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理论视域下态度资源的积极话语分析——以纪录片《前线之声:中国脱贫攻坚》为例
A 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 of Attitu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ppraisal Theory —Taking Voice from the Frontline: China’s War on Poverty as an Example
摘要: 脱贫是最成功的中国故事,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构建。研究以Martin评价理论框架为理论基础,选取国内首部以外国人视角解读中国扶贫的纪录片《前线之声:中国脱贫攻坚》的文本作为研究语料,借助语料库工具AntConc进行词频统计以及语料库软件UAM Corpus Tool 3.3对文本进行标注,从积极话语分析的视角探究纪录片文本中态度资源分布规律,进而探讨该纪录片所隐含的对中国脱贫攻坚的态度。研究发现,该纪录片多采用正面态度的判断或鉴赏的积极词汇传递积极和谐的话语意义,展现出中国扶贫工作的真实情况,不避讳中国脱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展现出“积极行动、造福人民”、“认真负责、真抓实干”、“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中国形象,在对中国经济发展具体层面上的形象构建具有客观性。
Abstract: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 is the most effective channel to build China’s image internationally. Based on the ATTITUDE-system of Martin’s Appraisal Theory, this paper selects the text of Voice from the Frontline: China’s War on Poverty, which is the first documentary in China to interpret China’s poverty allevi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eigners, as the research corpus for a 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 with the help of AntConc for word frequency statistics and UAM Corpus Tool 3.3 for text annot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ttitude resources inside the documentary and to discuss the implicit attitude towards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Results show that the documentary mostly uses positive words of Judgement and Appreciation to convey positive and harmonious meanings, and that it shows the real situation of China’s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not avoid the problems in China’s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being objective in constructing the imag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申露. 评价理论视域下态度资源的积极话语分析——以纪录片《前线之声:中国脱贫攻坚》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6): 2343-2353.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6315

1. 引言

2020年我国成功完成了脱贫攻坚的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这场历时八年的艰苦战役堪称中国奇迹,同时也为世界减贫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19年在美国公共电视网(PBS)首映的纪录片《前线之声:中国脱贫攻坚》由中美团队历时两年联合拍摄,由中国问题专家、“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罗伯特·库恩担任主持人和撰稿人,讲述了中国为完成在2020年前消除极端贫困这一目标所付出的努力,这是我国第一部以外国人的视角来解读中国扶贫的纪录片,也是首部在中国以外主流媒体播出的深度介绍中国脱贫攻坚的纪录片。该纪录片中美国拍摄团队通过探访贵州、甘肃、山西、四川、海南以及新疆六地的中国贫困家庭,实地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深刻揭示了中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由于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展现真实为本质,故其往往决定着被记录者的形象构建。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纪录片作为新型主流媒体进行舆论导向的有力工具和重要抓手之一,只有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才能更好地完成舆论引导的使命( [1] , p. 75),纪录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政治宣传的工具( [2] , p. 60)。

积极话语分析通过对语篇中的深层含义进行探析,并用赞扬的态度去进行语篇分析,以期引导人们积极对待生活,构建和谐社会。自1999年Martin [3] 正式提出“积极话语分析”这一概念以来,不少学者在积极话语分析领域做了相关的研究和探讨,朱永生 [4] 试图对积极话语分析产生的时代背景、动机、内容、方法及其与批评话语分析的异同进行评述,胡壮麟 [5] 认为积极话语分析和批评话语分析之间存在互补性。除了理论上的研究,应用上的研究则主要涉及新闻报道 [6] [7] [8] 、文学体系 [9] 、学术语篇 [10] 等其他语篇的分析,但是经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核心期刊文献的搜索,发现在纪录片领域的积极话语分析的研究成果极少,且从评价理论角度对纪录片进行积极话语分析的文献几乎没有,在非核心期刊上也尚且不多。李明杰 [11] 对BBC纪录片《中国的秘密》的解说词进行了态度资源的积极话语分析,黄妍 [12] 从评价理论对中国日报社在2018年推出的纪录片《发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进行了积极话语分析。

鉴于此,本文则从评价理论视角出发,在态度系统涵括的情感、判断、鉴赏三个维度下对纪录片《前线之声:中国脱贫攻坚》进行积极话语分析,探究该纪录片对中国脱贫攻坚所隐含的态度,以期扩展积极话语分析在纪录片领域的应用。本文试图解决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态度资源在该纪录片中的分布规律如何?第二、该纪录片对中国在脱贫攻坚事业中的形象构建如何?

