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做出的战略部署,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要“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并且在2024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将城市作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综合载体,提出了“到2030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涌现一批数字文明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的总体目标。在此背景下,对城市数据提取分析城市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国家对数字产业的持续赋能,对城市发展的衡量正朝着更科学、更精细的道路不断演进,数字化转型是统筹运用数字技术、数字设施、数字思维赋能治理,推动治理新形态构建的重要方式[1],数字化转型在城市治理中的实施,是对全球发展趋势和科技进步潮流的积极回应,体现了关键性的战略举措。数字化背景之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城市治理数字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体现了城市治理数字化的未来理论与实践研究趋向。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治理效应,把握智慧城市的治理逻辑和治理过程,挖掘智慧城市治理行为的核心内涵[2]等。El Majdoubi. D、E1Bakkali. H和Sadki. S基于智慧城市中现今面临的数据安全问题,研究提出“SmartPrivChain”这一智慧区块链系统,基于智能数据提升数据隐私以及安全性[3];在国家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政策的试点过程中,城市示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郁建兴、樊靓分析了杭州市城市大脑的案例,分析了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政府整体智治的目标等,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的作用机制,分析了数字技术赋能的局限性[4]等。Löfving. L、Kamuf. V等基于瑞典和德国案例研究,分析了城市在提供治理服务过程中,公共服务数字化带来的弊端,提出要基于地域特色提供有益的数字化政策[5]等。城市治理数字化研究范畴与研究对象有待进一步拓展,城市治理数字化、智慧化变革仍需不断推进。
本文对昆明市与西南其他省份核心城市昆明在GDP比重、旅游经济效应、区域物流运输效率和人口规模质量等方面指标的对比分析,丰富以昆明为研究对象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发展经济学效应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西南五省各行业发展的经济效应,探讨行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生共荣关系。
2. 以昆明市为主的城市数据提取与分析
2.1. 旅游业
如图1中所示,我们可以看到昆明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国内外游客的旅游胜地。近年来,昆明的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还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Figure 1. Tourism revenue in Southwest China from 2018 to 2022
图1. 2018~2022年西南地区旅游业收入图
从图2旅游收入GDP增长情况的条形统计图中,可以发现昆明旅游业对GDP的贡献逐年攀升,且旅游业所创造的就业机会也呈增加趋势。一方面,昆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如西山、滇池等风景名胜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另一方面,昆明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如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等民族节庆活动,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Figure 2. Growth of tourism revenue GDP in Yunnan Province from 2018 to 2022
图2. 2018~2022年云南省旅游收入GDP增长情况
与此同时,昆明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酒店、餐饮、交通等行业在旅游业的拉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昆明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与成都和重庆相比,还是存在不小差距,这也足以说明旅游产业的扩张是被足够重视的,不过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然而,在昆明一些旅游景区和景点周边地区,存在着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方面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和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昆明的城市化进程相对较慢,一些老旧城区未能得到及时的更新和改造,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旅游吸引力。
2.2. 物流效率
从图3快递业务量中,不难发现物流乃是现代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其运行效率直接关系到经济运行成本的控制以及发展速度的提升。作为西南地区核心的物流枢纽,昆明市在物流效率方面的提升,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Figure 3. Express delivery volume in Southwest China from 2018 to 2022
图3. 2018~2022年西南地区快递业务量
如图4,近年来,昆明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使得昆明的物流通达性大大提高。同时,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也极大地提高了物流运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物流效率的提升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还加快了商品流通的速度,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以昆明为中心的物流网络不断完善,不仅满足了本地市场的需求,还辐射到了周边地区,推动了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同样可以看出,昆明市在物流基础建设方面同样大大落后于成都和重庆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同样制约了昆明市的发展。总的来看,云南当地的冷链发展整体而言比较滞后。昆明市固有的地理条件以及气候特点,也正是制约其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受气候条件影响,昆明当地冷藏需求不大。昆明以“春城”著称,年均16.5度,夏季气温高的时候能达到30度,一年中也只持续一至两周左右的时间。因此,对于很多有冷藏需求的产品来说,在当地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其次是本地市场消费动力不足,消费者习惯还未养成。生活品质还没有达到一线城市那么高,消费者对于冷链产品付费的意愿不强。
Figure 4. Kunming express delivery volume from 2018 to 2022
图4. 2018~2022年昆明快递量
2.3. 人口规模
根据图5常住人口图示,人口规模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昆明作为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人口规模的增长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下图可以看出,昆明近年来的人口增长并不明显。尽管四季如春的气候吸引了众多想要逃离严寒和酷暑的人们,但昆明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却未能与之相匹配,导致了大量求职者和居民面对高昂的生活成本,尤其是房价,感到压力巨大。
Figure 5. Resident population in Southwest China from 2018 to 2022
图5. 2018~2022年西南地区常住人口
如图6,昆明市2018~2022年常住人口增长并不显著。昆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相对滞后,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人才引进也存在问题,难以吸引到优秀的人才,这影响了昆明在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方面的竞争力。昆明可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的投入,支持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高城市吸引力,同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以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Figure 6. Resident population of Kunming City from 2018 to 2022
图6. 2018~2022年昆明市常住人口
一方面,人口规模的增加为昆明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和消费者,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另一方面,人口规模的增长也带动了房地产、教育、医疗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昆明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2.4. GDP比值
