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路径
The Unit-Wide Instruct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Based on Performance Assessment
摘要: 文章以外研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中的M12“Save our world”单元为例,探讨了如何运用表现性评价来促进单元整体教学,实现教学的育人价值。这涉及三个关键要素:评价目标、表现性任务和评分规则的设计和实施。教师需要以评价目标为指导,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并利用表现性任务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同时,评分规则应作为教学和学习方向的指引,以促进教学、学习和评价的一体化实施,进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可以有效地将评价融入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uses the “Save Our World” unit from the ninth-grade upper-level English textbook b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how performance assessments can be employed to enhance unit-wide instruction and achieve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is involves three key element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ssessment goals, performance tasks, and scoring criteria. Teachers must align their teaching with assessment goals to ensure the achievement of instructional objectives, utilizing performance tasks to stimulate deep student learning. Additionally, scoring criteria should guide both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struction,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ultimately fost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re subject competencies. Through this approach, educators can effectively integrate assessment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facilitating students’ holistic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喻梦瑶. 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路径[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11): 131-136.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11777

1.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强调,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应以评价为导向,而评价也应致力于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1]。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单元评价则是检测学生完成单元学习后达到的水平。然而,当前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未对评价环节引起重视,即使有评价环节也通常采用传统的纸笔测试。这种测试方式只能衡量学生的知识水平,即“知道什么”,而无法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即“能做什么”。这使得测试难以评估21世纪所需的创造性和问题解决等复杂高阶技能,而表现性评价则能够弥补这一不足。

表现性评价接近真实的情境中,根据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或结果进行评估[2]。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单元学习的素养目标。它指向深度学习和高阶思维能力,有助于改善教学和学习过程。本文结合初中英语单元教学的实际案例,探讨了如何设计有助于学生实现单元学习目标的表现性任务,并提出了表现性评价在促进单元整体教学实施方面的具体路径。

2. 表现性评价的内涵

表现性评价是指教师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生活情境,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经验解决某个新问题,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现状[3]。一个完整的表现性评价应包含三个关键要素:首先,目标,即期望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其次,表现性任务,即学生需完成的任务或作业,旨在激发学生表现,为评价目标的达成提供直接证据;最后,评分规则,即评估和解释学生对目标掌握程度的标准,通常以描述性方式呈现不同水平的期望,为学生学习提供参考,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对错评价。

该评价方式通过设计任务激发学生的表现,由于任务本身没有固定答案,因此需要依据评分标准来评估学生的表现。但是如果任务未能要求学生运用和展示批判性思维、创造力等复杂学习成果,那么它就不符合表现性评价的真正要求。判断一个评价是否为表现性评价,不能仅凭任务形式,更重要的是看任务所评价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将表现性评价纳入初中英语单元教学中,以评价目标、表现性任务和评分规则的设计与实施为核心,明确评价目标,构建综合的评价体系,以实现单元评价。

3. 表现性评价对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

表现性评价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将评价活动与单元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实现了教、学和评的有机融合。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全面衡量学生在单元学习后的核心素养水平,而且通过真实情境中的任务设计,促进了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4]。表现性评价能深度整合单元整体的评估过程,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了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变。因此,表现性评价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深度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教学策略,对于提升初中英语单元教学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它帮助教师聚焦单元目标,明确单元教学的方向。其次,它提供了关于学生在单元学习进展的实时反馈,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内容、方法和进度与学生的需求和学习效果相匹配。最后,表现性评价强调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能力建设,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我评价过程,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还促进了元认知技能的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样,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更加明确方向,并且更好地帮助学生落实任务,促进素养目标的达成。

4. 实施路径

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的三个核心要素必须保持一致。评价目标应与单元学习目标相一致,体现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应根据单元内容和主题设计评价目标,明确教学的方向和问题。表现任务是学生参与的一系列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完成任务,展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评分规则用于收集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证据,帮助教师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监控教学和学习的效果,使“学得怎样,教得如何”更加明确。

本文以外研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中的“Save our world”单元为例,探讨了如何运用表现性评价来促进单元整体教学,实现教学的育人价值。

4.1. 主题整合,目标定位

在《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强调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单元主题的确立,是基于对单元内各语篇内容的深入解读和整合,旨在挖掘其育人价值。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单元学习赋予生活的意义,提炼出主题,并以此指导教学和学习过程,确保单元的完整性。

以M12“Save our world”单元为例,其主题为“绿色环保”,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范畴,具体内容包括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原因、环保意识和行动。本单元的核心问题为“我们如何使学校变得更加绿色?”围绕这一主题,学生将参与一系列语言活动,探讨中学生如何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保。基于此,本单元的评价目标如下。

(1) 学生将通过口语和书面语的形式,正确理解和运用相关词汇、短语和句型,归纳语言结构,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

(2) 学生将通过网络搜索,了解环境问题和危害,提出环保建议,提升环保意识,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3) 学生将围绕“如何创建绿色校园”这一问题,进行跨学科学习,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结构化。

(4) 学生将学会设计英文调查问卷、分析数据、撰写英文报告,提升综合学科素养。

为实现这些目标,教师需要:根据内在逻辑划分单元内容,确定课时目标,帮助学生构建语言知识;整合跨学科知识(如地理),提供必要的材料和资源支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提供研究方法的指导,如设计调查问卷、撰写报告,以支持学生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目标设计,我们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4.2. 情境创真,任务设计