2. 评价理论及其态度系统

评价系统(Appraisal Theory)的理论框架是由Martin & White等语言学家在发展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创立的,在话语分析领域中是一个十分有效的理论框架( [8] , p. 17),呈现出较强的研究张力。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具有意义潜势,而人际作为语言其中的一种功能,能够借助语言去和他人建立并保持人际关系,不仅能用语言影响他人,还能把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表达出来( [13] , p. 28)。而评价系统是一个“关于人际意义的系统”( [14] , p. 36),是一整套“运用语言表达态度的资源”( [15] , p. 20)。Martin认为,评价系统是对“文本中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情感的强度、价值来源和与读者协同的方式”( [16] , p. 2; [17] , p. 396)进行处理。该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态度子系统(ATTITUDE),介入子系统(ENGAGEMENT),以及级差子系统(GRADUATION)。

态度系统作为评价理论的核心系统,也是最复杂的部分,涵括了三个子系统:情感系统(Affect)、判断系统(Judgement)以及鉴赏系统(Appreciation)。情感用来表现人的情感情绪,是人对事物情感的表达,或是对行为、现象的情感反应,能够很好地表达说话人的情感和立场,分为四个方面:高兴/不高兴(un/happiness)、安全/不安全(in/security)、满意/不满意(dis/satisfaction)、倾向/非倾向(dis/inclination) ( [18] , p. 51)。判断包括对人的行为规范、做事才干、坚韧不拔的社会评判(social esteem)和对人是否真实可靠、行为是否正当的社会约束(social sanction) [19] ,社会评判主要包括规范类(normality)、才干类(capacity)和韧性类(tenacity),而社会约束则包括妥当类(propriety)和诚实类(veracity)。鉴赏则体现对事和物的看法和鉴赏,包括反应(reaction)、构成(composition)和价值(valuation)。这些子态度均是对人或物的反应,也均有积极和消极的倾向( [20] , p. 55; [14] , p. 36)。

3. 《前线之声:中国脱贫攻坚》的态度资源数据分析

3.1. 纪录片主题分析

借助UAM Corpus Tool 3.3软件,本次研究对纪录片语料的高频词进行了统计分析,数据整理如下图1所示。从图1可看出,在《前线之声:中国脱贫攻坚》的高频名词中,位居前三位的是poverty、alleviation和people。在该纪录片中,“贫困”、“减贫”以及“人民”是谈及最多的,可以初步判断,在该纪录片中展示出中国在脱贫事业中始终心系人民,扎根人民,为人民做实事的形象。

基本词表的统计能够体现语料中的总体词汇出现频率,提供其分布信息,但是难以说明词语在语境中的用法和词语之间的关系;主题词统计能提供语篇层面词语的分布与文本主题的关系以及词语之间的关系( [21] , p. 47)。主题词所提供的这种信息促使研究者进一步用定性的方法去解读某种语言现象,不失为很好的切入点( [22] , p. 198; [23] , p. 114)。故采取AntConc语料库工具对主题词进行统计,将British English通用语料库作为参照语料库,约100万词,生成主题词表(见图2)。

图2可见poverty位居主题词表的首位,则进一步体现脱贫攻坚在该纪录片中的核心地位。在2020年,中国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提前了十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该纪录片围绕“脱贫攻坚”这一主题,充分展现了中国脱贫攻坚的决心,从确定扶贫重点人群、确定帮扶政策、确保有力实施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

Figure 1. High-frequency Terms in Voice from the Frontline: China’s War on Poverty

图1. 《前线之声:中国脱贫攻坚》高频名词统计

Figure 2. Keywords in Voice from the Frontline: China’s War on Poverty

图2. 《前线之声:中国脱贫攻坚》主题词统计

再从主题词的搭配图表(图3)可得,排名前十的搭配中有效词组为poverty alleviation、poverty stricken、poverty line、poverty cadres四个。这些词的反复出现恰好也反映了中国脱贫工作中的关键词:脱贫、贫困、贫困线、扶贫干部。自改革开放以来,摆脱贫困一直是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发展,国家设定相对动态的贫困线对贫困人群进行识别,对贫困地区的贫困状态进行评估,总共派出几百万扶贫干部驻村帮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减贫实践上为世界贡献了精准脱贫的中国方案,呈现了中国智慧。

