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完形填空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由学者Wilson Taylor在1953年首次设计。完形填空作为一种可信赖且有效的手段,用以检测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水平,它不仅是标准化综合语言能力评估的组成部分,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课堂的语言教学实践中[1]。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学界对完形填空这种测试形式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研究,客观分析其作为测试形式的优势和局限性。完形填空基于格什塔心理学派理论成果,人的大脑有整体识别图形的能力。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在面对文本一些词语被删除的情况下,学生对所使用语言的熟练度越高,还原程度也越高[1]。完形填空作为一种综合语言能力考查的测试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它不仅考查词汇、语法知识,还涉及阅读理解和逻辑推理等多方面的能力。这一题型要求考生从文本中心出发,理解文本结构,捕捉关键信息,正确推断空白处词汇。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理解、逻辑推理、词汇掌握以及快速阅读能力。
本文通过对重庆市近五年的中考(A卷)完形填空题的文体特征,考点设置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分析,期望为初中英语教师提供教学启示,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 完形填空题的文体特征和考点设置
2.1. 文体特征
重庆市近五年的五份中考A卷中,完型填空题的语篇选择情况如表1所示。总体来看,五份试题中完形填空题体裁都是记叙文,主题语境包含了“人与自我”(2018年、2020年)和“人与社会”(2029年、2021年、2022年、2023年)。所选文本基本从作者本身或者身边人出发,讲述一段故事或者经历并从中投射出一定的道理,体现了所选语料的价值立意和教育功能。
Table 1. Features of examination text style
表1. 试题语篇文体特征
年份 |
体裁 |
主题语境 |
题材 |
2018年 |
记叙文 |
人与自我 |
文本着重讲述了Lily如何面对挑战和失望,以及她如何处理自己的梦想和自尊。 |
2019年 |
记叙文 |
人与自我 |
文本主要讲述了一位母亲因为生病需要休息,孩子们需要接管
家务,展示了家庭成员间的相互依赖与合作。 |
2020年 |
记叙文 |
人与自我 |
文本通过具体的事件和对话,讲述了学生在高中陶艺课上为老师
制作礼物的经历。 |
2021年 |
记叙文 |
人与社会 |
文本通过叙述Anna和Alex帮助妈妈做香蕉蛋糕并送给经历丧父
之痛的邻居Mrs. Brown的故事,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温暖。 |
2022年 |
记叙文 |
人与社会 |
文本描述了作者与祖母之间的互动,以及他们在停电时共同面对
困境的经历,展示了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关系。 |
2023年 |
记叙文 |
人与社会 |
文本主要描述了Siene作为一名女性在以男性为主的职业(消防员)
中的成就,以及她和其他女性在性别平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
突破。 |
2.2. 文本难度
笔者将完型填空题补充完整,将文本放入由外研社所研发的外语教学数字平台WE外语智慧测试文本的单词数、Flesch Reading Ease以及SMOG,如表2所示。Flesch Reading Ease根据美国Rudolf Flesch博士的统计方法,计算依据句子的字数和句子中含的音节数等,数值在0和100之间,数目越大,文章越容易读。SMOG由G. Harry McLaughlin设计,数值大致体现需要接受多少年正规教育可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程度。
根据统计结果,重庆市近五年(A卷)的文本长度在232~270之间,平均值在298.4。表2显示,2018、2020、2021、2022年的文本属于容易阅读(“easy”,介于80~90之间),2019年文本属于很容易阅读(“very easy”,介于90~100),而2023年的完形填空属于较容易阅读(“fairly easy”,70~80);学生需要大致经过6~8年的学校教育才能够理解中考完形填空题的文本,说明完形填空题的文本基本上是能够用于中考的。
Table 2. Reading level of text
表2. 文本难度
年份 |
单词数 |
Flesch Reading Ease |
SMOG |
2018年 |
255 |
85.10 |
7.27 |
2019年 |
251 |
91.15 |
6.12 |
2020年 |
232 |
87.93 |
7.27 |
2021年 |
234 |
86.28 |
6.73 |
2022年 |
270 |
87.84 |
7.52 |
2023年 |
250 |
77.54 |
8.35 |
2.3. 考点设置
2.3.1. 考点分布
