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规划缘由
我国一直将旧村的改造当作城市的发展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二十字总要求 [1] ,为村庄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是对农村建设规律的探索,也是对农村建设规律的必然产物,具有创新性的现实意义,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的农村振兴道路。乡村振兴需要充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组织实施乡村布局规划,多角度、多方式、多手段改善乡村布局,在保护与改善乡村环境生态的基础上,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条件。
白鸟村是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塘房镇的一个行政村,村内基础设施不完善、建筑杂乱、交通拥挤、卫生条件差、资源浪费严重,不能满足社会主义新时代村民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为促进白鸟村发展,特对白鸟村进行改造规划。
依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着力解决现状存在的问题,综合村内的整体发展需要,使白鸟村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建立多样化的功能区,极大程度上发挥出白鸟村的价值,为白鸟村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增强白鸟村和城市的交流沟通,建立融洽的城乡关系。从实际出发对乡村功能区进行划分,因地制宜进行规划。
1.2. 研究意义
本课题结合当前多维度的背景下,从农业产业兴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民生活方便舒适等不同层面出发,为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供研究案例。白鸟村规划方案对推进该村经济发展、优化乡村生态系统、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有着重要意义,能帮助引导村民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设美好家园的生产中去。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调查国外关于村庄重建的研究,最早可以从罗纳河左岸的村庄复兴开始(Oxfam Peter Crouch, 1979) [2] ,乡村改造重建不应该摒弃农田和农场,也不是一味的持续扩张,城市与周围农村之间,以及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之间正在建立新的关系;根据朱利亚德提出的定义,伴随的城市化现象采取的形式要么是城市的“城市化”,其影响渗透到农村并有助于其发展,要么是“岛屿”工业中心的发展,对周围环境没有刺激作用。1998年,就有学者提出农村地区综合体(Koscak Marko, 1998-02-01) [3] ,指出农业、林业和食品在乡村改造都非常重要,这些也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为社区带来营销、促销和经济效益。
有调查表明,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最早出现在欧洲(李世鹏,2010) [4] ,意大利就是村庄旅游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张胜利,2013) [5] ,在1865年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Humans R. M. J., 1990) [6] 。曾经在意大利引发了关于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争议,有人说两者是不同的,也有人说两者是一回事。但是从研究结果看,认为两者存在差异的人数明显多于认为两者相同的人数(黄凯,卢书云,2013) [7] 。认为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存在差异的学者,都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为重点关注对象,他们思考的是怎样将乡村资源供给平衡、怎样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Sinclair R. A. J., 1991) [8] 。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对田园综合体的建立过程中,既要有城市景观又要有田园风光。
而韩国对乡村改造的方式主要是“目标要素分类体系”(Kim Hye Ran; Lim Chang Su; Kim Eun Ja; Kim Sang Bum; Choi Jin Ah, 2012) [9] ,把乡村改造组成部分的分类体系,该分类体系旨在通过改善人居环境来提高农村社区的生活质量。他们通过文献分析,根据农村的空间结构对农村改造的组成部分进行了分类,然后在专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人员的试点调查,通过修改工作后的案例研究来检验其适用性。
1.3.2. 国内研究现状
乡村改造一直都是我国发展规划的重要目标,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乡村改造发展问题又一次被推向了高潮。我国对乡村改造早在上个世纪就提出来了,六十年代乡村建设家晏阳初就在菲律宾创办了国际乡村改造学院 [10] ,致力于平民教育,改善乡村的教育环境。1991年我国就有农科教结合起来,在湖南省华容县办了一个农科教统筹中心,把科技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11] ,达到农民增产增收的效果。2009年,浙江省的乡村就推行分类推进农房改造建设制度 [12] ,提倡集中新建型,房屋建筑以多层、小高层、高层为主改造乡村。党的十大打以来,我国对乡村建设多次提到“生态文明”思想,意在乡村改造规划应该加大对绿色生态产业的投入 [13]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乡村改造规划又多了“美丽乡村”的建设,一般建设“美丽乡村”的模式根据不同地域的不同情况大致可以分为:工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城郊集约型、社会综治型、文化传承型、渔业开发型、草原牧场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高效农业类型 [14] 。
2. 白鸟村概况
白鸟村委会位于塘房镇西边,距离塘房镇0.8公里,到乡(镇)道路为通路,整个村委会国土面积12,980亩,拥有林地25亩。耕地总面积1997.9亩,其中水田25亩,人均耕地0.3亩,主要种植玉米。东面邻塘房村,西面邻顶拉村,北面邻小擢魁村。下辖镇、城口等村26个村民小组。全村有2169户农户,9348农业人口,478劳动人口。种植业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本次规划项目地块白鸟村位于塘房镇的西侧(见图1),白鸟村东侧是塘房镇新集镇,距宜毕高速2公里,规划用地面积约为538929.1585平方米,合约808.3937亩。
白鸟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1) 教育设施比较落后,学校基础设施较差;2) 医疗环境差,医疗技术跟不上;3) 村民委员会环境条件差,设施差;4) 村内垃圾运输困难,无垃圾处理设施,环境污染严重;5) 车辆乱停乱放,无停车场设施(见图2);6) 村民产业结构单一,多以种植业为主;7) 村内水资源利用系统不完善,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8) 交通条件较差,道路不规范(见图3);9) 建筑杂乱不规范(见图4);10) 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厕卫生极差,且常年不通水(见图5)。

