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旺苍县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地处四川盆地北缘与米仓山南麓,东邻巴中市南江县和巴州区,南接苍溪县,西连昭化区、利州区和朝天区,北界陕西省宁强县和南郑区。该县地理位置独特,介于东经105˚58'24"至106˚46'2"和北纬31˚58'45"至32˚42'24"之间,总面积达2987平方公里。地形以中、低山地带为主,四季分明。旺苍县丰富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背景,为方言的形成与演变提供了独特的土壤。九龙镇是旺苍县下辖的一个镇级行政单位,地处旺苍县东南端,东与巴中市南江县菩船乡接壤,南连巴中市南江县双流乡,西邻苍溪县石马镇,北接苍溪县黄猫乡,处于多个乡镇的交通要冲。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九龙镇在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贸往来之地,这也为当地方言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交流背景,成为研究川北方言的重要样本。
上世纪对旺苍方言进行大规模调查的有两次。第一次是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的四川方言调查,调查了四川境内134个方言点,而后杨时逢将调查结果编写为《四川方言调查报告》(以下称报告),并于1984年出版[1]。《报告》认为旺苍方言声母无[l]、[tʂ]、[tʂh]、[ʂ],韵母无[ʅ]、[ɛ]、[əŋ]、[iŋ]、[uəŋ],声调四声齐全,阴平[55]、阳平宽式[42]、上声[53]、去声宽式[13]。第二次是1956年中央教育部与高等教育部组织,由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学院(即现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学院(即现西南大学)组成的方言调查小组,对四川境内150个方言点进行方言调查,调查结果整理编写成《四川方言音系》(以下简称音系),在四川大学学报上连载刊发,总结出旺苍方言声母无[l]、[tʂ]、[tʂh]、[ʂ]、[ʐ],韵母不分平翘舌,声调无阳平和上声[2]。1996年旺苍县志编纂委员会[3]在《旺苍县志》中描述为“旺苍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的西南官话区,无论在语音的声、韵、调诸方面,还是在方言词汇方面,与普通话比较,均无多大差别,只有少数差异。”近年来,对旺苍方言的关注见于硕士学位论文中。王丽[4]在《川陕之交西南官话方音比较研究》中认为旺苍方言声母无[n],与普通话相比多了[ȵ] [ŋ],韵母存在[æe] [iæe] [uæe],声调四声齐全,且阴平调值为55,阳平调值为21,上声调值为52,去声调值为212。周夏冰[5]在《四川旺苍县方言音系调查研究》中选取旺苍县英萃镇、木门镇、燕子乡、东河镇、鼓城乡、国华镇为田野调查点,将调查结果系统描述为旺苍各乡镇声母分平翘、尖团,部分地方保留入声。
以上对旺苍方言音系的研究结论表明,《报告》与《音系》在声母上的研究结论与周夏冰[5]中的结论相悖,即:是否有翘舌音。《报告》与《音系》在声母有无鼻边音的研究结论上与王丽[4]中的结论相反。在声调上,《音系》认为旺苍方言无阳平和上声,《报告》与王丽[4]均认为旺苍方言四声齐全。韵母以上各家结论均有出入。这反映出人们对旺苍方言音系的研究结论存在一些分歧:声母的分歧主要集中在鼻音边音,以及平翘舌的区分与否;韵母各家不同;声调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四声是否齐全。上述分歧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各家田野调查点的不同而导致研究结论不同,本文对旺苍九龙方言进行田野调查,分析其音系特点,以进一步补充旺苍方言音系研究。
