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以评促建”与督导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融合机制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Promoting Construction by Evalu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upervision Work in Universities
摘要: 本科教学评估是教育部常态化的监测和督促高校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即“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教学督导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学科研引领、专业建设指导和决策咨询,起着非常重要的监督、检查和引领、指导作用。
Abstract: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o monitor and urg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That is, “Promote Construction by Evaluation, Reform by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by Evaluation”. In this process, Supervis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inspection and guidance through teaching and research guidanc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guidance and decision-making consultation.
文章引用:李涵, 安成日, 张晓峰. 高校“以评促建”与督导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融合机制研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11): 364-36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112065

1. 引言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1]。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推动教学评价科学化、个性化。教学督导能够选择组织教材、考查教学效果,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以及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是高校为保障教学质量而自主建立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制度[2]。因此,在整个教学评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监督、检查和引领、指导的作用。

从系统论角度分析,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和督导工作是分属不同系统的行政和教学要素。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融合强调一个工作系统或有机体内部不同要素、不同部分之间以及要素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即要发挥这些要素、部分和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实现整体功能的优化和提升。“以评促建”与督导工作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高校“以评促建”与督导工作高质量发展要通过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线上线下工作组织和平台,以协同工作的方式促成二者完整高效的连接与融合。

2. “以评促建”是推动督导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

“以评促建”是发挥督导工作提升教学水平的难得契机,高校既要对此高度重视并做好迎评准备;还要确保教学正常有序,督导工作也要正常开展,并将其视为开创督导工作新局面的重要抓手。

2.1. 有助于增强督导工作权威性

“以评促建”工作由教育部主导,关乎学校、学院和每位教师、学生的切身利益,各方面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督导工作开展起来能够更加顺畅。尤其是迎评工作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教师会更加全身心地投入教学而不敢有丝毫松懈,对督导工作自然也会更认真地对待,督导工作的权威性也会进一步增强。

2.2. 有助于加强督导工作自身建设,尤其是督导工作制度建设

在迎评中,督导会在学院领导统一部署下深入教学一线,除了听课,还要帮助学院和教师做好迎评各种准备。有了迎评的约束和激励,特别是学校和学院会出台相关迎评政策和措施,并使之与学院和教师切身利益相挂钩,督导都会对照学校和学院迎评要求,查缺补漏,尤其具体细节和要求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推动了督导工作朝更加专业化、系统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2.3. 有助于提升督导自身素质,更好地起表率作用

“以评促建”首先受益的是督导,因为他们必须先学习相关文件,并深刻领悟,还要贯彻到实际督导工作中,以身作则地认真备课、授课,对自身素质是很大的提升,也必然以示范效应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2.4. 有助于充分发挥督导工作的社会功能

“以评促建”是全方位工作,要通过教师的教书育人过程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并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有效实施。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严格督导,正确引导、合理疏导、科学指导非常关键。以评促建中对督导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是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督导的社会功能。

3. “以评促建”要求以高水平科研引领督导工作高质量发展

如今各高校教学督导队伍基本上都是专家型“督导团队”,督导科研水平都非常高,除了听课、交流,还肩负以此帮助教师提升科研能力的使命,也延伸到对学校教学工作总体运行状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反馈、咨询和指导,对学风、教风、校风建设进行检视,为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决策信息与情报,督导工作的内容与范围逐渐拓展和丰富。

“以评促建”既要求督导深入课堂,也要求督导结合评估精神和迎评的各种规章制度审核教师们的各种教学文件和科研成果。教学和科研本就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是分不开的,教学与科研具有一致性,教材、课程、学科都是科研的产物。对高校教师而言,学术研究是其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的提高,教改论文的撰写和课程质量提升都离不开教师学术研究水平的提升。事实也证明,绝大多数教学能力比较强的教师,通常科研实力也比较强,绝大多数教学名师也往往都是教学和科研双突出,科研与教学相长做得都非常好。各高校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也都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尤其强调科研对教学的引领作用,不仅要求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申报教学改革项目、撰写教研论文、参加教学评奖,同时还要求进行学术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参加学术成果评奖。这种教学与科研并重的价值导向,对广大教师提升教学质量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研究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也是提升课程质量的根本,更是提升督导工作质量的根本。

