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规划背景
1.1. 区位位置及规划范围
本课题选地地址处中国云南省香格里拉市西南,在蓝月谷景区东部,北起布伦,南至益九谷,距离香格里拉市区约7千米,距香格里拉机场直线距离为2千米左右,石卡公路在工程中部经过。建设项目的总用地面积为246.2亩。
1.2. 规划缘由及规划目的
为进一步挖掘和传承香格里拉藏族文化、促进旅游发展,项目将在对香格里拉藏族文化特征调查收集整理基础上,设计旅游项目“香巴拉古镇”,并以“香巴拉古镇”为依托形成一个有机循环的藏文保护和传承产业链。
1.3. 规划指导思想
本课题的核心思想是以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并且秉承以环境保护为主、兼顾经济发展、可持续开发的基本思想,立足规划区域的现有自然资源和原生态居住区的基本景观特征,维护规划区域的人文与自然,发展观光体验,统筹旅游区的开发用地与利益,加强监督管理,推动城市规划区可持续性建设和科学开发。以传统藏式民居为骨架、以藏族传统民俗文化为灵魂,以人文性、科学性、实用性为基础,并根据风景区建设原则,结合景区设计原理,充分浓缩藏族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集中体现香格里拉风情,以期能为香格里拉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古镇旅游规划研究概况
国外关于古镇旅游研究开始的比较早,如法国、意大利和俄罗斯等国家特色古镇的文化、观赏和民俗等旅游的模式下,现在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并且在法国和意大利,特色文化古镇旅游已经成为了当地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柱。国外古镇旅游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方面:古镇旅游的利益相关者;古镇旅游地的演化和转型;旅游与古镇文化经济因素的相互影响;古镇旅游中的社区参与;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 [2] 。
1.4.2. 国内古镇旅游规划研究概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小镇旅游也开始兴起,初期的发展典例是江苏省的周庄小镇,之后浙江、四川、云南等多省也逐渐开展了小镇旅游,但主要是以当地政府和投资者为主导,建设旅游小镇。总的来说,中国现在对古镇旅游开发不够完善,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主要问题是古镇开发同质化趋向明显、景区规划不合理 [3] 、旅游开发造成古镇空间形态改变和建筑特色弱化 [4] 、产品的组成结构较单调、与旅游的一些其他行业发展缓慢、民族特色逐步减弱,文化多样性也不断下降,没有吸引力 [5] [6] ,并且与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特色文化旅游古镇稀缺。
为此,各学者从古镇规划的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例如基于文化生态位理论对金刚碑历史古镇保护规划研究 [7] 、古镇文化传承与旅游规划研究 [8] 、历史文化古镇建筑规划的保护研究 [9] 、联合申遗背景下江南水乡古镇历史保护规划适应性研究 [10]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白沙古镇规划策略探索 [11] 等,但针对香格里拉市的古镇规划研究较少,有必要加强研究。
2. 云南省香格里拉市基本状况
2.1. 香格里拉市概况
香格里拉市是迪庆藏族自治州下辖市之一,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东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界的横断山脉中心地,是滇、川及西藏三省区交汇处,是“滇藏茶马古道”要冲,也是“三江并流”风景区腹地。香格里拉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垂直立体气候特征明显。香格里拉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境内居住有藏族、纳西族、汉族、傈僳族、彝族、白族、苗族、回族、普米族9种世居民族和其它民族共25种。截至2023年2月,香格里拉市总人口18.64万人,市政府驻地是建塘镇。
2.2. 香巴拉古镇规划地现状概况
2.2.1. 地形地貌
规划地位于石卡路北部的开阔地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位于蓝月山谷西部(图1)。

