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研究——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为例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System”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book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Taking the Unified Edition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for Grade 5 as an Example
摘要: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引领下,小学语文教育领域迎来了深刻变革,“练习系统”作为教材体系的四大组成要素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教材编制团队紧密围绕语文教学目标、课程大纲及学生学情,构建出促进学生知识拓展与能力提升的“练习系统”。本研究旨在剖析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练习系统”的特点与价值,探讨该系统在实际教学中的使用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2022 Edition), the field of primary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has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The “exercise system” as one of the key components of the textbook system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he textbook compilation team has closely followed the language teach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guidelines, and student learning conditions to build an exercise system that promotes students’ knowledge expansion and ability improvement.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features and value of the “exercise system” in the newly compiled primary Chinese textbooks, and explore the use strategies of the system in actual teaching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help promo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in teaching quality.
文章引用:罗梦瑶.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研究——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为例[J]. 教育进展, 2024, 14(11): 358-363.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112064

1. 引言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全面推行,小学语文教育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标准的深入实施不仅深化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也推动了教材内容的完善与优化。在这一背景下,“练习系统”作为语文教材体系的基石,与课文系统、知识系统、助读系统等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语文教育的“大厦”[1],其特点和价值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本研究试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的练习系统为例,分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特点与价值,并探究其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2. 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特点分析

2.1. 结构科学,循序渐进

新课标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性纲领,对研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练习系统至关重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紧密贴合新课标理念,通过构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练习系统”,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2]。该系统主要由课文练习与单元练习两大板块构成,体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与《桂花雨》一课为例,在其课文练习方面均展现了练习设计的层次性与科学性。它们不仅都关注基础字词的记忆巩固,并融入分角色朗读活动,以读促学,强调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情感、深化理解。进一步地,引向对课文内容与主旨的剖析,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最后《落花生》一课则是通过小练笔的形式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练习环环相扣,层次分明,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单元练习同样遵循了层次性与全面性的设计原则,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国民间故事”为例,从“讲民间故事”这一基础环节出发,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逐步过渡到“故事缩写”以锻炼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与概括能力;通过“词句段运用”专项练习强化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仿写课文”则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创造性与个性化表达;最后,通过“日积月累”板块来拓宽学生知识面,丰富学生文化底蕴。整个练习系统设计既顺应了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又确保了知识的吸收与内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题型多样,针对性强

通过对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的课后与单元练习题的统计,不难发现其练习题型涵盖广泛,设计多样,既有传统的问答题、阅读题、习作题,也创新性地融入了填空题、选择题等多种形式的题型,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景阳冈》与第六单元《跳水》一课则是采用填空题的形式以帮助学生梳理理解长篇类课文的主旨。多样化的题型设计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提升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不同的题型也承载着不同的教学目标,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练习中的“交流平台”模块提供了四种阅读方法,鼓励学生采用多种阅读策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3];其次,“词句段运用”则以填空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精准概括段落大意,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最后,“读一读,照样子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的练习,在加深学生对成语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与表达能力。练习系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形成了集听、说、读、写于一体的综合训练体系,全面覆盖语文学科的核心技能要求。学生通过练习系统,深入理解掌握知识点的同时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

2.3. 贴近生活实际,突出综合实践性

“练习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际操练的平台,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其综合实践性。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练习系统”注重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起学生生活与课文之间的连接点,引进生活要素,创设生活情境,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操练。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单元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民间故事”编演一个课本剧,由此就创设了学生是小导演的真实情境,要求设计各色人物的衣着、语气、动作等,这需要学生在对课文文本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在角色扮演中深入体验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调动语言运用与审美能力[4]。这类练习题建立起学生生活和课本内容的桥梁,沟通课内和课外,调动了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素养,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拓展性。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练习系统”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在实践活动中拓展学生语文能力训练平台,体现其综合实践性和拓展性。

2.4. 注重阅读,关注学生知识拓展

新课标积极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阅读理念,该理念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该系统注重学生拓展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课文习题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探索更广阔的阅读世界。以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该单元聚焦于古典名著的阅读,单元练习中特别设置了“快乐读书吧”课外阅读导读栏目,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鼓励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技巧和策略应用于课外阅读中,增加阅读量,拓宽阅读视野,这一栏目不仅介绍了诸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经典名著,还进一步推荐了众多想象力丰富的人物和作品,为学生搭建了从课内阅读自然过渡到课外整本书阅读的桥梁。将课外阅读训练正式纳入教材体系,标志着阅读教学的新方向——教师需在教学中积极落实阅读训练点,确保拓展阅读目标的实现,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促进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练习系统”通过强化阅读、拓宽视野,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立体、多元的阅读空间。

