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楚雄市近郊区城郊融合类村庄融合发展研究——以楚雄市大石碑村为例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Suburban Integration Villages in the Suburban Area of Chuxiong C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aking Dashibei Village in Chuxiong City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ULU.2023.114028, PDF, HTML, XML, 下载: 67  浏览: 245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周来娣, 杨雅琪*, 石小凤, 刘本善, 项恺萱, 尹艳琼*:云南楚雄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化学学院,云南 楚雄
关键词: 乡村振兴楚雄市城郊融合村庄大石碑村Rural Revitalization Chuxiong City Suburban Integrated Village Dashibei Village
摘要: 本文以楚雄市近郊区城郊融合类村庄大石碑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基本特征、与城区融合发展现状。通过对大石碑村进行实地调研、调查访问村民、走访村组领导了解到大石碑村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对外交通优势,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村庄风貌不统一、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发展不合理、村民经济收入不高、没有和城区很好融合发展等问题。今后应从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引导、调整产业发展模式、完善基础设施、整治村庄环境等方面来提升该村的融合发展水平。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Dashibei Village, a suburban village in the suburban area of Chuxiong City, and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ts integration with the urban area. Through field research, interviewing villagers, and visiting village leaders, we learned that Dashibei Village has unique location and external transportation advantages, bu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in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such as unified village appearance, imperfect infrastructure, unreasonabl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low economic income of villagers, and no good integration with urban areas. In the future, the village should be guided by strengthening the villag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djusting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ode, improving the infrastructure, and improving the village environment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文章引用:周来娣, 杨雅琪, 石小凤, 刘本善, 项恺萱, 尹艳琼. 乡村振兴背景下楚雄市近郊区城郊融合类村庄融合发展研究——以楚雄市大石碑村为例[J]. 城镇化与集约用地, 2023, 11(4): 208-218. https://doi.org/10.12677/ULU.2023.114028

1. 引言

2018年9月,国务院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其中在“第九章分类推进乡村发展”章节中将村庄发展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拆并类4种类型 ‎[1] 。其中城郊融合类村庄是指城市近郊区及县城城关镇周边、处于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的村庄。这类村庄介于城市和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能够完全共享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能够承接城镇外溢功能,具备成为城市后花园的优势,也具有向城市转型的条件 ‎[2] ‎[3] ‎[4] ‎[5] ‎[6] 。但城郊融合类村庄也存在着村庄规模无序扩展、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卫生条件不良、社会治理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在城市化日益加快的进程中,城郊融合类村庄要综合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和村庄自身发展需要,在保留现有村庄空间形态和风貌特色的基础上,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逐步强化服务城市发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的作用。

楚雄市是楚雄彝族自治州首府,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楚雄市近郊区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城郊融合类村庄。这类村庄若能根据自身资源、产业、区位等特点,与城区有机融合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乡村,对促进楚雄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楚雄市石碑村为例,分析其村庄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其村庄特点以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为指引,以城乡有机融合为基本原则,探讨其村庄融合发展的策略,目的就是为今后楚雄市近郊区城郊融合类村庄的发展、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以期为其他地区城郊区融合类村庄的发展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2. 楚雄市大石碑村基本概况

2.1. 楚雄市大石碑村区位位置

楚雄市大石碑村,隶属于云南省楚雄市鹿城镇河前社区,位于楚雄市城区西部,距离楚雄市中心区约3 km。地处东经101˚50'、北纬25˚05',东临320国道,南临大白线、河前河、元双公路,北依滇中大商汇,同时紧邻紫溪山森林公园、紫溪彝村。市区1路、17路公交线路临村而过,地理区位位置优越,对外交通便利(详见图1)。

Figure 1. Location map of dashibei village

图1. 大石碑村区位位置图

2.2. 楚雄市大石碑村地形地貌

大石碑村现状用地西高东低,高程在1780.87 m~1808.83 m之间,最高点位于村庄中南部山顶部位,最低点位于南侧河道区域,最大高差约30 m,地形起伏较大。现状用地主要沿缓坡地分布,植被较好,东侧及南部地势平坦,有利于村庄建设及村庄形象打造;西侧部分为山体,适合发展林场景观及特色果蔬种植(详见图2)。

Figure 2. The terrain and landforms of dashibei village

图2. 大石碑村地形地貌

3. 楚雄市大石碑村融合发展现状

3.1. 人口及土地使用现状

大石碑村主要民族为汉族,全村有农户74户,乡村人口310人,其中农业人口310人。因2010年滇中大商汇项目建设和2014年西南义乌商品交易博览城建设的需要,大石碑村被征用37.33 hm2耕地。目前村域有土地178 hm2,有耕地10.85 hm2,其中人均耕地0.045 hm2,有林地166.67 hm2,耕地主要种植玉米。

