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幽闭空间分析
An Analysis of Claustrophobic Spaces in The Great Gatsby
摘要: 《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为20世纪20年代的伟大作品,揭示了“爵士时代”美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现实。年轻人深陷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传统道德标准凋敝,人们在追求“美国梦”的同时却也面临精神的空虚。小说中空间设置较为明显,结合幽闭空间分析角色的矛盾冲突,有助于我们理解情节的推进。而社会阶层形成封闭的各种幽闭空间也加强了阶层难以逾越的主题,塑造了人物命运的悲剧性。
Abstract: The Great Gatsby, as a masterpiece of the 1920s, reveals the living conditions and social reality of the American people in the “Jazz Age”. Young people were deeply trapped in consumerism and hedonism, traditional moral standards declined, and people faced spiritual emptiness while pursuing the “American Dream”. The spatial setting in the novel is quite obvious. Analyzing the contradictory conflicts of characters through claustrophobic spaces helps us understand the advancement of the plot. Moreover, the claustrophobic spaces formed by the solidification of social classes also strengthen the theme of the insurmountability of classes, shaping the tragic nature of the character’ destinies, to the Hans standard, which illustrates all the formats.
文章引用:邱映桃.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幽闭空间分析[J]. 世界文学研究, 2025, 13(4): 648-653. https://doi.org/10.12677/wls.2025.134092

1. 引言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朗西斯·司科特·菲茨杰拉德的经典作品,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为背景,通过讲述主人公盖茨比追求梦想,试图跻身于美国上流社会,努力追求初恋情人黛西而导致最后中枪身亡的悲剧结局,勾勒出美国社会“爵士时代”的繁华和空虚,以及当时人们追求物质财富、贪图享乐的社会风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空间叙事特点较为明确,借助不同的空间设置,作者巧妙地表现了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突出了小说的情节和主题,深刻反映了作者的地域划分明确,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阶层,通过不同人物的命运揭示作者对于当时社会阶层的跨越的观点。

本文主要借助心理学上的“幽闭空间”概念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空间叙事特点,并借此分析小说中幽闭空间的具体体现以及其背后的象征意义。从概念上讲,幽闭空间(claustrophobic space)最初在心理学中指封闭的物理环境所引发的焦虑、恐惧等不适症状,体现为活动受限、与外界隔绝所产生的压迫感[1]。随着文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该概念逐渐被赋予更为复杂的文化与象征意义。加斯东·巴舍拉在《空间的诗学》中指出,空间不仅是物理容器,更是情感、意识与记忆的生成场所,强调空间在心理层面上的参与性与诗意结构[2]。福柯则通过“异托邦”(heterotopia)概念,将空间视为社会力量编码的产物,强调其象征性与权力结构嵌入性[3]。狭义的幽闭空间指的是物理上的空间封闭,从整体构造看,它具有空间独立性,不会和其他空间形成连通;从空间氛围看,它具有密闭性,生成隔离感。广义的幽闭空间侧重的是幽闭的氛围感,是闭塞的虚空间,长期处于隔绝,产生幽闭的气氛[4]。在此理论基础上,本文将幽闭空间划分为三个互为补充的维度:其一是物理幽闭空间,指如庄园、豪宅、修车铺等具有封闭性和可视边界的实际场所;其二是心理幽闭空间,强调人在上述空间中体验到的压抑、孤独与认知撕裂;其三是象征幽闭空间,体现空间结构在社会阶级建构、美国梦解构等层面上的隐喻功能。通过对幽闭空间的阐释,再结合《了不起的盖茨比》进行文本分析,更能从新的维度理解小说空间叙事的设置,对人物的性格发展、情节以及主题的描绘,甚至空间的隐喻内涵会有更深的了解,也会有助于我们思考“爵士时代”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

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物理幽闭空间

小说中的物理幽闭空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东卵的贵族庄园;二是新兴的贵族府邸;三是底层平民居住的灰烬谷,以威尔逊的修车厂为例。三种实体幽闭空间体现了不同的社会阶层,也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社会中人们的割裂和贫穷对比。

