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调节聚焦理论最初是由Higgins于1997年在自我差异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用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十几年来,该理论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并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学科领域,用来解释和探索与人类行为有关的问题。现在已有了不少关于调节聚焦理论的实质性的研究,但总结性的文献综述还很少。另外,对于调节聚焦与风险追求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在不同的情境下出现了不一致的研究结果,所以整合调节聚焦理论及总结其与风险倾向的关系变得很重要。
本文的目的是在阐述调节聚焦理论的原理和内涵、对调节聚焦的操作以及调节聚焦的运用领域的基础上,总结调节聚焦和风险追求的关系。
2. 调节聚焦原理及其内涵
调节聚焦理论认为,人们是通过两个共存的调节系统(促进聚焦和防御聚焦)来进行自我调节的(Higgins, 1997, 1998)。促进聚焦是一种对积极结果敏感并调节积极结果存在与否的激励条件。促进聚焦迎合东方人指向发展、成长和成就的成长需要和理想目标(如希望,愿望和抱负),它使人们对体验从快乐到沮丧情感变得很敏感。促进聚焦引导人们通过接近匹配理想终极状态来自我调节,并对他们的决策和行为有影响。相比之下,防御聚焦是一种对负面结果敏感并调节负面结果存在与否的激励条件(Higgins, 1998)。这种聚焦服务于安全需要和“应该”的目标(如职责,义务和责任)。这种聚焦关心的是保护,安全和责任,让人们对体验从沉默到激动的情感变得很敏感。防御聚焦促使人们避免与理想终极状态不匹配,引导他们采用一种以准确为中心的警惕战略,满足于最小标准的绩效。
促进和防御聚焦都涉及目标追求,促进聚焦是努力接近与理想终极状态相匹配,而防御聚焦是努力避免与理想终极状态不匹配。从广义上讲,两个聚焦都是服务于目标动机的(Higgins, 1997)。所以,这种用来达到目标的策略方法可以是接近定向,也可以是规避定向。“不同的接近和规避定向可以在相同的一般性的方法系统中服务”,例如,一个可以满足一个项目的最后期限,要么通过执行行为,使其接近理想结果(如一直坚守在一个项目上)或避免使其错过期限的行为(如避免做与工作无关的项目)。虽然促进聚焦和防御聚焦可以在一个方法系统中工作,但它们却通过独自的接近或规避定向的策略方法来促进对目标的追求。因此,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促进聚焦或是防御聚焦来进行自我调节。
区分促进聚焦和防御聚焦是重要的,因为自我调节进程如何开展取决于人们的需要和目标(Higgins, 1997, 1998)。促进和防御聚焦是彼此独立的两种调节系统而不是一个连续体的相反两端,这意味着一个人在这两种聚焦上都是高水平的,或仅在其中一种聚焦上是高水平的,或者在两种聚焦上都不是高水平的。因此,促进和防御聚焦彼此应该是弱的相关关系,另外两者彼此还得是独立的,促进聚焦和防御聚焦反映了追求目标的不同策略,它们是通过不同的动机渠道(分别是渴望和警惕)运行的。
个体拥有这两种自我调节聚焦,但采用第一个还是第二个的倾向却存在稳定的个人差异。尽管稳定,但情境因素却可暂时性地诱发一个促进或防御聚焦,引导个体展现一个短暂的(情境)调节聚焦。每一种聚焦都有不同的目标和理想终极状态,及达到理想终极状态的不同的加工风格和认知策略,还有不同的行为方式(Higgins, 1997)。
调节聚焦有两方面来源:短期情境和长期影响。短期情境与具体情境任务有关,相应的研究工具称为短期调节聚焦情境诱发工具(包括框定方法和启动方法两大类)通过向被试呈现不同条件的任务描述,或请其参加不同内容的活动,从而引发其情境性暂时性的调节聚焦;长期影响(父母风格文化群体间意识形态等)是长期倾向调节聚焦个体差异的根源,这种差异可通过长期倾向调节聚焦量表加以测量 (许雷平等,2012) 。
3. 调节聚焦的测量
3.1. 长期倾向调节聚焦的测量
3.1.1. 调节聚焦问卷(RFQ)
