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大学生的诚信不仅影响着学生自身能否成材,更影响着学校和社会的风气。在目前的大学生群体中,诚信价值观缺失主要表现在学习、交往、求职、校园贷等方面(赵丹,2017),大学生的学术诚信就是其诚信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翟天临事件”引发热议,一句不知知网为何物瞬间引爆了网络,最后被各路网友研究后发现,翟天临的硕士论文居然存在严重学术造假行为。“翟天临”事件如此引人注目除了明星本身高热度的因素之外,还有就是因为学术诚信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而翟天临作为大众心目中正直低调、专业能力强的代表却做出了学术造假的行为,令大众感到很失望。翟天临的这种行为就属于严重的学术失信,但是学术失信不仅仅是论文造假,是指大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存在对待学业和科研的态度不严谨、弄虚作假、剽窃他人的成果等一系列不诚信行为。其中较为普遍的学术不诚信行为是作业抄袭、考试作弊和论文剽窃(范松仁,2010)。学术失信的现象在高校中呈上升趋势,甚至成为了全球性问题,然而部分学生甚至不认为自己以及涉及学术失信,或者对学术失信的行为不以为意(赵丹,2017),这也说明现在大学中对于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还是较为薄弱,应当进一步加强学校中对于学生学术诚信的教育力度。学术诚信对于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更是不容挑战的守则和底线,一个学术失信的人在学术道路上一定没办法取得好的成果,因此对于学术诚信的影响机制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研究认为,学术失信是受到来自自身、高校、社会、网络自媒体等多重因素影响的(明星辰,刘念平,王菲祥,2018)。其中杜鹃等多人研究发现,就业压力是学术诚信失范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杜鹃,2012),过大的就业压力会导致出现更多的学术诚信失范行为。也有学者提出,异化的学术动机也是影响学术失信的重要因素(Arhin & Jones, 2009),即孙正聿先生所言“学者偏离学术”,即对成就的物质追求超越了对学术的精神追求,这种过于功利化的学术动机同样也会导致出现更多的学术失范行为。因此根据前人的研究可以认为就业压力和学术动机与学术失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关关系。
在2019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就业是民生之本,必须得到最基本的保障”表明了就业对于大众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对于就业的重视程度,作为热点问题之一,报告中还指出,即使就业对于大众来说非常重要,但是现在的就业形势还是不容乐观。其中就包括就业质量存在一定问题,高质量就业岗位不足,职业层次低。这其中指出的现象也反映了大学生如今就业面临的问题,“刚毕业就失业,高不成低不就”,高质量的岗位太少,身为大学生刚毕业又不想去较低质量的岗位,肯定会导致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进而失业的这种情况,反映了大学生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同时有研究也表明就业问题是大学生的第二大压力源,是大学生面临的最主要的社会压力(杨莉莉,2010)。大学生对于大学里成就的物质性追求一部分原因来源于就业的压力,就是说就业压力往往会使大学生在大学里对成就较为渴望。需要—动机理论表明,来自社会环境的就业压力影响着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包括自己未来的发展计划以及当前大学生的发展目标和需要达成的结果,这些目标和需要成为推动大学生在完成学业中的动力。从升学方向的角度来说,就业压力可能会使设想未来继续从事学术的学生数量增加,忙于保研评优等等,导致了学术中的功利性,从而导致学术诚信示范情况的发生。从就业方向的角度来说,即使学生未来并不想继续升学而是就业,考虑到如此巨大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可能会忙于找工作等,导致学术中“应付差事”这一现象的增多。从两个层面来分析,就业压力都会通过影响学术动机对学术诚信行为和态度产生一定程度上的负向的影响。同时有研究显示,对当代大学生的压力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层次结构模型中,学习成绩、各种过级考试等造成了就业压力(刘杰,2004)。这些研究结果及理论都表明,就业压力和学术动机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就业压力造成了在大学生学术生涯中的学术动机更趋向重结果轻过程,更加趋于功利化的现象。
从之前对多人访谈和研究及相关研究中可以发现(Arhin & Jones, 2009),就业压力通常会影响学生学术的动机。另外从情绪ABC理论出发,对事件或者环境的认知决定了你的情绪态度和行为评价,而大学生群体对于就压严峻环境的解读就影响着他们对于学术的态度和行为,因此就业压力可能是先通过影响学术动机进一步影响学术失信行为,因此本文根据以上对各个因素的分析提出假设,学术动机在就业压力影响学术失信行为这一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贺卫和杜鹃等人对于高校师生学术失范的原因研究中都提到了学生个人诚信的作用(贺卫,江娥,刘冠民,2016;杜娟,2012),学生的个人诚信对于学术诚信行为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即大学生每一个个体本身的诚信水平与学术诚信水平存在相关关系。班杜拉的交互作用理论指出,人的行为都是情景环境和个人的交互作用产生的结果,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会做出不一样的结果,不同的人都面临同样的环境但是他们做出的选择却不同。大学生现在普遍都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而不是个别情况,但是一部分人选择了坚持学术诚信,一部分人却选择在压力下背离这一原则。不得不说个人因素在其中肯定起到了一些重要作用。因此也有理由推论个人诚信水平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决定个体选择作出学术失信行为主要在于环境压力过大还是个人诚信水平较低也值得去探讨,综上所述本文假设个人诚信作为调节变量调节就业压力通过影响学术动机进而影响学术诚信这一过程。