本文对旺苍九龙话进行田野调查的发音人为1964年10月出生且长期居住在旺苍县九龙道班的男士,讲九龙话,初中文化程度,很少离开九龙镇。本次田野调查字表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为基础,调查字数为3500个[6]。我们根据调查材料听音、记音,使用Praat软件和斐风软件进行声调测值及相关作图工作,全文采用国际音标标注,送气音用h表示,最后总结出九龙方言语音系统。本研究基于单一发音人,其结论可能无法完全代表整个九龙镇的语言面貌,尤其是不同年龄、性别的语言变异。
2. 九龙话方言音系
2.1. 九龙话声母系统
九龙方言辖属旺苍方言小片,体现旺苍音系特征的同时具有小片特点。根据本次调查的发音人,九龙话表现出声母(包括零声母)二十四个,其中浊辅音有三个:[m]、[l]、[ŋ],其他均是清辅音。为更清晰反映九龙话语音特征,我们与普通话、《广韵》声韵系统进行比较分析。以下列出九龙方言声母见表1。
Table 1. The initial consonant table of Jiulong Dialect
表1. 九龙话声母表
p播菠表扳 |
ph仆婆捕匹 |
m磨马米目 |
f非否逢服 |
|
|
|
|
v五误恶乌 |
|
t多大读跌 |
th拖台踏剔 |
|
|
l来流奶勒 |
ʦ眨左焦剿 |
ʦh刺痴糙参 |
|
s锁傻雪旬 |
|
tʂ庄周中壮 |
tʂh超愁唱畅 |
|
ʂ杀使帅梢 |
ʐ阮孕柔入 |
ʨ姐家绝距 |
ʨh且区倔截 |
ȵ娘扭女泥 |
ɕ虾谐晓险 |
|
k歌跪葛贯 |
kh可葵括窟 |
ŋ我爱呕暗 |
x火核黑鹤 |
|
ø卧尔咏爷 |
|
|
|
|
2.1.1. 与普通话声母比较
根据本次调查,九龙话表现出声母共二十五个(包含零声母)。从声母数量上来看,九龙声母比普通话声母多了3个辅音声母;从声母内容上看,九龙方言声母有普通话声母中没有[v]、[ȵ]、[ŋ]这3个声母;从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与韵母的拼合来看,此次调查的发音人所表现出的九龙方言声母发音有地域特点。
(1) 九龙声母与普通话声母比较
[ph]送气、双唇、清、塞音,与普通话相比,发送气音时气流更强。如:婆爬坡铺等。
[tɕ]不送气、舌面前、清、塞擦音。九龙方言精母和从母仄声全读[ʦ],如:尖焦节剪酒等。
[tɕh]送气、舌面前、清、塞擦音。九龙方言清母和从母平声全读[ʦh],如:砌妾钱切才等。
[ɕ]舌面前、清、擦音。九龙方言中读为[s],如:新想须箱等。
[tʂ]不送气、舌尖后、清、塞擦音。与普通话相比,舌面更靠后。九龙方言部分字读[ʦ],如:骤助扎窄等。
[tʂh]送气、舌尖后、清、塞擦音。九龙方言部分字读[ʦh],如:豺馋愁崇等。
[ʂ]舌尖后、清、擦音。九龙方言大部分字读[s],如:傻梳蔬所数潲等。
[ŋ]舌尖后、浊、鼻音。普通话中只作韵尾,九龙话中常在零声母字中作声母,如:隘我爱藕安恩等。
[v]唇齿、浊、擦音。如:乌污坞恶等。
[ȵ]鼻、龈腭音。普通话中的零声母字在九龙话中部分读此音,如:泥娘扭女等。
(2) 结论
根据本次调查的发音人与普通话声母的比较,九龙话的声母系统表现出以下特征:
① 九龙方言声母不分鼻边音且全部读为边音。九龙方言有[l]无[n],即九龙方言声母不区分鼻音[n]与边音[l],全部都读为边音[l]。(与《广韵》声母的比较中详细说明)
② 九龙方言平翘舌混读。九龙方言[tʂ] [tʂh] [ʂ]部分字分别读为[ʦ] [ʦh] [s]。
③ 九龙方言分尖团。普通话中声母读[tɕ] [tɕh]的在九龙话中分别读为[ʦ] [ʦh]。
2.1.2. 与《广韵》声母比较
(1) 九龙话声母与《广韵》声母比较
根据本次调查的发音人与《广韵》声母系统做详细比较:
