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背景下职业本科毕业生返乡助农的路径研究——以G职业技术大学为例
Study on the Pathways for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Returning Home to Help Agri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entury National Hundred, Thousand and Ten Thousand Talent Project—A Case Study of 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
摘要: 本研究以G职业技术大学2024届毕业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探讨职业本科毕业生返乡助农的困境与路径。研究发现,毕业生返乡助农的动机包括个人发展、家庭背景和政策激励等;助农类型多样,涵盖农业创业、技术推广、教育培训等。然而,毕业生面临资金筹集难、技术应用与更新障碍、政策支持与实施差距等困境。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增强风险管理、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基础建设、推广新技术应用、加强政策宣传和简化政策流程等建议,为促进职业本科毕业生返乡助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Abstract: This study takes the 2024 undergraduates of 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 as the object, and adopts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depth interview to explore the dilemma and path of vocational college undergraduates returning home to help agricul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tivations of undergraduates returning to help agriculture include personal development, family background and policy incentives. There are various types of agricultural assistance, including agricultural entrepreneurship, technology extensi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However, undergraduates face difficulties in raising funds, obstacles i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updating, and gaps in policy support and implementation. In response to these problems,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enhance risk management, broaden financing channels, improve infrastructure,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strengthen policy publicity and simplify policy processes, which provided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promoting the return of vocational college undergraduates to help agriculture.
文章引用:杨晶, 谢婷, 郑瑞楠, 康瑞英. 百千万工程背景下职业本科毕业生返乡助农的路径研究——以G职业技术大学为例[J]. 职业教育发展, 2024, 13(6): 1902-1910. https://doi.org/10.12677/ve.2024.136292

1. 引言

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为壮大县域综合实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2年12月8日,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旨在通过科技、教育和人才的支撑,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在此背景下,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助农,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缓解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G职业技术大学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摇篮,其毕业生的返乡助农行为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职业发展,也关系到地区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本研究旨在探讨G职业技术大学职业本科毕业生返乡助农的困境与路径,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毕业生返乡助农的动机、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策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G职业技术大学2024届毕业生返乡助农毕业生的数据,旨在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项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手段,并结合定性分析方法,制定G职业技术大学2024届毕业生返乡助农的调查问卷,其目的在于搜集并分析毕业生参与返乡助农活动的现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保证样本能够充分反映G职业技术大学2024届职业本科毕业生的整体状况,从而增强研究结论的普遍适用性,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技术,从各个二级学院中随机选取了毕业后返回乡镇工作的学生作为调查样本。

2.2. 问卷设计

本研究旨在探讨职业本科毕业生返乡助农的困境与路径,针对G职业技术大学2024届职业毕业生的具体情况。G职业技术大学基础设施齐全,全日制在校学生两万人,共有18个教学单位,为此,设计了一份详细的问卷,旨在通过毕业生的视角,深入了解他们在返乡助农过程中的行为表现、遇到的挑战、成功经验以及对政策和资源的需求。问卷包含个人背景信息、返乡动机、助农活动内容、遇到的挑战、成功经验、政策和资源需求等几部分。

通过问卷星平台设置在线问卷,通过微信、QQ、抖音等通讯软件,利用学员群、班级群、校友群等平台,向G职业技术大学2024届职业毕业生发放问卷。本次问卷总共发302份,收回302份,其中涉及到8个专业类型,男生占比53.32%,女生占比46.68%,城镇户口占比68.87%,农村户口占比31.13%。访谈对象53人,其中有返乡助农的毕业生、农业企业家、乡村教育工作者、当地农民、乡村发展项目负责人等,详情见表1

通过问卷星平台精心设计并设置了一份在线问卷,随后通过微信、QQ、抖音等多种通讯软件,充分利用学员群、班级群、校友群等各类平台,向G职业技术大学2024届的职业毕业生广泛发放了这份问卷。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了302份问卷,并成功收回了全部302份,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问卷内容涵盖了8个不同的专业类型,涵盖了各个专业领域的学生。在性别分布上,男生占据了53.32%,而女生则占据了46.68%,这反映了男女比例相对均衡。在户籍方面,城镇户口的学生占比68.87%,而农村户口的学生则占据了31.13%,这显示了城镇学生在总体中占有较大比例。此外,为了深入了解乡村的具体情况,还访谈了53人,其中有返乡助农的毕业生、农业企业家、乡村教育工作者、当地农民、乡村发展项目负责人等,通过深入交流,获得了更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respondents

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类别

选项

频率

占比

性别

161

53.32%

141

46.68%

专业类型

经济学类

47

15.67%

法学类

28

9.32%

教育学类

44

14.46%

文学类

38

12.43%

理学类

36

11.99%

工学类

50

16.51%

管理学类

40

13.23%

艺术学类

19

6.39%

户口性质

城镇

208

68.87%

农村

94

31.13%

2.3.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通过预测试和Cronbach’s α系数来评估问卷的信度。预测试在相似学科中进行,共发放了150份问卷,以检查问题的清晰度和问卷的可理解性。预测试的结果对问卷进行了初步的修订,以提高其可读性和逻辑性。