Figure 1. Map of Bainiao village location
图1. 白鸟村区位图

Figure 2. Vehicles parked and parked randomly
图2. 车辆乱停乱放

Figure 4. The buildings are messy and dense
图4. 建筑杂乱、密度大

Figure 5. Public facilities are imperfect
图5. 公共设施不完善
3. 白鸟村规划设计构思
3.1. 规划理念
结合塘房镇白鸟村居民的愿望、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为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而构思规划理念。在此次改造规划中,始终贯彻着“因地制宜,宜居宜居,商业繁荣,科技田园,生态康养”的设计理念。
3.1.1. 因地制宜
白鸟村紧邻火电厂,拆除火电厂周围的所有民居,火电厂周围不设居民点,火电厂周围以农田和绿化为主。白鸟村气候适合种植苹果,在村内开辟出一片苹果园,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达到保护生态的效果。
3.1.2. 居住宜人
白鸟村内的居民分布非常混乱,把零散的居民区集中在一处,有利于整合空余空间,合理利用。居民居住区选址都是集中在原居住区地块,极大程度的保留了村民的出行习惯。新居住区规划改变了原来建筑布置混乱局面,增加景观绿化,为村民提供一个景色宜人,居住舒服的环境。
3.1.3. 商业增强
白鸟村现存一条十分偏僻且狭窄的商业街,赶集的时候商贩和摊贩所拥有的空间非常狭小,活动空间受限大,人潮比较拥挤;而且商业街布局不规范,坡度较大,安全隐患较大。新规划商业区采用商业一条街的形式,靠近居住区和主道路,商业区道路宽度足够,基础设施齐全,能为村民吸收更多的商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
3.1.4. 科技田园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以“互联网 + 农业”为基础,构建一种以“互联网 + 农业”为基础的电商经济,推动白鸟村的产学研结合,以新媒介为媒介,持续跟踪农业生产,帮助农业多元化发展,培育白鸟村的地方特色农产品,提升电子商务的产业链,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培训,培养优秀的人才,打造一个文旅融合,业态多样的美丽新农村 [15] 。
3.1.5. 生态康养
根据白鸟村现有人口年龄组成情况分析,常住老年人口占全村人口40%以上,在白鸟村西北区规划一处生态康养区,里面包含了居住、休憩娱乐、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卫生院、生态步行道等多功能生态康养区。为全村老年人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3.1.6. 合理配置各项基础设施
根据各类建设用地的现状及村民对基础设施的需求状况,考虑白鸟村的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等要素,适度适量地配置各项基础设施。
1) 对村庄合理预测,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建筑质量较好的居民点做出评估,做适当的保留;2) 以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观为指导,在进行规划的时候,要考虑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结合,要在功能结构上做到合理、有序,要加速构建出一种都市郊型新型农村社区,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重点地对其进行综合整治,对居民的生活环境进行优化,使其整体风貌得到提升;3) 拆除那些质量不高的建筑,留下一块空地,按照建设意见,实施建设方案,强化对环境的整治,从治理脏、差、乱的角度为基础并结合绿化入手,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完善基础的文娱设施,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使村庄面貌得到质的改善;4) 对有特色并且保存完好的传统型民宅、寺庙等建筑则永久保留。
4. 白鸟村改造总体规划
4.1. 总平面规划
本次塘房镇白鸟村改造规划,整个规划片区主要采用“北耕西康东园南居中商”的布局形式。北耕:科技田园区。西康:康养养老区、老年活动区和康养景观区。东园:农家乐园、养殖园和果园。南居:学校区、一类居住区、安置区、休闲广场区。中商:商业街。整个改造规划项目总建筑面积538,929平方米,容积率为0.35,建筑密度为25.13%,绿地率为35.00% (见表1)。

