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赞行为及其回应策略的性别差异研究——以湖南高校硕士研究生为例
A Study of Gender Difference on Complimenting Acts and Responding Strategies—Taking Postgraduates in Universities in Hunan for an Example
DOI: 10.12677/ML.2023.114235, PDF, HTML, XML, 下载: 203  浏览: 274 
作者: 黄逸妍: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关键词: 称赞行为称赞回应策略性别差异Complimenting Acts Compliment Responding Strategies Gender Difference
摘要: 称赞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言语行为之一。已有多项研究证明,男性和女性在称赞言语行为以及称赞回应策略上存在差异。但以中国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较少,此外,少有研究讨论男性和女性在称赞意图中的差异。本研究通过“问卷星”平台设计、发放、回收调查问卷,问卷发放对象为来自湖南几所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以收集到的76份有效问卷为基础,通过数据对比和分析,本文发现:1、女性的称赞频率高于男性,且女性更愿意给予同性称赞;2、受访者更倾向于将称赞视为表达类言语行为,即称赞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情感或态度;3、女性接受他人称赞的可能性高于男性,而男性拒绝称赞是因为:a、认为称赞不符合现实,b、保持谦虚。
Abstract: Compliment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speech acts in everyday life. Many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mplimenting acts and compliment response strategies.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with Chinese postgraduates and few papers have explored the dif-ferences in complimenting intentions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this study, questionnaires were designed, distributed and collected through the “Wenjuanxing” platform from postgra-duates in several universities in Hunan. Based on the 76 valid questionnaires collected, through data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this study found that: 1. Women compliment more frequently than men, and women are more willing to give compliment to women; 2. Respondents tend to regard complimenting as an expressive speech act, i.e. the purpose of complimenting is to express emotions or attitudes; 3. Women are more likely to accept compliment from others than men, while men refuse compliment because: a. They think it is not in line with reality; b. They want to maintain modesty.
文章引用:黄逸妍. 称赞行为及其回应策略的性别差异研究——以湖南高校硕士研究生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4): 1734-1741.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4235

1. 引言

称赞(complimenting)是日常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类言语行为,被认为是“社会润滑剂” [1] 。Holmes认为,称赞是一种言语行为,它直接或隐含地对听话者的优点(如拥有物、特点、能力、外表等)进行赞扬 [2] 。根据Nelson的定义,称赞的回应是一种口头上的回应,即称赞的接受者听到并对称赞做出了反应 [3] 。

根据前人的研究,说话者的社会地位、教育背景、性别、文化背景等会影响其表达称赞、接受称赞的方式。许多研究已经证明,男性和女性在称赞频率、称赞话题、称赞回应策略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以中国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较少,此外,少有研究讨论男性和女性在称赞意图中的差异。因此本文将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在硕士研究生中收集数据,找出男性和女性在称赞频率、意图以及称赞回应策略中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认识到男性和女性在称赞行为和称赞接受策略方面的差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沟通效率,避免在交际中产生误解。

2. 理论基础

本文将在言语行为和礼貌原则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称赞行为及其回应策略的性别差异研究。

2.1. 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John Austin提出的。Austin指出,任何言语行为都由三个行为组成,它们是: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这三个行为分别指的是:说话者说话的行为;通过说话表达说话人意图的行为;通过说话实施的行为,即说话带来的变化 [4] 。

在Austin的基础上,他的学生John L. Searle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修改。根据言外行为也就是说话者的不同意图,Searle将言语行为分为了5类,它们分别是:阐述类(assertives)、指令类(directives)、承诺类(commissives)、表达类(expressives)和宣告类(declarations)。阐述类言语行为是陈述事实或者描述事物;指令类言语行为的目的是让听话人做某事;承诺性言语行为指的是说话人自己对某些未来的行动作出承诺;表达类言语行为的目的是表达感觉或态度;宣告类言语行为指的是通过说话带来即刻的变化 [5] 。