Figure 3. Clusters of the Keyword “poverty” in Voice from the Frontline: China’s War on Poverty

图3. 《前线之声:中国脱贫攻坚》主题词搭配统计

3.2. 纪录片态度系统分析

本次研究以《前线之声:中国脱贫攻坚》纪录片的旁白及字幕文本为语料,纪录片时长约为一小时(58分36秒),转写文本5413个词。研究方法将采取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定量研究选取语料库工具UAM Corpus Tool 3.3对出现的态度资源进行三个维度的标注、并进行比例计算,再依据数据采用定性分析讨论态度资源的分布规律以及该纪录片对中国脱贫工作的态度以及对中国形象的构建。

本次研究共进行228处标注,并对其进行了词频统计,将出现的态度资源进行了积极与消极分类(其结果见表1表2)。

Table 1. Frequency and Proportion of Attitude in Voice from the Frontline: China’s War on Poverty

表1. 态度资源在《前线之声:中国脱贫攻坚》中出现的频数及所占比例

表1可以推断出,该片使用频率最高的态度资源则是鉴赏资源,比例为51.76%,判断资源次之,比例为27.19%,而情感资源相对最少。纪录片以真实性为核心,大多数纪录片中出现的态度资源占比最少的属情感资源,因为过多的使用情感资源会对纪录片的真实性造成影响。本研究选取的纪录片也遵循了该规律,其所采取的主要是纪实剪辑的手法,以拍摄人物对话为主,尽可能地还原了真实的脱贫故事。

Table 2. The Polarity of Attitude in Voice from the Frontline: China’s War on Poverty

表2. 态度资源在《前线之声:中国脱贫攻坚》的极性分布

根据表2可得,该纪录片中出现的态度资源其极性分布主要以积极为主,文本中出现的表达积极态度的词汇占比略高于表达消极态度的词汇。积极词汇的运用表明该记录片对中国在扶贫事业上的肯定态度,消极词汇的使用则是用来表明中国贫困地区的真实情况以及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真实问题,从而反衬出中国在脱贫攻坚上立下的决心以及取得的巨大成效。该纪录片中出现的两者使用概率相差不大的情况,一方面能够证明其真实性,一方面又能从侧面显示出其隐含的认可态度,对中国在脱贫攻坚中的形象进行更为准确的勾勒。

4. 结果与讨论

下面对情感资源、判断资源和鉴赏资源在该纪录片中的使用进行逐一分析。

4.1. 《前线之声:中国脱贫攻坚》中的情感资源

该纪录片的讲述通过情感词的有效使用,构建起“积极行动、造福人民”的中国形象。情感资源属于心理范畴,是说话者对事物的一种感情倾向,表3列举了语料中出现的情感资源。

Table 3. The distribution of affect

表3. 情感资源各维度分布情况

根据表3可得,情感资源占比最高的是倾向/非倾向。该类的词汇多为积极词汇,wish、hope、want、eager等词汇真实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rioritize和mobilized两词展现出中国的扶贫干部用真心、用真情为贫困群众办实事。例如:

(1) I wish I could bring my parents here so they could see the big city, see the Yellow River… (villager)

(2) I hope I can graduate early and find a good job, so that my mom and dad can have a better life. (villager)

(3) We prioritize relocation for people who are eager to move. (cadre)

(4) I hope that one day, I can get off the mountain and study in the city. (villager)

(5) Today across China, 775,000 officials are mobilized to work in villages on poverty alleviation. (director)

占比其次的是高兴/不高兴类词汇。在该纪录片中,多用happy、like等词来展现当地居民目前生活的改善,表达自己对国家扶贫的感谢。例如:

(6) With the country’s help and assistance, they’ve lifted themselves out of poverty. They’re happy with the outcome. (cadre)

(7) I just don’t want to leave now. I like living here. (villager)

(8) We never imagined that one day, we’d be living like this. (villager)

以上的词汇表现出在中国扶贫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易地搬迁的贫困农民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国家的帮扶、官员的努力让贫困人口真正摆脱了贫困。但是由于中国贫困人口多,贫困地区覆盖广,脱贫工作无法一时间做到十全十美,在该纪录片中这一点也有所体现。例如:

(9) It used to be lively village, but now it’s cheerless, with few people left. I don’t like the changes. (villager)

(10) Really. Some of the old people cried so much. Yet nothing can be done. (villager)

