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模式及风险分析——以京东为例
Supply Chain Finance Model and Risk Analysis of E-Commerce Platform—Taking JD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ecl.2024.1341315, PDF, HTML, XML,   
作者: 余 乐: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电商平台风险分析Supply Chain Finance E-Commerce Platform Risk Analysis
摘要: 本文以京东为例,深入分析了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模式及其风险。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服务模式,通过整合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为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开辟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京东通过银企合作模式、平台自营模式和特色小微模式,不仅显著优化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有效削减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负担,还极大地提升了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能与响应速度。京东供应链金融虽已取得显著成果,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着行业信用方面、业务流程方面、法律环境方面以及止损机制方面等多重风险。针对上述风险,通过完善信用评估体系、加强业务流程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建立止损机制等方法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为自身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Abstract: Taking Jingdo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supply chain financial model of e-commerce platform and its risks. As an innovative financial service model, supply chain finance has opened up diversified financing channels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supply chain by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flow, capital flow and logistics. Through bank-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platform self-operated mode and characteristic small and micro mode, Jingdong not only significantly optimizes the 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resources,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financing cost burden of enterprises, but also greatly improves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response speed of the whole supply chain. Although Jingdong supply chain finance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t still faces multiple risk risks such as industry credit, business process, legal environment and stop-loss mechanism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development. In view of the above risks, the probability of risk events can be reduced by improving the credit evaluation system, strengthening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improving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establishing a stop-loss mechanism, so a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mselves and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enterprises in the supply chain.
文章引用:余乐. 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模式及风险分析——以京东为例[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4): 1621-1629.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41315

1. 引言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模式,通过整合供应链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为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从而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1]。近年来,电商平台凭借其在数据积累、技术水平和用户基础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成为供应链金融的重要参与者。京东作为国内领先的电商平台之一,其供应链金融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借鉴意义。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供应链金融与电子商务已成为推动商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供应链融资机制作为企业融资的创新路径,显著降低了融资门槛与成本,促进了资本的高效配置与利用。而电子商务,依托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极大地简化了商品交易的流程,提升了交易效率与便捷性,进一步推动了商业模式的革新与升级。

2. 京东供应链金融模式分析

2.1. 京东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历程

京东依托自身的电子商务平台,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平台上的中小企业,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三个模式分别为银企合作模式、平台自营模式和特色小微模式,如图1所示。

银企合作模式指与银行合作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与大多银收账款的企业相似,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主导方负责对供应链进行集中管理,在银企合作的深化阶段,京东集团实际上充当了“桥梁”的角色,通过其平台优势有效降低融资门槛与成本,以此作为吸引更多供应商入驻并深化合作的有效策略,旨在构建一个更加紧密、高效且成本优化的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2] [3]。与此同时,京东电商平台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深入收集并分析供应商与加盟商的信息,对那些经营稳健但面临资金瓶颈、亟待扩张的企业有着深刻的洞察。基于此,京东集团积极发挥桥梁作用,为这些企业背书,助力它们向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大行以及众多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申请融资支持,从而拓宽资金来源,加速企业发展步伐。京东供应链金融通过订单融资、入库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和委托贷款融资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在银企合作阶段中,尽管京东也适当进行数据收集,但鉴于银行作为资金供给方的核心地位,其主导地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京东对供应商大数据的充分挖掘与应用。在此阶段,京东的主要职能聚焦于确权工作,而双方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依旧凸显,导致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这一长期存在的难题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与优化。

Figure 1. Jingdong supply chain finance model

1. 京东供应链金融模式

针对上述情况,京东积极构建一种创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该范式在业务范畴上展现出广泛性与创新性,并以其自营电商平台为核心。至2012年底,京东成功与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及中国银行在内的多家国有大型银行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累计获取的融资授信额度超过五十亿元人民币。这一庞大的资金池为京东基于其电商平台开展的多元化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促使京东的金融服务版图迅速扩张。自此,京东集团正式迈入了一个以自有资金为主导的全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强化了其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领先地位。在平台自营阶段内,京东集团相继推出京保贝、京小贷、云仓金融等产品,并进一步针对小微企业推出京东众筹、京东金采、京东快银、跨境金融等业务。京东供应链金融业务已经渗透到传统金融无法进入的部分群体,在京东发展供应链金融的过程中,逐步完善了信用评级机制以及对大数据分析的运行机制。如今,京东集团正在致力于组合拳的方法盘活链条上的每个环节以达到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困境。并通过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技术,大力降低利率成本,帮助上下游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4]