Table 1. Economic and technical indicators table
表1. 经济技术指标表
4.1.1. 北部田园区
田园区主要采用科技田园的方式,对白鸟村的农田物尽其用,高产增收的同时,科技田园景观也会吸引游客驻足,增加旅游经济。
4.1.2. 西部康养区
1) 康养养老区
在村内西部单独开辟出来的庭院式居住用地,为老年人提供一处僻静养神之地,户型采用一梯两户的形式,户型楼层不高,每一户带有单独的庭院,卧室客厅远离厨房,室内空间清新,道路便捷畅通,居住环境舒适宜人。
2) 老年活动区
主要设置了活动广场和老年活动中心及老年康养院,为老年人的休闲娱乐和身体健康提供帮助。
3) 康养景观区
是村内主要的景观区,里面设置了康养池、康养花海、生态健康步道、康养桥等自然景观,能让村内居民身心愉悦,陶怡情操,同时也能吸引游客驻足,增加知名度。
4.1.3. 东部果园区
1) 农家乐园
采用古典三合院的建筑样式,和科技田园毗邻,位于主要道路旁边,此处是途经高铁站的必经交通要道,设置农家乐园更能吸引目光,独特的风光也可以使人驻足,为村内的旅游经济增长收入。
2) 养殖园和果园
由于白鸟村的暖温带季风气候,适合苹果的生长,科技田园区南侧种植苹果,苹果园旁边建设养殖场,为果园提供肥料,苹果园和科技田园长出的杂草可以用做养殖用,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
4.1.4. 南居
1) 学校区
新建设的新白鸟小学是原白鸟学校的新校区,小学位于主要道路西侧,小学占地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50米,南侧和西侧均用绿化隔离带隔离居住区,东侧为新建广场,西侧是安置区,北侧为居住区。项目总用地面积约60亩,规划建设46个班,可容纳约2000名在师生,比原来多容纳500人,接收本村的学生,也可接收周围村落的学生。
2) 居住区
居住区建设主要是以原来居住用地为标准,在原居住用地的基础上建设的,居住区基本上是采用南北朝向的布局形式,采光通风良好,楼层均是六层,一梯两户的户型,独户面积114平方米,通风好,空间大,舒适度高见。
3) 安置区
安置区主要设立在地块中西侧,地块外镇塘公路内主要交通要道,出行方便,采用的户型占地大,容纳量大,房间数量多,采光好。
4) 休闲广场区
广场位于地块东侧,主要为满足村民举办日常活动,也为村民提供一处休闲娱乐的场所,广场位于学校旁边,一定程度缓解了学生放学时带来的交通压力。
4.1.5. 中间商业区
商业综合体项目位于地块中心,位于一类住宅区的中心位置,为每一个住宅区的服务区域。同时也是整个白鸟村最大的贸易中心。主要具有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功能,配备了服装店、大型连锁超市、生鲜市场、餐饮店、摊位等一系列设施,可以为地块内的居民和周边居民提供服务。由于商业区与居住区之间的距离较近,所以所有的建筑物都不会大于12米。
4.2. 道路交通规划
4.2.1. 出入口规划
考虑到地块的周围布置有省道和乡道,区均有自由进出的人行出入口。人车混行出入口设立了四处,其中在商业街两次均有出入口,出入口连接镇塘路,另外三处次要出入口分别是白鸟一组团北侧、白鸟小学南侧的两个出入口,新白鸟商业街南北两侧的出入口和养殖果园南侧的出入口。康养养老区和科技田园区均没有设置单独的出入口。
4.2.2. 动态道路交通设施规划
村内道路规划采用的主要是“四横三纵”的路网规划形式(见图6),村内主要机动车道均采用人车分行的道路规划,主要机动车道宽9米,人行道宽2米,商业区、学校周边、部分居住区出入口均是人车分行的道路。康养区采用的是人车混行道路形式,宽7米。村庄内的道路均是采用人车分行,村庄内道路宽7米,人行道宽2米。
4.2.3. 静态道路交通设施规划
本次规划的停车场采用地上、地下混合的停车模式,在中、西侧均设置地下停车库入口。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地面停车场均采用生态停车场,即利用草砖合一的方式建设停车位,增加绿化同时也能增加透水性。南部组团道路两侧没有设置专门停车场,北部部分组团道路两侧设置了地面停车场,既可以适当减轻地下停车场的负担,也能满足内部居民临时停车的需求,最大限度上避免了村内乱停乱发的现象出现。每个停车场面积均3 m × 6 m平方米。
4.3. 景观绿化规划
景观轴线主要采“四横一环”形式(见图7),四横就是两条主景观轴和两条次景观轴,北主景观轴主要贯穿科技田园、养殖果园、康养池和花海一条线。以游憩广场为主线,南部公园和白鸟小学为主线。次要景观轴线是由科技型乡村旅游观光步道与部分住宅区的观光步道构成。一环则是以环状的健康生态步道为主体,环绕着康养水池的生态卫生步道。除果园、部分苹果树、康养花海外,其他的植物都是在村里原有的植物基础上修整的。镇雄县当地常见植物种类有苹果树、樱桃、木冬瓜(攀枝树)、云南松、漆树、板栗、杉木、泡桐、核桃、桦树、小叶杨、毛白杨、滇杨、杜仲、华山松、柿、桃、李、花红、花楸、竹类等 [16] 。
5. 结语
乡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白鸟村改造规划的实施,将对白鸟村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使村容村貌得以提升。
基金项目
本项目为楚雄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校级重点建设专业项目成果。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