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法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能够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增强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动力,推动他们不断追求卓越的教学成果,探索出更多适合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学生的项目教学法实施策略和路径,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 优化资源配置与创新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通过系统研究项目教学法,可以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构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通过设计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兴趣的项目任务,使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情景中学习和应用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 验证项目教学法的有效性

通过加强实证研究,可以科学地验证项目教学法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技能掌握、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应用效果。借助量化或质性的研究数据为项目教学法的有效性和优势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并且,在实证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将全面观察和分析项目教学法的整个过程,深入各个环节,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优化策略,推动项目教学法的广泛应用。

基金项目

2023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生态视域的广西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深化路径研究与实践”(GXGZJG2023A059),主持人:李东航。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117-232.
[2] 徐国庆. 职业教育原理[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12
[3] 杨文明. 项目教学的内涵与分类[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10(7): 87-89.
[4] 徐朔. 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教育追求和教学特征[J]. 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9(28): 5-7.
[5] 范德华, 陈际福. 职业院校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建构[J]. 思想战线, 2011, 37(S2): 398-401.
[6] 陈旭辉, 张荣胜. 项目教学的项目开发、教学设计及其应用[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8): 59-61.
[7] 蒋述东. 项目教学的特征及其适应性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2(18): 147-148.
[8] 徐肇杰.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J]. 教育与职业, 2008(11): 36-37.
[9] 邵长荣. 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职教论坛, 2011(23): 41-42.
[10] 冷淑君. 关于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 江西教育科研, 2007(7): 119-120.
[11] 吴玺玫. 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 2011(15): 129-131.
[12] 黄靖龙, 罗先进, 曾设华.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4): 92-93.
[13] 于玉真, 赵博, 邸海宽, 王璐. 项目教学法在《弹性力学与有限元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39): 230-231.
[14] 齐卫, 王文青. 项目式教学过程与效果评价[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22(6): 119-121.
[15] 周明虎, 汪木兰, 封世新.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与典型案例分析[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13): 6-8.
[16] 黄绍勇, 唐兰. 职业院校项目教学法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 思想战线, 2011(S2): 361-367.
[17] 高进军. 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5): 53-54.
[18] 冯冀宁, 霍奕. 基于项目教学的评价体系研究[J]. 科技信息, 2012(7): 374, 402.
[19] 吕忠宝.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J]. 科技信息, 2007(9): 41.
[20] 路全新. 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实现的价值[J]. 职业, 2017(30): 24-26.
[21] 陶双双. 对项目教学法应用中若干问题的反思与建议[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11): 27-29.
[22] 杨宁博. 论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22): 150.
[23] 王淑锋.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29): 46-47, 51.
[24] 图力古日, 陈宝芬. 高职院校项目教学实践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25): 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