该量表是使用最为广泛的长期倾向调节聚焦测量工具,由Higgins (2001)等人开发的。量表共有11个项目,其中6个思考型问题用于评估促进聚焦,5个思考型问题用于评估防御聚焦。RFQ的两个子量表内部一致性较高(促进聚焦子量表α = 0.73;防御聚焦子量表α = 0.80);2个月再测信度也较高(促进聚焦子量表r = 0.79;防御聚焦子量表r = 0.81);同时两个子量表间相关较低(r = 0.21) (Higgins, 2001)。
3.1.2. 自我问卷
该量表是Higgin等人 (Higgins et al., 1986) 根据自我差异理论而开发,而自我差异理论正是调节聚焦理论的前身。该量表评估个体的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应该自我之间的一致程度。3个自我量表分别代表个体相信自己已经拥用的特性、希望拥有的特性、应该拥有的特性。促进聚焦通过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一致性程度表示,防御聚焦则通过现实自我与应该自我之间的一致性程度表示 (Brockner & Higgins, 2001) 。
量表实施常用方法是请被试随机列出自己理想拥有或应该拥有的6个特性。接着就每个理想拥有特性问被试希望拥有该特性的程度(理想评分),就每个应该拥有特性问被试应该拥有该特性的程度(应该评分)。之后,请被试就每个理想特性和应该特性表明自己当前实际拥有该特性的程度(现实评分)。将现实评分与理想评分或应该评分之间的差异进行计算汇总现实评分和理想评分之间的差异分可得到促进聚焦的测量,汇总现实评分和应该评分之间的差异分可得到防御聚焦的测量。还有一种不同的计分方法:两个分值分别代表现实和理想特性相配程度,以及现实和应该特性相配程度,而分值由独立评分者判断,如果被试的“现实–理想”的一致性得分高于“现实–应该”的一致性得分,那么该被试就被看作为促进聚焦倾向,反之为防御聚焦倾向。这种计分方法将促进聚焦和防御聚焦在一个单一的两极维度上加以折叠计算。
3.1.3. 通用调节聚焦测量(GRFM)
该量表由 Lockwood等(2002) 为研究榜样所激发的动机作用而开发,量表的编制依据调节聚焦理论,并考虑到了在目标追求上的成功和失败。该测量共有18个项目,促进聚焦和防御聚焦各有9个思考型问题。在Lockwood等的研究中,先让被试预先一周完成该量表,以便更为真实地测量个体的长期倾向调节聚焦,该量表被夹在其他量表之中一同测试,以掩饰测量真实目的。促进聚焦和防御聚焦两个子量表信度分别为α = 0.81和α = 0.75,而且两个子量表低度相关(r = 0.17)。GRFM量表较为简便,并得到较多的应用,测量结果也较为理想。它最初用于学生被试,对学生群体比较适合。
3.2. 短期倾向调节聚焦的操作
除了这种稳定的自我调节倾向外,研究还发现即时情境下的不同信息框架也能诱发个体的临时性调节倾向。例如在Higgins的购书研究中,一组被试被告知,购书所需支付的金额为65元,若用现金支付可获得5元奖励,若用信用卡支付则得不到5元奖励(收获的信息框架);另一组被试则被告知,购书所需支付的金额为60元,若用信用卡支付必须多付5元手续费,若用现金支付可免于支付5元手续费(损失的信息框架)。通过收获的信息框架和损失的信息框架对两组分别诱发了促进聚焦和防御聚焦调节倾向 (Higgins, 2000) 。
另外,短期倾向的调节聚焦还可被三种程序诱导。第一种,被试被要求写一篇文章关于从小时候到现在,他们的愿望和抱负(促进)或职责和义务(防御)是如何改变的( Higgins, Roney, Crowe, & Hymes, 1994 ; Liberman, Idson, Camacho, & Higgins, 1999 )。第二种,被试被要求写一小段文章关于他们理想上想要用代金券买什么(促进聚焦)或者他们认为他们应该负责任地用代金券买什么(防御聚焦)。第三种,被试被要求从三个单词中识别出那个与其余两个不相关的单词。除了三个不相关的中性色彩的单词在两种条件下都保持相同外,在促进条件下,所有的单词都与理想和成功有关,而在防御条件下,所有的单词都与应当和职责有关。
4. 与调节聚焦有关的变量
研究已发现通过促进和防御聚焦来调节行为,可影响各个领域中的目标达成,领域范围从谈判,消费产品的购买到戒烟。调节聚焦在绩效领域特别重要,因为促进和防御聚焦可影响一些有助于达成目标(如超越高分)或绕过阻碍(如超出误差范围)的策略。拿为通过专业证书考试的学习为例子,促进聚焦策略使人投入到与通过考试这个目标相一致的活动中(如阅读学习材料),而防御聚焦策略则是让人自制避免参与不相一致的活动(如看电视娱乐)。这些策略反过来对后续的行为和绩效水平有独特的影响。