评价任务的设计与实施是教育评估中的核心环节,旨在精准检验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一个有效的评价任务应与单元学习目标保持高度的整合性、关联性和发展性,确保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或创造有意义的成果。表现性任务形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纸笔测试、项目展示、实验与调查、口头报告、角色扮演以及跨学科项目等。通过多样化、多层次的表现性任务设计,不仅能够全面而深入地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技能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水平,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

4.2.1. 自主采访(见表1)

学生们不仅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还能准确地记录下采访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积极思考各种环保问题的解决方法,增强了环保意识,并且学会尊重同伴们的不同看法。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能够整理采访结果,并在相互促进中共同进步。

Table 1. Interview sheet

1. 采访单

Questions

Answers

What kind of pollution do you know?

What causes this pollution problem?

What should we do to stop the pollution?

Is there any other pollution in our school?

How can we make our school a green school?

这项基于真实情境的任务,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在单元学习中主动获取语言知识和技能,为实现评价目标提供有力的证据。此次任务与单元整体评价目标1和2相一致,是单元听说课的表现性任务。

4.2.2. 设计调查问卷

教师要求学生“Design a questionnaire to investigate student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eness in your school.”学生能够正确运用阅读课堂所学词汇、句型或通过查阅资料扩充相关知识设计调查问题。此任务针对目标2和4,是单元阅读课的表现性任务。

4.2.3. 撰写调查报告

教师要求“Please write a survey repor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your questionnaire.”学生能根据所学表达和结构,分析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首先,需要数据分析图统计调查结果;其次通过思维导图整理思路;最后撰写调查报告。此任务针对目标4,是单元写作任务的表现性任务。

4.2.4. 制作环保宣传手册

教师要求“Make a booklet on making our school greener with your group members.”学生整合跨学科知识(地理),通过教师的方法构建。资料搜集可查阅书籍或报刊,整理资料;英语宣传内容的撰写可总结归纳本单元所学知识;手册制作,小组合作,分工进行。此任务针对目标3和整个单元的评价目标,是整个单元的表现性任务。

4.3. 目标指向,规则共筑

评价规则,作为评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客观、公正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对其学习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为确保教学与评估之间的连贯性,评价规则必须紧密对接教学目标和任务表现,构建起一个全面、细致的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在整体单元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模式。具体而言,评价规则通过设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主动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识别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它也鼓励同伴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学习效果。对于教师而言,评价规则提供了宝贵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因此,师生应携手合作,共同参与评价规则的设计与制定过程,确保评价标准既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评价规则体系。

4.3.1. 自主采访的评价规则

自主采访的成果是采访对话,涉及语言准确性(accuracy)、对话流畅性(fluency)和交流自然性(communication skills)的评价框架(见表2)。考察内容包括学生的语言规范性,包括是否使用了正确的句型、时态等;学生是否能流畅、自然地完成对话;学生的交流能力,包括是否能够有效地与对方进行交流,包括眼神交流等。

Table 2. Assessment for speaking

2. 口语评价表

Items

Self-evaluation

Peer evaluation

Teacher evaluation

Accuracy

Fluency

Communication skills

4.3.2. 问卷调查的评价规则

问卷调查的评价内容包括提出的问题有意义且具有代表性;语言的准确性;新知的运用;团队协作和参与积极性(见表3)。

Table 3. Assessment for your questionnaires

3. 问卷调查评价表

Items

Self-evaluation

Peer evaluation

Teacher evaluation

The questions you ask must be typical and meaningful;

Accurate use of language;

A wide range of the newly learned language;

Work cooperatively and be fully involved in the case study.

4.3.3. 调查报告的评价规则

Table 4. Assessment for your reports

4. 调查报告评价表

Writing standards

Self-evaluation

Peer evaluation

Teacher evaluation

Content

(5')

List some pollution problems (2')

Give at least 2 tips on how to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2')

Call on other students to save the world (1');

续表

Coherence

(2')

A clear structure (1').

Linking words (1')

Language

(8')

Correct grammar, spelling, punctuation (4')

Proper words and different sentence patterns (2')

Beautiful handwriting (2')

Advice

调查报告从内容、语言、逻辑三大项目整体评价文章完成过程和结果(见表4)。内容重点考查学生是否完整表达规定的内容;语言重点考查句子结构是否正确,用词是否规范;逻辑重点考察段落之间,句与句之间的逻辑性,而且结构是否紧凑,能否合理使用过渡语句和过渡词。

4.3.4. 环保宣传手册的评价规则

环保宣传手册根据学生课堂上制定的评价标准,评价表如表5所示。

Table 5. Assessment for your booklets

5. 宣传手册评价表

Items

Great

Good

Just ok

Try harder

Give advice on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based on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Use word formation to learn new words and use these words in writing;

A special and impressive appearance;

5. 结语

表现性评价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有效促进了教、学、评的深度融合。表现性评价鼓励学生主动面对挑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甚至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重视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然而,单元表现性任务的设计以及评价规则的制定并非易事,它们是一个长期、复杂且充满挑战的研究课题。这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深入研究,勇于实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评价体系,以确保其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表现性评价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周文叶. 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70.
[4] 王蔷, 李亮. 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 意义、理论与方法[J]. 课程·教材·教法, 2019(5): 1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