从迎评开始,督导就应和学院领导及任课教师切磋如何通过“以评促建”提升教学质量和督导工作质量,尤其有必要就学术研究引领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达成共识。多年来,从教育部到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学术研究对教学的引领作用,出台各种科研激励政策,包括资助立项、发表论文等,鼓励教师积极申报从国家到省、市、校各级各类科研、教研项目,鼓励和奖励教师发表科研、教研论文,参加各种教学竞赛,科研对教学的引领作用也十分显著。

高校督导不仅是教学、管理的行家,很多还是科研翘楚,有的还享誉国内外,科研上自然经验丰富,对任课教师能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表现在迎评工作中,许多高校的督导们都能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和教研论文,充实了迎评工作成果,以实际行动为“以评促建”添砖加瓦。各高校选拔教学督导,除了要求教学方面的成就比较突出以外,一般也都要求具备较强的科研实力,在学术研究方面有丰硕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本科教学评估绝不是单纯的教学评估,其中也隐含着对教师队伍科研实力的评估,对督导的科研要求更高。

督导工作的实践证明,科研实力差的教师,往往教学内容也缺乏应有的深度,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高校的本科教学不同于初高中教学,不仅使其知其然,更应使其之所以然。高等教育追求的最终目的是知识创新,而不是现有知识的简单传授,是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知识创新和知识运用能力提升只能通过科学研究实践才能获得。 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的“以评促建”必须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督导应以自身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引领和督促广大教师加强教学、科研平台建设,使本科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对此,在“以评促建”中督导应明确教学中学术研究的重要地位和其对教学科研的导向与引领作用,督促教师加大对学术研究的投入力度,引导教师将学术研究和教学科研结合起来。脱离学术研究引领来谋求提高教学质量是一句空话。但也不能由此落入“唯项目”“唯论文”“唯获奖”的另一个极端,而忘了提升教师教学质量这一督导工作本意。

4. “以评促建”助力形成专业化、制度化督导工作体系

“以评促建”最终要落实到督导工作的专业化、制度化建设上,以此推动督导工作高质量发展。督导工作专业化、制度化是督导工作一定时期的专业评价标准,要注意“多维数据获取与整合,保障评价完整性”[3]

4.1. 专业化督导工作体系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

专业化督导工作体系需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一是须以为服务教学为根本宗旨,要有理论、纲领和具体的标准;二是督导工作范围要明确,要成为高校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三是要建立对督导进行长期专业教育和培训的机制;四是督导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广博的知识面以及跨学科知识和沟通能力,为此,必须同时保证有合理的教学督导选拔机制;五是建立科学的督导教学评价体系,并在督导自律范围内对教师的教学做出评判,对督导的教学评价和督导行为各级领导应予以支持;六是大数据时代加强督导工作信息化建设,规范督导教师听课笔记等文本资料,补齐短板。

4.2. 专业化的督导工作体系建设的标准

专业化的督导工作体系是做好督导工作的依据和保障。注重通过提升督导工作专业化程度来推动督导工作制度化建设,“以评促建”是非常好的契机。为此,第一,必须建立并完善经常性督导工作沟通机制,尤其是督导与学院领导、教师的经常性沟通机制;第二,启动督导与辅导员定期联系机制,通过辅导员了解学生对教师授课的反映,并及时反馈给督导;第三,完善督导与学生的经常性沟通机制,以此向学生了解教师授课情况,并及时反馈给教师;第四,完善督导对意识形态和敏感话题的预警机制,包括经常提醒教师在授课中注意贯穿课程思政,严守政治纪律,帮助教师认清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第五,注意督导工作与学校、学院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相结合。督导也可作为学校、学院的师德师风监督员,除完成学校、学院交办任务,还要定期对学校、学院的师德师风建设进行调研,以此推动教师在三尺讲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特容易出现对督导工作定位模糊的情况,往往会认为督导工作是教学辅助工作,包括对督导听课笔记中提出的建议不够重视,对建立督导与辅导员、学生、学生组织、校分管学生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不够重视,督导定期工作总结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等情况。这些问题可以借助“以评促建”通过制度化予以完善。