鉴于调节聚焦在绩效领域所表现出的相关性,研究者已调查了调节聚焦在工作管理中的作用( Brockner & Higgins, 2001 ; Johnson, Chang, & Yang, 2010 ; Wallace, Johnson, & Frazier, 2009 )。他们选一组具有代表性的员工,要求他们在工作的同时完成各种任务,像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减少错误和浪费,帮助同行,发明新的程序和遵守安全管理和行为规则。这些任务当中有些强调成就(例如,短期内卖出大量的产品),而另一些则要求的是纪律(如,配备一些个人防护安全设备)。因此,促进聚焦和防御聚焦可能对工作绩效产生的影响不同,这取决于接近理想终极状态(如成功卖出产品)或避免不理想状态(阻止意外发生)的任务是否可以完成。根据这种思想,实证的调查结果显示促进聚焦和防御聚焦与工作行为中的工作生产力,创新还有安全保障具有特别的联系( De Cremer et al., 2009 ; Wallace et al., 2009 )。例如,防御聚焦和安全行为呈高度正相关,而促进聚焦则与其有微弱的负相关关系 (Wallace & Chen, 2006) 。
调节聚焦也使人们在确信各种各样的信息和经历特定的情感时变得敏感( Brockner & Higgins, 2001 ; Higgins, 1997; Higgins, Shah, & Friedman, 1997 )。促进聚焦会引起人们对是否有积极结果产生敏感,相应的情绪会从高兴到沮丧(如工资会上涨时就很高兴,若不会则沮丧)。相反,防御聚焦使人们在是否会有消极结果上变得很敏感,这会引起人们从沉默到激动的情绪(如当避免被训斥时就沉默,不然就会很激动)。考虑到调节聚焦塑造了人们是如何感知他们的外界环境并在情绪上给予反映的,促进和防御聚焦可能会影响员工对他们的工作和公司还有行为的理解(如,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
调节聚焦作为一种人类决策和行为的近端动机,在人格对工作行为的远端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不论是在一般特性的水平上还是处于工作环境中,一些人格特征是促进和防御聚焦的先行变量 (Lanaj et al., 2012) 。另外,调节聚焦还可以解释挑战性压力源和创造力之间的矛盾的关系,当促进聚焦增加的时候会变得积极,而当防御聚焦增加的时候会变得消极。
调节聚焦理论认为人们的促进和防御聚焦对环境特征也比较敏感 (Higgins, 2000) 。在工作环境中,暴露在某些环境线索和事件(如,组织的风气,领导行为,得到公平对待的经历)下,调节聚焦可能会被塑造,而这会在员工工作或即将工作时出现的。
5. 调节聚焦和风险追求的关系
一般来讲,人们是规避风险的 (Schneider & Lopes, 1986) ,因此了解人们在一些情境下经常追求风险,几十年来一直都是心理学家,经济学家和其他人研究的目标。而且人们愿意或不愿意冒险对生活的很多领域都有重大的意义,包括健康,经济,和政治决策( Klein & Cerully, 2007 ; Reyna, 2004 )。
对人们的风险追求行为理解可以结合调节聚焦理论来解释。调节聚焦的早期概念,把促进动机系统和风险偏爱联系在一起,把防御动机系统和保守偏爱联系在一起( Crowe & Higgins, 1997 ; Friedman & Förster, 2001 )。而最近的研究发现,在损失情境状态下,防御聚焦而非促进聚焦可以预测风险追求 (Tory Higgins, 2010) 。出现这样的不同结果可能是因为,前者是在获益情境状态下进行考虑的,而后者是在损失情境状态下进行考虑的。
在获益状态下,促进聚焦的个体倾向于为获得更大的利益愿意冒更大的危险,因为他们关注的是最终目标和提高,渴望发展和成就,所以,在获益状态下做决策时,促进聚焦的个体更易表现出风险偏爱。