① 帮系
帮母在九龙话中读[p]:波巴拜悲博崩。滂母在九龙话中读[ph]:怕普配剖泊烹。滂母字“喷”在普通话与九龙话中的声母读音有区别,普通话中读[ph]:“喷香”;在九龙话中读[f]:“喷水”“喷嚏”。并母在九龙话中浊音清化[7],清化的一般规律是平声读送气音[ph]:婆排培皮袍贫。例外:“琶、杷”读[p];仄声读不送气音[p]:步弊败陛被抱。例外:佩叛仆瀑读[ph]。明母在九龙话中读[m]:骂眉矛门忙孟。
非、敷、奉三母在九龙话中都读[f]:夫放福肺泛翻逢服烦。其中敷母通摄合口三等上声字“捧”,在九龙话中声母不读[f],而读[ph]。微母在九龙话中读[v]:文蚊未无武雾。这与地理位置邻近的苍溪话有相似之处。何治春[8]指出“基本上所有的点来自阴声韵的单元音[u]都带点摩擦。”九龙话中的微母都读唇齿擦音[v],且气流较强。
② 端系
端母在九龙话中读[t]:多带店敦登督;“弹、堤、抖”读[th],“鸟”读[ȵ]。透母在九龙话中读[th]:唾讨贪汤听秃;“贷、溻”读[t]。定母按照浊音清化的规律在九龙话中平声读送气音[th]:徒题桃跳檀豚;“臀”读[t]。仄声读不送气音[t]:惰肚兑豆淡洞;部分读[th]:突特导艇挺。泥(娘)母和来母在九龙话中表现为洪音前泥、来两母不区分,都读边音[l]:南纳拉脑老囊。泥(娘)母在细音前读[ȵ]:溺年拈纽尿你。
③ 精见系
丁声树,李荣[9]指出“所谓‘分尖团’是说精组和见晓组在今细音前有分别,读音不同。”精见系在九龙话中有分尖团的现象,下面详细说明:
精母在九龙话中的读音与在普通话中的读音不同。在九龙话中精母无论在洪音还是细音前都读[ʦ]:鲫蚤俊节赞蕉。清母在九龙话中无论在洪音还是细音前均读[ʦh]:且措蛆悄切造。从母在九龙话中无论在洪音还是细音前,平声都读送气音[ʦh]:潜钱残前泉秦;仄声都读不送气音[ʦ]:聚齐就集践截。心母在九龙话中都读[s]:些须洗小修雪;“珊”在九龙话中读[ʂ]。邪母在九龙话中绝大多数读[s]:斜序习羡旋详。只有个别读[ʦh]:辞词祠囚。
见母一二三四等字在九龙话中声母有所不同,其中九龙话见母一等字大都读[k]:歌果古甘根公;少部分读[kh]:箍概溉会(会计)嗑括昆。见母二等字开口读[ʨ]:家介佳交夹监。其中,梗摄开口二等字保留古音读[k]:更哽埂格耕耿革隔,部分读[k]:尴尬街港;懈”读[ɕ]。见母三等开口读[ʨ]:寄娇韭禁脚京;见母合口三等分别读[k]和[ʨ],其中大部分读[k]:瓜乖卦惯刮矿;少部分读[ʨ]:拘句卷橘均弓。见母四等字开口均读[ʨ]:计叫兼肩见经;见母合口四等字很少,“决、诀”读[ʨ],其余均读[k]。
溪母在九龙话中的读音与在普通话中的读音一致,即在洪音前读[kh]:阔困康客空恐;在细音前读[ʨh]:泣犬屈却腔倾。其中,溪母二等字“敲”在九龙话中读为[kh],四等字“溪”在九龙话中读为[ʨh]。
群母在九龙话中的读音与在普通话中的读音一致,即平声洪音前读[kh]:葵狂;在仄声细音前读[ʨh]:瘸奇其求钳琴,“鲸”读[ʨ];仄声洪音前读[k],但是这类字很少,“跪”读[kh]。
疑母在今九龙话中的读音较多,并未因为等的因素而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疑母在今九龙话中读[ŋ]:熬傲藕偶岸昂;读[v]:五误吴梧午悟;读[ȵ]:倪宜谊议毅验;读零声母:鱼语業颜元月。
晓母在今九龙话中的读音可归纳为两个规律,一是洪音前读[x],包括一二等开合口、部分合口三等字:荷豁嚇花货毁,部分合口二等字读[ɕ]:瞎孝虾。“虎、浒”读[f],这是四川方言[x] [f]不分的表现。二是细音前读[ɕ],包括三四等开合口字:险晓血畜兄训,部分读[s]:畜蓄嗅喧休虚嘘。“吸”读[ʨ],“况”读[kh]。
匣母在九龙话中的读音可归纳为洪音前读[x],包含开合口一等字二等合口字:河何禾华划孩。其中,合口二等字与[u]相拼的时候,在九龙话中读[f]:胡湖狐壶户互。这是四川方言[x] [f]不分的表现。匣母在细音前读[ɕ],包括开口二等、开合口四等字:霞谐校贤玄现;其中开口二等部分字读[x]:鞋蟹蝦咸苋杏衔陷项。匣母“完、丸、皖”读零声母。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精组字在细音前分别读[ʦ] [ʦh] [s],见晓组在细音前分别读[ʨ] [ʨh] [ɕ],即精组与见晓组字在细音前有分别,是九龙话分尖团的表现。