2.2. 礼貌原则

Leech的礼貌原则主要包括六条次则,它们分别是:1. 策略次则:尽力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力扩大对他人的益处。2. 慷慨次则:尽力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力扩大自己付出的代价。3. 赞扬次则:尽力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力夸张对他人的表扬。4. 谦虚次则:尽力缩小对自己的表扬;尽力夸张对自己的批评。5. 赞同次则:尽力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尽力夸张与他人的相同意见。6. 同情次则:尽力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力扩大对他人的同情 [6] 。

3. 研究方法

本章将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问题、问卷调查的设计进行阐述。

3.1. 研究对象及研究问题

借助“问卷星”平台,本研究发放并收集到了来自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等几所湖南高校的76名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结果,男性、女性各38名,其中参加问卷调查的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包括外国语言文学、车辆工程、机械、管理等。

本文将聚焦于以下两个研究问题:

1、女性和男性研究生在称赞频率、称赞意图方面存在什么差异?

2、对于他人的称赞,女性和男性研究生分别倾向于采取什么回应策略?

3.2. 调查问卷设计

对于称赞频率,本研究设计的对应问题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见附录题1、2、3),选项按频率大小呈梯度分布,具体选项包括5个:非常频繁、经常、一般、很少、从不。该部分的调查结果最终将以赋分的形式呈现出来,如“非常频繁”对应5分,“从不”对应1分。最终赋分后的数值越大,那么该群体的称赞频率也就越高。

根据观察以及相关材料的阅读,本文认为称赞意图主要包括:让听话者做某事(如:希望对方能教你打球,说话人会夸对方球技好)、表达感觉或者态度(即有感而发)。因此,关于称赞意图的调查,对应问题有两个(见附录题6、7):6. 你称赞别人的原因可能是:想让对方完成某件事(如:希望对方能教你打球,你会夸对方球技好);7. 你称赞别人的原因可能是:有感而发。两题的选项设置一样,选项按可能性大小呈梯度分布,具体选项包括5个:极有可能、有可能、一般、几乎不可能、不可能。该部分的调查结果最终将以赋分的形式呈现出来,如“极有可能”对应5分,“从不”对应1分。通过最终的赋分数值比较,可以看出男性和女性的称赞意图分布情况。

对于称赞回应策略的调查,对应问卷问题形式为单选题(见附录题9),选项包括:接受(感谢、赞同、回赠称赞等),拒绝(自贬、不赞同等),不正面回应或者转移话题。此外,该题还设置了跳转逻辑,目的是为了调查受访者选择不同称赞回应策略的原因。如受访者选择“接受”这一选项,那么系统将自动跳转到9.1题,询问受访者选择“接受”的原因,表达原因的选项包括3个:称赞是很正常的人际交往行为,自然地接受就好了;尽量不反驳他人观点、减少意见分歧;其他(受访者可自行添加内容)。选择“拒绝”同理也会跳转到9.2题,“拒绝”的原因选项包括3个:认为他人的称赞不符合实际情况;自谦;其他(受访者可自行添加内容)。

通过“问卷星”平台收集到的相关结果将由笔者借助Excel来进行统计。

4. 结果与讨论

本文将以收集到的76份问卷调查结果为数据基础,对男性和女性在称赞行为和称赞回应策略上表现出的差异进行分析和讨论。

4.1. 称赞行为的性别差异

本小节将对男性和女性在称赞频率、称赞意图两个方面体现的差异进行分析和讨论。

4.1.1. 称赞频率的性别差异

本文设置了3个关于频率的问题:题1、题2、题3,设置的目的分别是为了了解受访者的整体称赞频率、同性之间的称赞频率、异性之间的称赞频率。该部分的每个选项对应不同的、递减的数值,如“非常频繁”对应5分,“从不”对应1分。赋分后的数值越大,则说明称赞频率也就越高。称赞频率分布详情参见表1表2