在小说中,东卵的贵族庄园以汤姆和黛西的住处为典型,其建筑布局充满了封闭性与压抑感。“他们的房子比我料想得要豪华,鲜明悦目,红白二色的乔治王时代式的大厦,墙上爬满了青藤……那片草仿佛要长到室内来。([5]: p. 15)”从小说对汤姆和黛西家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庄园与外界彻底隔绝,庭院内修剪整齐的绿植如同精心编织的牢笼,这种古老庄园的精致和奢侈营造了一种物理的封闭感。这种封闭对于汤姆和黛西这些美国的旧贵族而言,是一面阻拦的“墙”,也是一把保护伞。一方面,作为东卵的上层阶级,汤姆等人是不愿意新兴阶级的介入,对新兴阶级或者是“暴发户”持有较为鄙夷的态度。贝克小姐用鄙夷地口气对尼克说:“你住在西卵吧!我认识那边的一个人。”(: p. 23)展现了旧贵族阶层的保守与排外。五人在汤姆家聚会时,汤姆对盖茨比的“老朋友”(old sport)称呼充满不屑,对他捏造的牛津教育经历嗤之以鼻,看穿了盖茨比打造的富豪人设下的虚伪谎言。即使盖茨比每晚一掷千金,大肆举办豪华派对,对于汤姆而言,盖茨比仍是普通人,其低微的出身无法让他产生亲切、认同感。相反,同行的南方贵族尼克马上能获得汤姆的承认,迅速建立良好关系,进行友好的问候交流。在汤姆、尼克和默特尔三人坐火车前往纽约的路上,“为了避免东卵人的反感,汤姆做了让步,让默特尔单独乘坐一个车厢”(: p. 55)。这都展现了东卵阶级的对其他地区人民的明显对立情绪。另一方面,幽闭的空间保护了旧贵族的面子和高雅。“在幽闭的空间内,外界不清楚空间内部的情况,所以,不能公之于众的秘密、肮脏的交易、暧昧的情愫都会在大门紧闭的房间内发酵滋长[6]。”小说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汤姆和默特尔的婚外情,以及黛西和盖茨比的密会。旧贵族一般自视甚高,时刻保持优雅的装束和形象,但在幽闭空间的遮挡下,汤姆和黛西双双出轨,这时候,古老的庄园的幽闭空间保护了上层阶级的外在形象,而内部却深藏密辛。以及对人物精神的禁锢,展现阶层固化下的幽闭力量。

小说中幽闭的新兴的贵族府邸,以西卵盖茨比举办宴会时的豪宅为例。盖茨比位于西卵的豪宅堪称新兴资产阶级物质崇拜的极致符号,其内部空间的奢华表象与精神空洞形成尖锐反差,成为美国梦自我异化的空间隐喻。别墅里面,“大厅里设起了装着一根真的铜杆的酒吧”(: p. 79),“盖茨比的别墅从塔楼到地窖灯火通明”(: p. 163)。盖茨比的室内装修也充满华丽,“我们漫步穿过玛丽·安托万内特式的音乐厅和王朝复辟时的小客厅……穿过一间间仿古的卧室,里面铺满了玫瑰色和淡紫色的绸缎”(: p. 183)。盖茨比还抱来了所有的衬衫,“薄麻布衬衫、厚绸衬衫、细法兰绒衬衫,五颜六色摆满了一桌,他接着抱来了其他的,柔软的衬衫越摆越高。(: p. 185)”

这些极尽铺张的物质堆砌,本质上是盖茨比用消费主义构建的精神牢笼。盖茨比的书房的设置也很有空间特点。小说里描写盖茨比的书房:“一间高高的哥特式图书室,四壁镶的是英国雕花橡木,有可能是从海外某处古迹原封不动拆下来的”(: p. 89),装修极其奢华。其中珍藏的图书也大有讲究,摆满了各种典藏本,但“这是一本地地道道的印刷品,多么逼真,还没裁开封面”(: p. 91)。但这个标榜知识与品位的私密空间,本质上是他对旧贵族文化的拙劣模仿:当他向黛西和尼克展示他豪宅的华丽和服饰的奢华时,空间的装饰性彻底压倒实用性,成为用金钱堆砌的身份焦虑符号——正如他用“盖茨比”这个虚构姓名掩盖真实出身,豪宅的每一寸空间都在执行对自我本真的遮蔽。可以说,盖茨比用财富构建的“开放”豪宅,实则是被美国梦执念浇筑的幽闭迷宫。

灰烬谷作为连接东西卵的过渡地带,其空间形态本质上是工业文明对自然环境的暴力改造产物。“在这里,灰烬堆成房屋、烟囱和炊烟的形式,最后经过超绝的努力,堆成一个个灰蒙蒙的人,隐隐约约地在走动,而且已经在尘土飞扬的空气中化为灰烬了……在这片灰蒙蒙的土地以及永远笼罩在它上空的一阵阵暗淡的尘土的上面,你会看到埃克尔伯格医生的眼睛,油漆剥落,阴郁地俯视着这片阴沉沉的灰堆。([5]: p. 47)”空间的压缩与暗灰色调映射出底层人民的绝望和压抑,物质空间的灰暗性与精神空间的压抑感在此形成互文。堆积的工业废料不仅构成物理屏障,更成为阶层隔离的视觉符号。

