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写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Reading, Thinking and Writing Mode in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DOI: 10.12677/ces.2024.1211774,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苏能孝, 柴伟博:喀什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 喀什
关键词: 文化润疆读思写写作教学Culture Moistens Xinjiang Reading Thinking and Writing Writing Teaching
摘要: 文章聚焦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南疆部分高中英语写作课堂存在的问题包括:阅读素材选择标准不一、学生态度与资源局限、写作策略与表达能力短板。通过深入分析“读思写”教学模式,提出了阅读促思考、思考贯读写、写作融文化的教学策略,旨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与英语写作的有机结合,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助力学生养成爱阅读、乐思考、善写作的学习习惯,培养其阅读兴趣、批判性思维及写作能力。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it i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some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writing classes in southern Xinjiang include different selection standards for reading materials, limited students’ attitudes and resources, and shortcomings in writing strategies and expression skills. Through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reading, thinking and writ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promoting thinking in reading, reading and writing through thinking, and integrating culture in writing, aiming to realiz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learn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English writing, enhance students’ identification with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help students develop learning habits that love reading, enjoy thinking and be good at writing.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cultivate their reading interest, critical thinking and writing ability.
文章引用:苏能孝, 柴伟博. 读思写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11): 111-117.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11774

1. 引言

2020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文化润疆工程[1]。文化润疆,即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滋润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为新疆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与变化。文化润疆的关键在于增强文化认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新疆人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因此,应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有效结合,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针对疆内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文化输入不足和文化输出困难两大难题,本文借助“读思写”教学模式,构建阅读、思考和写作三者深度整合的一体化教学活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写作素材,帮助教师实现英语写作教学与“读思写”教学模式的有效结合,帮助学生养成爱阅读、乐思考、善写作的习惯,养成对写作的兴趣,提升写作能力。

2. “读思写”模式在英语写作课堂中的应用现状

本节主要聚焦两方面内容,一是读思写教学模式在我国的研究现状,二是在问卷调查之后所得出的读思写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2.1. 读思写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笔者以“读思写”及“英语”为主题在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文献数量较少,随后以“读思写”为主题进行搜索,共搜集到71篇文献。相关研究的数量自2003年以后,呈间断性增加趋势,研究类型也逐渐多元化。

何中华(1994)最早将读书、写作和思考三者联系在一起,在自学哲学的过程中领悟到读思写相互强化、互为一体的路子,认为三者应该是一种同步的和互渗的关系,通过互动紧密结合,从而达到较好的整体效果[2]。王凤瑜(2014)将其运用于语文教学中,以传统古诗词为载体,以读思写为路径,让学生在所读、所思、所写中领悟古代诗词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想象力、思辨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许颖(2022)创造性地提出基于信息技术采取线上线下“读思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初中英语整本书内容的认知输入、加工和输出,包括线上自读指导和线下整体研读,以读促思,以思促写,为全面深化阅读教学提供有效途径,促进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4]。罗晓杰(2022)以思贯通读写,创造性地提出“三段七步”的读写思整合教学模式,阐述其在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读思写”教学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5]。刘勇(2023)强调阅读的本质在于读者的个人建构,结合深度学习理念,提倡将阅读扩展至深度层面,使阅读融入学科体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助力学生阅读起来、思考起来、写作起来,塑造核心素养[6]

综上所述,最近几年,国内有关研究的数量开始呈现上升趋势,研究类型也逐渐多元化,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写作、阅读、实践与思考、语文教学等方面,但是关于如何用“读思写”教学模式指导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2.2. 读思写教学模式应用与英语写作教学的挑战

本研究中,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由28个单选题构成,在南疆某中学发放问卷,在被调查的三个班级中,学生问卷共发放170份,回收166份,其中无效问卷为4份,这几份由于未作答完整而不具有有效性。为了确保调查对象有充裕的时间思考并完成问卷,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通过SPSS软件的分析可知,本问卷答题的Cronbach α系数值为0.956,信度良好,表明数据的可信度较高。本问卷答题的KMO值为0.917,表明题目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效度。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内容分析,目前读思写教学模式应用于英语写作主要面临以下三大挑战。