如果自变量X通过影响第三个变量W来影响因变量Y,此时W是中介变量。如果自变量X与因变量Y的关系受到第三个变量U的作用,此时U是调节变量。如果一个模型包含的变量多于3个,可能同时包含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有调节的中介模型(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就是同时包含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一种常见模型,这种模型意味着自变量通过中介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而中介过程受到调节变量的调节(温忠麟,叶宝娟,2014)。大学生群体的学术诚信、个人诚信水平、学术动机、就业压力四者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影响,彼此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现阶段的研究还少有人研究四者的关系。综上,本研究通过问卷研究和统计学方法研究四者的关系,认为就业压力通过影响学术动机从而影响学术诚信,个人诚信水平调节后半段路径,是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本研究认为,就业压力是因变量,学术动机是中介变量,学术诚信是自变量,而个人诚信水平则作为调节变量。
从理论层面而言,现今大部分对学术诚信的原因开展探究的研究基本上都采用描述类的统计研究方法,几乎不存在使用更科学的高层次统计方法进行的研究,尤其是建立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这样一种建立变量之间因果结构关系,以数据建模的方式进行探究的方法更是缺失,因此本研究为建立科学的学术诚信影响机制打下了基础,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从就业压力视角下来说为过度的就业压力对社会和学校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加了证据;为班杜拉提出的交互作用理论以及情绪ABC理论等等提供了证据。从实践层面来说,可以使我们了解到现在大学生群体就业压力的来源现状并据此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持来改善这一情况。其次可以使我们了解到目前大学生群体中学术诚信的现状比如大学生对学术失信行为的了解程度、态度和表现,相应加强对本科生学术诚信的教育以及管理措施。第三,可以根据建立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来探究在造成学术不诚信的行为中,充满压力的环境和个人诚信水平分别起到的作用及其重要程度,到底个人的诚信是否能调节这样一个压力环境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决定一个大学生是否会出现学术失信行为中个人的努力和能动性所占的比例究竟是如何,为今后改善学术环境提供合理的方向。另外从学生个人层面来看,学术诚信、就业压力等影响着学生的在校幸福感,自我认同度等,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术诚信影响着学校的学术风气,未来发展。研究学术诚信、个人诚信水平、就业压力、学术动机之间的影响机制是规范学术风气、降低就业压力的必要条件。
因此本文通过对大学生面对的就业压力、内外部学术动机大小和个人诚信水平以及学术诚信行为的研究研究,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学术诚信现状,并探究就业压力是否通过影响学术动机进而影响学术诚信,以及个人诚信水平是否在这一中介过程中起到了调节作用,建立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为多角度提升大学生的学术诚信水平和改善就业情况提供建议。
2. 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被试主要为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还有小部分其他高校的大学生。通过问卷星网络发布问卷,采用随机抽样,共回收问卷215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93.0%。回收的问卷用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其中男生46人,占总人数比例为23.0%,女生154人(占总人数比例为77.0%)。样本的年级组成主要为大一至大三学生,占总人数比例88.5%,大四学生占总人数比例11.5% (见表1)。
(二) 研究工具
1) 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
本次问卷采用陈宇红编制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该问卷共分为6个维度,分别是职业素质评价、就业竞争环境、自我认识与定位、就业心理预期、缺少求职帮助和专业供求矛盾。采取里克特5点计分(“无压力”记1分,“压力很大”记5分),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计分时将所有项目进行累加,得分越高表明其感受到的就业压力越大。本问卷及其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都在0.70以上,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信度良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并适用于一般人群的研究。