威尔逊修车厂作为灰烬谷的核心空间,其空间结构直接映射底层的生存困境。“车行里毫无兴旺的景象,空空如也。只看见一辆汽车,一部盖满灰尘,破烂不堪的福特汽车。([5]: p. 49)”这座汽车修理厂坐落在灰烬谷的边缘位置,三十英尺的狭小空间挤满了杂物和威尔逊夫妇。由此可见,这种幽闭空间挤压着他们的生存空间,带来了极强的压抑感,也为后文威尔逊的行为产生了铺垫。

3.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精神幽闭空间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除开物理幽闭空间的设立,对不同阶层的人产生了较大影响,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精神的幽闭空间。这种精神的幽闭主要体现在尼克和盖茨比身上,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对“美国梦”的思考和批判。

尼克作为中西部闯入东部社交圈的叙事者,其精神幽闭本质上源于空间认知的撕裂。当他住在西卵月租八十美元的小屋中,盖茨比豪宅的奢华狂欢与灰烬谷的破烂衰败形成对比,这种空间并置迫使他直面东部地区的“道德真空”:汤姆在纽约公寓殴打情妇时,这让他意识到上流社会的暴力被文明表象掩盖;黛西用娇憨语气谈论谋杀时,暴露出旧贵族对道德的彻底解构。

这种认知冲突在尼克内心形成幽闭循环,尼克既怀揣着与盖茨比一样庸俗的美国梦,又保持着理智,对现实有清醒的判断和评价[7]。他既鄙夷盖茨比用谎言堆砌的“美国梦”,又被其对初恋爱人的执着打动;既批判汤姆夫妇道德败坏,视人命如草芥,又无法拒绝融入他们的社交游戏。当盖茨比迎来死亡,而曾经人潮涌动的豪宅空无一人,葬礼也无人前往时,中西部清教伦理与东部享乐主义在其意识中剧烈碰撞。书房里那本《西卵秘史》的空白扉页,成为他精神困境的幽闭投射。他试图书写价值判断,却因目睹的道德崩塌而无从下笔。最终,他在“中西部–东部–中西部”的空间位移中确认:东部的繁华空间已经异化为道德低落的牢笼,而自己始终是幽闭空间的局外人,在理想幻灭的幽闭中完成对时代的价值审判。

盖茨比对美国梦的追逐本质上是自我构建的精神闭环。他用铺张浪费的派对表演定义价值,将黛西的声音幻化为“金钱的声音”([5]: p. 245),这种认知使他陷入双重幽闭:一方面,他用“牛津人”的虚假身份隐藏真实出身,在西卵豪宅中用华丽的装饰和派对隔绝对阶层差异的认知;另一方面,对黛西的执念形成认知茧房——当他在码头凝视绿光时,将五年前的初恋记忆异化为“重构过去”的使命,甚至在黛西撞人后仍坚信她会打电话来,这种偏执使现实判断完全被梦想滤镜扭曲。

这种精神闭环的幽闭性在小说中的空间叙事中得到充分体现。盖茨比反复擦拭1917年的银质茶具、书房里未拆封的印刷版典籍、游泳池中漂浮的橡胶筏,共同构成用物质堆砌的爱情回忆。他未能察觉美国梦的虚幻性恰在于其空间逻辑的自洽陷阱——将东卵的贵族空间视为价值终点,却用西卵的暴发户方式进行模仿,最终在“物质占有–情感匮乏–更极致物质占有”的循环中耗尽自我。当他躺在泳池中等待黛西电话时,水面倒映的豪宅穹顶与天空形成闭合圆环,这也隐喻着被物质成功的观念禁锢,盖茨比终将在自我编织的幽闭空间里找到归宿,其精神幽闭与物理幽闭完成隐喻闭环。

4.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幽闭空间

巴赫金在著作中提出,确定故事发生的具体空间是小说创作的“重要出发点”[8]。由此可见,借助空间的特点进行叙事已经成为重要的写作技巧。另外,小说中的矛盾设置营造了人物间的冲突,也会更加强化主题。结合幽闭空间理论进行分析可知,《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情节的转变以及主角的冲突凸显都是通过幽闭空间来实现的,而且幽闭空间带来的压抑、沉闷、紧张的感觉和情节相互呼应,有利于传达社会矛盾。爵士时代作为二战后的社会,处处充满矛盾,人们追求享乐和奢华的生活的同时,精神充满空虚,传统的观念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以往的道德标准也受到挑战。在这样一个矛盾、混乱的社会中,用幽闭空间这一矛盾的心理意象进行分析更贴切。