在正式数据收集之后,计算了Cronbach's α系数来进一步评估问卷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范围从0到1,值越高表示信度越好。本研究中,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高于0.7,详情见表2,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

Table 2.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turning graduates of 2024 to assist agriculture (Cronbach’s α)

2. 2024届毕业生返乡助农现状的信度分析(Cronbach’s α)

维度

Cronbach’s α

题项数

返乡助农动机

0.829

13

返乡助农类型

0.811

11

社会环境

0.743

11

为确保问卷的有效性,在问卷设计过程中,邀请了三名农业经济领域的专家对问卷的内容进行评审,确保问卷题目能够全面覆盖研究所需的构念。接着,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EFA)来评估问卷的构念效度。EFA的结果表明,详情见表3,问卷的各个条目能够聚合成预期的因子结构,这支持了问卷的构念效度。

Table 3. Esults of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

3. 索性因子分析(EFA)结果

变量

技术应用

资金筹集

政策支持

教育培训

技术接受度

0.85

技术更新频率

0.80

农业机械化水平

0.75

初始资金筹集难度

0.90

融资渠道多样性

0.85

政策宣传力度

0.88

政策实施效果

0.85

教育培训需求

0.90

教育资源整合

0.85

注:因子载荷大于0.7的变量被认为与相应因子有较强的关联。

因子1:技术应用,反映了毕业生在农业技术应用和更新方面的挑战。

因子2:资金筹集,涉及毕业生在返乡助农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筹集问题。

因子3:政策支持,涵盖了政策宣传和实施对毕业生返乡助农活动的影响。

因子4:教育培训,关注毕业生在乡村教育和培训方面的需求和资源整合。

通过上述信效度分析,表明本研究使用的问卷是一个可靠的测量工具,能够有效地测量G职业技术大学2024届职业本科毕业生返乡助农的动机、挑战和解决策略。

通过对上述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所采用的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是一个有效的测量工具。该问卷能够准确地评估和测量G职业技术大学2024届职业本科毕业生在返乡助农方面的动机、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所采取的解决策略。通过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的综合评估,报表明该问卷在测量相关变量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能够为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这进一步验证了问卷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确保了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3. G职业技术大学2024届毕业生返乡助农的现状分析

3.1. 返乡助农动机分析

个人发展与自我实现是毕业生返乡助农的重要内在动力。在对毕业生返乡动机的调查中发现,有32.53%的毕业生在返乡前已经明确了具体的职业目标,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农业领域取得成就,成为农业企业家、技术推广专家或乡村发展顾问等。这些职业目标不仅体现了他们对个人发展的追求,也反映了他们对自我实现的渴望。通过返乡助农,他们可以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同时也为乡村的发展做出贡献。这种内在动力不仅推动了毕业生的个人成长,也为乡村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家庭背景和对家乡的责任感是影响毕业生选择返乡助农的重要因素。在31.13%的农村户口性质毕业生中,这些毕业生往往深受家庭传统和乡土情怀的影响,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家庭背景为他们提供了对农业和农村生活的深刻理解,而对家乡的责任感则驱使他们愿意承担起改变家乡面貌的重任。这种选择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价值观和使命感,也反映了社会对农村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政策与经济激励措施。近年来,我国对大学生返回家乡支持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此举对促进高校毕业生返乡助力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带动作用,进一步促改革稳就业强动能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需引导社会资本以及大学生创业者、返乡人才等深入乡村,开展“互联网 + 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创业活动[2],详情见表4;通过认定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基地(园区)和典型县,为返乡入乡创业助农青年提供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的创业服务;指导各地建立外出人员联络机制,以乡情亲情吸引青年人才回乡创业创新,并提供配套公共服务,增强了毕业生对返乡助农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3]

Table 4. Elevant policy documents issued by the Guangdong provincial government on supporting college students returning home to help farmers

4. 东省政府颁布关于支持大学生返乡助农的相关政策文件

颁布时间

颁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相关内容

2019年3月1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供销合作社新型乡村助农服务示范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构建新型乡村助农服务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方案提出了到2020年和2022年的建设目标,包括建成县域助农服务综合平台和镇村助农服务中心,以及提供农资农技服务、冷链物流配送服务等。

2022年6月1日

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广东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

该条例旨在促进广东省乡村振兴,包括粮食安全暨耕地保护、区域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治理体系构建等内容,以及创新设置“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专章。

2024年2月20日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广东青年下乡返乡兴乡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行动方案》