2) 学术动机问卷
采用台湾政治大学教育所彭月茵和叶玉珠编制的《学术动机量表》,该量表共有20个项目采取李克特5点计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要求被试根据自己对于进行学术活动的动机的实际情况作答,得分越高表示被试对学术活动的内在动机越强,最后一题得分越高则表示被试对学术活动的外在动机越强,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
3) 学术诚信问卷
采用浙江师范大学编制的学术诚信问卷,该问卷分为多选题、排序题、单选题,要求被试根据自己在校的真实情况作答。对排序题及多选题按比例进行单独分析,单选题进行计分,得分越高说明学术诚信度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系数为0.66。
4) 大学生诚信水平问卷
采用桂亚莉(2004)编制的大学生诚信水平问卷,该问卷采取李克特5点计分(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分为包含“诚实”、“无欺”两个维度的诚实分问卷和“信任”、“重诺”、“守信”和“信用”四个维度的守信分问卷。要求被试根据自己对题项的赞成度作答,得分越高表示被试的诚信度也相应越高,反之则越低。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
(三) 统计方法
使用SPSS22.0和mplus7.4进行描述统计和模型检验。
3. 结果
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为减少自陈问卷法带来的共同方法偏差,我们通过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强调匿名、保密等措施进行控制。使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对共同方法偏差的程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有28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且首个公因子方差解释率为32.407%,小于40%,说明本研究的数据是可信的,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2) 学术动机在就业压力和学术诚信中的中介作用
在本研究中,学术动机、就业压力和学术诚信3个变量两两相关,符合中介检验的条件。研究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对其学术诚信的影响,将就业压力作为自变量,学术诚信看作因变量,将学术动机作为中介变量(见图1),使用mplus进行潜变量的结构方程建模,CFI和TLI模型拟合度指标均大于0.9,综合各项指标结果发现: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大学生的学术动机在就业压力对学术诚信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效应(见表1)。

Figure 1. Models of intermediate effects of academic motivation on employment stress and academic integrity
图1. 学术动机在就业压力与学术诚信的中介效应模型
由此可见,对于大学生学术诚信,就业压力和的确是通过学术动机影响学术诚信行为和态度的。大学生所面对的就业压力越高,则他们在进行学术研究时的外部动机就越强,而相对的内部动机就越弱,所引发的学术诚信的行为就越多,对于学术诚信的态度也较为模糊,在进行学术活动时,外部动机相比于内部动机强的被试会做出更多的学术不诚信的行为。
3) 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个人诚信水平在中介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采用方杰和温忠麟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在本研究中,主要目的是要研究大学生的个人诚信水平与学术动机的交互作用对学术诚信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个人诚信水平是否在以就业压力为自变量,学术诚信为因变量,以学术动机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模型中起到调节作用。根据前人研究提出的检验调节作用的三步骤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第一步,基准模型拟合度良好,可以进一步建立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第二步潜变量交互拟合度较差,AIC值相对于基准模型数值有所上升,并且INDIRECT值的置信区间中包括0。综合各项指标发现,个人诚信水在以就业压力为自变量,学术诚信为因变量,以学术动机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模型中调节作用不显著。
由此可见,在大学生学术诚信中,个人诚信水平在就业压力通过影响学术动机进而影响学术诚信行为和态度这一过程中作用不显著。也就是指面对着巨大的就业环境压力,造成了学术动机逐渐外部化,这一过程受到个人诚信水平的调节作用较小。但是在学术动机内部动机下降之后,无论个人诚信水平高低,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即学术诚信的行为由受到的就业压力主要决定,个人的诚信水平能动调节这一过程的作用微弱,更多的是由外部环境决定。
4. 讨论