影母在九龙话中大部分读零声母,部分开口一等字读[ŋ]:哀埃爱隘呕暗;部分合口一等字读[v]:乌污恶坞威畏。韵母大部分读零声母,部分字读[ʐ]:荣永泳;以母在九龙话中读零声母,部分字读[ȵ]:疫役。
④ 知系
知母在今九龙话中读[tʂ]:置驻缀追罩站。例外“爹”读[t]。彻母在九龙话中读[tʂh]:超抽丑趁畅逞;“侦”读[tʂ]。澄母平声读[tʂh]:搽池朝绸陈长;“瞪”读[t];仄声读[tʂ]:箸痔治赚术浊;“撞”读[tʂh]。
庄母在九龙话中读[tʂ]:渣诈债抓装窄;“查”读[tʂh],“侧”读[tsh];“窄阻辎滓簪责”读[ʦ],这是九龙方言平翘舌混读的表现。初母在九龙话中读[ʦh]:叉岔揣抄吵窗;“厕篡测策”读[ʦh]。崇母在九龙话中平声读[tʂh]:茬锄柴巢;“谗豺”读[ʦh];仄声读[tʂ]:乍寨栈锄撰状;止摄开口三等字读[ʂ]:士仕柿事。“愁”读[ʦh],“骤、崇、助”读[ʦ]。生母在九龙话中读[ʂ]:沙狮使帅山霜;部分读[s]:傻梳蔬所数潲瘦漱生省。
庄组中庄母应读[tʂ]而读[ʦ]、初母在九龙话中应读[tʂh]而读[ʦh]、崇母在九龙话中应读[tʂ] [tʂh]而读[ʦ] [ʦh]、生母在九龙话中应读[ʂ]而读[s]的字,这些都是九龙话中部分字平翘舌混读的表现。
章母在九龙话中读[tʂ]:遮朱制纸照占。昌母在九龙话中读[tʂh]:车处臭春倡充。船母读[ʂ]:蛇射葚神乘食;“脣”读[tʂh],“盾”读[t]。书母读[ʂ]:赊黍试烧说释;“翅、舂”读[tʂh]。禅母部分读[ʂ]:佘社树视睡勺豉;部分读[tʂh]:仇辰臣纯常承;“瑞”读[ʐ]。日母大部分读[ʐ]:惹乳绕染然润,少部分读为零声母:而耳饵尔儿二。
(2) 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与《广韵》声母系统的比较,九龙话声母系统表现出以下特征:
① 九龙方言声母中大部分声母的演变符合《广韵》声母演变为今普通话声母的规律。这与我们九龙话声母中大部分与普通话声母重合的现象相符。
② 九龙方言声母比普通话多出的三个声母[v] [ȵ] [ŋ],多来自《广韵》中微、疑、云、以、影等声母。如:部分的微母在今九龙方言中常读为唇齿擦音[v]:文蚊。疑母在今普通话中常读零声母,在九龙话中部分在[i]开头的音节前读[ȵ]:倪义,部分[u]开头的音节读[v]:瓦梧,[y]开头的不变,其余读[ŋ]:蛾我。影母部分开口一等字读[ŋ]:爱暗,部分合口一等字读[v]:威畏。以母部分字读[ȵ]:疫役。
③ 泥(娘)母、来母在九龙话中表现为洪音前不区分,都读边音[l]:南脑老囊;细音前区分,且泥(娘)母读[ȵ]:溺尿,来母读[l]:例礼。即表现为今九龙话中的鼻边音不分。
④ 精、清、心母在今九龙话中仍然保留中古音,无论洪、细都读对应的[ʦ] [ʦh] [s]:鲫左搓且须洗。见、晓组在今细音前读[ʨ] [ʨh] [ɕ]:家去霞。这表明精组与见晓组在细音前有分别,即分尖团。
⑤ 庄、初、崇、生等声母在今九龙话中多读翘舌[tʂ] [tʂh] [ʂ],但仍有部分字读[ʦ] [ʦh] [s]:窄骤崇谗傻蔬,即九龙话庄组字平翘舌混读。
2.2. 九龙话韵母系统
通过本次调查,发音人表现出的九龙方言韵母共40个,其中单元音韵母10个,复元音韵母16个,鼻音韵尾14个,以下列出九龙方言韵母表2,及其单元音声学图1:
Table 2. The vowel table of Jiulong Dialect
表2. 九龙话韵母表
呼 韵尾 |
开口呼 |
齐齿呼 |
合口呼 |
撮口呼 |
无韵尾 |
ɿ自此思 |
i里比及 |
u煮母出 |
y语域具 |
ʅ纸是吃 |
|
|
|
ɚ儿二而 |
|
|
|
a他黑八 |
ia家夏价 |
ua瓜夸厦 |
|
ɛ设者惹色 |
iɛ姐且写谢 |