由图7可以看出,昆明市近年来GDP的增长比率是在稳步上升的。GDP比率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昆明市的GDP比率高低,直接体现了该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下图8数据分析来看,昆明的GDP比值在近年来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这一趋势的形成主要得益于昆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特别是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的生物制药,旅游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昆明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根据图9的产业结构对比来看,昆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与其他两大产业相比十分先进,但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昆明的GDP比值仍存在一定差距。这主要受制于昆明在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人才储备等方面的不足。因此,昆明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方面的建设,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都市凭借其发达的地铁网络和高速公路体系,展现出极为便捷的交通优势;相对而言,昆明市正面临一定程度的交通拥堵挑战。从产业结构布局来看,成都市的产业体系较为优化,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等产业集群,已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的高地和具有国际视野的大都市。昆明市的产业结构则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农业、旅游业和资源型产业为主导,尚未形成具有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的产业优势和特色,亦未建设起一批高水平的开发区和功能区,目前定位为中国西部的生态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
2.5. 西南其余地区的各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由图10的三大城市GDP数据对比来看,昆明市的GDP发展与成都和重庆还存在不小差距。除了昆明之外,西南地区的其他城市在经济发展上各自展现出独特的特色和优势。以成都为例,该城市作为西南地区经济的中心之一,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行业拥有显著的实力;重庆则以重工业和制造业为支柱产业,其工业基础坚实,产业链条完整。这些城市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也孕育出各自独特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这些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与进步,也为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Figure 7. GDP of Southwest China from 2018 to 2022
图7. 2018~2022年西南地区GDP
Figure 8. GDP and GDP growth of Kunming City from 2018 to 2022
图8. 2018~2022年昆明市GDP及GDP增长
Figure 9. Proportion of GDP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Kunming City from 2018 to 2022
图9. 2018~2022年昆明市GDP产业结构占比
Figure 10. Comparison of GDP data between Kunming, Chengdu, and Chongqing from 2018 to 2022
图10. 2018~2022年昆明市和成都、重庆GDP数据对比
通过对比分析昆明与西南地区其他城市的经济发展特点,可得出:不同的城市和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依据自身的条件和资源优势,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同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以促进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3. 昆明城市发展特点
昆明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昆明城市发展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
如图11,可以看出从1995年至2000年以来,昆明城区面积在不断扩大,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环湖发展、环湖造城的城市。
基于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理空间特征,昆明版图的大规模扩张开始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南移趋势。把昆明的发展分为大致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9年世博会为标志,第二个阶段以2009年开始的10年,也是昆明发展最快的10年。
数据来源:Google Earth。
Figure 11. Changes in the urban area of Kunming City from 1995 to 2000
图11. 1995年至2000年昆明市城区变化图
如图12,2010年至2020年昆明市城区的发展十分迅速也更为合理,而昆明市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持续优化与完善,城市美化、绿化及环境保护工作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方向。城市景观、公园及休闲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城市空间结构更趋合理,功能布局更加科学。另外,昆明作为西南地区的核心城市,具备显著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禀赋。昆明坐落于滇池之畔,气候宜人,自然景观秀丽,资源富集,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潜力。同时,昆明也是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条件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再次,昆明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积极推行科技创新,完善科研机构和平台建设,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的汇聚,促进了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昆明的城市文化和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通过加大对文化和旅游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昆明建设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设施和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和资金流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昆明作为西南地区的核心城市,其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经济增长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与引擎,而城市的发展又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宽广的舞台和坚强的支撑。昆明的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波动与变化,昆明的经济增长亦会遭遇一定的挑战,这要求及时进行调整和应对策略。
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昆明特别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通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昆明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转变,为城市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昆明的经济增长也深受城市规划和各项政策的影响。城市规划和政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的影响,积极引导和支持,以促进城市经济的稳步增长。
昆明的经济增长还得益于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持。人才和科技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量。昆明通过加大对人才和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为城市经济增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数据来源:Google Earth。
Figure 12. Changes in the urban area of Kunming City from 2010 to 2020
图12. 2010年至2020年昆明市城区变化图
4. 结论
本研究专注于昆明市,与以往多从全国或区域层面、或单一省份探讨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不同。研究运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昆明城市状态数据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特别是昆明在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发展态势。研究采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手段,深入探究了地区各项发展与地区经济之间的技术关联性,并分析了昆明与西南地区其他城市的经济对比,探讨了昆明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紧密的互动关系,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不断进步为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而经济的持续增长又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基金项目
云南工商学院本科生科研项目(YGSBKSKY202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