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的准则,学术诚信也是学术界的道德底线和行为准则。作为每一个学术人士的道德守则,它为我们学术创作的科学性和可信性一路保驾护航。学术诚信不仅对于学术界来说,更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因此本文根据从就业压力角度下看学术诚信影响机制的研究结果,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对提高和改善大学生学术诚信提供了一些建议,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研究的不足之处。
(一) 社会环境角度
1) 改善就业质量与就业结构
通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对于学术诚信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就业压力与学术诚信存在负相关的关系。因此从宏观上改善整体就业环境对于提升大学生学术诚信有一定的定的好处。根据2019年两会报告,我国现在从就业结构来看,一方面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供给不足,另一方面每年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都有上百万人。从就业质量来看,首先,高质量就业岗位不足也不足。这也是大学生不就业与压力大的原因,在就业系统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需要根据政府在两会中提出的,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抓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管理,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2) 在课程设置中多加入生涯规划以及实习见习相关课程
很多大学生都常常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定位很模糊,导致在大学中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只能跟着其他同学的步伐,比如看着其他同学考研那我也考研等等。因此在大学或者中学课程中多加入生涯规划课程,大学中还可以加入相应的见习实习的课程,并且可以不局限于自己的专业,让学生把握好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规划,了解行情与需求,这样就不会产生较大的就业压力,对缓解就业压力有一定的作用。
3) 降低高校中学术成果带来的外部利益
除了降低就业压力,研究结果也表明就业压力是通过影响学术动机进而影响学术诚信行为。如今高校往往对于不仅是本科生,还包括研究生博士教授等等都采用学术成果计量的方法来确定保研名额、评优名额、评职称、发放的工资等等。虽然这种方法比较客观和容易测量,是一种精确量化的指标。但是同时这种方法的弊端也是存在的,就是使师生们太过于重视学术成果带来的外部利益,而非热爱学术,更多的是为了发出论文、做出成果。这无疑会削弱学术内部动机,带来更多学术诚信失范的结果。因此在大学里其实可以适当减弱一些学术成果带来的外部利益,更加重视对于内在需求的满足。
(二) 自身角度
1) 加强自身的诚信道德素质
研究结果表明,个人诚信在中介模型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个人具有较高的诚信水平并不能在较大程度上减弱通过外部学术动机增强而带来的学术不诚信行为,外部压力即环境对于学术诚信的影响较大。因此想要从根本上缓解大学生群体的学术失信行为还是应当从改善就业环境入手,改变整体大环境。但是根据以往描述性统计的研究结果来看,自身诚信依然会对学术诚信有一些影响,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使自我能够能动地面对压力并保持本心,因此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当加强自身的诚信道德素质的培养与训练,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好公民。
2) 多了解学术诚信的相关内容
从研究结果来看大学生群体对于学术诚信的相关内容不够熟悉,很多人对于学术失信有哪些还不清楚,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加剧了学术不诚信的行为,因此大学生群体需要加强对于学术诚信的了解与掌握。学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学术诚信的教育。
3) 锻炼专业能力,多进行社会实践
目前就业环境不容乐观,改善就业环境也是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大学生解决就业压力可以从自身的能力入手,在生活中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无法控制外部坏境,那就需要从自身入手,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就可以改善就业焦虑,面对就业时的压力也会有所减少。
(三) 不足与改进
尽管对“学术诚信”的现状作了较为充分的研究,本次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1) 样本中男女以及各专业比例不够平衡,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尽量平衡男女比例。2) 只用华南师范大学作为研究例子不够全面,今后的研究可以结合多个高校进行研究。3) 问卷题目略长,因此可能会使研究对象感到有些疲惫影响成绩。由于本文模型建立的较为复杂,一份问卷需要较长时间填写,可能会使研究对象感到失去耐心,今后研究可以尽量不采用特别长的问卷,并且选择在实验室进行问卷填写,用纸质版代替网络版问卷,可以有效地改善被试疲惫这一问题。
附录
1) 中介模型拟合度检验
2) 有中介的调节作用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