uɛ阔括或 |
yɛ月觉 |
o多合活托 |
io岳学确 |
uo |
|
ɤ歌哥可个鹅 |
|
|
|
元音尾 |
ai才在太 |
iai界解戒 |
uai帅乖 |
|
ei披非美 |
|
uei堆退随 |
|
au毛桃套少 |
iau晓秒苗鸟 |
|
|
əu都收周 |
iəu酒就秋 |
|
|
鼻音尾 |
an喃但看喊 |
iɛn见篇面 |
uan换转乱 |
yan选先元 |
en吞省孙 |
in性敏兴 |
uən问绳 |
yn永泳荣 |
aŋ忙张胖 |
iaŋ娘想腔 |
uaŋ创王双 |
|
|
|
uŋ茂龙送 |
yŋ容兄用 |
əŋ风梦 |
|
|
|
2.2.1. 与普通话韵母比较
本次调查与普通话韵母比较,发现九龙方言韵母和普通话韵母数量一样,都是39个。但从内容上看,九龙方言韵母与普通话韵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1) 九龙话韵母与普通话韵母比较
此次调查的发音人韵母中没有普通话韵母中的[iŋ] [uəŋ]等韵母,但有普通话韵母中没有的[uɛ] [iai] [io]。根据此发音人,我们对九龙方言韵母的特点作如下说明:
[ɿ]舌尖前元音,与舌尖擦音、塞擦音相拼,较之于普通话舌位向后移位。如:自刺死。
Figure 1. The acoustic diagram of single vowels in Jiulong Dialect
图1. 九龙话单元音声学图
[ɛ]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普通话里部分读[ɤ]的字九龙话读[ɛ],如:设者惹色。
[io]见系觉韵、药韵字大都读[io],如:脚岳学。
[iai]与普通话拼合规律的不同在于能与见系开口二等字相拼,如:界戒介。
[uɛ]通常把[uo]读为[uɛ],这种现象常常出现在合口末韵,如:阔括。
[ioŋ]通常把[ʐ]母字读为零声母,主要是梗摄字,如:容绒融。
[yn]是[en]与撮口呼[y]相拼,九龙话里都为零声母,如:永泳荣。
(2) 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与普通话韵母系统的比较,九龙话韵母系统表现出以下特征:
① 九龙方言韵母与普通话韵母中[ɛ]的多种变化:九龙方言韵母中的单元音[ɛ]在普通话中读[ɤ],如:设者惹。九龙方言韵母中的[uɛ]在普通话中读[uo],如:阔括或。九龙方言韵母中的[iai]在普通话中读[iɛ],与见系开口二等字相拼,如:界解戒。九龙方言韵母中的[io]在普通话中常读[yɛ] [iau],如:岳学脚药。即:[ɤ]只出现在单元音中,复韵母中多读[ɛ]。
② 普通话中的部分后鼻音在九龙话中读为相应的前鼻音:九龙方言韵母中无[iŋ],普通话中读[iŋ]的字在九龙话中全读[in]。普通话中的[əŋ]在九龙话中几乎读为相应的前鼻音[ən]。即:鼻音前化。
③ 九龙方言韵母中的零声母与[ʐ]:九龙方言通常把普通话中的[ʐ]母字读为零声母[ioŋ],如:容绒融。九龙方言通常把普通话中的零声母或[ʐ]母字读为撮口呼[yn],如:永泳荣。即:[ʐ]母字零声母化。
④ 九龙话中的[ɿ]较之于普通话舌位向后移位。如:自刺死。九龙方言韵母中无[uəŋ],普通话中读[uəŋ]的字在九龙话中读[uŋ],如:翁瓮。
2.2.2. 与《广韵》韵母比较
(1) 九龙方言韵母与《广韵》韵母比较
根据此次调查,将发音人韵母系统与《广韵》韵母详细比较如下:
果摄:一等字端系、精组多读[uo]:多左妥座蓑琐,少数读[a]:他大那哪;见系开口字在九龙话中读[o]:饿河荷可,[e]:歌哥个鹅饿,其中“茄”读[ie];见系合口读[uo]:科棵禾课。
假摄:在九龙话中开口二等字读[a] [ia],合口读[ua];开口三等读[ie]。其中,开口三等章组字读[ɛ]:遮者蛇社射扯。“厦”字在九龙方言和西南官话区的诸多方言一样,读[ua]。与普通话相比,增生出[u]介音。“藉”字读[i],为舌面前不圆唇高元音。
遇摄:合口三等泥、来母、精组、见系基本读[y],其余均读[u]。“作”在九龙话中韵母为[u]。