从故事的开始我们能感受到贵族夫妇汤姆和黛西美满婚姻下的一片狼藉,以及平民夫妇威尔逊和默特尔间的貌合神离,这种矛盾巧妙地借助幽闭空间进行表达。在第一章中,因为一通电话,汤姆和黛西在另外的房间产生争吵,房门紧闭,此时形成的幽闭空间将二人和其他人隔开。争吵的模糊性以及不为人知的矛盾逐渐浮现,为下一章汤姆和默特尔婚外情的出现做铺垫。当黛西走出封闭的房门,在开放的长廊中才能和尼克吐露内心的感受,表明只有走出旧贵族的幽闭空间才能真实地展现自己,而不是继续维持夫妻和睦的假象。

同样,威尔逊夫妇的矛盾冲突也是通过幽闭空间表现出来的。在文章的描述中,他们生活在灰烬谷狭小的修车铺中,尼克走进这里就觉得“威尔逊的身影马上就跟墙上的水泥颜色融成一片。灰白色的尘埃掩盖了他深色的外套和浅色的头发,也笼罩了周围的一切——除了他的妻子”(: p. 51)。威尔逊“头发金黄,没有血色,无精打采”(: p. 49),而默特尔充满活力,“她有一种显而易见的活力,仿佛她浑身的神经都在不停燃烧”(: p. 50)。对威尔逊和默特尔而言,这个修车铺是封闭他们的地方,而对默特尔而言,威尔逊则和束缚自己的修车铺一样,从经济和心理上,限制了她的生活[9]。所以她极力想逃离这种生活,成为了汤姆的情妇,也间接导致了她和盖茨比最后的死亡结局。默特尔的逃离欲望体现了阶级流动的困境。

小说的第七章是高潮部分,也是通过幽闭空间的紧张、压抑特点展开汤姆和盖茨比的对峙,把故事推向高潮部分。在古老的庄园里,汤姆自豪地向客人展示自己的豪华花园和可爱的女儿,目的是对盖茨比产生压制,在幽闭空间的相处也造成了除他以外所有人的紧张。而盖茨比作为一个外来闯入者,在压抑的空间中显得格格不入,被看穿的自卑和尴尬情绪逐渐加强,和汤姆之间的冲突呼之欲出。周围的人也感受到了氛围的紧张和压抑,甚至连黛西的声音文章描述是“在热浪中挣扎,用力冲撞,将没有知觉的热气塑成各种形状”(: p. 241)。环境的封闭、压抑被实体化,主角们的紧张也更加明显,于是他们提议进城去,本意是缓解这种压抑的氛围,但去往的另一个客厅更加压抑,“那间房子很大,但是很闷”导致黛西产生了“想用斧头劈开这个空间”(: p. 261)的冲动。随后,盖茨比多年的谎言和人设被揭穿,激烈的冲突在几人之间产生,情节进入高潮部分。

这些情节不仅在空间构造上呈现出明显的封闭性,更在叙事层面上强化了情绪张力。空间的压迫感与人物之间的心理冲突相互增强,使情节逐渐向高潮推进。在这些空间中,人物常常处于被围困、无法逃离的状态,象征着他们在社会等级秩序中的困境与挣扎。这些空间不仅作为故事舞台,更内化为心理结构和象征机制,表现阶级之间的张力与隔阂。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社会阶层的难以逾越,也就是下层阶级的人难以真正融入上层阶级。小说的幽闭空间叙事增强了阶层的隔离和封闭,部分情节中幽闭空间的设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此外,对于角色打破幽闭空间的尝试,小说也描述了其悲剧性结局,强化了阶级不可逾越的主题。

首先,默特尔的被撞身亡体现了打破幽闭空间的悲剧结果。面对牢笼一般囚禁自己的丈夫和狭小幽暗的生活空间,即使作为平民百姓身处灰烬谷,默特尔还是想逃离这种生活,选择成为了东部富人汤姆的情妇。平时,她坐上火车奔赴与汤姆的约会,夜夜笙歌,沉迷于汤姆所给的华丽服饰和舒适生活环境中。在和威尔逊争执时,听到熟悉的汽车轰鸣声,她毅然决然地奔向自己向往的未来,却迎来了自己的死亡。可以说,默特尔的悲剧结果是因为试图跨越阶级,打破限制自己的空间而造成的。她试图逃离威尔逊,逃离灰烬谷,去拥有另外的上层阶级生活。