2.2.1. 阅读素材选择标准不一

读思写教学模式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阅读引导素材的选择。在分析了问卷结果之后,发现许多教师在选择阅读素材时,只是粗略地进行选择,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真实英语阅读水平、兴趣、以及与写作任务的贴合度。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在选择阅读素材时应遵循的三大原则。第一,贴合学生实际,能够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提取丰富的写作内容。第二,能够拓展学生的写作词汇和句型,让学生能够把在阅读素材中学习到的新单词和新句子应用到写作中,一方面既为学生提供了写作支持,也为学生应用新知识提供了平台。第三,与写作任务相接近,即文章的结构、类型和题材要与写作任务相契合,使学生在写作时能找到参考依据。

2.2.2. 学生态度与资源局限

学生态度与资源局限是影响英语写作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首先,部分学生对掌握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其次,在进行头脑风暴时,存在部分学生缺乏。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读思写教学模式的引入和应用,能够把让学生对写作资源进行有效阅读、深度思考和深思写作三者有效结合起来,从而改进教学效果。

2.2.3. 写作策略与表达能力短板

在英语写作实践中,学生普遍缺乏系统的写作策略和技巧,这导致了他们在表达上的不足。首先,缺乏有效的写作策略使得文章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有效转化为写作内容。其次,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使得学生在表达上显得生硬、不流畅。读思写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范文、进行深度思考、写作实践等方式,结合读思写模式的系统性训练,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水平。

综上所述,英语写作教学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与运用问题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文化素材融入困境、学生态度与资源局限和写作策略与表达能力的短板等问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前英语写作教学中读思写教学模式应用的现状和挑战,并为之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案。

3. 读思写教学模式应用与英语写作教学的挑战

通过问卷分析可知,在英语写作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着文化深入理解困难、文化写作素材缺乏、写作策略匮乏和读思写联系不紧密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阅读促思考、思考贯读写、写作融文化的教学策略,以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英语写作能力。该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个程序,如图1。首先,在学生写作前,根据学生写作任务的性质和体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并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和解构,为学生搭建写作框架和提供写作素材。除此之外,引导学生就写作任务开展头脑风暴和信息交流,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写作内容、写作风格。其次,学生写作的过程,教师不予干扰,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改,秉持发扬优点、弱化缺点的原则进行评价。

Figure 1. Reading, think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mode

1. 读思写教学模式

3.1. 阅读促思考

在读思写教学模式中,阅读是学生思考和写作的基础。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阅读是启发思考的源泉:阅读是向学生介绍新思想、观点和概念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诗词和哲学思想,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从而启发他们的思考。

其次,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还可以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比如,通过了解节日文化,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等方面的感悟,从中获取灵感,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最后,阅读是提升写作技巧的途径: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各种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学底蕴和精湛的艺术表达,通过分析这些作品的语言运用、结构安排等方面,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

综上所述,阅读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融入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启发思考和积累写作素材的源泉,还是提升写作技巧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通过阅读来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3.2. 思考贯读写

思考是阅读和写作相联系的桥梁,具体表现为三方面。

首先,思考引导阅读:在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时,思考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的关键。学生需要思考文化背景、作者意图、作品内涵等方面的问题。这种深入思考能够帮助学生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更好地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其次,思考激发写作灵感:思考是激发写作灵感的关键。通过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思考,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和创作灵感,从而启发自己创作出具有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的作品。

最后,思考指导写作过程:思考是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重要依据。在进行写作时,学生需要思考自己的立场、观点和论证逻辑。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深入思考,学生可以在写作过程中有所依据,保持文笔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深度。

综上所述,思考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融入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还是激发灵感、指导写作过程的关键。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将思考贯穿于阅读和写作的整个过程中,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文化素养。

3.3. 写作融文化

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阅读文化材料、积累文化素材、表达文化知识都格外重要,而写作能将阅读成果和思考成果融汇于一体,以文章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将阅读和思考的成果转化为自己的文字表达,学生可以深入地吸收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写作将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所获得的理解、见解和思想这些成果具体化为文字、语言或其他形式的表达,使之得以传递和分享。写作是将抽象的思想和观点转化为具体的表达形式,使之变得可见、可感知、可交流。

4. 读思写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案例分析

本研究选取了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里面的写作阅读材料“My amazing Naadam experience”,并布置一个写作任务“Write about your festival experience—Corban Festival”,在“读思写”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本研究教学设计的初步框架将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4.1. 深度阅读阶段

4.1.1. 读前导入

首先播放一段关于Naadam Festival (那达慕大会)的摔跤比赛视频,之后教师再结合视频补充与文本相关的疑难词汇,为学生扫除文本阅读障碍。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初步了解内蒙古的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兴趣、猜测本节主题、学习相关词汇,同时形成对范文的阅读期待,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4.1.2. 整体阅读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并回答有关文章主旨、节日习俗、结构布局等相关的多层次问题,例如Naadam是什么时候开展的?Naadam是如何开展的?Naadam开展的意义是什么?这一节日背后的文化是什么?Naadam这一节日又传达了怎样的情感?文章的行文逻辑是什么?你对于如何写好类似文章有什么看法?