2.2. 京东供应链金融的主要模式

(1) 银企合作融资模式

① 应收账款融资

图2所示,京东将供应商的应收账款信息提供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根据应收账款信息向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这种模式有助于解决供应商因应收账款回收周期长、资金流动性不足等问题带来的资金压力。

② 订单融资

图3所示,京东根据中小企业的具体采购情况,通过与银行合作获得贷款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融资需求的模式称之为订单融资。该模式主要涉及的参与主体为京东数科、供应商和商业银行。京东向供应商提供订单及订单信息。供应商在此基础上提出融资申请。由京东集团将其订单信息和有关材料传给银行,银行立刻开展审查评估工作,具体的数额计算后开始发放资金至供应商账号。

③ 入库单融资

图4所示,京东将供应商的库存信息提供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根据库存信息向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这种模式有助于解决供应商因库存积压、资金占用等问题带来的资金压力[5]

Figure 2. Jingdong accounts receivable financing

2. 京东应收账款融资

Figure 3. Jingdong order financing

3. 京东订单融资

Figure 4. Jingdong warehouse receipt financing

4. 京东入库单融资

(2) 平台自营融资模式

① 京保贝

京保贝作为一种依托大数据技术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是京东最早推出的产品,目前已经升级到2.0版本。这种融资模式因其融资资金为京东自身所有并且无需担保,使得该模式更具灵活便利性,可以为供应商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京东集团掌握着大量的以往业务向银行申请融资的数据以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财务数据,且自身具有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一些科技金融能力,对这些信息可以进行高效的整理汇总分类,从而搭建平台自身的风险控制体系和授信机制。具体来说是将供应商分类为五个层级等次,并根据计算对前三等级的评估企业进行融资需求发放。京保贝这款产品的打造,可以为与京东合作三个月以上的企业提供高达几千万的融资数额,随借随还,可以达到几分钟内高效到账,签约一次可以长期有效。它不仅是一种创新的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模式,同时可以在其他种类的供应链上使用,通过使用金融工具将需求转化并整合形成多种解决方案[6]

② 京小贷

京小贷是一款线上创新型的融资产品,该产品一经上线便受到许多企业的青睐。它可以为京东合作的商家提供信用贷款,整个流程以及相关合同的签订均在京东官网实现了线上操作,并且无需抵押和担保三步完成贷款服务。贷款的具体金额是由商家的经营情况而确定,同时也具备按日计息和随借随还的特点,其最高额度可达到500万,同时如果进行提前还款还可以享受免除手续费的优惠服务。与传统的银行融资相比,更具灵活便利性的同时也为中小企业缓解了一定的经营负担和减少资金链断裂的风险[7]。京小贷发展到如今,以切实优质的服务惠及了数以千计的商家,它一方面覆盖了京东供应链金融模式上的供应商和第三方企业,另一方面开展了外部平台企业的合作,极大缓解了许多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的困境。

③ 云仓金融

“京保贝”和“京小贷”的出现,可以满足平台上大多数商家的金融需求,但京东供应链金融要想进一步发展,应看到平台外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需求,也更要关注到京东集团周围集聚的整个金融生态圈中可以创造的机会。因此,京东开始出现动产融资的质押模式,推出了云仓金融这一模式。动产融资一直都是比较谨慎的领域,由于其高价值的利益使得就算是银行涉及该领域也要非常引起重视。观察以往的传统动产融资可以发现,一般需要大众商品来作为抵押,但是价格的不稳定性很容易产生一些无法预测的风险。至于消费品,由于其价值难以精确评估且易受价格波动影响,加之作为流动商品的属性,一旦未能进入流通环节而积压于仓库,其价值便会大打折扣。此外,若消费品被用作抵押并最终出现无法偿还贷款的情况,其后续的合理处置与管理也成为一大难题,因此对于传统的行业来说均不愿意涉足该领域。但京东集团大力推出了云仓金融的融资模式,其具有很好处理消费品质押的优势,通过对融资方销售数据和出入库的数据进行收集并利用集团旗下京东数科的科技手段,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科学准确的模型对商品的价值进行分析评估分级,从而解决无法确定消费品价值的问题[8]