但是促进聚焦系统对获得或没获得很敏感。促进聚焦下的个体对来自中立状态或原状的积极改变比消极改变更敏感。相对比,防御系统对损失或没损失很敏感。防御聚焦的个体对来自原状的消极转变比对积极转变更敏感 (Higgins, 2009) 。考虑到两种系统不同的敏感,原状以下的下降在某种程度上对防御聚焦的个体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但对促进聚焦的个体却不是如此。促进聚焦的个体对积极结果的存在或不存在特别敏感。对一个促进聚焦的个体来讲,积极结果的消失可能用0 (原状)或−1来表示。虽然对一个促进聚焦的个体来讲,积极结果的消失是个问题,但是在0和−1之间没有很大区别,因为两者都代表没有获得;没有达到“+1”才是最重要的。相对应的,对于防御聚焦的个体来讲,考虑到它们对0和−1间的差异相对敏感,原状以下的下降代表了对安全和保证的严重威胁。因此,对防御聚焦的个体来讲,0和−1间有显著的差异。0代表原状(安全),而−1代表在维持0上不可接受的失败 (Brodscholl, Kober, & Higgins, 2007) 。所以,防御聚焦的个体相比促进聚焦的个体更关心原状以下的下降。因此,这样看来防御动机系统对解释损失状态下的风险决策是关键的。
考虑到,自我调节的战略水平和策略水平是独立的。促进聚焦的个体偏爱渴望战略,而防御聚焦的个体偏爱谨慎战略。风险追求和风险规避都只是一种选择策略,风险策略可能既在渴望战略上又在谨慎战略上发挥作用( Scholer & Higgins, 2008 ; Scholer, Stroessner, & Higgins, 2008 )。基于这种思维,有研究发现,在损失状态下,如果只有风险选择才可能恢复原状,防御动机就会预测风险追求。然而,如果保守选择也可能恢复到原状,防御动机则会预测风险规避。当没有策略可以满足潜在战略的需求时(风险选择和保守选择都不能恢复原状),防御动机与决策选择不相关 (Tory Higgins, 2010) 。
所以,调节聚焦与风险追求的关系受情境状态的影响,在获益状态下,促进聚焦与风险追求有关;防御聚焦与风险规避(选择保守性策略)有关。而在损失状态下,防御聚焦而非促进聚焦可以预测风险决策,至于防御聚焦能否预测风险追求,这取决于在损失状态下,是否只有风险策略才能消除损失恢复原状,满足潜在战略需求。如果只有风险选择才可能恢复原状,防御动机就会预测风险追求。
6. 不足与展望
6.1. 调节聚焦的操作
对于长期倾向调节聚焦的测量来说,在现有的测量工具中,RFQ量表的各项指标相对比较好,但无法测量调节聚焦的情绪成分,这也是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虽然,有研究者试图通过提出一种新的复合量表弥补RFQ的这一缺点,新量表共有10个项目,促进聚焦和防御聚焦测量各有5个项目。在这10个项目中,4个来自RFQ量表(促进聚焦和防御聚焦各2个),2个来自BIS/BAS量表(促进聚焦和防御聚焦各1个),还有4个来自GRFM量表(促进聚焦和防御聚焦各2个)。新量表包括了情绪测量内容并融合了过去现在未来导向的项目,其内部一致性,同质性,稳定性方面也足够好,预测效度也可与RFQ量表媲美。整合现有量表混合编制新的量表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但类似新尝试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对于情境性调节聚焦的诱导,具体的诱导情境很多,但大多研究对所提出的诱导情境究竟可不可以成功引发暂时的调节聚焦,并没有进行一个检验。这是未来的研究应注意的地方。
另外,在研究工具方面,中国大陆学者还只是照搬国外的量表,量表的适应性问题应该被关注。
6.2. 促进聚焦和防御聚焦
促进聚焦和防御聚焦之间是弱相关。因此,人们可能在这两种聚焦上或一种聚焦上是高水平的,或两者都不是高水平,这暗示了促进聚焦和防御聚焦之间有交互作用的可能性。但很少有研究检测促进聚焦和防御聚焦之间的交互作用。如果它们存在,那么目前的调节聚焦对工作结果或其他变量的影响就被低估了。
6.3. 调节聚焦与风险追求的关系
当前的研究发现了,在损失领域,防御聚焦的个体的风险追求行为似乎是服务于恢复原状(恢复安全)的动机的。但在获得领域,风险追求服务于什么动机呢?这需要未来的研究来进一步探究。
致谢
非常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李宏利老师对我的悉心教导,让我对心理学研究和论文写作有更深的理解。李老师一直教导我们要时时关注心理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多阅读国内外优秀的期刊文献,在理解的基础上整合文献,锻炼自己的思维、研究和写作能力,这让我受益匪浅。同时还要感谢我的同门师妹——纪微,在文章校对方面给予我很大帮助,还有我的室友们,她们在我写作期间一直在精神上支持着我。十分感谢在写作、发表期间给予过我帮助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