该活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所设计的问题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大意,同时获取写作所需的重要句型,对文章那达慕大会的基本信息、行文结构、主题意义等进行详细地理解。

4.2. 深入思考阶段

4.2.1. 独立思考

给予学生充分时间,回答有关问题类似这次节日经历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以及其他想了解的具体细节,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写出该文章My amazing Naadam experience的写作思路以及传递主题的写作方法,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想法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文章的行文布局、重点句型、写作技巧等进行整合与回顾,总结写作思路,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写作传统节日的基本框架。

该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分析、辨别、加工、取舍等形成自己对于本篇文章素材的独特理解,建构自己对于有关传统节日经历的写作框架。

4.2.2. 头脑风暴

学生分小组进行问题讨论,基于老师的讲解和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与同学讨论交流,随后各组呈现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认真听取并及时记录,为后续的独立写作积累素材与经验。

该活动旨在为学生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集思广益,帮助同学再次深入地了解写作的基本要素、结构布局、语言句型、逻辑顺序等方面,方便后续的独立写作能顺利开展。

4.2.3. 写前准备

首先,教师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的任务、类型、要求、情感色彩等基本要求;其次,学生根据写作任务,结合已有知识经验,构建思维框架;最后,学生撰写写作提纲。

该活动有助于学生对写作任务形成清晰的认知,对先前学习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构思自己的写作内容,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

4.3. 深思写作阶段

4.3.1. 写作输出

要求学生运用前面学习的基本框架、文化知识、相关词汇、表达技巧等,独立完成本课的写作任务“Write about your festival experience—Corban Festival”,教师只在学生求助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学生依托阅读所学,将其迁移运用于新的语境中,进行独立写作,进一步理解和内化介绍中华传统节日及其文化这一主题的意义。

该活动旨在进行写作输出,将所学知识外化于文,提高学生用英语介绍传统节日的写作能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践行核心素养。

4.3.2. 师生共评

通过小组互评指出小组成员的词汇、语法、句型和常见错误,小组成员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文章好的观点和思路;通过自我修改打磨自己的文章;通过教师评阅进行专业评改,重点关注作文的语言措辞、结构布局、行文逻辑等要点,并推选优秀文章进行全班朗读展示,邀请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途径和方式、写作方法和思路,让其他同学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借鉴。教师还可以将此次作文录入学生的成长档案袋,为学生日后反思与进步提供资料参考。

该活动旨在巩固完善学生的写作成果,基于此实现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的促学功能,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真正做到用英语写好中国故事。

5. 结论

透过读思写教学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写作教学有效结合,使文化润疆战略在新时代背景下展现出其深远的社会价值与文化意义,特别是在教育领域,展示了其对提升学生文化认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性。利用“读思写”教学模式,将英语写作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不仅解决了文化输入与输出的难题,还成功地促进了英语写作教学的发展,实现了跨文化交流能力与文化自信的双重提升。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深刻理解,还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所需要的坚实文化基础添砖加瓦。因此,未来文化润疆工作的持续深化,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得到传承与发展,促进英语教学的进步。

基金项目

喀什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KD2023KY028。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 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9/26/c_1126544371.htm, 2020-09-26.
[2] 何中华. 读书·思考·写作三位一体[J]. 文史哲, 1994(4): 79-84.
[3] 王凤瑜. “读、思、写”结合的模式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J]. 课外语文, 2014(18): 58-59.
[4] 许颖. 线上线下读思写模式在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22, 45(1): 15-20.
[5] 罗晓杰, 黄锡汝. 读思写整合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23, 24(1): 37-41.
[6] 刘勇, 昌瑄, 高露. 读、思、写: 让整本书阅读走向深入[J].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1):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