Table 1. Complimenting frequency of male and female

表1. 男性和女性的称赞频率分布

表1可以看出,女性的称赞频率(4.11)高于男性的称赞频率(3.68)。

Table 2. Same- and cross-gender complimenting frequency

表2. 同性和异性之间的称赞频率分布

表2的统计结果可知,男性称赞同性(3.58)和异性(3.55)的频率大致相同。然而,女性受访者倾向于对同性别群体给予更多的称赞。(4.18 VS 2.82)

4.1.2. 称赞意图的性别差异

本文设置了2个关于称赞意图的问题(题6、题7):6. 你称赞别人的原因可能是:想让对方完成某件事;7. 你称赞别人的原因可能是:有感而发。两题分别对应言外行为中的指令类言语行为和表达类话语行为,即说话者给予听话者称赞是为了让听者做某事还是为了表达情感、态度(如钦佩、尊重等)。

该部分的每个选项对应不同的、递减的数值,如“极有可能”对应5分,“不可能”对应1分。统计后的数值越大,则说明受访者称赞的意图就越有可能是让某人行事/表达情感。也就是说,通过比较赋分后的数值,可以看出受访者更倾向于将称赞看为指令性言语行为还是表达类言语行为。称赞意图的可能性大小分布参见表3表4

Table 3. Results of question 6

表3. 第6题统计结果

Table 4. Results of question 7

表4. 第7题统计结果

从两个问题的总体数值来看,第7题的平均值(4.26)高于第6题(3.84),这说明中国研究生倾向于将称赞视为一种表达类言语行为,即受访者发出称赞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从性别差异的角度来看,第7题的调查结果中,女性组的赋分数值(4.42)高于男性组(4.11),且女性受访者的选项集中在“极有可能”和“有可能”上,而男性受访者的选择较为分散。这说明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将称赞视为一种表达情感的行为。而这其中的原因包括词汇和心理层次的原因。就词汇层面而言,女性的大脑中储存着大量的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形容词(如nice,good,beautiful,pretty,wonderful,great)和具有极端意义的副词(如really,wonderfully,tremendously),女性在进行称赞时会使用这些词汇来表达她们的情感 [7] 。就心理层面而言,女性比男性更加敏感,女性有更强的情感需求和欲望来表达她们的内心感受。

4.2. 称赞回应策略的性别差异

根据Wardhaugh的观点,称赞行为是一种毗连对结构(adjacency pair structure)。也就是说,称赞这一言语行为能引发相应的言语回应 [8] 。本文将称赞回应策略分为接受、拒绝、不正面回应,并将其作为题9的三个选项,目的是了解受访者对于他人称赞的回应方式。为了了解受访者选择“接受”或“拒绝”的原因,此题设置了跳转逻辑,当受访者选择“接受”时,问卷会自动跳转到题9.1,询问选择该回应策略的原因;同理,受访者选择“拒绝”时,系统会跳转到题9.2。具体调查结果分布参见表5

Table 5. Results of compliment responding strategies

表5. 称赞回应策略统计结果

根据该表可知,大多数受访者(69.74%)采取接受策略。但从性别差异的角度来看,约90%的女性受访者选择接受别人的称赞,只有大约一半的男性受访者会接受别人的称赞。这个结果与Holmes以前的研究结果有很大不同。根据Holmes的研究,66%的男性受访者和62%的女性受访者采取了接受策略 [9] ,二者差距细微。因此,本文将对称赞回应策略的性别差异进行进一步讨论。

男性和女性接受他人称赞的原因大致相同。在选择“接受”他人称赞的受访者中,96.97%的女性和90%的男性认为称赞是正常的人际交往行为,他们应该自然接受。

至于受访者拒绝称赞的原因,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女性受访者(3位)拒绝他人的称赞是想保持谦虚。而男性拒绝称赞的原因包括2点:他们(4位)认为他人的称赞不符合现实;2. 他们(4位)想保持谦虚。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男性和女性在回应策略上的一些差异。第一,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接受称赞。第二,受访者接受称赞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把称赞看作是人际交往间的正常言语行为。第三,女性受访者拒绝称赞是因为她们想保持谦虚,而男性受访者在拒绝时则持有不同的观点。除了想保持谦逊之外,男性受访者会将称赞视为不真实的描述,因此不接受他人称赞。