(3) 特色小微融资模式

① 京东众筹

京东集团在2014年7月开始推出集团的第五大板块京东众筹平台,同时推出主要覆盖流行文化以及智能硬件等领域的12个众筹项目。京东强大的众筹平台资源,比如提供大量客户资源和数据流量的数字技术平台和支付控制机制,帮助产品众筹快速地发展壮大。该产品模式自出现以来发展环境良好,发展迅速,一直以来都走在本土同行业自筹金融平台的前列位置。京东产品众筹上市一年后,就占到行业总量的一半以上,成为行业龙头。2022年第一季度,京东产品众筹的规模突破80亿大关,成功项目更是多达18,000多个,项目成功率在90%上下徘徊。作为一种为中小企业创新的特色融资模式,京东众筹是一个准入门槛低的孵化平台,可以更好地实现小微企业和个人的创业梦想。

② 企业金采

利用风控进行评价的手段,将企业的支付方式变为先买后付的融资方式称为企业金采。该模式的服务主体是京东供应链条上的,通过企业金采的模式为采购客户提供账户管理、授信评级、分期付款等一系列的服务。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在该模式下企业的信用来源于其购买量,在采用这种融资模式的过程中,资金可以在整个账户周期内使用,账户到期支付本金,到期后支付服务费。每周和每月的计费周期可以灵活配置,最长可达21天免息和90天的超低利息分期付款。该模式为企业提供最有利的资金使用融资优势。

③ 京东快银

“京东快银”是为信用良好、工商登记齐全的纳税人提供的一款融资纳税服务产品,全程可实现无需抵押,在线进行。贷款金额以及具体利率是通过申请企业的经营情况而进行灵活确定的,还款期限包括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企业具有选择还款期限和方式的权利,借贷资金可达到100万。所以,京东快银具有的整合性和分配流动性可以为企业提供最大便利。

④ 跨境金融

“跨境金融”面向全网外贸行业的各类企业,该模式拥有安全可靠的线上专属账户及跨境支付体系以及外贸服务企业信息发布平台,基于真实跨境贸易背景的多场景定制化金融产品,申请企业线上审批、动态额度、按日计息、随借随还。

2.3. 京东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1) 京东供应链金融的优势

首先,授信主体多元化。京东在开展线上供应链初期阶段是通过与银行合作开展而来的,也就是前文分析的银企合作模式。而在京保贝推行以后,京东逐渐减少了银行的资金约束开始开展自有资金的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银行和京东作为两大资金来源承担起了授信主体的责任。授信主体包括京东和银行。随着京东的持续发展其自身实力逐渐雄厚,具有一定的资金基础和供应链金融的相关业务经验后,开始独立进行业务运营,并开始具备高效利用资金的能力,迅速发展不断扩展业务来增加收益。其次,融资效率高、成本低。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京东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成本低融资效率高,与此同时融资的时限和数额也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需要。另外,评估用户的信用获取能力高。由于京东集团合作的商家大多为有业务往来的商户,所以具有先天优势来掌握销售的准确数据、物流和借贷业务的等一系列关键的经营信息。与此同时还具备着云技术、区块链和大数据分析等能力,可以运用大量成熟的模型对客户进行信用的日常评估管理,动态最终信用变化情况,降低市场上的信用风险。

(2) 京东供应链金融的劣势

客户范围有限、融资额度小。京东开展电商供应链具有额度小、客户范围有限的局限性。正是因为合作的商家多为以往的客户资源,缺少合作外的客户资源市场。另一方面合作外的企业想要进入该供应链金融模式也很困难。与此同时京东的融资额度相对都较小,绝大多数的业务是通过京小贷、京保贝产品进行的小额业务。虽然后来开展了动产融资业务云仓金融这样的额度大的业务,但是还是需要有相应的动产进行抵押才可以,抵押后的融资额度也才达到千万级别的水平。

3. 京东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风险分析

京东供应链金融涉及产业、科技、金融三个领域,拥有复合型能力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多重风险,且京东供应链金融与政府部门、征信部门、供应商、出资方等多方主体相互关联,链条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整体的运行效率[9]

3.1. 行业信用风险

中小企业征信情况查询主要包含以下两种方式,其一是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为代表的官方征信体系,其能够提供详尽且权威的信用信息,然而对于非金融机构而言,存在明显的信息获取壁垒;其二则是蓬勃发展的市场化私营征信平台,诸如天眼查、蚂蚁金服等,它们通过广泛的数据收集与处理技术,构建了庞大的企业信息数据库。然而,这些平台之间由于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各自独立的信息处理标准,导致了信息孤岛现象显著,从而限制了征信信息的全面性与整合效率。京东供应链金融在贷款发放流程中,主要依赖于平台内积累的贸易历史数据,其对于融资方所提交信息的真实性验证存在局限,对线下及跨平台交易背景调查不充分。进一步而言,部分参与融资的小微企业存在架构不明、信息不完善等问题,增加了线上评估难度,基于现有信息库,系统难以全面且精确地刻画出融资企业的真实信用画像[10],最终加剧了京东供应链金融整体面临的信用风险暴露。