Figure 1.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lanned land plot
图1. 规划地现状图
2.2.2. 气候特征
规划用地处于寒温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受到南北向分布的山地和大气环流的干扰,导致全年风向都处于南风和南偏西风。雨季和旱季分隔明显,十一月到第二年五月是明显旱季,5~11月为明显雨季。规划地块虽位于中亚热带水平气候带内,但由于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延伸部分,高原气候特征明显,太阳紫外线强,每年日照平均2100小时,气温年差异比较小,日差较大,气温年较差平均16℃。规划区处于多雨区与少雨区的交界地区,年平均降水量620毫米,每年有霜期约125天,有雪期比较长,9月至次年5月都处于有雪期。
2.2.3. 资源禀赋分析
1) 交通方便
香巴拉古镇古距香格里拉机场2千米,石卡路在香巴拉古镇的南部贯通而过。北侧的两条道路从古镇北侧的村庄延伸进来,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便利交通网络。
2) 景观景点
香巴拉古镇附近的景点较多,如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蓝月山谷景区。蓝月山谷是香格里拉距市区和机场最近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并且也是一个具备独立观光条件动态立体化的生态文化旅游风景区。香巴拉古镇建成后可以依托邻近的旅游景区景点,更好地融入区域旅游路线。
3. 香巴拉古镇规划设计
3.1. 规划理念
3.1.1. 发展特色旅游业为主
香巴拉古镇的特色旅游体系应包含历史、文化、经济、民族、建筑、医药、宗教等领域等有价值的不同的重要旅游实业、绿化景观、藏式特色文化活动、建筑布局、房屋特色、多样业态和藏式特色生活方式。
3.1.2. 以藏文化和休闲产业的聚集为基础
对藏文化深入系统的研究有助于全面系统地了解、学习和保护传承藏文化,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相关产业,促进藏文化可持续发展。藏文化也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旅游为引导依赖旅游产业链中的休闲产业聚集,这就是空间休闲的多重性组成的旅游空间休闲多元发展结构。
3.1.3. 旅居一体化的基础设施
香巴拉古镇与纯粹的旅游风景区和建制性村镇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服务对象的多重性,因而在规划香巴拉古镇的时时要充分考虑附近村民及游客的需求,规划生活化和旅游化的双重服务系统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1.4. 社区参与和居民收益的最大化
作为旅游型古镇,吸引附近村民的参与、带动就业创业、促进村民收入等方面有较强的作用。提升产业的同时发展旅游业、不仅在此期间促进解决“三农”问题,而且香巴拉古镇建设促进经济效益是其建设的重要目的。
3.1.5. 构建优质的人居环境
香巴拉古镇的人居生活环境应具备清洁环保、公共设施完善、道路纵横有序、建筑布局合理、藏文化特色明显、居民精神文明丰富等特点。
3.2. 规划设计原则
3.2.1. 主题文化明确原则
独特的藏族文化是“香巴拉古镇”树立独特旅游形象的重要因素,是摆脱同质化竞争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香巴拉古镇”规划设计中,每个建筑组团等都融入了藏式特点,满足旅客对藏文化的精神需求。旅游产品开发要适当注入藏族文化元素,形成藏式文化旅游产业集聚群体。另外,在空间元素的塑造上,也将藏文化元素加入建筑、道路、装饰、饮食、设施中,体现当地独有的藏文化特色。香巴拉古镇的的发展最终会形成藏族文化为本的特色主题,具有旅游扩展发散能力,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要实现国内外游客的接待量到达良好水平。
3.2.2. 以人为本原则
“香巴拉古镇”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居民及游客的需求,在发展发展特色旅游业的基础上,构建高效的管理系统和完善的保障体系,完善旅居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周边居民和外来游客的体验。
3.2.3.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坚持“严格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开发原则,实施科学性的开发,确保对藏文化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并且要协调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协调局部的利益和整体的利益,强调环境效益和经济的有机统一。
3.2.4. 统一性原则
“香巴拉古镇”作为一个旅游建设规划项目,其相应的设施和建筑应将生活居住、文化传承、商业发展、休闲娱乐、扶贫扶农等多种功能兼容并蓄,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综合性功能单位。
4. 香巴拉古镇总体规划
4.1. 总平面规划
本次香巴拉古镇规划设计,整个片区采用“一商一街一住二藏七片区”的布局形式(图2)。一商:东西商业街。一街:中部主大街区。一住:民宿居住区。二藏:藏药药浴区、藏文化体验区。七片区:民宿区、藏文化特色区、商业区、停车区、滨水景观区、藏药康养区、主要街道区。整个香巴拉古镇规划设计项目总建筑面积1,826,686平方米,容积率1.2,建筑密度为26.8%,绿地率为32% (表1)。