该方案计划到2025年底,组织10万名青年下乡帮扶、联系服务10万名青年返乡实践、培训服务10万名青年提升兴乡技能,以服务青年入县下乡就业创业为主要抓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政策文件体现了广东省政府对大学生返乡助农的重视和支持,旨在通过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技能培训等多方面的激励措施,鼓励大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乡村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3.2. 返乡助农类型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G职业技术大学2024届毕业生返乡助农的类型是多方面的,详情见图1,他们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还促进了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进程。

农业创业。2024届的毕业生中有13.75%选择通过建立农业企业或合作社,采纳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手段,以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毕业生选择回归故里,创办了高端果园。他们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与市场推广策略,从而实现了果园的高效运营与销售,同时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经济增长。

技术推广与服务。职业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侧重于技术应用,致力于将技术服务于生产实践,以促进生产力的提升。G职业技术大学的21.65%的毕业生运用其专业知识,向当地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些毕业生参与农业科技推广项目,或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成员,协助农民掌握新技术,进而提升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农业经营与管理。有11.63%的毕业生投身于农业企业的管理岗位,他们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水平。这些专业人才负责制定农产品的种植计划、控制成本、以及管理市场销售等环节,从而促进了农业产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教育与培训。16.65%的毕业生选择在乡村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担任教师职务,致力于传授农业相关知识与技能,以培育新一代农业专业人才。他们负责开设与农村及乡村发展紧密相关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构建对乡村发展的深刻理解,并提供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数字乡村建设。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9.14%的毕业生投身于数字乡村建设事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促进乡村地区的信息化与现代化进程。这些专业人才致力于开发农业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农产品电商平台,以及提供远程农业技术服务和专业咨询。

乡村旅游与文化传承。7.43%毕业生投身于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与管理之中,致力于挖掘与传承乡村文化,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他们承担着规划乡村旅游线路、开发特色农产品、以及推广乡村文化的重任。

Figure 1. Types of agricultural assistance for 2024 graduates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universities

1. 职业技术大学2024届毕业生助农类型

3.3. 社会环境分析

资源配置与服务提供。有42.76%的毕业生反映,在返乡就业助力农业发展过程中,他们面临了一定的挑战。主要问题集中在启动资金的不足上,尽管政府已经提供了相应的创业资金支持和贷款优惠政策,但对首次创业的毕业生而言,筹集初始资金依然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他们往往缺乏足够的储蓄或信贷历史,这使得获取必需的初始投资变得困难。同时,在申请政府补贴、办理贷款或注册农业企业时,复杂的行政流程和漫长的审批周期也给毕业生带来了诸多不便,这些问题不仅耗费了毕业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还影响了他们及时启动农业项目的进程[4]

政策支持与实施效果。现有政策对毕业生返乡助农的支持力度较大,广东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税费减免、场地安排、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以降低返乡创业的门槛和风险[5]。但在实际操作中,尽管政策优惠众多,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政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许多毕业生对于这些扶持政策并不了解,或者只是略知一二,无法充分利用政策优势。这导致了许多潜在的创业者错失了机会,也使得政策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4. 职业本科毕业生返乡助农困境分析

在返乡助农的实践中,职业本科毕业生们面临着多重挑战,其中资金筹集难、技术应用与更新障碍、以及政策支持与实施差距是最为突出的问题。资金筹集的难题源于农业项目固有的风险性,以及对多元化融资渠道认知的不足。技术应用的障碍则体现在基础设施的不足和农民对新技术的保守态度上,这限制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政策支持方面,虽然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在宣传、门槛设置和更新速度上存在差距,影响了政策的有效实施。

4.1. 资金筹集难

农业项目本身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例如天气的变化、病虫害的侵袭等,这些不可控的因素大大增加了项目的潜在风险[6]。由于这些风险的存在,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在对农业项目进行评估时,往往会表现出更加谨慎的态度,从而使得资金筹集变得更加困难。

在返乡助力农业发展的职业本科毕业生群体中,他们往往主要依靠传统的融资途径,例如银行贷款,却可能未能充分认识到其他融资渠道的重要性,如众筹、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7]。针对G职业技术大学的返乡助农毕业生,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5.67%的经济学类学生对这些融资方式有所了解,而高达41.96%的毕业生对银行贷款政策缺乏必要的认识。这种认识上的不足,无疑对毕业生在助力农业发展过程中构成了障碍,影响了他们工作的顺利推进。

4.2. 技术应用与更新障碍

基础设施不足,是农业技术广泛应用的一大障碍。这些技术通常需要诸如灌溉网络和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的支撑。若基础设施未能达到相应标准,新技术的部署与应用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制约。

在广东的部分地区,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普遍较低,他们往往对新的种植方法或农业技术持有一种保守的态度。这种保守的态度使得他们不愿意轻易尝试或接受这些新技术,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这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由于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他们的这种抵触情绪和行为会对农业现代化进程产生负面影响,使得农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变得缓慢。