在政府提倡的贫困地区人口易地搬迁政策下,还存在一部分人不愿意搬出自己住了多年的老家,尤其是老人。从农村搬到城市,既存在不适应的情况,也存在工资入不敷出的情况。这也是中国在脱贫工作中存在的真实问题,也体现出该纪录片并非一味展现中国脱贫积极一面,体现其真实性。

同样,纪录片中也出现了占比相同的安全/不安全和满意/不满意的词汇。其中,安全/不安全类词汇多为消极词汇,一方面反映民众对当下贫困生活的忧虑,一方面又反映出民众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例如:

(11) But some people just have no idea what a better life could be. (cadre)

(12) I find that rural people are quite vague about their income. (cadre)

(13) I feel very small and lonely in the city. (villager)

(14) They’re afraid they won’t know how to live in the city without it. (cadre)

与之相反的是,满意/不满意类的词多为积极态度负载,说明了贫困群众在国家帮助下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幸福的情况,同时也体现出扶贫干部在脱贫道路上始终心系群众,人民幸福就是干部们最大的心愿。例如:

(15) But now, since I have to support two girls in college, it’s quite enough. (villager)

(16) --Are you used to living here? (cadre)

--Yes, pretty used to it already. (villager)

(17) But when we look at those flags indicating relocated villages and achieved goals, we feel a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cadre)

以上情感类词的运用,既展现出普通百姓对扶贫工作的真实态度,贫困民众想要改变过去的贫苦生活,憧憬着却又担心着新生活的到来;也反映出中国在扶贫事业上的积极行动的态度,构建起“积极行动、造福人民”的中国形象。

4.2. 《前线之声:中国脱贫攻坚》中的判断资源

在该纪录片中判断资源的使用构建起“认真负责、真抓实干”的中国形象。判断根据社会准则和伦理道德,对人的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表扬或谴责( [24] , p. 144)。语料里的判断资源出现情况如表4所示。

Table 4. The distribution of judgment

表4. 判断资源各维度分布情况

根据表4,在出现的判断资源中,才干类词汇占比最高,但是多为消极词汇,poorly educated、less knowledgeable等词真实地反映出贫困地区人口缺乏教育,显示出脱贫难度大,侧面体现出中国脱贫事业的艰辛。例如:

(18) I think that so-called poor households are usually, first, poorly educated, second, cut off from the outside world, and third, lacking production skills. (cadre)

(19) If a person is less knowledgeable or lacks skills, you lead them forward step by step and educate them. (cadre)

(20) So, I often make use of my spare time at night to learn about farming. I also attend a lot of training sessions for poor households. (cadre)

例(20)还反映出当地官员的工作认真负责,工作之余仍心系扶贫,竭尽自己所能地去帮助贫困群众,以小见大地展现出中国政府对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务实担当的形象。

其次,妥当类词汇占比第二,根据Martin的观点,该类词属于社会约束,说明行为的真实性与正当性。该纪录片展现出贫困地区人民的友好、朴实和第三方评估团队的仔细负责及其强工作能力,使得该纪录片对刻画中国形象更具说服力。例如:

(21) Villagers are very friendly here. (cadre)

(22) I think Kazakh people are very kind, friendly and honest. (cadre)

(23) I can note down the household’s specific conditions on the tablet and make a rudimentary judgment. (student)

(24) In my view, the students’ greatest advantage is that they can be objective and fair. (teacher)

在摄像头的记录下,中国组织的负责检查扶贫工作中不当行为的第三方评估团队均由来自完全不同地区的人员组成,这种设置的好处在于不会受到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能够保证扶贫工作的公平性,显示出中国“刮骨疗毒”的决心。

表示韧性类的词如really hard、have to和strictly等使得参与扶贫的干部及评估人员的形象变得高大立体起来,扶贫干部是联系帮扶贫困户的纽带,他们兢兢业业、扎实苦干,对待贫困认定工作极为认真负责,用自己的奋斗精神感染着扶贫群众。进而这些词对构建积极的国家形象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凸显出在脱贫事业里,人人参与、人人奋斗、人人受益,刻画出中国艰苦奋斗的正面形象。例如:

(25) This family works really hard. (cadre)

(26) We have to calculate your income and other factors to make sure you meet the national standards. (cadre)

(27) I’m not a strong person. But I’ll be strong when I need to be. (villager)

(28) Since they’re not tempted to discriminate, they can strictly follow our standards in carrying out their work. (teacher)