4.3. 专业化的督导工作体系一定要立足教学实践,并注重教学实践的结果

“以评促建”使督导工作得到了充分的检验,在此过程中,真实的教师教学实践结果通过督导组成员提交到专业化平台中的过程材料以及面对面汇报等方式反映出来。构建专业化的督导工作体系必须以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教学实践并注重教学实践的检验和结果反馈,以此追踪决策和督导。

5. “以评促建”中充分发挥督导工作的参谋咨询功能

由于督导工作关乎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督导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就成了落实“以评促建”的关键。当前,各高校的教学督导大多是拥有高级职称的某个专业领域的学者或教学管理领域的专家,教学经验丰富,亦有退休或即将退休的资深教师,与任课教师无直接利害冲突,评价往往相对客观公正,即:对教学成就的描述比较客观理性、对问题的分析比较深刻、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比较中肯和可行。这种勤于思考、长于分析、敢于直言,善于献策的奉献情怀和科学精神,决定了教学督导在“以评促建”中的参谋和咨询作用不可小觑。

督导工作在高校学科和专业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参谋咨询功能主要表现在:督导在实际工作中会发现许多问题,如某专业学科建设情况,每位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学院和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学生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评价、对教师授课内容的理解程度、对教师教学环节以及学院教学管理的评价和建议等等。这些信息都汇聚到督导处,形成难得的第一手“信息资源”,成为学校“以评促建”提升教学质量的宝贵财富。

然而,督导工作在“以评促建”中的参谋和咨询作用常常被忽略,仅局限在听课、监督、引导、交流和年终提交听课笔记上,其在高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决策咨询功能没能完全挖掘出来。为此,一是建议学校和学院建立与督导定期双向交流制度,及时向督导了解高校管理、学科建设、各专业任课教师授课情况,以及学生对学校管理、学科建设、专业教学的各种反馈,向督导咨询解决上述问题好的建议;二是通过一定激励和约束机制要求督导围绕上述问题撰写咨询报告并提交相关部门;三是编制督导工作简报,定期或不定期刊发督导的工作心得和咨询建议;四是定期召开督导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座谈会,集思广益;五是安排讲座,邀请督导传经送宝;六是在“以评促建”整个过程中,广泛吸收督导参与;七是通过“以评促建”推动督导决策咨询功能制度化。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把咨询报告写成应付差事的流水账,或把座谈会开成应景会;教导的咨询建议也应尽力避免人云亦云,既要有真知灼见,还要切实可行;学校有关部门和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督导建议和咨询报告,认真阅读,及时反馈;切实可行的建议要及时落实,摸不准的前瞻性建议也可在充分酝酿基础上试点。

6. 结论

高校“以评促建”与督导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立足高水平教学实践、抓住高质量发展为契机、制定高水平标准、加强高水平科研引领,引入高端教学平台、进行高水平督导工作体系建设、加快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推动高水平教学,该系统工程才能得以实现。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委托项目“新文科背景下政治学一流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项目号:SJGZ20220056);2022年度黑龙江大学高等教育教学“双万计划”重点委托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政治学一流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项目号:2022A10)。

参考文献

[1] 杨勇, 蒋馨岚. 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J]. 领导科学论坛, 2022(1): 130-132.
[2] 施长君, 张丽. 高校教学督导的属性、机制与路径优化[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3(9): 19-23.
[3] 徐升槐. 高校“教、学、评、管”一体化平台构建与应用探索[J]. 大学教育, 2004(17): 29-32,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