3.2. 道路交通现状

大石碑村位于楚雄市西部城市出口处,东临320国道,南临大白线、元双公路,市区1路、17路公交线路临村而过,对外交通十分便利。从320国道和大白线有多个进入村庄的入口,入口道路均为沥青及水泥硬质路面,但外部道路与村庄道路连接处较为杂乱。

大石碑村村内主干道及支路均为水泥硬化路面,个别巷道还为原始泥土路面(详见图3~5)。村内部分道路质量不高,路面坑坑洼洼,存在缺损、破裂等情况。道路普遍较窄且宽窄不一,人车混行,坡度较陡,无防护设施,通行不便。没有集中供车辆停放的场所,不能满足村民停车需求,以致存在私搭建车棚现象,三轮车、摩托车、小汽车常常随意停在路边或房屋旁边(详见图6~8)。

Figure 3. Cement pavement 1 in the village

图3. 村内水泥路面1

Figure 4. Cement pavement 2 in the village

图4. 村内水泥路面2

Figure 5. Mud road surface in the village

图5. 村内泥土路面

Figure 6. Private carport in the village

图6. 村内私搭车棚

Figure 7. Vehicle parked on the roadside 1

图7. 车辆路边停放1

Figure 8. Vehicle parked on the roadside 2

图8. 车辆路边停放2

3.3. 建筑及绿化景观现状

大石碑村人口主要为汉族,建筑沿着地形错落布置,建筑主要以土木结构建筑为主,其间也有部分砖混结构建筑。土木结构建筑风格为云南传统汉族民居,红土墙灰瓦顶,有一定的地方特色(详见图9图10),但因为建设年代久远,大部分建筑老旧,有的墙体已经开裂,少数几个建筑房顶漏水,亟待修缮。砖混结构建筑质量较好,但与传统土木结构建筑风格迥异(详见图11)。另外,村民辅房乱搭乱建情况严重,且质量差、风貌差,尤其是作为猪圈、羊圈或厕所使用的搭建建筑,普遍存在脏、乱、臭的现象,亟待整治。

大石碑村背靠山林,面对市区,整体构成依山而建的空间格局,有形成良好景观空间的优势。但村内绿化不成系统,村内少有的空地上要么被村民种上桃子树、李子树、竹子等,要么被村民种上蔬菜、玉米等(详见图12~14)。大石碑村南侧河前河河道两侧植被破坏严重,景观效果较差。

Figure 9. Civil architecture 1

图9. 土木结构建筑1

Figure 10. Civil architecture 2

图10. 土木结构建筑2

Figure 11. Mixed brick concrete building and privately building in the village

图11. 村内混杂砖混、搭建建筑

Figure 12. Planting bamboo in open spaces

图12. 空地种竹子

Figure 13. Planting vegetables in open spaces

图13. 空地种蔬菜

Figure 14. Planting corn in open space

图14. 空地种玉米

3.4. 基础设施现状

大石碑村目前已经实现通水、通电、通路,由于距离城市非常近,可以共享城市基础设施,村民出行、购物、就医、上学都相对便利,但是村内与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却不够完善。首先,村内环卫设施缺乏,现有的公共厕所较简陋,也没有专人定期打扫整理;公共垃圾投放点、处理点不规范,垃圾裸露丢弃,影响局部空气质量,破坏村内村容村貌(详见图15)。其次,村内缺乏完备的污水处理系统,雨水、各种生活污水、动物排泄物主要采用明沟散排的方式排放(详见图16)。再次,村内的公共空间狭小,几乎没有供村民茶余饭后闲聊、休憩的公共场所,如公房、广场等,也缺少供村民健身活动的设施。此外,村内电力线路采用架空敷设的方式,布局较为凌乱(详见图17),供配电可靠性、安全性差,现有一台变压器无法满足高峰期用电需求。

Figure 15. Exposed and discarded garbage

图15. 垃圾裸露丢弃

Figure 16. Open ditch scattered sewage discharge

图16. 明沟散排污水

Figure 17. Village power lines

图17. 村内电力线路

3.5. 产业及村民收入现状

大石碑村村内的耕地被大量征收,剩下的少部分耕地主要用来种植玉米。为了维持生计,村内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少部分村民利用村庄后面山林放养山羊或在村内圈养生猪,以此获取经济收入。因此整个村庄村民的收入主要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见图18)。通过调查访问村民、走访村组领导了解到目前村民人均纯收入在8000.00元左右。