少量的诚实/不诚实类的词汇则揭示出中国脱贫工作中出现的负面情况,例如:

(29) They’re no thonoring their promise. (villager)

(30) You incorrectly registered this household as poor. (cadre)

扶贫过程中也出现扶贫不到位、承诺成空的情况,或者一些官员偷工减料、假公济私的情况在该纪录片中也毫不避讳地有所展现,而这些情况在三方评估中查出,侧面突出中国不怕暴露扶贫问题,反而倾于去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而能真真正正地为群众做实事。

该纪录片中出现的判断资源给了中国为何能够如此之迅速完成脱贫这个问题一个答案——高效领导、干部负责、全民参与。“人心齐,泰山移”,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和众志成城才使得这个艰巨的任务圆满完成,展现出“认真负责、真抓实干”的积极中国形象。

4.3. 《前线之声:中国脱贫攻坚》中的鉴赏资源

鉴赏主要指对文本、过程或想象的评价,属美学范畴。该纪录片中的鉴赏资源在态度资源中占比最大,出现的鉴赏资源构建起“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中国形象,其出现频率如下表5

Table 5. The distribution of appreciation

表5. 鉴赏资源各维度分布情况

表5中可以看出价值类的词汇最多,且大多数为积极词汇,反映出中国扶贫事业给贫困人民带来了福音,以及极少数的消极词汇也反映出了中国脱贫事业的难度极大,更加突出中国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例如:

(31) To President Xi Jinping, ending poverty is his most important task. (director)

(32) It’s the essence of Party principles to be people-centered. (cadre)

(33) We have to calculate your income and other factors to make sure you meet the national standards, before you can enjoy the favorable policies. (cadre)

(34) To resolve this problem, we’ve taken a very bold step. (cadre)

(35) Well, it’s kind of an honor for poor families to exit the system. (cadre)

(36) The relocation city is being built rapidly, the contrast of dark. (director)

(37) Our goal is explicit.

Our determination is great.

Our targets are clear.

Our task is specific. (cadre)

favorable、bold、great等词充分显示出中国扶贫政策的优势、脱贫攻坚的决心以及中国对未来复兴的信心。

反应类以及构成类的词汇则相对较少,不过对于中国形象的刻画作用不可忽视。这两类鉴赏词多消极倾向,显示了中国贫困地区的极度贫困,在反应类词汇中出现最多的就是hard,人们对于贫困生活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难”字,购物难、健康问题难、经济难;乡村第一书记的扶贫工作也是一个“难”;但是除此之外,易地搬迁的贫困民众对于新生活也存在着“难”适应的情况。例如:

(38) I’ve visited Cheng’an several times, but it’s hard to get through to him. (cadre)

(39) It’s hard to buy other vegetables, even if you have the money. (villager)

(40) It’s really hard to afford to live here. (villager)

(41) Life is used to be hard. (villager)

构成类词汇说明了中国政府在扶贫事业上精准而科学的施策,例如:

(42) Under this initiative, every poor family has a customized plan. (director)

(43) I think it’s the essence of Party principles to be people-centered. (cadre)

(44) After a series of procedures, we’ll deliver the list of names to the county government. (cadre)

(45) We’ve carried out many door-to-door investigations involving town and village officials. (cadre)

a series of和door-to-door等词便体现出扶贫工作的步骤性与准确性,对于干部贫困判定的严格性,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脱贫的重视程度。customized一词说明中国在扶贫工作上的科学性,数以百万计的贫困户都有着单独定制的脱贫计划,正是这些精准而科学的政策与措施,才能确保减贫事业有效且快速地完成。

鉴赏资源真实反映出来贫困地区脱贫的难度之大:贫困程度较深、内生动力较弱、生活条件较差,而乡村第一书记以及相关官员并没有畏难,反而严格施策、精准扶贫,突显出中国对扶贫工作极度负责的态度,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构建起“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正面国家形象。