重庆市2018~2023年中考英语(A卷)的五份试卷中,完形填空的考点分布如表3所示。从表可知,完形填空题考查频率为动词、名词、形容词、代词、副词、连词、介词。实词考查频率高,其次才是虚词。在分析考试题目的考点分布时,可以观察到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代词是每年考试中的固定内容。这些考点主要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在特定的语境中正确理解并选取恰当的词语。它要求学生不仅充分理解所给文本,还要能够结合整个文章的特点来挑选最合适的答案。
Table 3. Key exam focus areas
表3. 试题考点设置
年份考点 |
动词 |
名词 |
形容词 |
副词 |
连词 |
介词 |
代词 |
2018年 |
3 |
1 |
1 |
1 |
2 |
1 |
1 |
2019年 |
3 |
2 |
1 |
1 |
1 |
1 |
1 |
2020年 |
2 |
2 |
2 |
1 |
1 |
0 |
2 |
2021年 |
2 |
2 |
2 |
1 |
1 |
1 |
1 |
2022年 |
1 |
3 |
2 |
2 |
0 |
1 |
1 |
2023年 |
2 |
2 |
2 |
1 |
1 |
1 |
1 |
均值 |
2.6 |
2.4 |
2 |
1.4 |
1.2 |
1 |
1.6 |
2.3.2. 考查能力
完形填空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单项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这种题型要求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逻辑结构,正确运用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因此,解答完形填空题时,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扎实的词汇和语法基础,以及敏锐的逻辑思维能力。如(2023年A卷):Siene is a firefighter in the USA. It isn't easy to become a firefighter there. Many people try, but a lot of then 31. Also, in the past firefighting was always a job for men. Now there are women firefighters. When Siene was five years old, it was her dream to become a 32.
31. A. succeed B. pass C. fail D. fight
32. A. policewoman B. firefighter C. scientist D. doctor
上述两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上下文的理解把握。根据故事情节,文本第一段就提到作者的职业。其次通过阅读挖空处(31题)的前后两句话以及提示词“but”可以确定两句话之间存在相反语义关系。如果考生解题时没有理解上下文内容,就很容易误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关注培养学生的上下文、语境理解能力。
3. 教学启示
3.1. 教学方面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语言能力包括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以及各种策略的能力,这些能力在学生参与特定情境下的相关主题语言活动时得到体现,表现为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2]。完形填空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涉及的语言知识通常在语篇中呈现[3]。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完形填空题的理解,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提升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学科素养。
3.1.1. 词汇知识
词汇是完形填空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关系到考生能否正确理解文章,还直接影响到能否准确填入合适的词语。因此,提升词汇知识和运用能力对于提高完形填空题的得分至关重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如小说、科技文章等等,以便学生在不同上下文中学习和使用新词汇。通过例句和故事来展示词汇的使用,使用词汇卡片、词汇游戏或者在线词汇工具,使学习过程更有趣。定期对学生的词汇知识进行评估,并且提供具体的反馈。最重要的是要教授学生制定词汇学习计划,并且督促学生完成目标,教师要定期追踪学习进度。如果学生能掌握充足的词汇量,并且能在语境中正确使用,完形填空题提分就完成了大半。
3.1.2. 语篇知识
完形填空是在完整的语篇中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研读和分析语篇的能力[4],帮助学生形成语篇结构意识,形成从语篇角度解题的新思路。从而提高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遵循“What-Why-How”的语篇研读路径[4],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出发,形成有效的语篇学习和解题策略。