Figure 18. The proportion of villagers engaged in industrial income

图18. 村民从事产业收入占比

4. 楚雄市大石碑村融合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4.1. 楚雄市大石碑村融合发展存在问题

楚雄市大石碑村是楚雄市近郊区典型的城郊融合类村庄,通过对大石碑村进行实地调研,对村民进行调查访问、对村组领导进行走访,发现大石碑村区位条件优越,对外交通非常便利,具备和楚雄市城区融合发展的基础和潜力。但是目前大石碑村的发展却没有很好的体现和发挥这些优势,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第一,村庄风貌不统一。村内传统建筑有特色但建筑质量不好,新建建筑质量好,但与传统建筑风貌不统一,临时搭建的建筑普遍存在质量差、杂乱等问题。村内绿化不成系统,村内整体环境质量有待提高。

第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村内道路主次不明确,道路质量不高。村内缺乏停车设施,致使路边宅旁乱停乱放、私搭乱建停车棚的情况普遍存在。村内缺乏环卫设施、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污水尚未统一收集处理。村内缺乏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和设施。

第三,可用土地资源较少。村内大量耕地被征收,可耕种土地较少,仅剩的耕地主要种植玉米,玉米种植不成规模,经济收益不高。村内林地资源相对丰富,但没有被合理高效利用。

第四,产业发展不合理,农业生产规模较小,村民人均收入不高。农民土地流转后,可耕种土地较少,可耕种土地主要用于玉米种植,玉米种植主要以家庭种植为主,规模较小,没有形成规范化的规模种植,经济效益不高。可耕种土地少,为了生计,村内绝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村内劳动力流失严重。外出务工人员大多因没有经历过专业职业技能培训,大多从事体力劳动,经济收入也不可观,尤其近年新冠疫情影响,外出务工很不容易,村民经济收入不稳定。留守村内的村民或养羊或养殖生猪,但都以家庭养殖为主,没有形成规范化的规模养殖,经济效益也不可观。

4.2. 楚雄市大石碑村融合发展对策分析

针对楚雄市大石碑村的基本问题,根据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从如何改变村容村貌、改善村民居住生活条件、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角度,结合大石碑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4.2.1. 加强政府支持引导,合理规划

村庄的建设发展离不开政府资金、政策的扶持,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是村庄社会经济科学合理、持续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大石碑村风貌不统一、发展方向不明确,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资金、政策加以扶持,没有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加以控制引导。因此政府层面应结合楚雄市今后的发展规划、大石碑村的现状情况及村民诉求,加强对大石碑村的资金及政策扶持力度,积极组织编制大石碑村村庄规划,确定大石碑村村庄建设发展的方向和规模,合理组织村庄各建设项目的用地布局,妥善安排各建设项目的进程,科学地、有计划地推进村庄现代化建设,支持并引导村庄向着健康、有序、全面的方向与城市融合发展,以便更好的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文化需要。在保证不大拆大建、不多占用土地的基础上,根据“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对村内道路、绿化、公共区域、活动场所等进行合理规划。针对村庄建筑风貌不统一的问题,对每家每户房屋进行规范化处理,对新建建筑的建筑高度、建筑材质、建筑色彩进行统一的控制,对村内老旧传统建筑进行加固、修缮,对村内脏、乱、臭的搭建简易建筑进行拆除。

4.2.2. 完善基础设施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产业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基础设施规划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基础设施的改善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有力支撑。科学的基础设施规划,可以有效落实国家政策,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目前,大石碑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今后应在保留村落原有的空间肌理、建筑造型、道路系统、庭院格局等的基础上,配套完善给水、排水、排污、电力、垃圾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整治、修复完善村内道路系统,整改升级村内主要巷道,搞好村落绿化美化,合理配置公共场所和休闲娱乐设施,以改善村民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品质。

4.2.3. 整治村内环境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持续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美丽中国、增加农民福祉的内在要求。目前大石碑村环境不佳,还存在脏、乱、差现象,大石碑村今后应加强村内环境的整治。例如开展厕所粪污治理,陆续将村内旱厕整改为卫生厕所,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帮助村民清理整治房前屋后“五堆十乱”(五堆指柴堆、草堆、粪堆、土石堆、垃圾堆,十乱指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排乱倒、乱贴乱挂)。清理建筑外立面的粘贴物,重新粉饰建筑外立面,统一、提升村内建筑风貌,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拆除主要道路两侧影响景观效果的棚架和围墙,种植本土植物,恢复村内原有绿化景观。对村庄南侧河前河河道实施清淤疏浚,对河道两侧植被进行恢复,提升河道两侧绿化景观。