5. 结论

本研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湖南部分高校中硕士研究生的称赞行为和称赞回应策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本文发现男性和女性在称赞频率、称赞意图、称赞回应策略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比男性更倾向于给予他人称赞,但女性更愿意给予同性称赞。此外,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通过称赞来表达她们的情感,因为女性倾向于使用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形容词和副词,而且她们比男性更敏感和感性。女性接受他人称赞的可能性远远高于男性(86.84% VS 52.63%),男性拒绝称赞是因为:1. 认为称赞不符合现实,2. 保持谦虚。

附录

关于研究生的称赞行为调查问卷

此份问卷旨在了解您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称赞别人以及对他人的称赞作何反应,请仔细阅读并按照您的实际情况作答,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填写这份问卷!

性别:

专业:

1. 你称赞别人的频率是

非常频繁

经常

一般

很少

从不

2. 你称赞女生的频率是

非常频繁

经常

一般

很少

从不

3. 你称赞男生的频率是

非常频繁

经常

一般

很少

从不

4. 你会在哪些方面对别人表示称赞?(多选)

外表

能力

性格

所拥有的东西

其他

5. 你称赞别人的原因可能是:陈述事实

极有可能

有可能

一般

几乎不可能

不可能

6. 你称赞别人的原因可能是:请求对方完成某件事【如:希望对方能教你打球,你会夸对方球技好】

极有可能

有可能

一般

几乎不可能

不可能

7. 你称赞别人的原因可能是:有感而发

极有可能

有可能

一般

几乎不可能

不可能

8. 你通常采用哪种方式称赞别人?

直接称赞

间接称赞

提及但不称赞

不提及

9. 别人称赞你时,你的反应通常是?

接受(感谢、赞同、回赠赞美等)

拒绝(自贬、不赞同等)

不正面回应或者转移话题

9.1. 如果选择A,您选择接受他人称赞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称赞是很正常的人际交往行为,自然地接受就好了

尽量不反驳他人观点、减少意见分歧

其他

9.2. 如果选择B,您选择拒绝他人称赞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认为他人的称赞不符合实际情况

自谦

其他

10. 你更希望在哪方面收到别人的赞美?(多选)

外表

能力

性格

所拥有的东西

其他

11. 如果你意识到他人是有求于你才会对你发出称赞【如:对方夸你球技好,是希望你能教ta打球】,你会

接受称赞,但不会满足对方要求

接受称赞,同时满足对方要求

不接受称赞

其他

12. 你认为男生女生在称赞行为上是否存在差异,如果有,你认为造成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再次感谢您的参与!

参考文献

[1] Nessa, W. (1984) Pretty Is as Pretty Does: A Speech Act View of Sex Roles. Applied Linguistics, 5, 236-244.
https://doi.org/10.1093/applin/5.3.236
[2] Holmes, J. (1986) Compliments and Compliment Responses in New Zealand English. English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28, 484-508.
[3] Nelson, G., Al-Batal, M. and Echols, E. (1996) Arabic and English Compliment Responses: Potential for Pragmatic Failure. Applied Linguistics, 17, 411-432.
https://doi.org/10.1093/applin/17.4.411
[4] Austin, J.L. (1962)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Clarendon Press, Ox-ford.
[5] Searle, J.R. (1969) Speech Act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6-7.
https://doi.org/10.1017/CBO9781139173438
[6] 刘润清. 关于Leech的“礼貌原则”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7(2): 42-46+80.
[7] 白解红. 性别语言文化与语用研究[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 106.
[8] Ronard, W. (1997)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Blackwell Publisher Ltd. U.K., Blackwell.
[9] Holmes, J. (1995) Women, Men and Politeness. Longman Group Limited, London and New 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