Figure 2. General layout plan for planning and design of Xiangbala Ancient Town
图2. 香巴拉古镇规划设计总平面布置图

Table 1. List of technical and economic indicators
表1. 技术经济一览表
4.1.1. 民宿区
民宿区位于整个地块的西北方向,主要由六组团和一风景区组成。每个组团配备单独的停车场,方面游客停车休憩。房屋整体朝向基本上是坐北朝南,道路主要采用“三横一纵一斜”的布局形式。民宿景观区在民宿社区中间,形成以水景为主题的一处景观区域(局部效果图见图3)。

Figure 3. Partial renderings of planning and design of Xiangbala Ancient Town
图3. 香巴拉古镇规划设计局部效果图
4.1.2. 藏文化特色区
主要位于地块的西部地区,是整个地块占地面积最大的区域,房屋朝向以南北朝向和东西朝向混合,里面布置有休憩、藏染、藏服饰、藏语言、藏建筑等景观和藏文化特色(局部效果图见图4)。

Figure 4. Partial renderings of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Xiangbala Ancient Town
图4. 香巴拉古镇规划设计局部效果图
4.1.3. 商业区
商业区主要布置在地块的最南部,位于景观入口的两侧,房屋主要朝向是南北朝向,商业区南侧设有停车场。商业区设有各种类型的商铺,此处位于主要交通通道的旁边,交通条件极好,也是来古镇停留第一站,一方面可以为游客补充物资,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4.1.4. 停车区
停车区主要布置在两个区域,一个在民宿区里面配备了停车场,为外来住宿游客提供停车服务,另一个停车区布置在商业区附近,商业区人流车流都比较大,也是主要的客流量区,所以商业区设立停车位占比最大,住宿区设160个。在古镇内部并无设立专门的停车区,而是借鉴大理古城的车辆限流方法,白天限制车辆进入古镇内部,晚上限时进入运送物资。
4.1.5. 滨水景观区
滨水景观区设立在古镇的东部,设立该景观区主要是为了提供游客休憩观赏。
4.1.6. 主要街道区
主要街道区设置在商业区的中间,也是在整个地块的中心。主要街道区相当于整个古镇的核心区域,是整个小镇的综合体区域,集中了商、吃、游、玩、景等多模式的主体区域。整个街区的建筑构造均以藏式构建,是多元素藏式文化的融合区和人流量密集区。该街区也是整个小镇两个功能区的分界线。在主要街道区分别设立了通往不同功能区的道路,连接不同的功能区,以便各区域的贯通。
4.2. 道路交通规划
香巴拉古镇道路按等级和功能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四种:主要机动车大道、次要机动车道、主要非机动车道、次要非机动车道(图5)。在车行系统方面,古镇主要机动车道设置宽度为16 m,其作用为使古镇对外交通和景区内部交通紧密连接;次要机动车道主要设置在民宿区,宽度为6 m,主要为单行道,作用为旅客提供便利的交通,方便旅客行李的运输。在人行系统方面,为了使游客能够更好的观赏古镇风貌,体验藏族文化风情,古镇主要人行道设置在主街区,为一条南北联通的道路,主要宽度为12 m,道路两旁摆放绿植作为景观点缀;次要人行道的功能为连接各个片区,实现古镇交通流线的畅通,其主要宽度为5 m。古镇共设有四个出入口,主要出入口在古镇南侧,其余三个出入口分别分布在古镇北侧、西侧和东北侧。