3.2. 流程处理风险

对信息获取层面而言,该流程广泛收集并分析用户资信、经营及交易数据,触及高度商业敏感信息。这些信息可通过共享平台被供应链多方访问,对客户信息私密性构成挑战。流程中还存在信息获取权限分配不明确、操作规范不完善等潜在问题,这不仅加剧了信息泄露的风险,还可能影响信息提供方的信任度。客户出于自我防护的考量,可能选择性披露信息,规避高风险内容,甚至提交不实信息,复杂化了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环境。对于自动化过程而言,京东推出的“京保贝”、“京小贷”产品,均展现了融资流程的全链条自动化,涵盖了从申请发起至条件满足后的自动资金拨付,直至交易闭环的自动清偿。此高度集成的自动化体系中,各环节触发机制的设计是否充分考量对各企业个性化经营状况与实际需求,以及流程架构内潜在风险点是否已得到周全的识别并配套以健全的防控策略,均是当前不容忽视的操作风险考量因素。

3.3. 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法律不够完善

针对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担保、质押及保理合同等,《民法典》和《民法典担保解释》提供了更为精细化的法律规定。然而,鉴于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新兴应用,这一领域尚缺乏直接对应的、具有参考价值的监管法规,导致基于区块链构建的金融业务网络在法律框架内未能获得充分的规范与保障。此外,当前法律体系在界定京东智能合约的法律约束力、明确数字资产权属、以及细化金融科技犯罪边界与惩处措施等方面,仍存在诸多模糊地带。特别是京东科技与工商银行合作推出的智能合约,其合同效力、执行过程及违约追责机制,因技术操作的复杂性和当事人意图判断的模糊性,亟需法律层面更为深入细致的考量与规范[11]

3.4. 风险止损机制有待完善

尽管京东金融已构建起一套较为成熟的大数据风险管理体系及预警机制,旨在有效监控与防范潜在风险,然而,鉴于互联网环境的复杂多变、模型精度的局限性以及风险预警系统偶发的失效情况,仍面临着难以完全预见的风险挑战。在京东金融实施资金放贷后,若未能及时识别并应对潜在的违约风险,极易诱发恶性债务累积现象,此类情况若得不到迅速且妥善的处置,不仅会加剧京东金融自身的财务风险,增高企业的不良负债率,进而损害企业的市场信誉与品牌形象,还可能波及平台生态中的其他合作伙伴,对其正常经营及业务稳定性构成连锁反应式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确保长期稳健运营,京东金融亟需构建一套全面且高效的风险预防与应对机制,以规避潜在损失,维护整体金融安全与稳定。

4. 京东供应链金融风险应对策略

4.1. 完善信用评估体系建设

京东在构建针对融资参与方的信用评估体系时,需建立一个稳健、全面且数据驱动的行业信用评价机制。该体系遵循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即“界定评估范围–识别潜在风险–深入风险分析–实施风险量化评价–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最终审核确认”,通过整合大数据资源,深度剖析信息,以此作为融资数据深度挖掘与风险分层设定的核心依据。在贷前审慎调查与贷后严密监控的双重保障下,京东不仅依据直观的财务与信贷数据来评估客户的资信状况与不良记录,还深入剖析历史交易中合作伙伴的反馈,综合考量企业的组织架构清晰度、未来发展潜力、交易信息的真实性与合规性等多个维度,以确保融资主体具备坚实的资金支撑与良好的信用基石。为确保评估标准的统一性与权威性,京东针对每一个评估指标均设立了明确的参照基准,既保持了与业界其他信用评估机构在方法论上的适度独立性,又促进了供应链内部各评估环节间的无缝衔接与协同作用。