3. 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价值导向

3.1. 体现新课标教育理念,促进教材功能最大化

“练习系统”与新课标教育理念相契合,是小学语文教材功能发挥的重要一环。“练习系统”关注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如字词、句段的理解与运用,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如阅读理解、写作训练、口语交际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素养。新课标强调实践性,“练习系统”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该系统能够正确把握新课标小学语文教育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充分考虑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通过选取富有教育意义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此外,新课标提倡跨学科学习,“练习系统”的设计也融入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元素,例如: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课后练习需要结合抗美援朝的历史来帮助理解课文重点句段的含义,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迁移。

3.2. 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学生全方位发展

“练习系统”为学生学习与能力发展提供了支架,通过“练习系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练习系统”不仅包含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如字词记忆、句段理解、语法运用等,并融入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促进知识技能的发展。“练习系统”通过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例如,阅读理解题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习作题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此外,“练习系统”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单元练习“口语交际”板块都鼓励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小组协作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

3.3. 辅助教师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练习系统”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参考。参照“练习系统”,辅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教学重点,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为备课提供有力支持。“练习系统”中的题目和题型与教学目标高度贴合,为教师备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思路。教师可以根据“练习系统”的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有序。根据新时代课程标准体系,教师可以通过“练习系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掌握情况,进而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教学行为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升教学效果。此外,“练习系统”也是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学生练习完成情况的观察和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需求,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3.4. 融入价值观教育,回应社会需求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其教育目标与社会的整体需求和发展方向紧密相连。“练习系统”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体系的一部分,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训练,还十分重视对其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在“练习系统”的设计中,往往会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具体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进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小学教材“练习系统”的设计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在改革过程中,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关注社会的需求和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练习系统”的内容和形式,反映社会的热点和难点,回应社会需求的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问题和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念。

4. 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使用策略

4.1. 统筹整合,完善教学思路

小学语文教材的“练习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每道习题切实落实小学学段教学的整体要求。教师在使用“练习系统”前应统筹所有练习题,在整个学段的整体规划下,整合知识和能力点,明确该课的定位,从而在备课中明确方向,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比如同样是“读写结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单元练习中要求学生将所学单元所学课文进行缩写,侧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单元练习提出“试着将课文《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以及下册《古诗三首》课后练习“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将其中一首古诗改写成一篇短文。”侧重在改写中培养学生的转换思维,提升学生的描写能力。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体会课文内涵与情感,尝试描写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则指向学生的独立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在选择“读写结合”的教学内容时,应该统筹整合小学阶段所有的“读写结合”习题,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根据习题的定位有所侧重,避免知识和能力的重复训练,从而完善课堂教学思路。

4.2. 交叉融合,秉持跨学科教学原则

跨学科教学是新课标关注的焦点。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应使学习在与具体情境相似的环境中发生,用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为此,学习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化的处理,而是主张弱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融合。“练习系统”的设置具有不可逆转性,但使用条件具有可更改性,从而在语文教学实践场域中实现“练习系统”使用方式的调整成为可能,也为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有效使用提供了新的实践思路。例如,将历史知识融入语文课文的阅读理解中,或者利用科学现象进行说明文的写作练习等,跨学科使用“练习系统”打破了学科壁垒,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跨学科的整合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练习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完整和系统的知识体系。正是在跨学科背景下使用“练习系统”弥补了练习题设置启发性不强的弊端。

4.3. 高效练习,重视“练习系统”评价功能

“练习系统”的评价功能包括学生解题成效的评价及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思。深入践行陶行知先生“一课一得”的教育理念,即“每堂课应聚焦于一个核心目标,确保每位学生,无论其学习层次如何,都能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实质性收获”[5]。语文知识的习得要在“一课一得”基础上实现一练一得的目的,在改变语文教科书课后练习题繁杂现状的基础上,切实推动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高效运转。大量的练习训练使学生陷入练习怪圈,以多取胜成为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标杆。在实际语文练习题使用过程中,大量练习题充斥着学生的学习场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也指出练习应少而精,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一练一得的理念,在使用的过程中推进一练一得的理念形成。所以教师要在贯彻一练一得的理念基础上对练习题进行二次开发,实现知识点、能力点的整合。密切关注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剖析学生解题时遇到的难点与困惑,从源头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 结语

新课标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练习系统”呈现出了循序渐进性、实践性与针对性等新特点,展示出“练习系统”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助力教师教学及回应社会需求等方面的价值。基于此,教师亟需结合具体教学实际采取针对性的使用策略,发挥出小学语文教材中“练习系统”的教育性价值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仁增. 以语文要素为核心的单元整体备课策略——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J]. 小学教学参考, 2020(10): 1-4.
[2] 郭微微.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课后习题的作用与教学探索[J]. 天津教育, 2022(27): 165-167.
[3] 张萍玉.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课后习题在教学中的实践方法[J]. 亚太教育, 2022(9): 106-108.
[4] 林建芳. 如何创造性地复述民间故事——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整体教学为例[J]. 新教师, 2021(7): 26-28.
[5] 傅舒婷. 部编版小学语文中年级教学“一课一得”实施策略研究——基于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J]. 山海经: 教育前沿, 2020(8): 010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