4.2.4. 合理利用村庄资源,调整产业发展模式

村庄发展的关键在于留得住人气,只有充分挖掘地区资源禀赋,提高资源利用能力,才能实现村庄的产业兴旺,让村民走上富裕的道路。大石碑村青壮年人口流失严重,主要的原因,一是村内可耕种土地少,仅耕种土地无法维持生计,二是村内没有产业,无法就地就业。

大石碑村内仅剩下的耕地主要用于种植玉米,种植不成规模,经济效益也不高。村内村民也养羊、养生猪,但养殖不成规模,经济效益也不高。大石碑村虽然可耕种土地少,但是村庄背靠山林,有大片的林地,目前林地没有被充分有效利用。目前对大石碑村而言,应依托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结合村内土地、山林等自然资源条件调整产业发展模式,培育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适度发展养殖业。发展以农家乐、四季果蔬采摘、露营等特色经济为主的乡村观光旅游业,在充分展现乡村景观特色的同时解决村民就地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村民增收,持续缩小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如改造利用村内闲置房屋,开设农家乐、餐饮住宿、商店等服务项目,满足旅游者吃饭、住宿、购物的需求。利用村内仅剩下的耕地规模种植果蔬、花卉,利用村后山林种植经济林果,发展现代旅游观光农业,在向城市提供生态无害果蔬的同时,为人民提供果蔬采摘、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的休闲娱乐去处。在村庄下风方向,离村庄较远的山坡地建设集中养殖区,适度养殖羊、生猪、土鸡等,为城市提供生优质肉、禽、蛋。

5. 结论

城郊融合类村庄地区是城乡共生共荣区域,将是未来极具活力的区域,将在新型城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承担城市功能外延拓展和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7] ‎[8] 。促进城郊融合类村庄融合发展,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是农民群众改善居住环境、崇尚现代文明的迫切愿望,也是保护和节约耕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城郊融合型村庄作为连接城乡的纽带,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大潮之下,发展机遇与发展挑战并存。如何借助城镇化的机遇,实现自身的振兴,是城乡融合型村庄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命题 ‎[9] 。楚雄市大石碑村是楚雄市近郊区典型的城郊融合类村庄,它具有优越的区位位置、便利的对外交通条件,具备建设发展成为楚雄市城市“后花园”的基础,但是目前该村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村庄风貌不统一、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发展不合理、村民经济收入不高、没有和城区很好融合发展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楚雄州政府、楚雄市政府、鹿城镇政府等政府层面需要加强资金、政策扶持力度,科学引导该村开展村庄规划建设,并监督实施。科学引导该村结合村庄自身条件充分挖掘自身发展优势特色、调整产业发展模式、完善基础设施、整治村庄环境,引导该村有机融入楚雄市的城市建设发展中,将其建成为具有乡村特色和城市活力的乡村社区,使大石碑村能够真正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进而推动楚雄市经济发展。

基金项目

2022年度云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楚雄市近郊区城乡融合类村庄融合发展研究”。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
http://www.moa.gov.cn/xw/zwdt/201809/t20180926_6159028.htm, 2021-08-01.
[2] 李爽. 大连市旅顺口区城郊融合类村庄发展策略初探[J]. 房地产导刊, 2020(18): 233.
[3] 袁丽萍, 王文卉, 郑有旭. 互动视角下城郊融合类村庄发展规划策略研究——以武汉市杨湖村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2019年卷. 2019: 1519-1530.
[4] 唐湄, 姚维清, 陈胜林. 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型城郊融合类村庄设计探索[J]. 广西城镇建设, 2021(9): 38-43.
[5] 王祝根, 朱家宁, 刘慧. 城镇开发边界对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的多维影响与应对策略[J]. 规划师, 2023, 39(2): 133-138.
[6] 吴丹. 城乡融合背景下城郊型村庄发展模式研究——以信阳新县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郑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
[7] 郭柳.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郊型村庄融合发展研究——以山西省永济市X村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太原: 山西大学, 2020.
[8] 宫嘉诚.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策略研究——以滩桥镇红卫村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荆州: 长江大学, 2022.
[9] 王万军.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郊融合型村庄规划编制探索——以南宁市良庆区南晓镇南晓社区为例[J]. 广西城镇建设, 2021(8):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