4.3. 政策支持与实施差距

虽然政府可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这些政策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或者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先,政策的宣传力度不足,导致政策的普及程度不够广泛,这使得许多返乡支持农业发展的本科毕业生以及当地农民对政策的具体内容和申请程序缺乏足够的认识[8]。其次,政策的门槛设置较高,一些政策对项目规模、投资额度、技术标准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使得一些规模较小或处于初创阶段的农业支持项目难以达到这些条件。最后,政策更新的滞后性也是一个问题。政策可能未能及时更新以适应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和需求,从而导致政策与实际情况之间出现了脱节。

5. 职业本科毕业生返乡助农路径探索

在前一章节中,深入探讨了职业本科毕业生在返回家乡助力农业发展时遭遇的主要难题,包括资金筹集的困难、技术应用与更新的障碍以及政策支持与执行之间的差距。本章节的目标在于针对这些挑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以期为返乡助农的毕业生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5.1. 增强风险管理,拓宽融资渠道

为进一步加强农业风险管理,应积极开展专业化的农业风险管理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帮助职业本科毕业生深入掌握农业项目风险评估与管理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对能力。这不仅有助于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还能为农业领域的专业人才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拓宽融资渠道,激励本科毕业生积极探索更多元化的融资途径,鼓励他们不仅要关注传统的融资方式,还要积极尝试和探索各种创新的融资手段。这包括但不限于通过众筹平台来筹集资金,吸引天使投资者的关注和支持,以及寻求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机会。这些创新的融资方式不仅能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还能帮助他们建立更广泛的商业网络,提升项目的市场曝光度,从而为他们的创业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5.2. 完善基础建设,推广新技术应用

大力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对灌溉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确保农民能够获得稳定的水源供应,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电力供应的改善也是至关重要的,稳定的电力不仅能够满足农民日常生活的需求,还能为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提供必要的动力支持。提供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和应用新技术。通过举办各类培训课程和讲座,农民可以学习到先进的农业技术、病虫害防治方法以及农产品的深加工技术等。

推广新技术的应用,政府通过建立示范项目来展示新技术的实际效果。这些示范项目可以是现代化的农场、高效的农业机械展示或者农产品加工的样板工厂。通过让农民亲眼看到新技术带来的实际效益,可以激发他们学习和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整个农村地区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5.3. 加强政策宣传,简化政策流程

为确保农业政策和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政策能够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需要采取多种渠道和方法来加强政策宣传。利用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和报纸,以及新媒体如社交媒体平台和官方网站,来发布和解读政策内容[9]。通过这些渠道,可以确保政策信息能够精准地传达给目标群体,特别是农村地区和高校毕业生中的潜在受益者。

同时,为让更多农业项目能够顺利享受到政策支持,当地政府需要简化政策申请流程,降低申请门槛。这意味着要优化现有的政策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繁文缛节,使政策申请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通过简化流程,鼓励更多的农业从业者和返乡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政策申请中来,从而推动农业发展和人才回流。

6. 结语

本研究关注G职业技术大学2024届毕业生,探讨了职业本科毕业生返乡助农的挑战和解决路径。通过问卷和访谈,分析了毕业生返乡的动机、挑战和解决策略。研究发现,个人发展、家庭责任和政策经济激励是返乡的主要原因。毕业生通过多种方式助力乡村发展,但面临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的挑战。研究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指出了毕业生返乡助农的可行路径。尽管存在局限性,如样本代表性有限、研究方法主观性、时间短等,但未来研究可扩大样本范围、采用多种方法并进行长期效果跟踪,以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

基金项目

2023年度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GDGSGY2023030);2024年度肇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4GJ-134);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学生资助专项课题(GDGSZZZXY202402);“归巢助农”工作室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郑直, 孔令海. 乡村人才振兴与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分析[J]. 经济问题, 2024(2): 91-97.
[2] 张小诗. 当代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困境及发展路径——评《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推进机制研究》[J].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44(5): 447.
[3] 孙光野.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大学生返乡就业方式探究——以农科大学生为例[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3, 40(5): 47-52.
[4] 李海金. “外源内生”乡村人才振兴的实现路径[J]. 人民论坛, 2023(17): 56-60.
[5] 刘洪银. 构建人才返乡下乡的有效机制论析[J]. 中州学刊, 2021(4): 34-40.
[6] 李丽丽. 广东惠州: 鼓励惠籍毕业生“返乡筑梦” [J]. 中国人才, 2019(6): 64.
[7] 李伟娟. 高校毕业生返乡入乡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果树, 2023(8): 165.
[8] 辛德万. 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返乡创业路径研究[J]. 农业经济, 2023(10): 127-129.
[9] 李丽. 乡村振兴视域下大学生返乡创业实践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 43(9): 17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