Figure 5. Traffic analysis diagram for planning and design of Xiang- bala Ancient Town
图5. 香巴拉古镇规划设计交通分析图
4.3. 景观绿化规划
香巴拉古镇规划形成“一纵、三区、节点多”的景观结构(图6),“一轴”就是古镇的主街区景观轴;“三区”就是特色名宿区、藏文化特色区、藏药康养区;“节点”就是分布在各规划区及周边的多个景观节点。绿化多布置在建筑周边和道路两边,用到的绿植主要有:大叶蔷薇、刚毛杜鹃、星叶草、喜马拉雅红豆杉、夏须草、锡金海棠等藏区植物。

Figure 6. Landscape analysis of planning and design of Xiangbala Ancient Town
图6. 香巴拉古镇规划设计景观分析图
4.4.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管理用房、垃圾箱及垃圾集中清运点、照明、公共厕所、休憩亭及座椅、导游图及指示牌等,香巴拉古镇规划设计公共服务设施分析图如图7所示。

Figure 7. Analysis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Xiangbala Ancient Town
图7. 香巴拉古镇规划设计公共服务设施分析图
4.4.1. 管理用房
管理用房主要设置在中心街道区内,其建筑设计在中心区域主要为了方便各个地区的管理,也为外来旅客提供一定便利。
4.4.2. 垃圾箱及垃圾集中清运点
在每个功能区内部都设置了垃圾清运点,充分考虑人们的出行规律来放置垃圾箱,方便旅客投放垃圾,也保证古镇内的干净卫生。其中整个地块内的垃圾箱设置,需要参考香格里拉市垃圾分类实施方法及指导意见进行相应设置。
4.4.3. 照明
地块的入口处主要设置藏式暖色色的灯柱,营造温馨的氛围。地块内的主要道路和地面停车位旁均设置照明设施,保证夜间古镇各个地区都无死角照明;藏式特色区采用藏式灯柱,采用暖色景观灯,突出景观夜间的效果。地块滨水水景区照明用防水的水下灯来衬托水景。
4.4.4. 公共厕所
在需要布置公共厕所的主要街道区、藏式特色文化区、休憩区和民宿区的主要出入口及显目的位置均配置了公共厕所。在每个洗手间内均设置了第三卫生间及无障碍通道,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4.4.5. 休憩亭及座椅
需要大量配置休憩亭及座椅的区域主要为滨水景观区、藏药康养区及入口旁,广场旁边也适量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座椅。
4.4.6. 导游图及指示牌
两者主要布置在地块的主、次要出入口及各个旅游景点的必经之路上,方便外来游客。
4.5. 建筑布局
香巴拉古镇的建筑布局方式没有采用统一的样式,以混合式为主,既有行列式也有周边式,行列式占比较高,只有较为少量的建筑沿道路两边或组团周围布置,形成半圆弧开放式式组团形式。古镇内建筑为传统的藏式建筑,建筑形式为三层的坡面屋顶形式,建筑色彩以白、黑、黄、红为主,外墙为红色和白色。藏族传统建筑里有着非常独特和简朴的建筑形式和气息,古雅、奇特、朴素、神秘、粗壮是藏式传统建筑最基本的特点,多样色彩增添了香巴拉古镇浓厚的宗教文化气息。
5. 结语
“香巴拉古镇”以旅游经济为导向,以保护香格里拉藏族文化的历史真实性为原则,将分散藏的文化集中科学配置、将抽象的藏文化外化,并创新应用于古镇的规划和设计,做到“建新如旧”,充分浓缩藏族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为香格里拉市旅游业注入新的血液。
基金项目
本项目为楚雄师范学院2022年度校级大学生科研课题“香格里拉市香巴拉镇规划设计”成果。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