5. 结语

本文基于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结合语料库工具数据分析对中外合拍脱贫纪录片《前线之声:中国脱贫攻坚》的字幕文本进行了积极话语分析,对情感资源、判断资源以及鉴赏资源进行了逐一分析,剖析了态度资源对中国形象的构建。研究发现:在该纪录片中,主题词和高频词的重合表明了中国对脱贫事业的坚定决心,各类态度资源的使用对中国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形象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且采用情感的正负调动观者的情感。出现的积极词汇充分体现出中国脱贫过程中从贫困民众到乡村第一书记再到政府官员的坚韧品质,也体现对中国脱贫事业的认可;消极词汇则展现了真实的中国贫困地区的负面情况,也表现出了贫困人民的真情实感,反而体现出脱贫的难度和国家的能力,展现了对中国脱贫工作的敬佩之意。整个纪录片并没有一味地夸赞中国在脱贫道路上所做出的巨大成就,对于存在的问题毫不避讳,在中国经济发展方面的形象构建上具有十足的客观性。

在该纪录片中,出现的情感资源构建起“积极行动、造福人民”的中国形象,判断资源刻画出“认真负责、真抓实干”的中国形象,鉴赏资源则展现了“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中国形象。该纪录片整体上成功地刻画出中国的正面国家形象,其真实性得到充分的保证,展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中国人民的凝聚力。贫困问题作为世界性难题,如何解决贫困问题也是各国一直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此次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不仅使得中国人民受益匪浅,更是给世界减贫事业带来了巨大的自信。

本次研究从评价理论视角对纪录片字幕解说文本进行了态度资源的分析,扩展了评价理论在纪录片研究领域的应用。但是本次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由于是人工进行态度资源的标注分类,分类准确性有待提高,其次本文仅涉及到了态度系统,后续可以结合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形成更加立体的分析。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黄蓓. 脱贫攻坚主题纪录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以《落地生根》为例[J]. 传媒, 2021(24): 74-76.
[2] 韩梅, 关家玲. 评价理论视角下BBC纪录片中中国形象构建——以专题纪录片《The Chinese Are Coming Ⅱ》为例[J]. 现代交际, 2016(4): 60-62.
[3] Martin, J.R. (2006) 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 Solidarity and Change. English Studies, 4, 21-35.
[4] 朱永生. 积极话语分析: 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反拨与补充[J]. 英语研究, 2006(4): 36-42.
[5] 胡壮麟. 积极话语分析和批评话语分析的互补性[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7): 3-8.
[6] 唐青叶. 电视民生新闻的多模式积极话语分析[J]. 外语研究, 2008(4): 15-20.
[7] 刘茵. 报纸“醉驾”新闻的积极话语分析[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13(6): 97-100, 105.
[8] 董丹. 评价理论视角下意大利主流媒体对十九大报道的积极话语分析[J]. 外国语文, 2019(4): 17-23.
[9] 刘凯, 余登兵. 基于积极话语分析理论的中国对外文学话语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 出版发行研究, 2021(8): 79-84.
[10] 陆丹云. 作文个性化研究的学术现实和语境重构: 积极话语分析的视角[J]. 外语研究, 2014(3): 1-7.
[11] 李明杰. 评价理论视角下纪录片《中国的秘密》解说词中的态度资源解读[J]. 视听, 2016(7): 133-134.
[12] 黄妍. 评价理论视阈下《发现中国》态度资源的积极话语分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 35(7): 88-90.
[13] Thompson, G. (1996)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Hodder Arnold, London.
[14] 王振华. 语篇语义的研究路径——一个范式、两个脉络、三种功能、四种语义、五个视角[J]. 中国外语, 2009, 6(6): 26-38.
[15] 王振华, 马玉蕾. 评价理论: 魅力与困惑[J]. 外语教学, 2007, 28(6): 19-23.
[16] Martin, J.R. and Rose, D. (2007) Working with Discourse: 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London.
[17] 王振华. 语篇研究新视野——《语篇研究——跨越小句的意义》述介[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39(5): 396-399.
[18] Martin, J.R. and White, P.R.R. (2005)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in English. Palgrave Macmillan, London.
[19] 田华静, 王振华. 态度系统的范畴化问题及其拓扑应对[J]. 当代修辞学, 2019(1): 65-75.
[20] 于梅欣. 国内刑事庭审话语意义发生模式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18.
[21] 王春艳. 免费绿色软件AntConc在外语教学和研究中的应用[J]. 外语电化教学, 2009(1): 45-48, 78.
[22] 钱毓芳. 语料库与批判话语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 42(3): 198-202.
[23] 马静静, 詹全旺. 态度资源视域下国家形象建构的话语策略研究——以《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英译本为例[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7(5): 112-120.
[24] 马伟林. 人际功能的拓展——评价系统述评[J]. 南京社会科学, 2007(6): 14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