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环境以及健康意识的提高,市民日渐重视通过体育锻炼,希望通过户外体育运动来增强身体素质并达到身心的放松。在公园中运动和休闲成为健康的时尚,运动中休闲,休闲中健身,已经完全超然于传统运动的内涵与外延。城市运动公园满足了城市公园绿地的需求,又满足了市民户外运动的要求,然而大现代中国对于城市运动公园的建设仍然存在诸如概念界定模糊以及设计脱离地域文脉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休闲运动公园的景观设计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然和迫切。
2. 休闲运动公园的界定
2.1. 休闲运动公园景观设计
《辞海》把“运动”定义为从事健康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能够促进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的体育锻炼活动,包括田径、游泳、球类运动、游戏等。戈罗霍夫和伦茨在《世界公园》中把城市运动公园的概念定义为:在景色优美的公园空间中,它的运动设施、运动场所以及在这些场所内开展的体育活动、竞技比赛、保健活动和运动表演等,吸引着当地市民去进行积极的运动休闲活动[1] 。我国对城市运动公园的定义并不明确,是指体育运动公园,作为专类公园而存在,公园中要设有符合体育竞技标准的运动设施和场所[2] 。
综合国内外以及古今体育运动与园林景观的关系,城市休闲运动公园就是市民在公园般的环境中进行不同程度的健身活动的场所,该场所以非专业化的运动(包括轻度和重度运动)活动行为为主体,具有良好的运动设施与交通流线,以放松心情或者发泄亚健康为目标,所有运动都是在自然般环境中进行,该场所的设计遵循公园设计的规范和运动场所规范。
2.2. 休闲运动公园的特征
2.2.1. 行为类型特殊性和不限定性
就是一种随心情的运动,可以是简单的晃晃脑袋摆摆手,也可以是百米冲刺,还可以是放肆的宣泄,强调的休闲,通过运动而达到的休闲,休闲之余的运动,练嗓子、戏曲等都是一种休闲运动,因此运动具有不限定性。
2.2.2. 行为活动环境明确化
公园,这是该种类型景观设计的主要特征,就是要公园化的环境,而且是自然般的公园环境,空间的已经就是公园,以休闲为目标的,强调的是公园而不是运动。
2.2.3. 与一般城市公园共生与个性化
休闲运动公园既是城市公园中的一种又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彰显体育运动文化,尤其是基于新时代快速城市化发展而带来的城市问题背景下的运动。同时运动公园也比一般综合性公园更适合进行长期性的体育运动[3] 。
2.3. 城市运动公园的类型
城市运动公园根据规模、人群、功能以及运动种类有多重类型,以运动类型划分可以分为高尔夫运动公园、极限运动公园、马术运动公园等等;按照年龄又有中老年运动、青年、上年儿童运动公园;按照规模还可以划分为大型的竞赛式运动公园、中型的社区活动健身公园以及小型的随机休闲健身公园等等。
3. 存在的问题
3.1. 选址不当,土地利用不经济
选址是城市运动公园设计的第一个重要步骤,目前问题主要体现在选址时,对其周边环境、交通、游人来源等因素的分析不足,论证不严密,有完成任务的快餐式选址,导致城市土地利用不经济,利用率不高,导致运动设施废弃不用和运动场所的闲置[4] 。
3.2. 休闲运动的目的不突出
目前城市运动公园依然沿用综合性城市公园的分区模式,没有针对性的为休闲而运动的公园的结构功能布局[5] 。运动主题欠明显,游人在公园中不能使游人感受到“运动”主题公园的气息,休闲运动公园不一定要功能小而全,只要针对某种定位满足因运动而休闲的目的即可,各区域之间要有隔有连。
3.3. 特色与地域文化不足
城市运动公园内景观设计各类要素以及空间中对当地的历史文化、人文社会环境、人文特色的考虑不足,有“千园一面”的现象。
4. 休闲运动公园的景观设计策略
4.1. 基于设计过程的策略
4.1.1. 场址选择
城市总体规划与区域复兴的结合:城市运动公园选址的成功,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方便到达的运动场所,而且可以实现一个地区的复兴。在城市中心区或者边缘地带,由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原因导致某些区域的衰败,这些区域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整体与发展。
废弃地修复的结合:城市运动公园进行选址时,在保证交通便利的前提下,应以建设运动公园为契机,将一些不良用地进行改造,提升该区域及其周边位置的利用价值。
4.1.2. 空间布局——动静结合,休闲灵活
该种类型公园目标明确就一个——休闲,因此空间布局时首先定位公园性质和运动类型,确定规模和空间意境。根据规模和公园特性,确定空间类型,空间可以是一种类型,也可以有几种类型空间,根据空间的关系灵活布局,融合间隔,休闲灵活。
4.1.3. 成本控制——管理维护的统筹考虑
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使用过程的管理尤其是后期的维护成本等生命过程。从材料的选择以及与自然的沟通、市民的自发性参与等各方面进行管理与成本控制。
4.2. 基于地域文化的策略
城市运动公园具有本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文化特征,其景观设计应该根植于本地的自然环境与历史文脉之中,体现本地的自然优势与历史文化,可以起到宣传历史文化的作用,增加公园的特色。其手法有把本地的历史文化、名人事迹、民间运动项目等引用到公园中。区别于其他地域的城市运动公园,防止“千园一面”的现象。
5. 结语
城市运动公园作为新型的主题公园,应该在景观环境、行为与心理学的指导下,进行景观设计。运动公园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应考虑对公园动态监督及反馈机制的研究。
运动者行为与心理学的运用方法及运用效果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尤其是不同运动项目人群有不同的行为与心理需要应引起重视。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可持续景观设计的生态控制技术体系的构建(31270747)”,辽宁省教改项目(UPRP20140227)。