蟹摄:开口一二等帮组读[ei];开口二等字见晓组读[iɛ]。其中“街崖鞋蟹”读[ai],和绝大多西南官话方言一样,并未腭化。开口三四等除知系读[ʅ]外其余读[i]。合口一三等帮、非组读[ei],合口二等见系读[uai],其余合口各等字在九龙话中读[uei]。
止摄:开口帮组部分字读[ei]:披臂;部分读[i]:眉备被。“匙”读[ti];“毅”读[in]。“累、垒”读[uei]。“穗”读单元音[y],发音时舌位前高化。
效摄:效摄一二等字多读[au],如:宝牢包跑。三四等多读[iau],如:表漂吊廖,其中“敲”未腭化,读[au]。
流摄:一等字多读[əu],如:斗楼走勾。三等字多读[iəu],如:纠休纽秋。其中“某否亩”在九龙话中读[əŋ],增生出鼻音韵尾。“茂、贸、皱”在九龙话中读[uŋ]。“剖”读[uo];“爪”读[au]。
咸摄:《广韵》十六摄从咸摄开始既有舒声,也有入声。咸摄在今九龙话中舒声多读[an],[iɛn];促声多读[ia],[iɛ]。一等入声字“合喝盒磕”读[uo],“杉”在九龙话中读[a],丢掉韵尾[n]。
深摄:知系舒声字读[en],其余读[in];入声知系读[ʅ],其余读[i]。九龙话中“涩”读[a],有舌位后移低化的现象。
山摄:读音与咸摄相似,舒声今天大多读[an] [uan] [ian]:单赞间谚编件。九龙话中部分[ian]读[yan],如:鲜弦癣。[an]读[uan],增加[u]介音,如:铲删。[ian]读[an],丢掉介音,如:眼苋。入声读[e] [a] [ia] [iɛ] [ua] [uo] [yɛ]:八瞎舌别活月刮。山摄合口一等末韵见组字在九龙话中读[uɛ],如:括阔;部分[iɛ]读[yɛ],如:屑劣。
臻摄:舒声读[en] [uən] [in] [yn]:跟民津盆屯旬。在九龙话中[uən]常读[ən],丢掉介音,如:村尊吞盾寸孙。[yn]读[ən]:俊。入声读[i] [ʅ] [o] [u] [y]:必质乙勃卒律。在九龙话中“率”读[u]。
宕摄:开口舒声多读[aŋ] [iaŋ] [uaŋ]:帮当娘将忘狂。入声多读[o] [io] [e] [uo]:博略掠恶作索。九龙话把“勺”读[uo],把“雀、药、脚、跃”读[io],“削”读[yɛ],读为撮口呼。
江摄:只有开口二等韵。与宕摄相似,舒声主要读[aŋ] [iaŋ] [uaŋ]:邦胖江豇撞双。部分见系字丢掉介音[i]读[aŋ]:项巷。入声读[o] [u] [uo] [io]:剥驳朴桌捉角。九龙话中见系入声读[io]:岳乐觉学。“啄”读[ua]。
曾摄:舒声读[əŋ] [en] [in]:朋登曾僧冰凝。九龙话除精组开口一等字读后鼻音,其余全部省略鼻音韵尾,读为相应的前鼻音。入声多读[ʅ] [ɛ]:食直北墨。九龙话中“绳、孕”读[uən]。“贼”读[uei]。“肋”读[ia]。德韵合口一等见系字“惑、或、国”读[uɛ],“国”在人名中读[ua]。
梗摄:舒声读[en] [əŋ] [in] [yn]:更争猛星丁荣。九龙话中梗摄字除个别保留后鼻音韵尾外,基本省略后鼻韵尾,读为前鼻音[en]:硬杏。“蚌”读[an]。入声读[ɛ] [i]较多,其中“百、柏、拍、魄”读[iɛ]。“射、液、腋、客”读[ɛ]。“横”读[uan],三等读[yn],如:荣永。入声二等读[uɛ],如:获。
通摄:舒声读[əŋ] [oŋ] [yŋ]:蒙篷东送雍用。入声读[u] [y]:福目竹畜蓄育。“速、俗”在九龙话中读[y],舌位前高化。“六、陆”读[u]。
(2) 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与《广韵》韵母系统的比较,九龙话韵母系统表现出以下特征:
① 九龙话韵母系统中保留中古音的现象非常明显。翟时雨[10]指出,果摄在中古读[a]的字在九龙话中仍保留古音:他那哪大;假摄开合口二等除见系外至今仍读中古音[a] [ua],如:巴爬查耍瓜;遇摄合口一等部分字仍读中古音[uo]:措错;字蟹摄开口二等见晓组部分字并未鄂化,仍保留了古音,读[ai]:街崖鞋蟹。肖梅旎[11]指出“其原因可能是这些字都是口语中较常见的字,变化比较慢,故保留了古音。”效摄开口一二等除见系部分字鄂化外,其余均读中古音[au]:高稿考靠敲。流摄开口一等大部分字均保留中古音[eu]:斗透走狗候。山摄开口一等均读中古音[an]:丹餐散干罕。臻摄开口一等字均读中古音[en]:吞跟根很恨。宕摄开口一等非入声字读中古音[aŋ]:帮傍浪昂行,合口一等非入声字仍读[uaŋ]:光广荒黄汪。通摄合口一等非入声字多读中古音[uŋ]:蓬洞送公空。
② 九龙话韵母系统在语音演变过程中的演变方式主要体现在介音的增减,韵尾的增加、脱落与改变,主要元音的变化三个方面:
介音的增减主要体现在假摄开口二等字增生出[u]介音,读[ua]:厦。个别山摄开口二等字将[an]读[uan],增加[u]介音,如:铲删;将[ian]读[an],丢掉介音[i],如:眼苋。臻摄合口一等部分字在九龙话中将[uən]常读[ən],丢掉介音[u],如:村尊吞盾寸孙;臻摄合口三等字[yn]读[ən],丢掉介音[y]:俊。江摄开口二等部分见系字丢掉介音[i]读[aŋ]:项巷。
韵尾的增加、脱落与改变主要体现在流摄开口一三等字在九龙话中改变主要元音的同时增加[ŋ]韵尾,读[əŋ] [uŋ]:某否亩,茂贸皱。咸摄开口二等字“杉”在九龙话中读[a],丢掉韵尾[n]。曾摄大部分字在九龙话中将后鼻音韵尾[ŋ]读为相应的前鼻音[n]:曾陵剩更境。九龙话中梗摄大部分字将后鼻韵尾[ŋ]读为前鼻音[n],如:硬杏蚌荣永。
九龙话韵母中主要元音的变化主要体现在[y]的产生、[ɛ] [uɛ]的演变、[iai] [io]的来源。
唐作藩[7]在《音韵学教程》中将[y]的产生描述为“它是由原来的[iu-] [ǐw-]演变来的”,即合口三四等演变为现代的撮口呼。
翟时雨[10]指出假摄开口三等字中古音读[ja]。九龙话中假摄开口三等章组字读[ɛ]:遮者蛇社射扯;曾摄入声部分字读[ɛ]:北墨;梗摄部分字读[ɛ]:射液腋客。其演变规律是丢掉介音与韵尾,元音高化。九龙话中读[uɛ]的字主要来源于《广韵》中山摄末韵合口一等见组字,曾摄德韵合口一等见系字,梗摄麦韵合口二等字,如:阔括国或惑获。其演变路径为[uat] [uək] [uæk]→[uɛ],基本遵循丢掉韵尾,主要元音前高化的基本规律。
九龙话中读[iai]的字主要来源于《广韵》中蟹摄开口二等见母字,如:皆阶介懈。在中古这些字的韵母为[æi] [ɐi],演变的方式为[æi] [ɐi]→[iai],增加介音[i],主要元音低化。九龙话中读[io]的字主要来源于《广韵》中宕摄药韵开口三等见系字,如:脚却虐。演变方式为[jak]→[io],韵尾脱落,主要元音后高化。九龙话中江摄觉韵开口二等见系字也读[io],如:觉角岳。演变方式为[ɔk]→[io],主要经历了了韵尾脱落、增加介音、元音高化等过程。
2.3. 九龙话声调系统
根据此次调查,发音人所体现九龙方言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以下选取各声调代表字,用Praat软件测出其基频值及相关数据,并绘制出声调绝对时长曲线图。声调具体调值为:阴平[12],阳平[22],上声[35],去声[21]。以下为九龙方言声调表3,及其绝对时长声调曲线图2。
声调说明:
① 阴平调升势较陡,时长最长,为低升调,记作12。阳平调升势平缓,时长较长,记作22。上声调为高升调,升势较陡,时长很短,结尾时略微下降,记作35。去声为降调,降势平缓,时长较长,记作21。
Table 3. The tone table of Jiulong Dialect
表3. 九龙话声调表
阴平 |
1 |
12 |
乌低巴衣阿 |
阳平 |
2 |
22 |
鱼牙疑毒离 |
上声 |
3 |
35 |
五我午雨古 |
去声 |
4 |
21 |
大布杜毕饿 |
Figure 2. The absolute duration tone curve chart of Jiulong dialect
图2. 九龙话绝对时长声调曲线图
② 阴平耗时约260 ms,时长最长。阳平耗时约255 ms,与阴平耗时差别不大。上声在系统中耗时最短,约180 ms。去声耗时约245 ms。总体时长与周夏冰[5]关于旺苍英萃镇、国华镇声调时长的研究结论有相似之处。