4.2. 加强业务流程管理

内部管理隐患若不加以妥善管理,将构成连锁金融客户群扩展的显著障碍,京东在优化流程管理时,需采取多重策略以应对这些挑战。首先,京东应深化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强化融资参与方的审核流程。这一过程紧密衔接了信息的收集整合、交叉核对、数据追踪以及实时分析等多个环节,旨在为客户群体构建精细化的信用轮廓。针对不同规模、需求各异、发展态势多元化的企业,实施层次分明的差异化评估策略,确保每一家参与方的背景信息均经过严格验证,真实可信,从而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资金扶持。其次,在保障信息安全方面,京东需建立严谨的信息安全管理规范与反欺诈防御体系,加强网络与系统层面的安全防护措施,构建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机制,以应对可能的数据丢失或损坏风险[12]

4.3. 完善电商企业供应链金融相关法律法规

在电商企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建立健全与供应链融资紧密相关的法律框架,对于规范电商平台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业务操作显得尤为关键。京东金融所推出的京保贝供应链金融服务,作为该领域的创新标杆,其业务模式的独特性对现行法律法规提出了新挑战。当前,尽管众筹融资、互联网银行及互联网保险等领域的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为融资活动提供了指导,但面对新型业务模式的迅速演变,这些法规往往显得滞后,难以全面覆盖并引领行业的长远发展需求,进而制约了行业融资行为的规范化进程。鉴于此,国家层面亟需明确电商平台在供应链金融中的监管主体,清晰界定各方的金融责任,并配套实施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同时,应加速制定并出台更为高效、适应性强的法律制度,以填补法律空白,确保供应链的金融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实现这一目标,对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电商企业实施差异化监管策略成为必然,旨在精准识别并消除潜在的法律盲区[13]。此外,借鉴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上的成熟经验,结合电商平台的特点,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比例标准,对于完善供应链金融的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能够促进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还能为整个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撑,确保金融创新与法律监管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推动电商金融生态的繁荣与稳定[14] [15]

4.4. 建立风险止损机制

京东金融构建一套完善的损失遏制体系与风险防范机制不仅能够有效缓解风险事件对供应链的冲击,还能促进整个行业风险水平的下降,为商业交易中的供应链金融体制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具体而言,首先,京东平台应依据其融资业务的规模与特性,预先设立风险准备金制度,旨在风险事件突发时,能够迅速介入并缓解潜在的经济损失,从而保护京东平台及供应链整体业务的稳定运行。其次,京东金融应积极探索风险转移策略,以多元化手段减轻潜在损失。与融资伙伴签订详尽的风险分担协议,以及利用市场机制将部分风险敞口转移至其他具有风险承受能力的商业实体。进一步而言,平台可以通过采购定制化的商业保险方案,或是灵活运用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对冲,旨在从源头上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并在风险实际发生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财务影响。

5. 结论

京东作为国内领先的电商平台之一,其供应链金融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借鉴意义。通过对京东供应链金融模式及风险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电商平台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然而,电商平台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也需要关注并应对各种风险。因此,电商平台应加强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创新和完善供应链金融模式,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支持。

参考文献

[1] 仝鹏, 王珂. 数字供应链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 统计与决策, 2024, 40(13): 142-147.
[2] 陈艺云, 崔小梅.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新型银企关系探析[J]. 新金融, 2011(11): 52-56.
[3] 王卉. 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盈利模式探究[J]. 商场现代化, 2022(11): 37-39.
[4] 王鑫. 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模式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保定: 河北金融学院, 2023.
[5] 郝璐, 李双. 基于电商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协同效应研究——以京东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 32(1): 145-147, 159.
[6] 于海霞, 杨峰. 大数据背景下京东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研究[J]. 中国商论, 2022(13): 70-72.
[7] 李相玙. 普惠金融下农业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以京东金融为例[J]. 山西农经, 2023(15): 172-174, 192.
[8] 龚先婷, 余丽霞, 丁怡力. 供应链金融在互联网企业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以京东供应链金融为例[J]. 财务管理研究, 2023(6): 1-7.
[9] 高更君, 张盈. 基于云模型的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8, 35(11): 74-80.
[10] 赵翠, 张轩萁. 物流企业应用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分析——以京东为例[J]. 国际商务财会, 2023(22): 63-66.
[11] 杨昭莹. 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市场, 2022(19): 172-174, 183.
[12] 宋华. 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J]. 中国流通经济, 2019, 33(3): 3-9.
[13] 秦江波. 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J]. 学术交流, 2021(5): 103-115.
[14] 邵懿. 供应链金融下电商企业融资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以京东金融产品京保贝为例[J]. 国际商务财会, 2021(14): 58-62.
[15] 龚强, 班铭媛, 张一林. 区块链、企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J]. 管理世界, 2021, 37(2): 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