从本文所列举的五份试卷可以看出,完形填空题以记叙文为主,但是这不代表只考察记叙文。因此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和学习不同的语篇,熟悉不同的语篇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语篇内容虽然多变,但是结构是有限的。英语教师在完成完形填空题的训练后,可以充分利用语篇,引导学生对语篇结构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如2023年(A卷)就是典型的叙述性结构,按照时间和逻辑顺序发展故事情节。从“介绍挑战和背景”(成为消防员的困难和Siene的梦想)到“展示解决方案和结果”(通过培训、技能获取和坚持),最后“强调主题”(实现梦想需要坚持等待)。2022年(A卷)也是记叙文。文本的语篇结构从“是什么”(城市灯光使星星隐藏,Sally无法看到星星),到“为什么”(城市灯光太亮;电梯停电造成恐慌和黑暗),最后“怎么办”(Sally和她的祖母通过唱歌在电梯中克服恐惧,最终在晚上成功看到星星)。
3.1.3. 阅读策略
做好完形填空的关键在于立足全篇,理解语篇知识。它要求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又要领悟语篇思想。由此可见,完形填空题既考查学生的表层理解能力,也考查深层理解能力。因此,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如学会在同一句前后词或者前后句中发现线索,在理解中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文本提供的信息,体会到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准确的找到答案。考生做完形填空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在选项间徘徊。对于这一问题,需要考生理解词义在不同语境中的区别:程度的深浅、范围的大小、感情色彩的不同、事物发展过程的阶段等等。有一部分命题与单项选择题相似,但是在完形填空中考查则是考查学生在语篇中对词汇的理解。教师教学中要多帮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汇,除提供中文释义外,也可通过英文释义的方式解释词汇本身的含义,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理顺故事发展情节,因果关系等。
3.1.4. 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理等方面的水平。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思维品质的培养在有效完成完形填空题是有必要的。
完形填空本身也是一种阅读。文本体裁的多样性,内容的适切性,以及主题的探究性,为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提供了保证[5]。不同体裁的文本对应考查的思维品质也不同。应用文主要关注于客观事实的呈现,因而它检验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和摄取程度,其中涉及的认知活动包括记忆和理解;叙事文则能够评估学生对叙述进展的预见、推理和创造力,以及他们延续故事的能力;议论文评估的是学生分析论点、理解作者态度及表述自己观点的技能;而说明文则侧重于评价学生梳理事件顺序和创作概要的技能。基于此教师要广泛选择不同体裁的文本,学习语篇知识和词汇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3.2. 命题方面
完形填空题在评估学生能力方面具有高效度,尽管编制这些题目需要较高的专业技能且非常耗时。然而,在常规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需要自行设计考题来测试学生。一份优秀的的完形填空题能够全面考察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和逻辑推理。它依托真实语境,提高语言应用和语感。题目设计灵活多变,可根据不同水平调整难度。此外,它的客观性较强,便于标准化评分,同时有助于教师诊断学生的具体学习弱点。因此教师在命制完形填空题时,需要着重考虑以下试题设计问题:1) 选材要新颖,将文化、语言知识、教育等融为一体[6]。2) 完形填空题第一句应该是完整句,通常不挖空为学生提供完成题目所需要的语境。3) 挖空词要以实词为主,同时兼顾考查虚词,有难有易[1]。4) 短文难度应该适合目标考生的语言水平,需要标注的汉语生词不超过三个。5) 答案必须是唯一的,不应出现可接受答案。6) 平均删词间距应该不少于七个词。删词间距太小,会影响学生完成题目;反之,过多的语言信息会影响考查效果。
4. 结语
完形填空题不仅检验学生的英语语法和词汇知识,还评估他们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在教授解答完形填空题的技巧时,教学应该超越单纯的语言知识讲解和练习,而应当包括:基于语用学的教学,涵盖语用知识、能力和意识;在真实情境中识别并运用恰当的语言;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理解技巧;强调文化意识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