3. 研究结论
根据本次调查的发音人,表现出九龙话声母二十三个,包括[v] [ȵ] [ŋ]三母(不包括零声母)。韵母40个,包括[uɛ] [iai] [io]。声调四声齐全,且阴平为[12],阳平为[22],上声为[35],去声为[21]。我们把九龙话声韵系统与普通话、《广韵》声韵系统对比,得出九龙话的声韵基本规律:
首先,九龙话声母与普通话声母比较得出:九龙话声母不区分鼻边音、平翘舌混读、分尖团等结论。九龙话声母与《广韵》声母纵向比较得出:九龙话中的[v] [ȵ] [ŋ]三母多来自中古微、疑、云、以、影等声母。鼻边音不分即为泥(娘)母、来母在九龙话中表现为洪音前不区分,都读边音[l],细音前区分,且泥(娘)母读[ȵ]。分尖团即为精组与见晓组在细音前有分别,精、清、心母无论洪、细都读对应的[ʦ] [ʦh] [s],见、晓组在今细音前读:[ʨ] [ʨh] [ɕ]。平翘舌混读即庄、初、崇、生等声母在今九龙话中多读翘舌[tʂ] [tʂh] [ʂ],但仍有部分字读[ʦ] [ʦh] [s]。
其次,九龙话韵母与普通话韵母比较得出:九龙方言韵母中没有普通话韵母中的[iŋ] [uəŋ]等韵母,但多出[uɛ] [iai] [io]三韵母。[ɤ]只出现在单元音中。后鼻音前化。[ʐ]母字零声母化等结论。九龙话声母与《广韵》声母纵向比较得出:九龙话在发展演变中一部分保留古音,另一部分体现在变化过程中介音的增减,韵尾的增加、脱落与改变,主要元音的变化三个方面,其中主要元音的变化主要体现在[y]的产生、[ɛ] [uɛ]的演变、[iai] [io]的来源三方面等共同形成今九龙话的韵母系统。
综上为九龙话的语音系统基本面貌。九龙话语音系统的调查与分析对前人的研究结论有补充说明之处。
旺苍方言声母有无[l] [n]。《报告》,《音系》,周夏冰[5]等均认为旺苍方言声母无[l]。王丽[4]在《川陕之交西南官话方音比较研究》中认为旺苍方言声母无[n]。九龙话的语音系统显示,九龙话有声母[l],无声母[n],且比普通话声母相比多了[ȵ] [ŋ]两母。因此,就目前调查的旺苍方言点来看,旺苍方言声母有[l]无[n]。前文所说九龙方言不分鼻边音即不分[l] [n],但九龙方言分[l] [ȵ],这与周夏冰[5]对旺苍方言的调查情况相符。
旺苍方言声母是否有[tʂ] [tʂh] [ʂ] [ʐ]。《报告》认为旺苍方言声母无[tʂ] [tʂh] [ʂ]。《音系》(1960)认为旺苍方言声母无[tʂ] [tʂh] [ʂ] [ʐ]。周夏冰[5]指出旺苍方言六点均有[tʂ] [tʂh] [ʂ] [ʐ]。九龙话语系统显示九龙话声母系统有[tʂ] [tʂh] [ʂ] [ʐ]。据已调查的情况而言,旺苍方言声母系统有[tʂ] [tʂh] [ʂ] [ʐ]四母,且九龙话平翘舌混读。
旺苍方言韵母是否有[ɛ]。《报告》认为旺苍方言声母无[ɛ]。周夏冰认为旺苍县国华、燕子、英萃等地有[ɛ]。九龙话韵母系统显示有[ɛ]。据目前调查的情况而言,旺苍方言韵母系统有[ɛ]。
旺苍方言声调是否四声齐全。《报告》,《旺苍县志》[3],王丽[4]与周夏冰[5]均认为四声齐全。《音系》(1960)认为无阳平和上声。九龙话声调系统显示九龙话四声齐全。据目前调查的方言点而言,旺苍方言四声齐全。
尽管本研究力求全面,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调查样本的覆盖范围有限,未能完全覆盖九龙语音情况,数据收集的时间跨度可能限制了我们对语音演变长期趋势的观察。此外,由于田野调查资源的限制,某些边缘群体的语音特征可能未能得到充分关注。因此,我们期望有更多研究者加入到这一领域,共同推动语音系统研究的发展。
基金项目
本研究得到四川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中心项目(项目编号:SC202205730)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