其次,从黛西的勇敢尝试到向现实妥协,和汤姆远走他乡也表现了阶级的难以逾越。黛西出身自上层阶级,听从了家族的安排选择和同一阶级的汤姆结婚。当初恋情人盖茨比带着无尽的财富,高雅的举止,以及广大的社交圈,充满神秘感回归后,抛弃了阶级观念和道德标准,在尼克的帮助下和盖茨比私会,在盖茨比西卵的私人豪宅中享受恋爱的欢乐。在这个密闭空间内,他们的爱情无人知晓,充满安全感,也自然不会为世俗所批判。但当黛西开车撞死默特尔后,害怕承担责任的她接受了汤姆的提议,和汤姆举家迁移,再次放弃了盖茨比。黛西试图打破阶级观念和盖茨比在一起,却开车撞了默特尔,由此造成了初恋爱情的结束并仓皇逃离。她在贵族庄园幽闭空间中,选择妥协于现实,精神枯萎,体现幽闭空间力量主导下人物的悲剧结局。

最后,盖茨比的死亡结局可以说是困于对黛西和美国梦的精神幽闭执念中。再次回归时,带着不为人知的财产,他将自己打造成上层阶级精英人设,并试图和富家小姐黛西重归旧好。他所做的一切一方面是试图打破阶级观念,融入上层阶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追求自己曾经的爱人黛西。在无数个日夜中,他在自己的豪宅书房里,精心布置一切,让自己的形象更加符合上层精英,可以说盖茨比在豪宅幽闭空间中,逐渐异化为“美国梦”的符号,失去真实自我,展现了幽闭空间对人物性格与存在本质的扭曲[10]。而黛西的失误造成了威尔逊认为默特尔为盖茨比所杀,造成盖茨比最终在西卵的豪宅中走向死亡。这也象征着他强行打破阶级的幽闭空间而产生的悲剧结局,强化了文章的主题,社会阶层宛如一个幽闭的空间难以打破。

这些人物的失败揭示了一个核心命题:在爵士时代的美国,上升通道虽然表面开放,实则由空间结构与阶级规则所限定。幽闭空间在此不再仅是物理或心理意义上的压迫,而是阶级封闭的结构隐喻,成为封闭秩序的象征性具象。这种象征幽闭空间的构建,使小说中的“美国梦”不再是希望的象征,而转化为理想破灭、自由受限的隐喻容器。

5. 结语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揭示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真实生活。在“爵士时代”中,纽约进入了经济繁荣时代,整个社会物欲横流,消费主义特征明显,但隐藏在狂欢生活之下的是社会价值观的缺失以及个体的迷惘和精神空虚。菲茨杰拉德通过东卵、西卵、灰烬谷的空间分野,以汤姆和黛西、盖茨比、威尔逊夫妇的不同生活空间为例,揭示了每个阶层的差异以及当时美国社会各阶层的隔离和封闭。小说中的幽闭空间一方面通过其封闭、压抑的特性凸显了角色的负面情绪,由此激化了人物间的矛盾和冲突,推进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则通过不同阶层人物试图打破阶级的固定空间的行为导致的悲剧结尾,诸如默特尔、盖茨比的死亡,悲剧性极强,进而表达了阶级的难以逾越。总之,幽闭空间成为阶层壁垒的物质与精神体现,通过角色悲剧命运的象征空间隐喻,反映社会结构的僵化。

参考文献

[1] Rachman, S. and Taylor, S. (1970) Analyses of Claustrophobia.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7, 281-291.
https://doi.org/10.1016/0887-6185(93)90025-G
[2] 加斯东·巴舍拉. 空间的诗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0.
[3] 周和军. 空间与权力——福柯空间观解析[J]. 江西社会科学, 2007(4): 58-60.
[4] 王文修. 幽闭空间在艺术创作中的心理指向[D]: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 2014.
[5] 菲茨杰拉德·司各特. 了不起的盖茨比[M].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16.
[6] 李子怡. 从封闭空间看库布里克电影的悲观意识[J]. 创作与评论, 2015(16): 77-79.
[7] 汪韬钰.《了不起的盖茨比》叙事视角分析[J]. 电影评介, 2014(19): 36-38.
[8] 巴赫金. 巴赫金全集: 第三卷[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9] 谢林秀.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第三空间[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 2020.
[10] 熊红萍, 朱宾忠. 无根盖茨比:《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场所分析[J]. 外国文学研究, 2012, 34(6): 137-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